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5篇)

校園1.18W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

一、對國小英語教學的認識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5篇)

我是一位國小英語教師,今年才開始擔任國小英語教學。自從參加了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的學習並進行了反思以後,我對國小英語教學又有了重新的認識,我覺得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做到“三化”是搞好課堂教學的保證:一是課堂英語化,二是教學情景化,三是步驟規範化。

課堂英語化是因為語言是一種環境的產物,應儘量的給學生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氣氛,所以在英語的課堂教學教學組織中儘量使用英語,做到課堂英語化,以排除學生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我覺得國小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期之一,儘管他們剛涉及英語,掌握的英語句子和單詞還很少,但我覺得應該從第一節課起,堅持用英語進行教學,因為國小階段所學的單詞和句子很簡單,我們可以藉助於物體直接來教,幫助學生儘快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另外,還可以充分運用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形式來幫助教學。

教學情景化是指課堂教學必須最大限度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英語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後產生一種自豪感,心裏產生愉悦感。我所教的班有幾個小男生,每次在課堂上的表演都十分投入,表演得很好,特別是得到老師的表揚或得到小獎品時,這些學生的心情非常激動,下課時還問你許多東西用英語怎麼説,他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所以英語教學的課堂必須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如歌謠、遊戲、猜謎、講故事等。要讓國小生能夠在四十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

步驟規範化是指教學的內容和程序的規範化,因為國小英語教學是為以後的中學英語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形成音和義的聯繫,其次形成音、義、形的聯繫,最後讓音、形、義形成整體,這是我對國小英語教學步驟規範化的認識。

二、改進後的教學方案

十多年來,我一直擔任中學英語的教學工作,現在我又擔任國小的英語教學工作,經過差不多一個學期的國小英語教學工作,我發現國小的英語教學與中學的英語教學有很大的不同。中學英語教學主要是給學生重點講解語法、句型的運用,課堂氣氛活躍性不濃厚,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這是因為學習的知識性增強的緣故。但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願望。

我記得我教三年級英語教材中“動物”那一單元,主要是談論自己所喜歡的小動物,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們把平時他們在家裏的動物玩具帶到教室,課堂上學生非常高興,他們拿着自己喜歡的動物學會了用英語説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名稱。有很大一部分同學還可以拿着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簡單的英語交談,平時表現不積極的同學也在這堂課裏興趣高漲,到達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課堂上要儘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例如教材裏有一首歌唱“彩虹”的歌謠,第一次我請七個同學每人畫一種顏色,邊畫邊用英語説彩虹的名稱,如果説錯了就叫這個同學唱一首英語歌曲。第二次上課時,我又叫七個同學穿成像彩虹一樣的顏色,站在黑板的前面,其他同學跟隨錄音機唱彩虹之歌,等學生唱熟了這首歌曲,我就叫七個同學唱和自己的衣服顏色相關的英語句子,其他同學則跟唱,這樣的課堂學生很難忘記,學生很快學會了用英語表達七種顏色。學生在有節奏的歌謠中體驗語言,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玩中學,從而為培養他們用英語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突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為宗旨,從國小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基礎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儘量在課堂上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發展學習策略,培養創新能力。在國小英語教學的課堂上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語言去做事的能力,力求用簡單生動、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完成教學,鼓勵他們多積極表演,在課堂上大膽開口進行交流,發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增強他們自我評價的意識,以利於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2

國小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中學階段的學習,所以國小英語基礎教育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國小英語的效果呢?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國小生口味的教學方式方法。實踐證明,注入情感、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創新精神、發揮交際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德育、智育相互滲透,完善教學過程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

老師如果總是盯住學生的弱點錯誤,而不對他們的成功作出正確的評價,就會壓抑學生那些朦朧的、零碎的、不成形的思想,從而阻礙了創造性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正確對待“異想天開”,採用恰當的評價方式,注意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態度,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調動積極性。在實踐中,我注意做到兩點:

(1)、注意評價的鼓勵性

面對精彩的回答,我們要捨得"掌聲"。但在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的基礎上,也應注意否定學生錯誤的方法。教師課堂上經常採用的一句“No,Youarewrong.”常常使回答的學生積極性一落千丈,甚至挫傷了他的自尊心,這樣不利於學生髮揮創造性,不如把它換成善意的話,如“Idon’tthinkso.”“Pleasethinkitover.”“Maybeyou’reright.”“Really?”它們聽起來委婉含蓄,不但使學生容易接受,而且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2)、注意評價的層次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我設以不同程度的要求,並分層次評價要求。優等生往往給予高要求的評價,希望他們不滿足於現狀,更上一層樓;而後進生往往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才能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做到"勤思",創造力才能得以繼續的發展。

二、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外語教育研究界提出,當前,外語教學法正處於轉變之中,其特點是在教師的直接教授與同伴及小組活動之間尋求平衡。外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如果不注重培養學生熱情,往往會使學生覺得寸步難行,從而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教師應充分利用國小英語教材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特點,創設課堂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熱烈興奮、輕鬆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在自由地教與學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有講有練,精講精練;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起伏、有節奏,使課堂上充滿生機、挑戰與激情。促成情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互動”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認知互動、師生情感互動、師生實踐性活動的互動等,形成多維互動關係,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施共同創設的各種情景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我們可以藉助角色模擬,展現對話情景。例如:在教學國小英語第一冊第2單元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Zoom、Zip、Mike、WuYifan上台自由發揮即興表演對話,通過動作、神情及語言,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使較長的對話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會了。又如:在教學鋼筆、鉛筆、橡皮擦、卷筆刀、尺子、鉛筆盒的一些單詞時,教師可準備相關實物放在一個“百寶箱”盒子裏,然後一邊神祕地出示,一邊説:“Look,Whatisthis,doyouknow?”同學們興致盎然,紛紛爭着回答,教師趁機教學單詞,使學生在玩中輕鬆學會了單詞。智慧的創造,靈感的激發,成功的喜悦,常常給人心靈以巨大的震撼,在師生的生命長河中,留下永不消逝的痕跡。

三、發揮交際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國小英語教材給教師以充分自由的發揮空間,它貼近生活,我們在學習中要注重實踐、體驗、感悟、內化、創新的過程,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利用課餘生活,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英語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發揮英語的交際功能,提高語言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我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各種教學形式與方法,發展學生創造力。因為具有創造力的人,對外界的感知比其他人要敏鋭得多,他們的顯著特點是在於其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不僅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曾獲諾貝爾獎的奧.聖潔爾吉醫生説的,他們具有“見人之所皆見,思人之所未思”的品質,創造便從此開始。比如:Book1Unit1中一句“Ihaveapencil.”教師可拓展來,列出相似的句子:

eabook.

eapen.

eabag.

在配以相應的實物,經過觀察,同學們明白了“Ihavea……”的意思是“我有一個……”

在課外,老師儘量多和學生在一起,使自己能真正地貼近學生。平時常啟發、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英語交流,並且帶頭用外語表達。如:一個單元結束後,我要給學生獎勵,這時候就説:“Hereyouare!”這時候學生自然會説:“Thankyou!”並帶以動作,當相互見面時問聲:“Howareyou?”當放學回家時道聲:“Bye—Bye!”等等,相互用英語對話。即使在家中,也鼓勵學生常用英語來鍛鍊聽説能力。這樣,孩子們運用語言的積極性特別高,若能多給孩子們創造一些機會,有意識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就能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豐富充分了語言實踐活動,培養了外語交際能力。例如:在教學風箏、氣球的句子後,請學生們課後準備學具,互相利用句子交談。同學們興趣盎然,儼然像個小老外似地對着話。“Ihaveakite.”“Ihaveaballoon.”“Metoo!Look!”……通過課外實物練習,學生們學到的是活的語言,就像搭積木一樣,把學到的有限的語彙靈活地進行搭配組合,表達出豐富的意思,所以,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愛説英語,敢説英語,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學內容緊連生活,課堂延伸到課外,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3

摘 要】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豐富國小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更為新奇、全面和直觀的學習體驗。這就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發揮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英語;課堂教學

為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程進行整合,將課程內容、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充分地整合起來,打造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進行了反思。

1.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1.1現代信息教育的重要特徵

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信息教育不再將計算機作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呈現工具,而是要將計算機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發工具。現代信息教育具有多種多樣的現代化技術,能夠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和超文本鏈接還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解答學生的疑問,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性。

1.2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國小英語教學的教育目的是讓國小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也就是在國小英語課堂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和資訊技術,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激發國小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要求

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於更好地完成國小英語的教學任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各種優勢,使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新奇和有效。

2.1促進國小英語教學與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的整合

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僅僅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其技術還應該成為課堂重要的教學因素以及學生的學習對象,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應該通過信息技術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更加便利。

2.2二者的整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國小英語教師面臨着全新的挑戰。首先國小英語教師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包括瞭解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能夠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教師需要具備信息設備的應用和操作能力,還要能夠整合、選擇和創新信息資源。國小英語教師要能夠選擇和優化各種新型設備,並採取合適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

國小英語教師還要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以課程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為基礎,使信息技術能夠更好的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並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教學特長。

3.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

本文主要從國小英語的英語單詞教學、英語課文教學、英語複習課程教學和英語課堂遊戲四個方面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在這四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中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3.1在單詞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單詞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國小生的身心發展階段性特徵決定了其喜愛新鮮事物,不喜歡枯燥、重複的學習內容。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進行單詞教學時要儘量避免枯燥的單詞記憶,以免讓國小生感到厭煩,影響課堂的效率。

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國小英語教師更好地進行單詞教學,國小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英語單詞,並配以色彩鮮明的實物圖片、標準的英語讀音甚至英語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筆者會將每個單元的單詞表製作成一個PPT,每一個單詞都用鮮豔的顏色標示出來,並配以實物圖片和準確的發音,讓學生看圖片、聽讀音並進行跟讀。當學生學會一個單詞之後筆者還會對該單詞進行擴展教學。例如江蘇譯林英語新教材中“clever”這個單詞,由於該單詞比較抽象,筆者就在該單詞的PPT頁面上畫了一個“聰明的一休”這個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標準發音,讓學生跟着圖片的閃動進行跟讀。當學生掌握“clever”這個單詞之後,筆者又提出“clever反義詞是什麼?”進而再點開PPT畫面上的反義詞鏈接,鏈接到“foolish”這個單詞的學習。這樣的單詞學習方法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聽、看、讀的能力,培養學生標準的發音,並且通過動感的節奏、鮮豔的顏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拓展英語單詞教學的課堂容量,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

3.2在課文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傳統的課文教學環節往往是教師先對課文進行範讀,再讓學生進行跟讀,由於課堂教學但形式比較枯燥,學生很容易感到厭煩,學習效果得不到提高。

通過信息技術可以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自主化、多樣化的進行呈現,並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來降低國小生的認知難度,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蘇省譯林國小英語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教學,筆者就將課文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起來來開展教學。筆者採取了一邊逐句朗讀課文,一邊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情節片段的形式,讓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並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多媒體圖片來理解課文的意思,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表現出對該故事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生朗讀環節,筆者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課文,之後再逐一播放剛才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根據每一幅畫面來描述一個課文情節,最後讓學生通過看圖説話的方式完成課文的朗讀。

3.3在英語複習課程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複習課是國小英語學中一個重要的課型,能夠幫助國小生鞏固英語知識,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然而傳統的英語複習課的教學效率並不高,這是由於國小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而對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課堂參與程度不高。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加快複習教學的教學節奏,並在複習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鍛鍊。

例如筆者將江蘇省譯林國小英語新教材6AUnit3的單詞製成一個PPT,每張圖片都包含着一個單詞的基本信息,或者是實物畫面,或者是內容提示,讓學生説出對應的單詞。筆者還採取了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來參加看圖説單詞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學生説得又快又準,使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 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學習內容的印象。

3.4在英語課堂遊戲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課堂遊戲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技術可以極大的豐富遊戲的內容,是課堂遊戲與英語知識更好地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利用Author ware等軟件開發新的課堂遊戲,不斷給學生帶來新奇的遊戲體驗。例如在譯林英語新教材3A Unit1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主要人物,並根據不同的情境與周圍人打招呼,筆者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學生能夠拖動遊戲人物來到不同的場景中,並遇到不同的人物,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説出人物的名字,並和不同的人物打招呼。學生對於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失敗的學生還要求反覆玩這個遊戲,直到全部答對為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語

通過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更改變了國小英語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國小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課堂節奏更加活潑,國小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更高。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國小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愛雲.將趣味遊戲活動置於國小英語課堂教學[J].寧夏教育科研.20xx(01)

[2]劉凱國.現代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整合的思考與實踐[J].陝西教育(教學版). 20xx(03)

[3]律美鳳.身臨其境樂在其中——讓情境教學走進國小英語課堂[J].學週刊.20xx(10)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4

在國小的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時往往為了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經常會利用遊戲,因為遊戲受到學生的喜愛。課堂上唱唱跳跳,説説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但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原有的最初的學習熱情急劇下降,原始的興趣正逐漸地不復存在,他們會因為有些遊戲的重複,而顯得無精打采。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前教師不遺餘力的精心設計遊戲組織來吸引學生興趣;課上學生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熱鬧,這樣的教學次序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流於形式;往往一堂課後,學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長此以往,學生捧着課本迷惑地望着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學習和掌握書上的哪些內容。究其原因不難發現,課堂環節安排不合理,所學的知識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大家都不滿意。面對如此頻頻告急的教學危機,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我個人認為,激發學生對學科興趣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我們更要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後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 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在遊戲教學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我們設計的遊戲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中,讓大家都參與。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學生不斷上進。

二、組織得法,嚴謹有序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國小生天性愛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時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在集體活動中,大家應該遵守規則。

三、 適時適度

我認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遊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把英語課上成遊戲娛樂課,那就適得其反了。課堂遊戲應該為課堂教學服務,當他成為一種擺設,或者是為遊戲而遊戲的時候,課堂遊戲就失去了他的魅力了。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5

英語學習、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英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可以這樣説,學會英語,不但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是多了一個頭腦!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

從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説、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説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説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而目前在國小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説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國小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國小生學英語的.困難。

  三、努力培養學習興趣。

一般來説,其學習英語成功的可能性要大於與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極大的學習者。另外,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者會出現焦慮沮喪煩躁不安等情況,英語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對外語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培養和控制。尤其是在國小的低年級階段,英語教師要培養對學生的親近感。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6

20xx年xx月xx日,我縣國小英語教師參加了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培訓活動,在這次培訓學習中,我們聆聽了王建平院長的精彩講座,雖然只有短暫的半天時間,但收穫頗多。這次學習培訓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學觀念,實現從教學理念到教學行為的轉變,並把學習視為終身之事。同時這次培訓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也解決了一些我以往教學中的困惑。王院長側重講了兩方面內容:

一、“研”在課前。

要想搞好教學,必須研讀教材,實現知識與教學貫通。

1、把握教材特點,全面理解教材。現在的教材信息量大、知識點多、分佈散,知識語境化、生活化、活動化。如果不對教材進行認真研讀,就難以真正把握教材內容、重、難點,更談不上有效教學了。

2、注重梳理,構建知識系統。對於每一節課,我們都要清楚課題;本節課的核心語言是什麼;核心語言的功能是什麼;本課內容在什麼情境中進行;本課的文化教學內容是什麼;分清重點內容、理解內容與複習內容。如果我們每節課都能備到此種程度,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增”與“減”。

減“負”增“趣”,減輕學生的心理、記憶負擔,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減“答”增“問”,給學生提問的機會、並引領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解答;減“講”增“練”,教師要立足於單元,整體設計口語訓練內容,加強預設,對主題交流內容針對不同學生分出層次,細化口語交流的內容,教師融入其中,豐富師生語言互動形式。讓學生達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程度;減“動”增“思”,要把文字活化為語言,教材內容化為實際生活,教學活動活化為交際活動。

最後王院長總結了一節好課的標準:紮實——有意義;充實——有效率;豐富——有生成性;平實——常態性;真實——有待完善。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認識到了研讀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了如何分析和處理教材內容,還意識到了教學目標必須要根據本校教育教學和學生英語水平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並根據已調整的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加強學習,更注重對教材的研究,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爭取讓課堂更生動、有效,讓學生有新的提高,教學水平能邁上一個新台階。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7

在國小英語的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經常利用遊戲。課堂上唱唱跳跳,説説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使同學在快樂中接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同學原有的最初的學習高温急劇下降,原始的興趣正逐漸地不復存在。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是:課前教師不遺餘力的精心設計組織來吸引同學興趣;課上同學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熱鬧,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流於形式;課後,同學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一學期下來,同學則普遍捧着課本迷惑地望着你。究其原因不難發現,佈置不合理,學習沒和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

面對如此頻頻告急的教學危機,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我認為,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説説唱唱玩玩。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學習英語,遊戲應成為小同學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激發同學對學科的興趣的過程,不能只停留在課堂外表的“活”,“樂”,“玩”中。我們注重學科自身,從學得後發生的勝利體驗來不時滋長興趣,挖掘同學學習的內驅力。

“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的詞彙,英語的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我們體會到:語言知識自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同學耐久學習的驅動力,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絕的能源。為此,我認為遊戲作為協助同學學好英語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要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功能,達到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在遊戲教學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我設計遊戲注重面向全體同學,難度適中,讓大家都參與。我根據個人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組,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同學不時上進。在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獨立考慮和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無形中調動同學的言語資料庫。在實踐中他們學會自我評價,由此發生的成績感又轉化為無窮盡的學習後繼力。

  二、組織得法,嚴謹有序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小同學天生喜歡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同學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紀律要求,評分規範,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我要能理解同學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

  三、適時適度

我認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遊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上游戲娛樂課。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8

六年過後我又重回一年級,感覺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學生,新的教材,我也以一種全新的姿態來面對我的新學生。六年的教學經驗使我深深得明白一年級是學生開始真正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剛開始我就讓學生在輕鬆又莊嚴和諧的環境中進行語言的學習,通過表演,競爭和相互評價,讓他們真正的體會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簡單的背誦和模仿,使他們一開始學習英語就有極大的興趣和動力,這樣可以達到更好地持久地學習英文的目的。

以前教高段時總覺得所學的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似乎總有那麼一段距離,好像很難做到“言行一致”!其實在慢慢的磨練中我發現,只要用一些心思,想一些點子,找到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相似的切入點,完全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真實用處。

在教學Chapter 1 Starting School這一課時中,我讓學生準備了一張自己好朋友的圖片,並把全班學生分為三人小組。每組一個學生扮演一個外賓。並給學生説外賓想認識你的好朋友你該怎麼介紹呢?並告訴他們用Hello!This is……等句型讓他們分組練習和表演。然後叫上一組一組的同學到講台上表演給大家看。當然,此時,我要求其餘學生認真聽,聽這一組學生的對話中是否有誤。這樣學生確實瞭解到怎麼介紹自己的朋友。由於在課堂上我創設了情景,因此學生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好幾個小組的學生都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我根據各小組表演的情況分別給予表揚“Welldone”“Very good”等等,學生最喜歡的還是“Super”,讓參與的學生都有了一種成功感和被認可的感覺。

我想英語課堂教學應更加需要情趣、體驗。同時要會欣賞學生,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學會知識,並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9

在國小英語課堂中,有許多需要重複練習的單詞和對話,在反覆練習運用中積累成語言。但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只為操練而存在的課堂活動,偏離了語言教學的本質。筆者就國小英語課堂中的一些虛假現象作了分析,並提出一些對策。

一、評價語失真

在國小英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是有優劣之分的,可教師並不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good”成為了人人適用的公式化的評價語。這種現象在學生讀新單詞時特別明顯。在檢查學生的發音時,教師喜歡用開火車的形式,即豎排或橫排為單位,學生依次讀出這個單詞。學生髮音的同時教師也逐個地將“good”送給每個朗讀者,似乎每個學生的發音都很好,其實這中間是有優劣之分的。也有的教師是將單一的“good”換成“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但也是如出一轍。為了追求課堂的快節奏,教師往往等學生一念完就將“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等評價語不假思索地快速報出,甚至次序都沒有變化。“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成為檢查發音的公式化的評價語。

評價要具備真實性,而真實的價值判斷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學生的真實表現來考查學生進步情況(Arnold,1999)。不真實評價的後果是:

(1)評價語表面化,簡單化。不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相對應的評價,缺乏真實性。

(2)重複的統一的評價語不能起到引導或激勵學生的作用,評價語缺乏明確的區別性。不同層次的學生無法根據教師的評價正確評估自己。

如果我們放慢節奏,就能比較出學生髮音的不同,或發現學生回答中的優秀表現,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因此,對於檢測學生的發音,我們也可嘗試總體評價。例如,在學生逐個發音後,由教師挑選出發音最好的學生,這個學生將作為全班的領讀者領讀單詞。這種“學生教學生”的方式非常受學生歡迎。被選中的學生自然會產生被教師欣賞的成就感,從而更加喜愛這門課;而沒有被選中的學生出於對被選中學生的效仿或羨慕將學得更加認真。

二、對話操練失真

為了在操練對話時鼓勵學生大量地説和練,教師往往採用比賽的方式。教師的比賽規則設計已經走進了練習説話的誤區,學生只是為了練習而説,並不是在為實際運用而説。這樣做的後果是:

(1)重詞組輕句型,重心放在練詞組,偏離了練對話的原始目標,沒有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2)只追求表面熱鬧的課堂氛圍,過分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對話操練的實效。

(3)沒有提供給學生一個真實對話的情境,學生不能將課堂所學活用到實際中去。

我們應當使對話操練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即對話“生活化”,提供學生一個真實表達自己的平台。這樣,學生在課後仍然可以用課堂句型進行交流,最終達到“學以致用”。在請學生表達時,如果始終以歡迎的態度來迎接學生的自由表達,教師將很容易聽到學生真實的想法和交流,當教師聽到好句或有新意的句子時,可由全班齊讀一遍,這樣做肯定和鼓勵了那位同學,對其他學生也是莫大的鼓舞,會有更多的學生希望説出好的句子,這樣做將使全班學生積累起許多好的句子。

三、師生交流失真

在師生對話交流中,教師單方的意願有時被強加於學生的身上,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被迫服從。學生的話語並非真實想法,出現了師生交流失真現象。

當教師將着眼點放在“教”而非學生的“學”時,教師往往不自覺地將自己置於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跟着教師走。師生交流失真現象出現了,後果是:

(1)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長久下去教師將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如果學生總是在教師追問下回答,會造成學習的焦慮或逆反心理。

(3)師生互動困難,學生對自己的表達缺乏信心。

如果語言學習過程反覆將給學習者造成焦慮,並形成一種恆定心理,這會對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Arnold,1999)。外語教學的最大困難在於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有限,對於國小生更是如此,學生普遍存在膽怯心理,此時,教師應設法給予學生鼓勵和安全感(劉霞,20xx)。師生交流應平等坦然,使學生願意開口,不怕開口。教師應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追問,以免造成學生不利的負面情緒。

在另一個案例中,學生不知自己的hobby,可能是表達有困難,也可能是怕回答不好,於是被教師強加了一個並不是學生真實的hobby。其實此時可以讓學生説中文,由教師幫助其翻譯成英語。教師還可以反問其他學生“I don’t know what his hobby is?Who can tell me?What is his hobby?”對於師生交流中,學生回答出乎教師意料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猜測,再予以幫助或以此作為課堂的轉折點,引出下面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堅定真實交流的信念,處理課堂中師生交流的意外情況。

課堂教學失真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教師將着眼點放在教材的“教”,而非學生的“學”和“用”。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失真現象,教師應認識到這些現象的危害,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突破原來的教學習慣,力求語言教學的真實性,以平等坦然的態度迎接學生真實的語言表達,營造生活化的真實英語交流氛圍。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0

“遊戲活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英語學習的起始年齡越來越趨向於低齡化。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學習動機淺近、單一,學習憑興趣;理解力差,模仿力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易分散;思維具體形象,無意注意佔優勢。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英語課教學不能一味地灌輸語言知識,而應是通過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組織開展豐富有趣的遊戲活動,寓知識於遊戲中,讓學生在聽聽説説、看看讀讀、蹦蹦跳跳、唱唱玩玩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英語: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主動獲取知識,陶冶情操,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為此,我在小英的教學中作了一定的嘗試。

一、創設具有童趣的遊戲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

比如,我們在教學生打招呼用語時,常用的形式是教師問學生答。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們換換方式,用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頭像或者教師裝扮成孩子們喜愛的人物形象,如“聖誕老人”,走到孩子們中間,説:Hello, I'm Santa Claus, who want to say something with me? 然後教師與學生打招呼,這時候,學生們都會非常樂意與“聖誕老人”打招呼,並且還會主動握握“聖誕老人”的手,進行對話,接着教師鼓勵學生進行pairwork。有的學生裝成唐老鴨,有的裝成白雪公主等進行對話練習。這樣的遊戲活動不僅操練了招呼用語,而且使課堂充滿了愉快和諧的氛圍,教師只需進行引導,學生便能主動地獲取知識。又如,我們在教對話時,常用的教學形式是分組説、男女説或者pair work,長此以往,學生便會覺得這些活動形式陳舊老套沒有新鮮感。那麼我在教對話時,設計了“小羊過橋”的遊戲活動。如果對話有三四句長的話,在遊戲時就選三四個學生扮成小羊,張開雙臂,跳過小橋,同時按順序説出對話。如果其中的一名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接不上來,那麼他就會掉入“水中”——放下手臂。這樣的遊戲極富童趣,有助於克服靦腆羞愧的心理障礙,提高並保持良好的身心愉悦狀態,激發主動學習的慾望,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們躍躍欲試。

二、遊戲活動貼近兒童生活,有利於引起情感共鳴,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自尊、自信、愉快、驚喜等

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讓學生交流,使他們對所學語言產生親切感,從而引發學習動機。比如在學習who's he(she)?He(She)is my。。。語句時,我設計瞭如下活動:要求學生將家庭成員的相片帶到課堂上來,互相問一問照片上那個不認識的人是誰,學生互問互答興趣很高。又如在教單詞hamburger, hot dog, sandwich。。時,因為時逢聖誕節,我設計了遊戲活動“聖誕大餐”。教師準備好單詞卡,扮成服務員(waiter),學生點菜(order)。雖然學所單詞較長或難念,但是這些事物對他們來講太熟悉太具體太喜愛了,通過遊戲的形式操練,學生一學就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使用有限的語言,並賦予語言的實際意義,這樣的活動形式有利於學生積極思維,有利於語言項目的掌握。

三、遊戲活動堅持採用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知英語

這裏所説的活動是指動手、動腦、動身體等形式。例如兒歌have you got a pet? Yes,I have。 What have you got? A cat and a dog。這一語言項目如果不激活,學生學起來就很枯燥。因為不可能讓學生帶pets 到課堂上來,我採取這樣的辦法,要求學生在紙上畫一種動物作為自己的寵物。學生畫好後,再説唱兒歌進行交流。通過塗塗畫畫、説説唱唱,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全面培養了學生的各項語言技能。又如比較流行的TRP即全身反應教學法,是一種兒童學習英語過程中常用的活動。它強調把語言學習和行為動作聯繫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習充滿了樂趣,減輕焦慮情緒,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領先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TRP活動隨處可見,遊戲包括要求學生跟隨歌曲、詩歌做動作,聽取指令做動作,用動作表演故事,用動作表演兩人活動,小組活動等,堅持這一方法就能達到強化語言的目的。

四、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樂學愛學。

要學好英語,一定要有語言環境,學生只有在逼真的教學環境中,才能準確地理解語言,正確地使用語言,才能讓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與交際活動。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最缺乏的恐怕就數語言環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儘可能多地創造英語環境,營造英語文化氛圍。例如在學習教材第二冊unit5時,我把教室佈置成麥當勞快餐店式樣,將食物的圖片和空飲料瓶擺放在“吧枱”——教室的一角。學生在音樂中,按 Do it!的順序進店就餐。然後分角色扮演服務員和顧客的遊戲活動來學習句型 We want some noodles。What do you want?最後分組展開“點菜”競賽,鞏固句型。在情境遊戲中學習,學生覺得非常有趣。又如,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開展活動。在學習 Family及相關的語言項目時,通過播放 Disney 教學英語軟件,其中的卡通人物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學生爭相扮演各種角色模仿軟件中的活動開展競賽。學生不僅高效地掌握了Family及相關語言項目,而且能用軟件中的簡單英語進行交流,因而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了他們大膽説英語的能力。

五、唱唱跳跳的遊戲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國小生的特點是愛聽愛説愛唱愛跳,通過唱英語歌曲,跳簡單的拍手舞,必然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在教數字時,利用有關英語數字的歌如“Ten little Indians”。學生圍成一圈,邊拍手邊唱,並且根據教師的示範、手勢、表情等進行表演。又如SK教材的每一單元中教有SING—A—GRAM教學項目,在熟悉的旋律中,將本單元的重要單詞、語法或句型填進曲子,教師不用煞費口舌,學生便能輕鬆自如地像唱卡拉OK一樣學唱歌曲,很快就能達到進一步掌握和鞏固重點內容的目的。

總之,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運用“遊戲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寓教於樂的有效手段。“把戲不可久玩”,再好玩的遊戲,玩幾次就沒有新鮮感,因此教師應不斷收集,設計、翻新遊戲。教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要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靈活採用符合國小生生理、心理及認識特點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教好英語。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1

在國小英語的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利用遊戲。課堂上唱唱跳跳,説説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原有的最初的學習高温急劇下降,原始的興趣正逐漸地不復存在。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是:課前教師不遺餘力的精心設計組織來吸引學生興趣;課上學生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熱鬧,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流於形式;課後,學生一知半解;一學期下來,學生則普遍捧着課本迷惑地望着你。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安排不合理,學習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

面對如此頻頻告急的教學危機,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我認為,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只是説説唱唱玩玩。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學習英語,遊戲應成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的過程,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我們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後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的詞彙,英語的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我們體會到:語言知識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學生持久學習的驅動力,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絕的能源。為此,我認為遊戲作為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要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功能,達到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在遊戲教學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我設計遊戲注重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中,讓大家都參與。我根據個人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組,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學生不斷上進。在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無形中調動學生的言語資料庫。在實踐中他們學會自我評價,由此產生的成就感又轉化為無窮盡的學習後繼力。

二、組織得法,嚴謹有序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國小生天生愛玩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我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

三、適時適度

我認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遊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上游戲娛樂課。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2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改的深入,以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為中心,加強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水平為主要目標。新的教學理念使英語教師正在嘗試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追求着高質量的英語課堂。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貌似遵循課改要求、實質偏離課改理念的教學行為,致使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低效或無效現象,以下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

雖然新課改強調“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佔據課堂的主體地位,而老師只負責引導和糾正學生的錯誤。許多老師仍然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整個學習過程枯燥,無趣味。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上課時容易分心、走神。另外也有部分老師遵從新課改的要求,力求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有趣的學習環境,但是需要老師掌握這個“度”,不管怎樣的形式,都要適度,不然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會影響課堂效果。

  二、教學情境設置形式化。

英語學習需要積極的情景作為支撐,在這種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下,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可以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在設置教學情景時一定要與教學的內容緊密結合。可是,很多英語教師在進行情境設置時都存在着形式化的問題。這種形式化的情境雖然和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聯繫,但是超越了生活的實際,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創設和生活接近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詞彙和語法的掌握能力,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三、教學設備利用不合理

隨着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被用於教育事業當中,但是對其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合理的情況,不僅沒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倒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諸多老師對於高科技設備的認同度不高,其不願意接受新的教學方式,擔心會影響自己的教學進度,所以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開展英語教學。所以如何合理利用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四、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現在很多老師都將分數作為教學目標,因此,他們大多根據考試內容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但會失去學習興趣,而且不能在考試中獲得較高的分數,無法實現教學的預期目標。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教學非常乏味,無法積極投入學習中去。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3

上午,我上了兩節課,第一節課是五班的課,第三節是六班的課。兩個班級同樣的內容,由於時間安排不一樣,進度也不一樣。在第一個班級上時,我有點囉嗦,重複太多。已經教會學生的知識,還在不斷地練習。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有點倉促,學生書寫練習就只剩五分鐘了。

上完第一節課,在辦公室,靜下心來,回顧自己的教學環節流程,回想教學內容。覺得自己內容學得紮實,口頭練習充分,課堂也充滿了樂趣,學生熱情也高,可以説是一節比較高效的課堂。但是,有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在時間安排上,有點不夠合理。對知識的延伸把握度還可以,就是有的需要在課下鞏固消化的東西,我也把它提到了課堂上,有點對課堂寶貴時間的浪費。再者,就是講課時,有時情之所至,稍稍有點跑偏之嫌。五分鐘的書寫練習,略感時間不足,訓練習題更是沒有時間了。

經過再次備課:合理規劃了時間,精簡了語言,劃分清楚課上課下的任務,拓展延伸適宜,説唱遊戲適時適度增添興趣。第三節在六班上課時,就輕鬆自如了許多,不能説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也是有條有理,收放自如,講解控制住火候,習題訓練、演板,輕輕鬆鬆。

這節課,講完所有知識,完成課堂基本訓練之後,還有十五分鐘的時間。五分鐘,是常規的單詞句子書寫練習。十分鐘鞏固訓練,做了《優化手冊》,五道大題,基本都是詞彙題,有一道“按要求寫詞”的詞形轉換題,學生易出錯,仍然採取,演板的形式。14道小題,五人演板,還真的演出了問題,凡是有錯誤的,一一訂正。班上學生,對演板學生的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從今天上的兩節課看,我備課還很欠缺。對知識的講解和流程備課充分,對時間分配不均是最大的不足。課堂授課不夠精準,以至於對課堂40分鐘沒有最合理運用,讓它發揮最大的價值。今後的每一節課,我都會及時總結,不斷改進,爭取上出最高效的英語課。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4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國小英語課堂反思15

國小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學科,要掌握好這門語言,不但要有習得這門語言的自然環境,而且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語言的社會性等特點進行教學。在長期的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創設寬鬆的課堂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我經過聽課,記錄,對自己的短期的教學經驗,做一個有感而發的反思。

追求英語課堂的假繁榮,忽視了英語課堂的本質——讓學生得到發展。 豐富多彩的活動只是圍繞着教材轉,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確,如今的很多國小英語課堂,尤其是公開課,花樣兒繁多,多媒體被廣泛應用於課堂,顯示了教師一定的設計水平和教學水平。但是,一堂課後,總沒有回味無窮的感覺,倒是想説:真累,總算完了。

縱觀這些課堂,活動雖一個接着一個,看似很豐富。而稍作思索,便會發現這麼多活動只是在圍繞着5、6個詞彙或是3、4個字母打轉。再看各個活動,毫無聯繫,相對獨立,整體性不強,其目的只是為了反覆地操練字母或詞彙。5、6個詞彙(國小課本中出現的都是比較常用熟悉的),其要求不是四會,只是聽、説與認讀,這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難。

真正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內涵,琢磨教法,使學生體會和享受精神上學英語所帶來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成功與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不容置疑。作為國小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是具有持久性的、積極向上的特點的。而物質刺激的方法對任何人都適用,甚至是寵物,其所產生的興趣只是短暫的,比較低級的。因此,老師應該從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快樂樂學英語。同時,教師可根據國小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適當的競爭性遊戲,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採取加減分數、搶得紅五星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而且,這類活動還能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對答如流的英語對話一直處於無信息傳遞的假交際上。

英語課上,教師指着書問:“What’s this?”學生齊聲回答:“It’s a book.”教師表示讚許之後,又指着遠處的門問:“What’s that?”小手爭先恐後地舉起來了。這是複習環節的一個片斷。這樣的現象在國小英語課堂上已是不足為奇。二組對話有個明顯的共同點:沒有信息差,明知故問,屬於假交際,對學生大腦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麼作用,反而會限制思維的發展。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思維密切相關。在實際生活中,假交際現象存在得太少了。作為學習的一個過程,機械性操練儘管少不了,但在教師的潛意識裏,幾乎沒有機械性操練與實踐性操練,交際、準交際與假交際的概念區別,是否有信息差對他所組織的教學活動的實施沒起多大作用,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不管是多是少,有人舉手就好——不注重學生的參與面。

國小英語開設的校際間的條件有所差異,主要表現為班額的大小。小班化英語教學為先進的有能力的學校所看好。但對大多數學校來説,大班額還是個比較現實的特點。而一個專職的國小英語教師要負責的有近二百個學生,甚至更多。在英語課堂上,一方面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已有所體現。對此,教師採取的態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壞是好,有人舉手就是好。這種不積極的態度將導致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這樣就有悖於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具備的第一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關心愛護所教的每個學生,尤其關注後進生,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課,教師應默默地承諾:讓每個學生得到均等的機會,讓他們不斷地發展。

我堅信:只要人人都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充滿希望,積極求索,認真反思,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