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幼兒1.61W

敬業,即責任心,是對學業或工作專心致志;樂業,即趣味,不僅樂意去做某件事,而且從中領悟出趣味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學習和積累文中運用的大量經典語句、格言;初步瞭解、能夠判斷“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體會演講語言口語化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

初步學會閲讀邏輯性比較強的議論性文章。在整體感知過程中逐步理清行文思路;聯繫語境、藉助註釋理解一些古代名言的含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樹立對事業的責任心和熱愛事業的態度。能聯繫自身生活經驗對“敬業與樂業”精神有所品味與領悟、反思與批判。(難點)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解題,簡介作者

  二、通讀課文,思考

作者在文中談到了哪幾個問題?全文從結構上看有何特點?

  三、小組內交流談論,然後在老師指導下歸結出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交代題目的來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部分(2~8):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

第一層(2~5):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二層(6~7):論述“敬業”的重要。

第三層(8):論述“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9):總結全篇,勉勵人應該“敬業”“樂業”。

  四、重點研讀第二部分

  1、主問題:

作者運用哪些材料來證明做人應該要“敬業”、“樂業”?(歸納論據)

引用:儒門孔子的話、朱熹名言、《莊子》裏的語句等。

舉例:佛門百丈禪師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做工苦的實例。

  2、總結:

體會舉例、引用論證的好處,思考應該選擇怎樣的材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3、運用:

為“投身於學業是有趣味的”的觀點找幾個有説服力的論據。

  五、探究結構特點

找出第一段和最後一段與中間部分有密切關係的關鍵句子,思考它們的作用。

  1、第一段中有可以概括全文意思的句子:

“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即論點)

  2、末段中有與上文想照應的句子:

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與“敬業、樂業”的關係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希望能勉勵大家。(即結論)

  3、瞭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

提出論點──證明論點──得出結論。

  六、體驗生活

作者認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你能依據這個標準從身邊找出一兩個“天地間第一等人”嗎?和同學們交流。

  七、總結歸納

  1、中心意思:

這篇講演稿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罷工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色:

論點鮮明,論據生動有力,論證條理清晰。(這裏可以穿插議論文的知識──語文書115、122頁上也有簡單的介紹)

  3、語言特色:

舉例來自生活,語言通俗淺顯,但又引用了大量的名言格言,是語言準確周密,生動有力,有很強的説服力。

  八、思維跳台

課文説:“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作者還認為:“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一個價值。”但是也有人引用拿破崙的名言説“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請找出一些事實的依據或説出一些有信服力的道理來説明你的看法。

  【資料鏈接】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説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裏夢裏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着我。為什麼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於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於一個人如此,就是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國家,乃至對於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後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着苦痛往墳墓裏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説,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麼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説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説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鬆、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可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説“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麼孟子又説“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聖賢、豪傑,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曾子還説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説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裏盡責任,便日日在那裏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説:“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標籤:樂業 敬業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