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思玄賦》賞析

校園6.63K

《思玄賦》是由東漢張衡所作,主要表達其因受宦官讒毀, 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伏,幽微難明而作,可見當時作者的處境是非常的危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下文是《思玄賦》的作品賞析。

《思玄賦》賞析

張衡(78~139),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人。家為著名大姓,祖父張堪曾任蜀郡太守。17歲時遊學三輔,後來到京都洛陽,就教於太學,“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卻從無驕尚之情。常常從容淡靜,不好交結俗人。

永元中,舉孝廉、連闢公府皆不就。當時,天下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都非常奢侈,張衡乃作《二京賦》,以諷諫世事。曾應南陽太守鮑德之邀,出任南陽主薄八年,後鮑德調升為大司衣,張衡也就辭職回鄉。其後,鄧皇后之弟、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屢次徵召,都推辭不就. 張衡善於製造機巧之物,尤好天文、陰陽、歷算之學。漢安帝雅聞張衡精於術學,公車特徵拜為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在此期間,他製造了觀察天象的渾天儀,並著有《靈憲》、《算罔論》,對天體的`形成與運行的規律,提出了比較完整的以“氣”為基礎的宇宙形成論。 順帝初,張衡第二次調任太史令。由於他不慕榮華富貴,所居之官職,一積數年不徙升。自去史職後,五年復還任此職,並作《應閒》以述其志。陽嘉元年(132年),張衡又製造了測定地震的地動儀, 後來隴西地震,果驗其妙。 《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思玄賦》是由東漢張衡所作,主要表達其因受宦官讒毀, 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伏,幽微難明而作,可見當時作者的處境是非常的危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

東漢順帝陽嘉四年(公元135年),張衡因受宦官讒毀, 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伏,幽微難明,而 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此賦為騷體,乃效屈原《離騷》,面對當時珍 蕭艾於重笥兮,謂蕙芷之不香,斥西施而弗御兮,羈要裊(駿馬)以服箱(駕車)。行陂僻(邪僻)而獲志兮,循法度而離殃 的賢佞不分、小人得意的黑暗政治,自己既然堅持正道, 不抑操而苟榮 ,不 巧笑以幹媚 ,卻受到排擠,而 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稀合.因此在悲憤傷痛之中,通過浪漫的想象,虛幻地超絕塵世,神遊八極,尋覓安身立命之處。然而最終又不能不落於塵世,無可奈何地表示 御六藝之珍駕兮,遊道德之平林 , 默無為以凝志兮,與仁義乎逍遙 ,在儒家獨善其身、道家避世無為中聊度餘生。全篇針對衰朽混亂的現實以及自己志向難伸的境遇,抒情寄慨,有較強的感染力。

但是也應該指出,像這樣的騷體賦,在兩漢時代已經有三百餘年的創作歷史,大抵都是仿效屈原楚辭,藝術上既無創新,內容上更不能與屈原作品那種與日月爭光的博大輝煌媲美,正如《文心雕龍·辨騷》所説: 自《九懷》以下,遽躡其跡,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模擬文學總是不會有長久生命力的。因此,張衡《思玄賦》就其繼往開來的賦體文學創作道路而論,還只是屬於並不成功的嘗試。

標籤:玄賦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