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精選7篇)

校園1.59W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簡報,簡報是指我們日常就一個題目而簡單向聽眾簡述報告內容的過程。還苦於找不到好的簡報?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精選7篇)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1

時光匆匆流走,伴着隊員們的喜怒哀樂並着充實的實踐活動,不知不覺實踐進行到了第四天。在“綠波揚帆”即將返航之際,小分隊走進了枝江市環境保護局與污水處理廠,探究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方向,也為更好地建設綠色祖國積蓄力量。

在環境保護局,檢測站的實驗人員接待了前來參觀學習的隊。這位檢測經驗豐富的老手從採樣地點、採樣週期、採樣儀器等角度給隊員們詳細地介紹了當地檢測站的常規工作。在講解站裏檢測設備的過程中,她還為隊員們詳細區分了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真實檢測過程中操作技巧的異同,分享了許多長年積累下來的經驗與訣竅。走出環保局,隊員們身上滿滿的都是沉甸甸的收穫。

而前往枝江市污水處理廠的路程似乎並沒有那麼順遂,先是一場暴雨阻隔了隊員們的腳步,後是廠址的偏遠着實耗了隊員們一番心力。但走進廠區,看見比書上龐大幾十倍的污水處理裝置,聽着工作人員比書本更簡潔實用的原理講解,大家忽然明白了實踐的意義,認識到在環境工程這個專業上要走的路還遠且長。

我們深知作為環境工程的學生身上肩負着建設更美更“綠”新祖國的責任,也正是這個綠色夢支撐着我們在專業道路上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綠波揚帆”的實踐走進尾聲,但我們的專業生涯正要開始。親愛的`環境專業的同僚們,讓我們逆着風浪,起航!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2

20xx年7月1日,上午八點半,社會實踐出征儀式正式開始,為明確此次社會實踐的意義,在出徵前老師對此次社會實踐的要求和規定做簡要闡述。出征儀式結束後,學生們參與熱情高漲。此次活動能夠培養當代大學生認真學習相關知識的能力,在實踐中鍛鍊自我,磨練意志,不斷地認識社會。

上午九點半,全體成員來到鄭州市廟張社區內進行關於十八大以來民生問題的問卷調查工作。為了更好地完成目標,老師帶領同學們分別向社區廣場休息的不同年齡段的人羣發放調查問卷。遇到一些不識字的老人,實踐團成員會耐心的給他們講解,讓每個人都可以順利完成調查問卷。

經過一天的問卷調查,實踐團成員廣集社區居民的建議,收穫頗多,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極大的支持與社區居民充分的肯定。

活動結束後,大家體會到了社會實踐豐富的精神內涵,真正做到了“受教育、得鍛鍊、長才幹、做貢獻”,相信這次經歷是每一位參與成員不可多得得體驗。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3

7月6日,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情繫桂鄉,醫路護航”赴南平浦城實踐隊攜手浦城水利局發起巡河活動,呼籲更廣大羣眾提高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實踐隊隊員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前往忠信鎮和水北街鎮開展活動。前往忠信鎮的隊員在縣團委負責人王聰的帶領下沿着閩江源頭開始巡查,沿途記錄閩江美麗的人文景觀,細緻排查閩江河段污染問題。前往水北街鎮的隊員在水利局副局長劉組榮帶領下,利用無人機、渡船等工具對南浦溪曹村河段和際嶺際溪進行巡查。全體隊員將巡河信息上傳至“河小禹”APP,並記錄在案,上報相關部門。與此同時,隊員向河流沿岸居民分發河流水質情況問卷進行調查,共收回問卷100份。

此次巡河活動共計巡查河段十公里,並通過水利局向居民發佈,讓居民們一起感受河流文化,一起關注河流問題,並號召更多人加入保護母親河的隊伍中。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4

7月16日上午,我校20xx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暨大學生暑期“三下鄉”赴江西寧都支教實踐活動啟用儀式在江西省寧都縣大沽鄉國小舉行。江西省寧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廖東根、寧都縣副縣長張愛榮及我校團委書記韓磊等出席揭牌儀式。

儀式上,張愛榮致歡迎詞,對我校學子在大沽鄉中心國小的支教活動表示由衷感謝,希望同學們能給大沽鄉的孩子們帶來全新的知識和開闊的視角。韓磊希望參加支教實踐活動的大學生珍惜實踐鍛鍊的機會,做到虛心、盡心、精心,在實踐中成長成才,在實踐中心繫國家發展,勇於肩負起時代賦予青年的責任。

隨後舉行了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廖東根希望同學們在支教過程中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風采,收穫感悟,實現理想。韓磊和志願者代表分別向大沽鄉中心國小生們贈送了學習用品和精心準備的禮物。江西省寧都縣電視台對本次活動做了採訪和報道。

此次揭牌儀式的舉行標誌着我校20xx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全面啟動。作為一項長期活動,今後我校將繼續選拔優秀大學生開展暑期支教服務,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假期學習難題,幫助革命老區擺脱教育落後的局面,為地方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5

6月28日下午,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赴恩施暑假社會實踐隊來到木貢村委會,並就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與民間藝人代表及木貢村文體服務中心的唐主任進行交談。

下午三時許,隊員們乘車來到木貢村委會,並且見到了民間藝人代表和問題服務中心的唐主任。唐主任以及民間藝人代表對於實踐隊隊員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本次訪談氣氛活躍,融合藝人表演、負責人介紹和隊員提問等方式。

訪談在一位老藝人的歌聲中開始。宋冬菊老人為大家演唱民歌《郎在高坡打傘來》,並向隊員們介紹了這首歌曲的歌詞大意及傳遞的情感。隨後,唐主任簡要介紹了山民歌形成的原因,他表示,由於山區地形限制,恩施地區農人通過唱民歌的方式來傳遞情意、表達在農事生活中的感受。

隨後,5位民間藝人進行了花鑼鼓表演和薅草鑼鼓表演,樂曲粗獷、節奏明快。隊員們對藝人的表演紛紛讚賞,並進行拍照、錄製等活動。唐主任向隊員們介紹了花鑼鼓表演的基本組成和在現階段的主要用途。唐主任表示,花鑼鼓演奏主要由嗩吶演奏、碗鑼演奏等五部分組成,各個部分相互配合,不可分割。在談到花鑼鼓在現階段的主要應用情況時,唐主任表示,花鑼鼓在現階段主要用於喪事。在恩施地區,請專業的花鑼鼓團隊在入葬前夜進行演奏是當地風俗之一,表演花鑼鼓的藝人也會得到相應的報酬。

在隊員提問環節,隊員王怡然詢問了近些年花鑼鼓的需求人數的變化情況。唐主任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近些年木貢村對於花鑼鼓有需求的人數並未出現較大的變化。唐主任説到,演奏花鑼鼓是一種鄉俗,至今在當地仍然很盛行,花鑼鼓隊伍的需求人數與入葬的老人的至親數量密切相關。

藝人代表們談到了目前花鑼鼓發展遇到的一些問題。他們表示,由於從事花鑼鼓演奏經濟效益低,所以年輕人學習花鑼鼓的熱情並不高,這可能導致數年之後出現技藝失傳的問題。

在談到沐撫政府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問題及工作時,唐主任表示,沐撫當地政府對於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採取了一些初步措施,但是仍然有很多方面要繼續努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6

7月,電氣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組來到了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進行調研。蘇州河又名吳淞江,是上海境內僅次於黃浦江的第2大河。因發源於蘇州附近的鬆陵地區,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吳國境內,故稱之為“吳淞江”。蘇州河沿岸建有英國領事館、禮查飯店、百老匯大廈等各擅勝場的建築。這些樓羣臨水而立,被稱作"連雲樓閣"。

小組成員首先聯繫了蘇州河沿岸環境的負責人員,他帶領成員們參觀了蘇州河環境變化展示區。在展示區門口,用醒目的文字表達了人們對蘇州河的感情——深情呼喚蘇州河,這是為蘇州河的污染而呼喚並提醒人們。70年代末,隨着工農業的發展,排入蘇州河的污水日益增多,使其污染程度日益嚴重,常年黑臭,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和上海的發展。1983年為爭取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上海市政府與世界銀行及澳大利亞政府發展援助局共同就上海市污水治理進行聯合研究,提出了戰略研究報告,經市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了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

經治理過的蘇州河採用了彭越浦泵站。主要由主泵房、出水高位井合一的構築物組成,下部結構採用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法。經過截污後水壓正常,流水通暢沙粒,並且漂浮物都能進行處理。浦西截流系統根據各泵站情況,採用不同的截流方法,也對水質和各種污染物採取了不同的清潔手段。

經過這個工程,明顯改善了蘇州河水質,有效地抑制蘇州河水質的繼續惡化,基本改變了蘇州河終年黑臭面貌,有機污染物濃度逐年降低,其為蘇州河整治,使蘇州河成為娛樂、景觀河道提供了重要條件。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7

6月27日,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赴恩施社會實踐隊前往恩施自治區沐撫鎮木貢村“閒來樂”葡萄莊園參觀調研。木貢村利用政府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本地的環境優勢發展起葡萄園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是政府的一項重要“扶貧”政策。葡萄莊園園主佘運雄向大家講解了葡萄園產業的發展、意義與前景規劃,為“精準扶貧”的調研提供了材料支撐。

早上九點,實踐隊從居住地出發前往葡萄園。從隊員們居住地徒步到葡萄園來回需三個小時的時間,即使出發前輔導員已經給隊員們打好“預防針”,可高低起伏的山路依舊讓隊員們叫苦不迭。“我當時滿腦子都在想,怎麼還不到呢?快到了吧!”13級的劉宜靜説道。一路上,隊員們都互相鼓着勁兒:“馬上就到了”,“快點兒走,別掉隊了”。互相扶持着,實踐隊於上午十點半到達葡萄莊園。

佘運雄是恩施市沐撫辦事處木貢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負責葡萄園產業的種植、經營與銷售。在從事葡萄園產業前,他曾在雙河鎮種植娃娃菜,在農業生產方面有一定的經驗。2011年,他受到沐撫鎮政府的邀請,來到木貢村管理起葡萄園產業。

“我們的葡萄有兩個優勢,一是香味獨特,二是‘富硒’,這是別的品種的葡萄都比不上的。”佘運雄説道。葡萄品種的優勢使得銷售也十分順暢,一天摘下來一百多車葡萄,兩天就全賣光了。葡萄的熱銷使得政府對發展葡萄園產業更加有信心,給予的支持力度也逐漸增大。

“您認為葡萄園產業發展的未來規劃怎麼樣呢?”隊員楊莉發問。佘運雄表示,葡萄園產業未來會與大型生態圈相融合,比如與餐飲業、旅遊業等當地特色產業相關聯,能夠推動各項產業共同發展。“比如在葡萄成熟時,我們就會去恩施大峽谷售票的地方免費發放品嚐,做推廣。”佘運雄説道。“未來,這樣的合作會越來越密切。”

提到扶貧,佘運雄表示,有些果農在參與合作社之前的經濟水平一直較低,而參加了葡萄園合作社後,三、四年時間就可以回本,發展穩定的話,肯定就越賺越多了。“種植葡萄的利潤還是很高的,第二年進入豐產期,每畝淨利潤大概有6、7000元。”佘運雄説道。他表示合作社未來肯定要擴大規模,利用當地環境的優勢大力發展葡萄園產業,帶動更多人“脱貧致富”。“他描繪的葡萄園產業前景特別好,搞得我都想去種葡萄了。”14級的谷清秋調侃道。

經過兩個小時的實地考察調研,實踐隊的隊員們對於當地葡萄園產業有了初步的瞭解。下午稍作休整後,負責“精準扶貧”調研的隊員們便圍坐一起,共同開始調研報告的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