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家書》讀後感

校園2.63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書》讀後感

《家書》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劉心武的《傅雷家書導讀》。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傅雷家書這本書我早就聽説過,一直沒能親閲。原以為,傅雷家書,是反映戰場上的兒子,寫給母親的書信。近日得讀,才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寫給兒子的金十二年來的書信。從兒子離開自己,出國進修,兒子戀愛,成家、學業上的彷徨,與國與家該進的責任,與父與子該把我的原則,淋漓盡致,溢於言表。

細讀之後,我想,這不僅是弗雷先生留給兒女的肺腑之言,也是普天下父母想給兒女的肺腑之言,只是有的父母木那,有的父母不善言辭。關注兒女的成長,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聊天,是為人父母的天倫之樂。

《家書》讀後感2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家書》讀後感3

在讀完《傅雷家書》之後,傅雷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嘮嘮叨叨,時時刻刻都在關心兒子的慈父,一個與兒子無話不談的朋友,一個教給兒子很多生活中,學習上的道理的良師。字裏行間體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書信中曾有多處傅雷催促兒子傅聰來信,他們盼望遠在異鄉的兒子,能跟他們説幾句。家書中的底線是先”做人“,因為傅雷覺得孩子的品德高尚,文門欠缺一些,也是沒有關係的。他還教傅聰,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從這一封封書信中,我看到了傅雷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也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家書》讀後感4

曾國藩,何許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不但沒有在歷史上銷聲匿跡,相反,曾國藩被在中華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評價。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閲讀了《曾國藩家書》一書,感觸頗深。

孟子曾説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當一個人處於失敗與挫折時,正是磨練英雄意志之時。起初曾國藩一個儒生而帶兵打仗,失敗真是一個連着一個。尤其是他曾經竟然四次想要自殺,他受到的挫折與失敗,豈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那麼曾國藩是怎樣戰勝失敗的呢?曾國藩一生屢戰屢敗,吃盡了苦頭,但他一點也不怨天尤人,調整情緒,“打脱牙,和血吞”,卧薪嚐膽,屢敗屢戰,最終戰勝了自我,取得了成功。他的不世之功,無不從屢次失敗中來。

而當我們面臨考試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們能不能學一學曾國藩呢,勇於面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退縮,雖説不至於“打脱牙,和血吞”,但也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可以輕鬆越過。

曾國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靠着一次次失敗走向成功,我希望我和同學們能找到曾國藩的“寶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

《家書》讀後感5

兒子去表弟家,舅母為其購得《傅雷家書》,為教育部《新課程標準》指定書目。

只讀了幾篇,頗感其在用心靈扶着孩子成長,嬰兒時要依賴乳汁,學步時要攙扶……當然了,成人(18周以上)後仍需要心靈的呵護,很多父母沒做到,極少數父母做到了。做到了,其子其女成名成家了,也就不奇怪了。

傅先生,為其子成才,凡對子有益之事,要説,要寫,要去做。有的要求子做,有的要求自己做,有的要求朋友做,有的要求領導做,有的要求子轉達由別人做,可謂煞費苦心,自私至極。做為普通人,既便子有其才,因環境,人和等諸因素,也只有碌碌無為了。或只能少有出息了。

國家困難時,資源匱乏,往往要擇優錄取。這樣少數人受益,就象小平的改革開放一樣,可以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富裕後,幫不幫窮人,怎麼幫,沒説。同樣傅先生的子女受到國家這樣的待遇,國家實屬不易,他應該知足。

做為人父,能像傅先生這樣,實屬不易,向傅先生學習是一生的事,其書不妨大家都讀一讀。

《家書》讀後感6

這次讀了傅雷家書之後,我深感到,傅雷的愛國之情,以及對他兒子教導,在教導的過程中,他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指出,兒子身上所存在的問題,但他又不強迫兒子,讓他的兒子自己做出選擇,比如在兒子談戀愛的時候,他告訴兒子,一旦做出選擇,就不要後悔,但是一定要謹慎的考慮,不要為此把自己的前途埋沒。而且他告訴兒子,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有一顆愛國的心。在後面幾封信中,傅雷還十分關心兒子的生活,問他住的怎麼樣?吃的怎麼樣?

有沒有少吃飯?而且還告訴兒子,如果自己有什麼困難或者困擾都可以寫信給他。而且傅雷在音樂和藝術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以自己豐厚的知識給他的兒子給予點撥,以中國的詩歌來和國外的音樂作比較,指出其中的共同之處來教導兒子。

他在信的最後還鼓勵兒子説:“你現在在國外,國內很少有人能有你這樣的條件,所以你要腳踏實地,努力學習!”讀完這幾封信後,我被傅雷的智慧深深的折服了。

《家書》讀後感7

無意間翻開《紅色家書》,沒有按照以前讀書先看目錄的習慣,隨意的翻了翻,看到“鄒子侃”的這個名字時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當看到書中信件的主題“寧死而不求虛偽、卑污、罪惡的自由”這句話時,一股浩然正氣向我襲來,引領我想要進一步瞭解寫信人以及他的故事。

鄒子侃同志寫這封信時身處囹圄,其父為他疏通關係進行保釋,但他卻寧死不屈服,表示“大丈夫頭可斷,志不可屈”,只求靈魂潔白無瑕,不願意向反動派低頭悔過換自由,用生命詮釋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書信中鄒子侃流露出對父母、親人的愧疚與不捨,但為了國家、為了革命他把個人情感放在身後,斷然捨生取義,還囑託父親要督促弟弟妹妹用功學習,將來投身到革命之中,這是怎樣的一種家國情懷。

他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年僅19歲,在我們看來他還是一個孩子,可在他心中,革命的火種、共產主義的信念卻早已根深蒂固。讀完鄒子侃給父親的書信,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復,30多度的酷暑,卻全身泛起了雞皮疙瘩。

置身新時代,我等必須向先烈學習,堅定信念,克服萬難,一起譜寫民族復興新篇章。

《家書》讀後感8

用寒假的美好時光換來了《傅雷家書》的精彩內容,沒有什麼比這更值得的事了。

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濃濃的親情,讀着讀着就讓人對這麼一份父子情欽佩。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瞭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不言傅聰、傅敏童年時而言,傅雷真是個無與倫比的父親,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和父母一起讀這本書,會更加讓你們互相瞭解,學會傅雷一家的真誠交流和,拉近你們的關係。

《家書》讀後感9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給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從書中我體會了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為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用功努力,能為將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們辛苦了!而我們還總是不懂道理,不顧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實到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沒有才能、水平,以後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我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家書》讀後感10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的人。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傅雷在書信中善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多的瞭解與理解父母。

《家書》讀後感11

寒假,我對這本書進行了閲讀,也讀出了很多道理。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我認為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教育子女的榜樣。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教誨。但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他們的距離。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

或許我們都應該向傅雷一家學習,多溝通,多交流,互相理解,像傅雷一家一樣互相成為最親密的朋友。

《家書》讀後感12

在寒假這美好的時間裏,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傅雷夫妻對兒子濃濃的愛,那種濃濃的愛洋溢在字裏行間,讓我隨時都能感受到。

開始我覺得這一封封枯燥的信,讀完書後我發現我錯了,傅雷是非常細心,認真的一個人,傅雷愛兒子,但他從不寵愛兒子,他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悉心心的培養,是希望他成為一個愛國、淡泊名利的人。這讓我懂得了即使是傅聰這樣的天縱奇才也是在傅雷夫婦的”嘮叨“”説教“中成長的。

傅雷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在他的身上有許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現在我們一天天的長大父母也一天天老去,我們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所以我們一定要跟父母多交流。

《家書》讀後感13

“異國他鄉的你,帶走的是父母一顆牽掛的心”“心繫兒子的你們,寄出的是萬言的關心與精神”。這是傅聰與傅雷夫婦的真實寫照。185封信,185篇好文章。185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185種孩子對父母的理解。

傅雷給兒子的信,以教導的口吻居多,以清晰明瞭的方式,展現了一個嚴謹、滿腹經綸的父親形象,他對兒子暗藏着的關心與呵護,令我感動不已。

而作為一個温厚善良、端莊淑良的母親,她對兒子的愛以及對後來兒媳和孫子的關心,也是在信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傅雷教給兒子的是一些事業、知識方面的教導;梅馥教給兒子的是一些繁瑣的家務事。這一內一外的結合,實在是家庭教育中的典範。

很幸運能夠讀到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苦心,讓我更加理解了父母!

  《家書》讀後感14

讀前,翻看全書。我發現本書是以書信的方式按時間先後順序組合成書的,別同於一般文書,結構新穎。

開頭一二篇主寫父親因做了對不起孩子的事,而感到良心不安,以淚洗面。從而悟出無論做父母還是做子女相處的過程才是成長的過程之理,但對於父親做了何事隻字未提。因此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早有聽聞《家書》體現出濃厚的父愛。一二篇後,愛的帷幕正式拉開,我從父親的字裏行間中深刻的感受到了對孩子的那份無微不至的愛。“外面的篾千萬不要自己拆,很容易刺壞手,而你的手不用説該有特別保護。粗繩子也容易傷手,你一定要拖工友們代班……睡眠必須充足,一切以身體為重,這是基本的本錢。”

一本書,一段旅程,開始了,我準備好在書海中遨遊了。

《家書》讀後感15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裏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着閲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裏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裏行間藴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着濃郁親情。看的筆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繫的時代。

如今人們,就應説是趕上了好時光。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透過電話、信息、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代人能夠説已經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着《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彷彿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着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標籤:讀後感 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