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6年級上冊25課優秀讀後感範文

校園2.18W

6年級上冊的課本有很多優秀的文章,教會同學們很多人生的道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6年級上冊25課讀後感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6年級上冊25課優秀讀後感範文

  6年級上冊25課讀後感篇一

星期五,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25課《挑柴》。這是喬傳藻寫的一篇回憶散文。文中記敍了“我”第一次挑柴的經歷:“我”一家剛搬來峨山不久。峨山的小夥伴邀“我”一起去砍柴。剛開始“我”覺得很新鮮。但後來,遙遠的路途令“我”腳脖子發麻,大汗淋漓。夥伴們卻很開心,絲毫沒有累的感覺。到了山場,“我”自己終於砍下了一枝枯樹枝,但已經累趴下了。捆好了柴走下山來,準備吃飯時卻發現兜裏的乾糧早已不知去向。回家的路上由於“我”經常停下歇息,一個小夥伴提議“我”扔掉一些柴。可“我”認為如果把柴扔了,自己還算什麼男子漢?後來“我”終於將一擔柴一點不少地挑回了峨山城。從挑柴的經歷中“我”感悟到了:“人生的擔子不管多重,咬緊牙,挺住!”

學完了課文我理解了,人這一輩子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不管是什麼樣的責任,是重的還是輕的?是作為母親的責任,還是作為兒女的責任?我們都應該把這份責任履行到底。

人生就像挑柴,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

  6年級上冊25課讀後感篇二

中華少年》是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朗誦詩,這首詩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就是作者多用比喻,在意象的選擇上採取了物化的方法。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誓言,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例如,詩人以“冰山上的一朵雪蓮”“海風中的一隻乳燕”“攬天下翱翔的雛鷹”“黃河邊鮮嫩的山丹丹”象徵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從而使中華少年的形象更加具體化。再如,詩人以“黃河縴夫拉不直問號般的身軀”“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來相容中華民族所受到的苦難,這種被物化的意象更加真實可感。採用意象物化法要特別注意被物化的事物要具有典型的象徵意義,能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詩人選勸方塊字”“唐詩宋詞”來説明祖國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就很具有代表性,而“陽關道”“豔陽天”“蜜罐温牀”又具有典型的象徵性。類似的寫作手法在學生們的寫作中也經常用到。例如:我們把學校説成是美麗的大花園;把母愛形容像甘甜的山泉滋潤着兒女的心房等等都是採用了意象物化法。

這學期我們即將學習六年級上冊的課本了,所以我就預習了一下。這次的課文一共有28篇,分為了八個單元。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這八個單元分出了都是些什麼的。第一個單元都是寫大自然的;第二和第五單元都是寫人的;第三個單元都是寫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我認為,應該也算是寫人的;第四個單元是寫要珍惜資源;第六個單元是一個綜合性學習,主要是以學習詩歌為主的;第七個單元我認為都是寫一種小動物的;第八個單元是寫藝術的。

我最喜歡的是第七單元。因為我認為這個單元寫出了動物界中,動物也有着像我們人類的靈性。《老人與海鷗》這一課寫的是海鷗和老人之間深厚的感情,以至於老人去世後,海鷗們都像老人的孩子們默默地為老人送行。《跑進家來的松鼠》這一課寫的是從森林裏跑進作者家的一隻小松鼠,即使不在大森林裏,還保持着它們的野外生存的本領。《最後一頭戰象》寫的是一頭名叫嘎羧的戰象,它死後,沒有回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裏去,反而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坑躺在了和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旁邊。《金色的腳臃一文,是講狐狸爸爸和狐狸媽媽盡心盡力地想把自己的孩子救出來和它們一起回到大森林裏去,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正如我們人類父母對孩子的愛嗎!

不過在其他的單元裏我也是有自己喜歡的文章的。例如第27課:蒙娜麗莎之約,這篇課文把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一幅畫生動地描寫了出來。

這學期的課文和上學期的相比來説是比上學期的課文總的來説更加生動,課文更加新穎。

  6年級上冊25課讀後感篇三

天,魯濱遜在沙灘上,發現了人類的腳印和幾堆人骨頭。經過仔細考察,他發現附近的海上,住着吃人的土人。他非常害怕,只好格外地當心防備。有一天,他聽見一陣騷亂聲,接着發現一羣吃人的土人駕着獨木船,帶着兩個俘虜,來到荒島的沙灘上,看樣子要把這兩個人活活吃掉。他們燃起火炬,敲鑼打鼓,吶喊跳舞。魯濱遜正在驚慌,只見其中被縛的一個人,忽然掙脱了束縛,向魯濱遜這邊跑來,魯濱遜可憐這個人的遭遇,完全忘記了害怕,他衝上去“砰!砰!”幾槍,就把那羣土人嚇跑了。

那逃來的人也是土人,不過是另一族的,魯濱遜救了他,替他取了個名字叫星期五。教他説話,叫他幫着做事,兩人也漸漸可以談話了。有了星期五,魯濱遜是何等的快活啊!

不久,魯濱遜和星期五又從吃人的土人那裏救出兩個人,一個是星期五的父親,一個是航海遇難的`歐洲人。星期五父子團聚,非常快活,魯濱遜也有説不出的高興。

到了第28年,一天早晨,突然有一隻英國大船經過孤島,魯濱遜既高興又驚奇。這隻船上有些兇惡的水手企圖傷害船長,奪取大船。當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魯濱遜和星期五趕到船上,他們與船長聯合打敗了那些叛徒,還把一些壞人留在島上,以示懲罰。

魯濱遜也由此結束了近30年的孤獨生活,告別了無名島,帶着星期五,乘着那隻大船,回到了他念念不忘的祖國——英國。回到家鄉一看,他的親戚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人世了。)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魯濱遜,是個英國人。他喜歡航海和冒險,因此到過許多危險,但他一點兒也不畏懼,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魯濱遜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風,船上的桅杆吹斷了,船也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衝到海島邊。這是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到處是亂石野草。他又冷又餓,流落到這種地方,怎樣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海面上也平靜下來。等到潮水退了,魯濱遜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離岸並不遠。他就找了一些木頭做成木筏。劃到船邊。在船艙裏,魯濱遜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續搬到岸上,還帶回沒有淹死的一條溝,兩隻貓,這使他在淒涼中感到一絲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裏拾到許多錢,但錢在孤島上又有什麼用呢?

現在首先需要一個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曬雨淋。魯濱遜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陰、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隻,以便請求援救。

魯濱遜在島上定居下來,過着寂寞的生活。他沒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來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

他每天拿着槍,帶着狗到森林裏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並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後來他竟有了成羣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在圍牆裏,不久長出了嫩芽,後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到了第四年,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十八年過去了。有一天,魯濱遜忽然發現海邊沙灘上有人的腳印。他恐懼萬分,猜想這一定是附近陸地上的野人留下來的。他擔心這些野人會來吃掉他。於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羣分成幾個地方圈羊。在這種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兩年。魯濱遜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這使他聯想到他們野蠻的宴會。魯濱遜在恐怖之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些可能出現的野人。

他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後,終於看到三十多個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們拖出兩個倒黴的同伴,宰殺了其中一人,另一個則掙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魯濱遜住所的方向。魯濱遜決心救下這個逃跑的野人,於是他開槍打死了追趕的兩個野人。魯濱遜給被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他開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為他的好幫手,也漸漸學會了説話。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增加了幾個羊圈,曬了更多的葡萄乾。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國、回到文明省會去。

有一天清早,魯濱遜被“星期五”喊醒,原來有一艘英國船隻上發生了叛亂,水手們綁了船長。魯濱遜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船長愉快地答應帶他們回英國。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後,終於回到了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