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5篇

校園5.9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敬業與樂業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5篇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1

昨天,我們上了一篇名為敬業與樂業的文章,作者是梁啟超,是近代維新派領西歐袖,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我便很有興趣地讀了下去。但讀完第一段,我的腦子裏便冒出來一大串文句:為什麼要敬業樂業呢?為什麼敬業樂業是生活的不二法則呢?我被一系列問題困擾着,便迫不及待地往下讀,才終於解開了我的迷惑。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由此展開了議論,先用朱子的説來解釋什麼是敬業,然後再用事例論證來證明“凡職業都可敬的”,再用兩組例子説明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接着再舉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例子從反面論述“個人對自己職業不敬”的害處;最後再用引證法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性。第二點樂業,作者也是用了差不多的順序來證明樂業的重要,只是將什麼是樂業放在後面來説。本文的條理十分清晰,語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用了許多的道理論證是本文一大亮點。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懂是得了許多道理,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只覺得學習很苦,我們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不想做作業,然而卻必須要做,皺着眉頭,哭喪着臉去做,最後苦的還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最後還是逃不掉現實,我們何不學習梁啟超所提倡的去樂業,發現學習的趣味,我們的學習便會輕鬆許多,不會再覺得學習苦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教育我們,只有做到敬業與樂業,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讀罷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我更是有了深刻的體會。

人活在世上,就是在做事。沒有職業的懶人,做的是無意義的事,而有職業的人,若不敬業樂業,也無異於前者。

擁有職業的人,首先要敬業。一個人如果連自己從事的職業都不敬,那就是對自己不敬,他一定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凡職業沒有不可敬的,只有敬業,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才有可能樂業;只有樂業,才會除去負擔,把事情真正辦好。

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喜歡它,樂意去做,這樣就不會感到工作勞累,而是把勞累感轉化為自己的快樂與做下去的動力。一事無成要耗費精力,積極的去完成該做的事也要耗費精力,而樂業還會有所收穫,提高自己,那為什麼不樂業呢?人生是一個過程,只要將過程演繹得精彩就夠了,不用在意結果會怎樣。

而對於我們學生,要敬、樂的業,當然是學習。學習很累,而當你愛上學習,就不會覺得累了,會把學習當成自己想做的事來做,而不是受迫去學習。當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後,會由衷地快樂,那是自己學習後的成果啊!

不學習,整日碌碌無為,只會讓自己變得自卑、承受各方面心理壓力。學習,雖然身體會勞累,但通過學習,獲得了知識和能力,獲得了自尊與自信,付出了,也有了回報,這些也值得了。

做到敬業與樂業,才能承擔責任,激發潛能,實現夢想。讓我們努力吧!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2

梁啟超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三千多年的封建傳統社會裏,率先提出了要想救中國,必須變革。並且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一起,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維新革命。讓百病纏身的大清國,也開始民主和富強,進行君主立憲制。

這場維新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給中國點亮了一盞民主的燈。所以梁啟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的政治家。

面對大國,政治上要革新,這是上層建築。全國人民艱苦奮鬥才是民族進步的基礎。所以樑先生一邊為中國命運殫精竭慮,另一方面又傾心呼喚民眾。

這篇《敬業和樂業》是樑先生,給自己的學生做的演講。號召正在上學和馬上畢業學生,敬業樂業。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對自己有價值的人。

樑先生,旁徵博引,循循善誘。是佳作。

我用心讀完之後,感想很多。

這篇演講,是清朝末時候的,那時候國弱民窮。如此艱苦的生活環境中,樑先生尚有如此高的樂觀精神和積極態度。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不是感到汗顏了?

一個國家的進步,一個民族的發現,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的。這是歷史的傳承。我們遇到的社會環境,是窮也好,富也罷。這是客觀基礎。

所以,我們不能抱怨,抱怨自己沒有生在更好的社會,更好的時代。因為這些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也很可能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但是是我們是必須要面對的。

既然不能選擇和改變,都是一種生活,那我們為啥不能換一種積極的心態呢?

樑先生在社會等級森嚴的那個時代,就説出來大總統和黃包車的一樣的高尚的道理。如果我們還為自己的所謂的不公正斤斤計較的話,就很慚愧了。

所以,有了積極心態,就不會被困擾。

作為學生,面對一個老師,如果心態正確,就會主動適應老師的講課風格,就能最大效率的吸收知識。從愛老師,而愛這門課;愛這門課,而更喜歡這麼課;喜歡這門課,而更受益於這門課。就到達了樑先生所説的由敬業到樂業了。

相反,除了抱怨之外,會是什麼呢?先討厭老師,而討厭課,最後這門知識,就和自己無緣了。一門好像還能忍受,要是門數多了,也就一事無成了。一事無成,也就無業了。就成了樑先生所説的那種萬惡懶為首了。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如果只是抱怨,孩子不努力,沒別人的孩子基礎好,遇到的老師不好,結識的同學不良,自己不會教育等等。那麼,抱怨結果就會失掉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機會。

相反,如果對孩子有信心,有個長久的期望。就會及時發現孩子的困擾;就會用心引導幫助孩子走過難關;就會主動和老師配合;就會用心尋找孩子成長最佳的教育方式。孩子也就會學業有成,長成對社會有益,對個人有價值的人。

同樣的事情,心態不同,結局迥異。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再抱怨了。而是敬業樂業,活出每個人的精彩。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3

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説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裏夢裏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着我。為什麼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於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於一個人如此,就是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國家,乃至對於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後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着苦痛往墳墓裏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説,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麼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説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説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鬆、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可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説“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麼孟子又説“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聖賢、豪傑,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曾子還説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説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裏盡責任,便日日在那裏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説:“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4

讀了《敬業與樂業》之後由感而出,古人説的好:“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是説人生有業之必要,如果沒有業,哪有可敬和可樂之説,文中還引用了孫子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他的意思是説一個人整天吃得很飽,但卻不肯動腦去做事;在他心目中,沒有什麼人不可教誨,維有對這樣的懶人搖頭歎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有藥可醫,維有無業遊民,雖大聖人碰着他也沒有辦法,這説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一個人有了職業,不但可以給社會做點奉獻、充實自己的生活,還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一個長期沒有工作的懶人,沒有收入,他可能會去乞討,就失去了人的尊嚴,也有可能去幹一些不利於人民的事情,整天提心吊膽,肯定不會有快樂,總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現今的社會隨着各行業的不斷髮展,各單位對職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找一份工作很難,要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更難。當你選擇了某種職業的時候,會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份工作呢?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只要是正當的行業,不要去在乎某種職業,職位的高低,即然選擇了,就要靠自己的才能去勞作,盡心盡責,做個最優秀的工作者。

敬業,(讀書筆記)什麼是敬業呢?“主一無適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鶩,便是敬。有部份職位不高的人員認為,我的工作又不是什麼好工作,工資低,又沒什麼前途,做一天算一天就是啦!有什麼可敬的,其實,是工作都可敬,就像我之前的單位,雖然公司不大,只有十來個人,但是大家都很用心的工作,正常上班七個小時,但如果自己覺得今天的任務很難完成的話,在休息的時間段也繼續的工作,工作雖然幸苦,但想到每天的成果都很開心,所以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專心致志的去做好每件事,不要圖一時的輕鬆、愉快,最後一事無成;怎樣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最捧呢?惟一的祕決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

樂業,“做工好苦”這句歎言,我相信出來做工的人都曾説過,“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了嗎?”翻過來講,倘若去賭錢、去喝酒,還不是一樣要淘神費力,難道不苦嗎?須知苦樂全在主觀和客上,人的一生裏從出生到死去,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責任和忠誠的心去完成每件事,要時刻告訴自己要做到最好,我是最強的,同時要不斷在工作中領略出樂趣,這樣,生活才有價值。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一些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裏不願做,不願做是逃不了的,哭喪着臉去做和快樂的去做,結果截然不同;每個職位的工作都會有樂趣的,只要你用樂觀的心態去做,趣味自然會發生。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説,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他的人又比不上樂意去做的人。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想不管做任何工作,應該抓住機遇,克服困難,不要因為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難題而妥懈,再難的事也要用心去做、樂觀的去面對;毅力是堅韌的,要通過目標產生毅力,要通過毅力去實現目標,只有勤奮刻苦、持之以恆、堅持到底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5

今天,我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關於愛崗敬業的感受。在這裏,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對於一名教師來説,愛崗敬業,會很辛苦,還是很幸福?

從小我就嚮往講台,夢想能當好一名老師。而多年後的今天,當我真的成為一名歷史老師,我才知道,那並不容易。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知道要上好課,必須鑽研業務,充實自己。人們普遍認為,當老師很輕鬆。有次我一個朋友見我備課到很晚,竟然感到很驚訝,還開玩笑説:要是這麼辛苦下去,還沒等你把歷史課教好,你自己就成歷史人物啦!

辛苦歸辛苦,但令我驚喜的是,在學習和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歷史原來是這麼有意思的一門學問:我會為猶太人苦難而又不屈的歷史而動容,會為日本帝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而義憤填膺;我會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的輝煌成就而驕傲,也會為清朝晚期的閉關鎖國而歎息……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興趣。因為有了興趣,我主動閲讀更多的歷史書籍;因為有了興趣,我也開始喜歡看《康熙王朝》、《漢武大帝》了,而不再只是看韓劇!

我們知道,如果不喜歡一件事,要堅持是很難的。真的不敢想象,假如對歷史沒有興趣,教歷史課對我而言將會是怎樣的壓力和苦惱?!沒有興趣,我怎能改善教學質量,學生們又怎能提高學習成績?我不知這個比喻是否恰當:我覺得老師在課堂上的最高境界,要像《莊子》裏的《庖丁解牛》,由於對牛的結構、骨骼、筋脈爛熟於胸,於是化繁為簡,穿縫過隙,手起刀落,酣暢淋漓;解牛十九年,不換一把刀。又或者像故事《賣油翁》裏的老漢,倒油穿過錢眼,不灑也不漫,輕輕鬆鬆。解牛和賣油,其實都是他們的工作。庖丁工作的時候,連皇帝都看得出了神;老翁工作的時候,連神箭手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無疑都歷史上最敬業而又最專業的幾個人之一。這種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氣定神閒、引人入勝的工作狀態,難道不正是我們在課堂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嗎?庖丁是了不起的,但假如他無心研究,那歷史上也只是多了一名廚師,而少了一位大師。

這樣的例子,真是數不勝數。有句話説得好,熱愛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像地獄。作為教師,我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我們可以將工作和生活完美結合,而不必截然分開。我們可以把未完成的課題帶到家裏,繼續研究;也可以把學習中的感悟帶到課堂,教學相長。喜歡自己的專業知識,熱愛自己的崗位工作,那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我們都可以探討詩詞歌賦、研究數學奧妙;可以發現化學神奇、探究物理定律……

我們也許成不了錢鍾書、季羨林那樣的國學大師,成不了華羅庚、陳景潤這樣的學界泰斗;我們也許成不了錢學森、楊振寧那樣的物理達人,甚至也成不了紀連海,易中天這樣的學術明星。但是,當我們滿懷責任,當我們一往情深;當我們的學生,功成名就;當我們的學校,聲名遠揚;當我們興趣重新點燃,當我們激情再次燃燒;當我們在最鍾愛的領域裏,心無旁騖,忘乎所以;當一天又一天,我們所做的,都是自己最喜歡的事情……

我想,這,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