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信客》讀後感通用

校園8.32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信客》讀後感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信客》讀後感通用

《信客》讀後感通用1

餘秋雨的文化散文,總是有着一股力量,讓人深深的沉入歷史,在靈魂的掙扎中體味那獨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這樣,《信客》也是這樣。

這是關於兩代信客的故事,這是關於信任與不信任的警醒。回溯老信客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對這份職業的重視、責任感,甚至是無奈放棄後的深深依戀——在交接信息時的細聲慢氣,在“逼着“年輕信客講各個碼頭的變化後的唏噓聲裏。

我着實感動,因為,不論從現在還是當時來看,信客絕對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老信客幹了一輩子,窮困潦倒,連一個家室也沒有,還要遭受無端的懷疑,憎恨和誣陷。可以説是身心俱疲的來往於城市和鄉村,做着那個“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是什麼讓老信客願意擔當起這份瑣屑和辛苦?這樣的事,放在現代,實在是不可思議。也許,老信客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丟失的人格。

《信客》讀後感通用2

我第一次讀《信客》是在八年級的語文書上,當時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給我了極大的震撼,作家筆下的人物,不管是老信客還是年輕信客,不管是在外遊子還是鄉里鄉親,都刻畫得有血有肉,充分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讀完之後,深感當信客不是一件好差事,不但勞累,壞了自己的身體,而且自己的一番辛苦換來的卻是別人的冷漠,連為別人報喪也會被懷疑,回想以前的老信客,更是悲慘,竟然去看墳場,即使是這樣,信客還是無任何怨言的上路了。

讀過《信客》,我感覺在當時的社會裏,當信客比當人力車伕還困難,還受委屈,有時還被當作玩偶,甚至死神冤鬼,被隨意的斥責,沒人會想到他的好處,當信客最後忍受不了不幹的時候,再也找不到新信客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他的全部好處這些都是當時的社會病態,歷來是壞事多於好事。

就像課本的前言,信客,作為一種職業已經消失了,而作為一輩子默默奉獻的一類人,卻沒有絕跡,也不會絕跡,而我們有沒有注意過他們呢,如果真的沒有這一類人在默默地奉獻,這個世界又會存在多久呢,期望我們不能忘記這些默默奉獻自己的人,同時自己也是這一類人。

《信客》讀後感通用3

第一次讀《信客》這篇課文,我看到了他默默奉獻的精神。信客,作為一種職業已經消失了,而作為一輩子默默奉獻的一類人,卻沒有絕跡,也不會絕跡。因為,這種精神存在於大多數人心中。

讀完《信客》這篇文章,我從“整整兩天”、“細聲慢氣”兩個詞中,可以看出老信客是很有耐心的儘管不會有人去看重他的職業,可他依然任勞任怨地幫助別人,默默地奉獻着。

作為一名信客,雖然經常要長途跋涉,四處奔波,可是依然存在着幸運的一方面。因為他們可以開闊視野。儘管信客的責任很重,可是他們並不會因這一點小小的責任而壓倒,而是會更加努力、更加辛勤地忙碌着,為他人默默奉獻着。

無論信客這種職業多麼卑微,信客這種職業多麼不受人尊敬,可是他們默默奉獻的精神是其他人無可比擬的。

雖然信客的時代已經過去,可是信客的精神依然存在,它就像一粒種子,播種在每個人心中,讓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信客》讀後感通用4

《信客》寫的是早年在鄉間的事,那時候通信手段很落後,對外的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的人信客。沒有信客,好多鄉人就不不能聯繫上出遠門的親人了。

在很長的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文章説的.是那裏的一個老信客,曾有一次為客户送給女兒的紅綢,而他也要為一遠親送一分禮,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條紅綢扎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託另一個人給家裏帶來口信,説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着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

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以前叫他帶過東西的各家都在回憶疑點,好像他家的一切都來自剋扣。但他的家,破爛灰黯,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

小小的一件事毀了老信客一生的名譽,老信客申辯不清,滿臉悽傷,拿起那把剪紅綢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這就是不講誠信的結果,哪怕只有僅僅的一次;這就是我要説的,在這個世界,你要想頂天立地的站在這個世界上,請記住一句話萬事誠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