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春》的教學設計

校園2.07W

一、設計理念

《春》的教學設計

《春》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無論是準確生動的語言,還是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都值得教師仔細鑽研,並在教學中加以落實。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程標準《語文》七年級上冊按語文與生活的關係編排課文,其中第三單元是自然生活,開篇就是《春》。它的教學,起着為第三單元開好頭的作用。據此,我將本文教學設計的目標定位為:披文入情,訓練朗讀,學習品味欣賞語言;通過學習陶冶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貫徹學生主體思想,嘗試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寫景散文的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新課程標準不僅影響課文的教學目標,而且還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着 深遠影響。如果按傳統的“篇—段—句—詞”教學方法,面面俱到講解課文,瑣碎分析課文語言,就課文而講課文,教師講學生聽,無疑會分散課文教學的目標,使課堂變“死”,再優美的課文學生也得不到任何益處。教師要大膽創新,靈活運用各種形式來進行閲讀教學。為了走出傳統教學的束縛,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我借鑑了活動課的形式,設計了“奪寶奇兵——尋找《春》的語言寶石”系列活動,以“品味語言、尋找美點、合作探究”為重點,力圖達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實現課程標準目標的目的。這種活動形式的設計理念如下所述:

1、“興趣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學生有了學習課文的興趣,才能有效地瞭解課文並願意跟教師的節奏去學習。這種活動形式一改傳統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權威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師生實現平等,有利於學生自由交流、自由表達,學生真正做了學習的主人。而且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極大的幫助;

2、語言品味欣賞對七年級的學生而言,有着極大的難度,因為七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較少,語感不強,分析和把握語言的能力不高。但並非因此就採用教師講解代替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還是要讓學生自己體驗語言分析的心理過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語言。活動課的形式可以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和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通過這種形式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對散文生動優美的語言感知品味,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是學生自己真正的語言積累和語言感知;

3、這種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熱情。我在活動中採用了學生組隊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隊,自己為小組命名,小組內自由發表意見,並上交一份“小組奪寶成果”作為作業上交。組與組之間競爭誰的“寶石”多,這種形式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品質,並潛移默化地促進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昇華。

二、教學方法

如上所述,採用活動課的形式,設計一系列的活動來完成教學目標,併力爭達到課程標準的目標。在教學方法上,基本採用啟發式,具體在下面的教學過程中敍述。

三、教學過程

鑑於教學目標和教學形式的要求,本次活動我安排兩課時完成。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介紹作者和課文,講“推敲”和王安石改“綠”的典故激發學生品味語言的興趣,宣佈“奪寶奇兵”活動規則與安排。

1、 導入本課。教師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引出本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這麼一位偉大的人:思想上,他是一位民主主義戰士,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有着錚錚鐵骨;學識上,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授,一生著作等身;文學上,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尤其是散文創作的巨擘,‘美文’的創作奠定了他 ‘一代散文大師’的地位。戰士、學者、作家,既多才又多情,這一切都融合在他的散文創作上。今天,我們來學這一篇《春》。讓我們走進朱自清的語言世界,欣賞作家用文筆為我們描繪的春的.畫卷,共同領略春的無限風光。”(大約用時5分鐘)。

2、 聽朗讀,講有關語言文字“煉字”典故。接着上一步驟,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聽。教師可配上合適的音樂(我用的是古箏曲《高山流水》),朗讀儘量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交融、文中有畫的意境。

讀完後,趁學生沉浸在文章意境中,拋出問題“作家是用什麼來優美地傳達春天的美的?”教師在學生思考一會兒後,不給出結論,先講兩個故事:賈島“推敲”和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改“綠”的故事。學生則會得出結論:朱自清靠語言來傳達春天的美。再問學生:你知道作家朱自清是怎樣運用語言來傳達春天的美的嗎?(大約用時15分)。

3、 教師示範分析例句,為學生提供語言品味的範例。教師出示一 個句子: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問學生:你喜歡這個句子嗎?你為什麼喜歡呢?學生回答:寫出了春天小草的可愛與生機(大意如此)。再問:哪些詞語給了你這些感覺?學生一般都會找到“偷偷地”、“鑽”、“嫩嫩的”、“綠綠的”這幾個詞語。問:“偷偷地”這個詞語可以形容小草嗎?為什麼用“鑽”而不用“長”“生”之類的詞語?“嫩嫩的”、“綠綠的”可否改為“嫩的”、“綠的”?可否調到此句的前面?通過師生共同的品味分析,這幾個詞語的表達效果就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要求學生朗讀出小草可愛的情態。(大約用時15分鐘)。

4、 安排“奪寶奇兵”活動。在上一步分析之後,教師再啟發“其實這樣的語言在本文中實在太多了。如果這一句是一顆語言‘寶石’的話,那《春》就是一座語言的寶庫。今天我們就到這座寶庫中去探尋‘語言寶石’,看誰找的寶石最多、最耀眼。我們這次活動就是‘奪寶奇兵——尋找《春》的語言寶石’活動。下面宣佈此次活動的規則:(1)自由組隊:三人至五人為一隊,併為小隊命名,組內人人平等,可自由發言,推舉一人為陳述人;(2)充分藉助各種資料,或利用各種途徑來尋寶,但拒絕抄襲;(3)時間限制:自本課結束後開始,時間一天,明天語文課截止;(4)成果形式:可通過文章、圖表、課文批註形式來展示寶石,形式不拘,歡迎創新的形式;(5)如果找的不是寶石,而是寶石上的瑕疵,即語言不當的地方,也歡迎提出。” (大約用時5分鐘)。

5、學生分別組隊,已經組好隊的則在商討下一步行動計劃。本節課在學生組隊與協商的氣氛中結束。(大約用時5分鐘)。

第二課時:交流“奪寶”成果,“寶石”展覽,評選“寶石之最”,提出運用語言的新要求和新標準。

1、教師簡單介紹學生“尋寶”情況,着重表揚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此刻學生都熱情高漲、躍躍欲試。(大約用時5分鐘)。

2、各組指定一人陳述“尋寶”情況,並在展板上(一塊黑板,也可利用教室後面的黑板)展覽本組的“尋寶”成果,接受同學的檢閲。每組限定2—3分鐘,不得超時。每組其他成員可在限定的時間內補充陳述。(大約用時30分鐘)。

3、評選“寶石之最”。在每組陳述完畢之後,教師可簡明地總評一下,側重於表揚學生表述能力和組織能力。每人發一顆紅五角星,在展板的“尋寶成果”上投票。根據投票情況,評出最耀眼的“寶石”和“最佳團隊”。(大約用時5分鐘)。

4、披文入情,在學生品味語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文。(大約用時3分鐘)。

5、提出語言運用的新要求和新標準。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的基礎上,瞭解語言要美的要求,提出作業:用優美的語言來描寫大自然的美,做一個美的欣賞者、傳播者、創造者。(大約用時2分鐘)。

最後本節課在學生高漲的創作熱情中結束。

四、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設計經過兩節課的實踐,證明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教學設計,體現在這幾點上(也許還不只這幾點,有些是現在難以預料的):1、通過新穎的活動形式,學生增加了對散文的學習興趣。通過本次活動,學生不僅對《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喜愛之情(第二天學生大部分就能背誦全文),還對本單元其它課文產生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2、明白了散文語言的品味和欣賞方法,提高了語言感知能力。以前學生光知道文章寫得好,卻不明白好在何處,現在學生都能對語言的表達效果進行分析和品味。語言的大門已經被學生打開,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燦爛無比的語言世界,他們可以盡情地去欣賞和品味;3、學生組隊合作的形式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品質,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提供了一種方法——利用集體的力量。在活動中,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探究的學習態度得到了初步鍛鍊,大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氣氛熱烈,場面感人,以至於這幾天學生碰面打招呼都説“你找了幾顆寶石”。我也為他們的熱情所感動。4、針對本文,學生提出了一些有見地的真知灼見,有些語言的表達效果分析的極為到位。下面試舉幾例:

(1)“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課文第一節)

——學生分析:“盼望”連用,對春天的渴望之情呼之欲出。春天未來,先寫春風與腳步,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奪人心魄。“腳步”擬人,彷彿春天踏着輕快的腳步來到人間,形象生動。

(2)“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課文第六節)

——學生分析:“可別惱”,彷彿作者在與我們談心,交流對春雨的認識。我感到非常親切,一下子我也改變了對春雨的看法。煩人的春雨這時候也變得很可愛了。……

看到這些流淌着學生創作熱情的語言,誰不會為之高興甚至歡呼呢?

還有一些對課文的批評,也摘錄幾則:

“……(野花)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學生意見:比喻太一般化,老套,俗。不如去掉,直接寫成‘風一吹,一閃一閃的。’

“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學生意見:“卻”用得不恰當,因為這句與上文不存在轉折關係,屬於錯誤使用。應刪掉。……

面對這些不乏天真卻很誠懇的語言,誰不為他們大膽質疑的精神喝彩?

課上完了,可我的思考還在繼續。本次活動是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通過這次活動的成功,我更加堅定了這樣一種想法:新課程標準確實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這種思路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的喚醒,有利於教師角色的正確定位,更加符合社會和時代潮流的趨勢。而且意識到:語文教學只有學生全體參與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語文教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參與熱情,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意識,把“學生有所得”作為語文教學設計的前提和評價語文課的標準。我堅信:語文教育教學之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將越走越寬。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