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但丁讀後感(通用8篇)

校園1.8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但丁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但丁讀後感(通用8篇)

但丁讀後感 篇1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生於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詩中的説法“生在雙子座下”,應該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絃,後母為他生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但丁一生著作甚豐,其中最有價值的無疑是《神曲》。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國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矇昧主義,表達了執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除《神曲》外,但丁還寫了《新生》、《論俗語》、《饗宴》及《詩集》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詩,主要抒發對貝雅特麗齊的眷戀之情,質樸清麗,優美動人,在“温柔的新體”這一詩派的詩歌中,它達到了最高的成就。

13世紀未,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前夜,佛羅倫薩誕生了位偉大的詩人,這就是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七年級位詩人”的阿利蓋利·但丁(1265—1321)。

《神曲》代表了中世紀文學和最高成就,這樣一部劃時代的鉅著得以產生,是與當時意大利的社會狀況、詩人所具有的深厚學識和獨特的個人經歷分不開的。

但丁生活的時代,已不同於是世紀前期歐洲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工商業極不發達、基督教完全壟斷意識形態的狀況。13世紀時,意大利北部的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等地,由於海上貿易和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地區。

早期資產階級日益強大,並建立了城邦共和國,取得了自治權。儘管與整個歐洲甚至與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區比較而言,這只是資產階級取得的小小的勝利,但它卻對社會現實和歐洲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丁在政治傾向上,就是與意大利的資產階級相一致的。

當時的意大利,並不是今天意義上的統一國家,而只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稱,經濟的發展也極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 主要有兩大勢力, 一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為羅馬教皇。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中世紀中期遺留下來的一個歷史名稱。

但丁讀後感 篇2

由於中世紀戰爭的肆虐、疾病的流行,中世紀時期的莊園經濟漸漸衰落,地主對僱傭者的限制逐漸減弱。獨自經商的人變多,私人財富的流動性變大,資產階級產生並得到興起,商品市場開始形成,原有的封建城堡式經濟體制被打破。這樣的社會改變帶動了,中世紀長期停滯的經濟重新復甦並發展,自由的商人變多,商品交換的頻繁使城市興起,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樣的改變讓中世紀的人們逐漸改變了在黑暗時期對生活的悲觀態度,開始追求世間的樂趣,和世俗的快樂。我覺得這是文藝復興的序曲,由於中世紀這樣的變化,才有了文藝復興的可能。

讀讀但丁的一生,實話講我感到有些心疼。他來自一個支持教會的沒落貴族家庭,在中世紀晚期的社會背景下一定生活的不輕鬆。加上幼年喪母,但丁本身就十分缺乏母愛,在社會或是家庭中對感情保有一絲的自卑,就像他長大後對待他珍愛一生的女人一樣,沒有交流,沒有表達自己的愛意,只是默默看着,在心裏悄悄的幸福。但丁在書中提到35歲是他人生的分水嶺,當時他擔任為六大行政長官之一。當時佛羅倫薩的政界分為兩黨,分別是支持教會的“黑黨”和支持民眾自由的“白黨”,但丁不顧家庭背景,毅然站在白黨的行列並作為領袖,與勢力雄厚的教皇和貴族做着不懈的鬥爭。但是,由於但丁過於年輕沒有執政的經驗,過於直接的執政方法讓黑黨勢力十分不快。不料,不久後貴族勢力重新掌權,迫使法庭對他判罪,判其終生流放,不得回到家鄉,否則將處以重刑。不久後,因為但丁寫信告訴亨利七世如何侵入佛羅倫薩城,白黨勢力也開始痛恨但丁,但丁開始了痛苦且孤獨的流亡生活。

《神曲》的創作,對於我們來説有許多的偉大意義,而對於但丁來説,可能僅僅是他向紙張傾訴內心時留下的痕跡。政治生涯開始之時,他不顧家庭的期待毅然選擇站在他認為正義的,支持人民自由的一方,卻最終遭到放逐,就連當初的同黨,也開始痛恨他。少年時一見鍾情的女子,多年後的重遇還是擦肩而過,他只是默默看着這個他深愛一生,卻從未相識的女子,心中對愛的缺失,在這段故事中化為對愛情的自卑。他沒有父親母親,沒有愛人陪伴在身邊,甚至一個可供傾訴的摯友都沒有,他流浪他鄉,他只有一支筆,他對愛情的一切憧憬,對佛羅倫薩人的一切仇恨,都通過這支筆書寫。他沒有破口大罵,沒有仰面痛哭,他把他所仇恨的人一個個安排在地獄中的不同位置,用他深邃的想象力和思想描述了他由地獄走向天堂的故事,見到他一生唯一愛的人。他用寫作來救贖自己不幸的命運,他播下的痛苦種子,卻收穫了是人的桂冠。但丁,的確是一個從痛苦中生出的偉人啊。

但丁讀後感 篇3

——我讀《神曲·地獄篇》 但丁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

《神曲》共分《地獄》、《煉獄》和《天堂》3個部分,分別講述了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帶領下游地獄和煉獄,在煉獄的淨界山頂的地上樂園遇到但丁的情人貝阿特麗切,並和她一起升上九重天,見到上帝的一個故事。

僅僅讀了《地獄》一篇34首就已經足夠震撼我的心。

通過閲讀,首先我瞭解到: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是理性和慈愛,而信仰便是它們的源頭。詩中但丁用了中世紀特有的幻遊文學的形式,想象由象徵理性的維吉爾和象徵慈愛的女神貝阿特麗切指引着完成從人間到地獄,到煉獄,到天堂,再回到人間的一次心靈之旅,其目的便是歌頌上帝創造的美德,譴責當時或過去人們的罪行,映照現實,啟迪人心,讓世人經歷考驗,擺脱迷霧,臻於善和真,使當時的意大利社會走出苦難,撥亂反正。 他在詩中強調人賦有“自由意志”,這是“上帝最偉大的主張”,上帝給予人類“最偉大的贈品”。他鼓勵世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你隨我來

讓人們去議論吧

要像豎塔一般

任憑狂風呼嘯

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

你們生來不是為了走獸一樣生活

而是為着追求美德和知識

以前不知道文藝復興是為了做什麼,原本以為《神曲》只是將《聖經》中被扭曲的聖言重新整理展現給世人,因此原本認為它是一本宗教書籍。其實不然,詩中從沒提到過上帝或耶穌,即使有也用“那一位”等詞簡單帶過;反而,詩中文字具有很多人文主義色彩,極為崇尚美德。詩人將地獄分為九層,第一層林勃,是生前無罪但是未受洗禮的亡魂之所在;而之後八層則分別代表神學中人類的八大罪過,即食慾、貪財和揮霍、憤怒、異教徒、施暴(對象分為他人、自己和上帝)、欺詐(又分為阿諛、買賣聖職、占卜、偽善、盜竊、陰謀獻計、挑撥離間、偽造)和罪過最重的背叛。詩人在想象中走遍了地獄,並向世人揭露了許多已故的人甚至是尚在人世的人們的罪行,並一一譴責。

其次我可以瞭解到的是文化的力量。意大利雖然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但畢竟它只是世界上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是這麼小一部分,僅在中世紀和新時代交界期就出現了但丁、薄伽丘、薩凱蒂、彼德拉克、達·芬奇、阿爾貝蒂、馬基雅維利、阿里奧斯托、塔索等等才華橫溢的文化巨匠,若再加上之前之後的維吉爾、哥爾多尼、曼佐尼、維爾加、皮蘭德蔞、鄧南遮等等,可見文化的磅礴力量,僅在意大利就撒下了如此多偉大的種子,因而我覺得我們其實永遠很渺小,永遠無法參透文化的真諦,甚至根本沒法讀遍那些著作;縱然如此,我們依然要坐上自己的文化小舟,穿越文化的永恆長河,駛向無法到達的彼岸。 《神曲》也是十分具有藝術色彩的著作,但丁天才般的想象力、哲學修養和精深的神學理念完全展現在了書中。雖然書中內容充滿想象,顯得很難想通或看懂,但我還是在註釋的幫助下讀完了《地獄》一書。而僅看看世上有多少文化名人在為《神曲》做註釋就知道它的藝術價值,其中最著名的有但丁的兒子彼特羅、薩佩紐、波斯科-雷吉奧和佛羅倫薩無名氏。

再次我深切的體會到文藝復興時期宣揚的人文主義的含義。但丁是一個虔誠的信教徒,他在詩中讚美了上帝、基督、女神、聖彼得、聖約翰、宙斯、阿波羅等等的偉大外,對於一些犯有罪過的教皇、主教和修士都進行了譴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第七環第三個惡囊中,教皇尼可洛三世等待時任教皇博尼法丘八世來接替他因買賣聖職而在地獄受罪,並預言下一任教皇克萊蒙特五世又會來接替博尼法丘八世。而但丁對於意大利城邦制度下的佛羅倫薩、盧卡、比薩、羅馬涅、錫耶那、熱那亞等城市出現的一系列惡習均進行了譴責或詛咒。

此外,但丁本人屬當時意大利兩大黨派之一的貴爾弗派,而貴爾弗派又分為黑黨和白黨,但丁屬白黨。對於一些曾經犯過罪的貴派成員或是白黨成員,但丁毫不客氣地加以唾罵;對於一些屬於另一大黨吉伯林派或是黑黨分子,雖然他們是但丁的政敵,可只要生前做過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的事,但丁依然會表達他的尊敬。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佛羅倫薩吉伯林派黨魁法里納塔,雖然他曾經兩次因得勢而驅逐貴爾弗派黨員,但是他公開反對教皇干涉神聖羅馬帝國內政,這也便是但丁一向反對的教權入侵政權,於是在地獄對話中,但丁一直稱其為“您”,可見對他的尊敬。

而整個《地獄》裏最精彩的要數烏哥利諾伯爵啃咬魯吉埃裏大主教,並向但丁敍述他和一家人遭受了怎樣的苦難,最後被魯吉埃裏活活餓死的經歷,但丁的描寫形象生動,充滿想象力,又不失真實性。我個人最佩服的便是但丁對最後一環的描寫,但丁將最後一環分為四塊,命名為該隱環(代表背叛親屬)、安特諾爾環(代表背叛國家或政黨)、托勒密環(代表背叛賓客)和猶大環(代表背叛恩人),最後對地獄之王盧齊菲羅的描寫更是淋漓盡致,用一頭三臉象徵“無能”、“愚昧”、“仇恨”,正好與上帝的三位一體象徵着“威力”、“智慧”、“慈愛”形成鮮明對比,歌頌上帝的偉大,並表示對盧齊菲羅作為天使背叛上帝的罪行的唾罵。

但丁為了寫《神曲》,可以説他必定經過無數遍的閲讀和整理,因為《神曲》中有很多材料選自《聖經》、維吉爾的《埃涅阿斯記》、奧維德的《變形記》、斯塔齊努斯的《特拜戰記》、薩林貝內的《編年史》以及許多意大利歷史和希臘神話甚至是巴比倫地區的史料,而且但丁之前的作品《新生》、《帝制論》、《論俗語》、《書信集》、《筵席》似乎都是為了給《神曲》埋下伏筆。我認為像但丁這樣不世出的天才彷彿真的是上帝創造的天使,活着的意義就是為了造福人間。

在我的映象中只有像馬克思那樣的偉人才能與之相提並論,因為他們都是劃時代的人物,僅憑個人而不需戰爭就可推進時代和社會進步的人,他正是與上帝同在的人。

但丁讀後感 篇4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劇》,薄伽丘在《但丁傳》中為了表示對詩人的崇敬,給這部作品冠以“神聖的”稱謂。後來的版本便以《神聖的喜劇》作書名。中譯本通稱《神曲》。全詩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詩,一共100篇。詩句是三行一段,連鎖押韻(aba,bcb,cdc,……),各篇長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獄4720行;煉獄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羣星”(stelle)一詞結束。在詩中,但丁以第一人稱記述自己35歲時(人生的中途)誤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徵罪惡),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三隻猛獸攔住去路,一隻母狼(象徵貪慾/教皇),一隻獅子(象徵野心/法國國王),一隻豹(象徵逸樂/佛羅倫薩),他在呼救時出現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對他説:“你不能戰勝這三隻野獸,我指示你另一條路徑”。於是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然後把他交給當年但丁單相思暗戀的情人貝雅特麗齊的靈魂,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獄是一個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頂端,他們從魔王的尾巴爬過地心,另一面是煉獄。煉獄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對的地球另一面海中,靈魂在這裏懺悔洗罪,山分七層象徵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層就會消除一種罪過,直到山頂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為九層,越往上的靈魂越高尚,直到越過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聖母和所有得救的靈魂所在,經聖母允許,就能一窺三位一體的上帝。在經過地獄、煉獄、天堂的一路上,詩人充分發揮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描寫了種種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的神奇的景象和場景。例如《地獄》篇中,為讀者展現了陰森、悽慘、恐怖的地獄氛圍和對各種犯罪靈魂懲罰手段的描寫:貪色者,狂風要不停的吹着他們撞擊石崖;貪食者,要忍受冰冷的瓢潑大雨的洗禮;對於吝嗇和揮霍無度者,則抱着大石頭相互撞擊;憤怒者要被淹在一條烏黑髮臭的河裏;而對於那些不信基督的邪教徒則不得不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施行暴力者要被浸在沸騰的血湖裏接受懲罰。而對於欺詐罪更是列舉了十種殘酷刑罰。比方説,買賣官職的,詩人就讓他倒栽在一個石洞裏,朝上的兩隻腳都被點了火。讀之,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心驚膽戰。而《煉獄》的氛圍和《地獄》不一樣,整個氣氛顯得比較寧靜、明朗,這裏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藍的。這些鬼魂接受的刑罰也不一樣,生前犯有驕傲的,每一個揹負着大石頭在烈日下走,壓壓他們的驕氣;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紅眼病的,在這裏雙眼就被鐵絲縫起來;生前喜歡憤怒發火的,在這裏籠罩在黑煙當中,要發火發不出來。然而只要他們虔誠接受懲戒,他們還有希望得到新生。再例如對魔王撒旦形象的勾勒,也展現了詩人想象力的非凡。撒旦是經常出現在西方文學裏邪惡的象徵,但丁把他描寫成一個有着三個腦袋的龐大怪物。三個腦袋,一個紅色,一個黑色,一個白色。每一邊有六個手臂,手臂不斷的揮動,颳起狂風,把湖水吹得都結了冰。而且他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級階梯,但丁和維吉爾就是踏着汗毛往下走,才進入了地獄的最低層。對撒旦形象細節刻畫的栩栩如生,獨出心裁,讀後,撒旦的可憎面目就猶如畫卷般在眼前展開。在歷經三界的路途中,借對不同人物在三界中地位的安排,也展現了詩人對文學, 政治,哲學等的種種觀點和態度,對當代也有很深的現實意義。

在文學和思想上深受維吉爾的影響,所以詩人把維吉爾當作引導他遊歷地獄和煉獄的嚮導,並不斷稱其為:“親愛的父親”“偉大的老師”等。在政治上痛恨國家的分裂者和篡權謀私者,所以就借犯買賣聖職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靈魂之口,宣佈還在世的,鎮壓佛羅倫薩共和政權,在意大利製造動亂和分裂,企圖篡奪世俗權力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最終會下地獄。預言式地宣告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教會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將結束的前景。而對於公正賢明的君王如威廉二世,詩人就把他放到了天堂。但丁的這種願望和情感,表達了新興市民階級擺脱中世紀教會束縛和宗教神學桎梏的要求。同時又由於詩人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基督教的神學觀念,中世紀思想的偏見,世界觀的種種矛盾,也在《神曲》中得到表現。雖然《神曲》中處處洋溢着對現世生活的熱忱歌頌,但是但丁又把現世生活看作來世永生的準備。他揭發教會和僧侶的敗行劣跡,但又不整個的反對宗教神學和教會,甚至還把宗教神學置於哲學之上,把信仰置於理性之上。例如,在詩中,他把維吉爾選為他幻遊地獄和煉獄的嚮導,隱喻理性和哲學指引人類認識邪惡的途徑,而把貝雅特麗奇作為遊歷天堂的嚮導,説明詩人仍然侷限於信仰和神學高踞理性和哲學之上,人類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學,才能達到至善之境的經院哲學觀點。但丁又借維吉爾之口表明理性的軟弱:“誰希望用我們微弱的理性識破無窮的玄夢,那真是非愚即狂”。在地獄與煉獄裏,他描寫人間的種種醜惡,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屢見不鮮。像貪色、、嫉妒、欺詐、買賣官職、唆使人犯罪、阿諛奉承、叛逆,等等。這些醜惡現象,現實中仍有,儘管時間過去了七百多年,《神曲》裏的這些人物好像並不是中世紀的人物,而就是我們周圍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回顧現實,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但丁筆下的邪惡不僅僅是中世紀的邪惡,也是我們時代的邪惡。但丁只是替人們表達了一種意願、一種心態,就是對邪惡的憎恨、對真善美的追求、對人性完善的期盼。而在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和無名的靈魂交談,也引出了一系列的傳奇故事。如保羅與弗朗西斯卡動人的愛情悲劇。這在但丁《神曲·地獄》第五章裏描寫到,維吉爾與但丁游到地獄第二圈看到一羣生前犯貪色罪的鬼魂,在狂風中飄蕩,撞擊山崖。其中有一對鬼魂向但丁飄蕩過來,向但丁敍述了他們的悲慘遭遇。男的叫保羅,出生在貴族世家,女的叫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東部的海濱城市裏米尼。保羅的家庭考慮政治上的利益,就和弗朗西斯卡的家族聯姻,把弗朗西斯卡娶過來,給保羅醜陋的哥哥做妻子。但他們在這場政治婚姻中沒有愛情。完全是政治利益驅動的結合。而在與年輕英俊,愛好廣泛的保羅的接觸中,弗朗西斯卡與之迸發了愛的火花。這件事給保羅的哥哥發現後就把兩人殺害了。在地獄裏,他們向但丁敍述了他們的愛情悲劇。但丁聽後,非常感動,當場暈倒了。這裏反映了但丁作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新世紀的第一位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他一方面認為保羅和弗朗西斯卡犯了貪色罪,所以把他們安排在地獄裏受刑,同時又為他們所遭遇的愛情悲劇所感動以至暈倒,體現了他對禁慾主義的批判。再有對英雄人物尤利西斯故事的詳盡的描寫。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戰爭中勝利後並沒有停住前進的腳步,繼續開拓進取,但丁的詩也為讀者展現了一代英雄傳奇的一生。

同樣,神曲也有很獨特的藝術特色。如在描繪不同境界時,他採用不同的色彩。地獄是懲戒罪孽的境界,色調陰森恐怖;煉獄是悔過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轉為恬淡、寧靜;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籠罩在一片燦爛、輝煌之中。多層次、多色調的形象描繪,表達了詩人精闢而又抽象的哲學、神學觀點,同時又賦予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實性,使人如身臨其境。其次,但丁在寫人繪景時,比喻也非常簡單,通俗易懂。例如,地獄裏的幽靈遇見陌生人維吉爾和但丁,驚奇地盯視着他們,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縫凝視針眼一樣。形容枯瘦的幽靈兩眼深陷無神,好像一對寶石脱落的戒指。《神曲》裏有很多神來之筆,堪稱名句格言,充滿了哲學思想。例如他鼓勵世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就像詩人維吉爾對但丁教導的那樣:你隨我來/讓人們去議論吧/要像豎塔一般/任憑狂風呼嘯/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還有但丁在《地獄》第二十六章中描寫了尤利西斯這段神奇的經歷時,尤利西斯鼓勵同伴前進時講的話, “兄弟們,你們盡力千萬種危險到達了西方,現在我們的殘餘的生命已經這樣短促,你們不要不肯利用它去認識太陽背後的無人的世界。細想一想你們的來源吧:你們生來不是位的像獸類一般活着,而是為追求美德和知識”。這兩行詩不僅體現了但丁的人文主義思想,對我們今天也不乏啟迪意義。比方説,但丁描寫的在地獄的門口的兩行詩,“這裏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裏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來告誡要攀登科學高峯的人,要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甚至如我們一心治學的人,都要有這樣一種品格,毫不畏懼,堅韌不撥。

在但丁的《地獄》裏有這樣兩句詩:“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説吧!”當我們做某一件事,你認為正確,而遇到種種流言蜚語,種種輿論偏見的時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當然向這樣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在這不再一一列舉。總之,但丁的《神曲》不僅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是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值得千古傳誦。

但丁讀後感 篇5

《神曲》總體來説是是以遊記為體裁。它的核心內容以宗教、政治、歷史為主,科學為輔,力求塑造一個“真實的世界”。它的經典,正是讓我們讀者在經歷一場幻夢中重新審視現實。

全詩大量的誇張與比喻,用典更是達到空前絕後。雖然過分華麗的行文有時不合當今的審美口味,但這種風格的確是神聖藝術精華。任何其他的風格的文字,都會在《神曲》面前顯得貧血、軟弱、猶豫不決。宗教固然曾一度阻礙了思想自由,卻依舊是從古至今最偉大的抽象力量。作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七年級位詩人”,但丁,用文字詮釋了神智(我這裏指思想,thinking)與神力(指力量,power)。我將選取兩處極富意味的象徵來談談我的感受。

《地獄》第二十一篇,黑魔鬼將貪官污吏按入沸騰的瀝青之中。我們應該想見將一個有知覺的靈魂壓入熾熱、嗆人、厚重、令人窒息的渾濁半流體是多麼恐怖的差事。這裏,貪官污吏代表無能的惡,黑魔鬼象徵強大之惡,瀝青象徵懲罰手段。以惡制惡,既實現了上帝的意志,又無損天使、天神的功德。可悲之處是,黑魔鬼的樂此不疲,預示着它們將永遠從事這一血腥而低下的職業。同時,黑魔鬼作為地獄的獄卒,也將永遠受制於耶和華——邪惡最終只是正義的奴隸。

《天堂》第二十八篇——來看點美妙的吧——講述“水晶天”上眾天使的階級。在傳統中,天堂分九天,其中至上的水晶天乃九階天使住所地。我們常説的“安琪兒”原是九階天使的末尾,真正從小到大的排序是:安琪兒、大安琪兒、王子、神力、神德、神權、得樂尼、——座天使、基路伯——智天使,和最偉大的撒拉弗——熾天使。這是十分莊嚴又美好的構思,但不禁落了俗套——這與公、侯、伯、子、男或是後、妃、嬪、貴人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不過,這恰恰反映了人類的追求:追求力與美,追求與上帝同在的願景。我們人類是脆弱的,但思想——至少我們自己認為——是強大的。上帝賦予人類智慧,人類歌頌他,人類並非妄想皇宮與天庭是一類東西,而是追求與天庭相似的宮殿與國度——這,是《天堂》的要旨,亦是但丁的希冀,更是在這物慾橫流的21世紀每一個上帝的子民應參悟的真諦。

純潔的靈魂,貝雅特麗齊所説的“德性”,才是我們為人的基本。追求,無論宗教與主義,只要堅守三大美德:愛、信、望,便都是上帝所允許,是一個偉大的宗教、開明的君主、民眾的政黨所推崇的。

但丁被放逐——就像許多其他的文人墨客一樣——成為了他偉大創作的重要因素。個人在百感交集之餘對於真理的叩問,最終成為了人類對於存在意義的反思。我們從孔子的理想開始,一直到馬克思主義,我們可以發現一切偉大的思想都是為人類的在浩瀚宇宙中尋找一條可以不斷繁衍、不斷進步並免於神明——或是自然——的懲罰的道路。但丁堅決反對傳統基督教,但他又肯定上帝的權威——就像路德。他只是要去看、去理解、去思考三界與他們存在的意義。他自然沒有真正去過。所以《神曲》不是聖人的傳教,而是凡人對理想的世界秩序的期盼。

但丁讀後感 篇6

恩格斯曾這樣説:“封建的中世紀終結和古代新紀元的開始,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記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詩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畢生的教訓包含戀情、政治、人生觀、宗教觀、宇宙觀均反應其中。《神曲》的外殼固然是宗教的,但詩中所寫的見聞,大都以事實為題材。詩人與亡靈唸叨的是國度的興衰,聽他們傾訴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們的醜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獄、淨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書共100章。基礎情節架構看似簡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際,羅馬詩人維其略受貝亞德之拜託,率領但丁穿過地獄、淨界。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獄因生前不同之罪過而遭遇不同的處分,另一些罪人則在淨界裏盡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後來貝亞德呈現,接替維其略的嚮導位置,在迫使但丁對自己的差錯作一番告白後,親身領導但丁遊歷天國,但丁最後終於見到上帝。

在但丁的筆下,《神曲》中的地獄是意大利現實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類幻想到達的淨界,煉獄則是人類從現實走向淨界時所必需閲歷的苦難。但丁盼望人能意識本身的罪行,改過自新,去達到感性天堂的淨界。

和很多中古文學作品一樣,《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還有寓言的意。“從字面説,《神曲》的主題是逝世後靈魂的狀態;從寓言上説,主題就是人憑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惡,理當受到公平的賞罰。”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詩和其中各局部不是為思辨而設的,而是為可能的行動而設的;假如某些章節的探討方式是思維的方法,目標不在思辨,而在實際行為”這裏斷定了他寫《神曲》是為了影響人的實際舉動,就由於如斯因此存在強烈的政治偏向。在〈地獄〉、〈淨界〉、〈天堂〉三篇中,詩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現實。

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決裂和局面凌亂,悲歎“意大利是奴隸”、“是苦難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個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嚴格譴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盧道夫一世和阿爾伯特一世只願在德國裁減權勢,竟不來意大利行使天子的權力,“放任帝國的花園荒涼”;尤其對教會的揭露跟批評尤其尖利。他震怒地叱責教皇販賣聖職的罪惡,“你們的貪心使世界陷入悲慘的地步,把好人踩在腳下,把壞人選拔起來。”其代表人物就是龐尼菲斯八世,因而但丁多處揭露他的罪行,並借犯販賣聖幟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靈魂之口,當龐尼菲斯八世還在世時,就發佈他必定要入地獄。

至於《神曲》對現實的揭露方式,個別是透過人物形象進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對象大都是透過歷史上或當代的有名人物。如用號稱第一代教皇的聖彼得揭露教廷的腐朽;用法國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檢舉腓力四世和其它後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露他自己和他的後繼者龐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門特五世的罪行。因為但丁信任,只有通過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幹感動人心,促使改造早日實現。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類型人物,大都性情赫然,栩栩如生,構成一座豐盛多姿的人物畫廊,這在中古文學中是無與倫此的'。

對於《神曲》的造詣評論部門。有人認為《神曲》的兩大因素便是愛情與政治,但丁的最大寫作念頭亦在歌唱貝亞德而作的。但是咱們透過《神曲》的細節所表現的高度技能來看,它的重要成績還在於高度概括和綜合性。但丁看到祖國絢麗的河山,接觸社會各國階層,加深了愛國思維,豐碩了生活經驗,視線從佛羅倫斯擴展到意大利全國乃至全部基督教世界。

他看到意大利和整個歐洲處於紛爭、混亂的狀況,摸索了禍亂的本源和xxx的道路,意識到自己擔當着揭露現實,喚醒人心,給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振興之路的歷史使命。以為自己作為一個詩人,就要通過創作一部有宏大沾染力的作品,能力實現此一使命。因此這部作品把詩人內在的生涯經驗、宗教熱忱、愛國思惟和政治文明方面的重大問題;把歷史的和現實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會為一個協調的整體,在這一點上,《神曲》確切是十分勝利的。難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論〉中聲稱“但丁與莎士比亞平分了現代的世界,再不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亞表示出人類感情的最大寬度,而但丁表現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

但丁讀後感 篇7

《神曲》是意大利詩人但丁的代表作品,也是一本值得去讀的名著。《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國》三部分。但丁曾説創作《神曲》的目的是“要使得生活在這一世界的人們擺脱悲慘的遭遇,把他們引到幸福的境地。”

在《神曲》中,但丁通過漫遊地獄、煉獄和天國的經過,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的意大利社會生活,揭露了教會的卑鄙行為,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專橫,普通市民的貪婪自私,抗議黨派鬥爭、破壞意大利統一,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真理的追求。這部作品還採用了夢幻、寓言、象徵等表現手法,被稱為“中世紀史詩”。

《神曲》寫於中世紀,所以,從內容到結構都有宗教文學的影子。但丁認為,人類必須要節慾和經過刻苦的修煉,才能擺脱苦難,到達天國。因此,詩中不少地方含有宗教的相關內容。作品採用象徵手法和夢幻故事的形式,有些象徵還很難懂。總的來説,《神曲》是一部新舊思想並存的作品。

《神曲》揭露意大利當時的社會/黑暗,他反對政教合,尤其是對教會的批評。在《煉獄》表明了對政教合一的厭惡:“羅馬,他從前教給地上以幸福,一向有兩個太陽,照明兩種路徑:一個是塵世的,一個是上帝的。現在呢,一個太陽遮沒其他的一個了;寶劍和十字架都拿在一個人的手裏。第二件東西在一起就弄得糟糕了”,在《天國》中也指出,政教合一是“災難的起源”。由於教皇的罪惡太大,但丁在他死前就把他寫進地獄,倒插在火坑裏,以此來表示對這個干涉內政、破壞意大利統一的罪魁禍首的憤怒。但丁天主教徒,但他敢於直面現實,敢於揭露教會的罪行和對其進行批判,這和人民羣眾反教會的情緒是一致的。

但丁渴望意大利的和平與統一,反對分裂,並在詩中諷刺兩派的領袖為了自己黨派的利益而不顧祖國的統一,因此也把他們都放在地獄裏。在《煉獄》中,但丁還寫下了“粗心大意的人啊!你來看一看蒙泰基奧和卡佩萊託兩大家族,再來看一看莫納爾多和菲利佩斯基奧兩大派系,前者已經灰心喪氣,後者也是滿腹疑慮。”“意大利的城市全都充斥着暴君,而每個各霸一方的平民,也都各自成為馬爾切洛”來抒發自己因祖國分裂而感到的心痛和憤怒。

《神曲》推崇學習知識文化,讚美人的智慧才能,歌頌奮發進取的精神。但丁把維吉爾作為“人智”的化身,稱他是“智慧的海洋”。維吉爾鼓勵詩人要“拒絕懶惰”,“ 用你的精神站起來,”“戰勝一切困難”,而不能“默默無聞度一生,好比空中煙、水中泡。”在《地獄》中,奧德修斯説:“人不應該象飛禽走獸一般地活着,而應該求正道,求知識”。

但丁同情世俗的愛情,反對禁慾主義。他來到地獄第二層時,看到一些殉情的戀人在狂風中掙扎,如希臘傳説中的美女海倫,埃及的風流皇后奈何巴等,他頓生憐憫之心。

《神曲》中雖然有許多新思想和對舊社會的反對,但是舊時代的烙印仍然無法完全抹去。

在藝術手法上,採用了宗教文學的夢幻形式,地獄、煉獄,天國三界聯在一起,有許多基督教故事故事,還描繪了許多妖魔鬼怪,還融入了哲學知識,這些構思都反映了但丁受着宗教文學和宗教神學的極大影響。

但丁根據宗教道德標準來劃分善惡,判斷罪行的輕重。他把罪惡分成驕、妒、惰、貪財、貪食、貪色等七種。罪人分為不能節制的、有罪意、有暴行的三類。他歌頌基督、聖女、聖徒,賢明的皇帝、十字軍戰士、神學家、節慾的隱士,把他們放在天國裏,而把不相信上帝的稱為“邪教徒”,生於基督前的稱為“異教徒”。他認為法郎賽斯嘉和保羅的戀愛是不道德的,哲學家拉丁尼否認死後有靈魂是對上帝的褻瀆,智多星奧德修斯是搞陰謀詭計的人,他把他們統統打入了地獄。而讓苦行禁慾教派的始祖聖·佛洛西索高居天國之位,讓代表禁慾主義的和神祕主義的聖貝拉代替貝亞德來引導但丁去見上帝。他把弄權作亂,禍國殃民的暴君、教皇、黨派首領、叛徒與一些不能節制情慾的人作為一類,一律打入地獄。這些都説明了當時時代的侷限性。

他還要求人在精神上、道德上自我完善,必須經過地獄磨練,煉獄的洗滌,才能升入天國。而在這以修煉過程中,單靠人的理性和哲學是不行的,只有靠神學和對宗教的虔誠信仰,才能使人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又認為,人的思想感情的淨化,行為的合乎道德規範,不是在生前的實踐活動中達到,而是要等到死後轉世才能解脱,這是宗教的主要觀點。

在政治觀點上,他把矛頭指向社會、教會、教皇和封建君主,主張政教分離,渴望祖國實現統一,有些否定教會,卻又不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還把統一祖國的希望寄託在羅馬皇帝亨利第七身上,還為他在天國留了一個位置,這也是時代的侷限性啊。

儘管但丁思想中有這些舊時代的烙印,但在《神曲》中所透露出的最主要的還是人文主義新思想,是黑夜裏的曙光,它象徵着黎明即將來臨前的啟明星一樣,預示者新時代快要來臨了!

但丁運用了夢幻、象徵、寓意手法與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地獄、煉獄、天國本來是宗教傳説,但丁卻拿來加以改寫,融入了社會現實生活。他把地獄描繪得陰森可怕、裏面的妖魔鬼怪奇形怪狀,但卻影射了人世的生活和社會意義。冥羅司用尾巴纏繞犯人,以圈數表示宣判罪行的輕重,是人間法官審案的體現;頭臉像人、身體似蛇的怪物格力鴻代表人面獸心。三個狗頭的猞拜羅象徵貪吃,牛頭人身的冥羅督每年吞食七個童男童女,是殘暴的化身。還有對犯有各種罪行的亡魂的描寫,實際上是藝術地再現了歷史和現實生活中各種人物的情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傾向和愛憎感情,並重現了這些人物關係所構成的新舊交替時代意大利的現實生活,如《地獄》中寫貴爾夫黨首領在谷霖與基柏林黨魁格力鬥爭的情景:“一個把牙齒插入另一個腦袋,好像餓鬼咬麪包”,這正式當時社會鬥爭的形象表現。

但丁站在了市民階級的立場上,反對政教統一、教皇干涉政治,譴責黨派鬥爭,期望祖國統一,而《神曲》恰恰是這些主張觀點的集中體現。

但丁讀後感 篇8

恩格斯曾這樣説:“封建的中世紀終結和古代新紀元的開始,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記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詩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畢生的教訓包含戀情、政治、人生觀、宗教觀、宇宙觀均反應其中。《神曲》的外殼固然是宗教的,但詩中所寫的見聞,大都以事實為題材。詩人與亡靈唸叨的是國度的興衰,聽他們傾訴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們的醜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獄、淨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書共100章。基礎情節架構看似簡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際,羅馬詩人維其略受貝亞德之拜託,率領但丁穿過地獄、淨界。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獄因生前不同之罪過而遭遇不同的處分,另一些罪人則在淨界裏盡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後來貝亞德呈現,接替維其略的嚮導位置,在迫使但丁對自己的差錯作一番告白後,親身領導但丁遊歷天國,但丁最後終於見到上帝。

在但丁的筆下,《神曲》中的地獄是意大利現實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類幻想到達的淨界,煉獄則是人類從現實走向淨界時所必需閲歷的苦難。但丁盼望人能意識本身的罪行,改過自新,去達到感性天堂的淨界。

傳説中的“地獄”、“淨界”、“天堂”是個什麼形狀?住着什麼樣子的靈魂?過着什麼樣的生活?誰也不明白,但丁則通過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詩中的“地獄”,形似一個上寬下窄的漏斗,內分九圈,罪惡的靈魂便分佈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在但丁想象中地獄入口處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為頂點,直插入地心。在地獄最深處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撒旦。那兒有一條狹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故但丁從北半球進入地獄,而從南半球出來。

“淨界”在但丁想象中是在南半球的海中,那兒人是不能去的。淨界是一座可分七層的平頂山。這是靈魂洗滌罪孽的地方,只有在淨界洗滌了人類七種罪惡:驕、妒、怒、惰、貪財、貪食、貪色之後,才是純潔的靈魂,才可進入天堂。淨界由底層到上層均有階梯相通,巖石小徑崎嶇難走,越往上越狹(與地獄相反)。但丁和貝亞德在山頂——“地上樂園”相會為全詩高潮。

“天堂”在傳説和人們想象中,沒有但丁設想的天堂複雜。但丁把天堂分作九重,天層越高,居住在那裏的靈魂越純潔。每重天都是透明的氣體和光,神的形體是看不見的,他們只是一片光明。在九重天之上有一天府,為純潔靈魂居住地,稱為“幸福者的玫瑰”。但丁的天體學説是把地球當作宇宙中心,各大行星都是圍繞地球轉的(其中包括太陽),這是錯誤的。它與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宇宙以太陽為中心的學説相矛盾。通過想象,但丁把基督教的信仰具體化和形象化了。

《神曲》從頭至尾都充滿象徵的意義。一般認為:開頭的黑森林象徵着中世紀政局的黑暗。獅子象徵殘暴的封建統治者,豹指逸樂好財的政治野心家,母狼指貪婪的教會,也是羅馬教皇的象徵。維吉爾對但丁説:“你應當另尋一條出路;因為那隻母狼決不讓一個人經過那裏,除非把它殺掉。它的性質非常殘酷,肚子從來沒有飽足的時候,愈加吃得多,反而愈加飢餓。”這和但丁一貫反教皇的思想是一致的。同時母狼是羅馬城徽的標誌(相傳羅馬城始祖羅姆魯斯是母狼乳大的),加上教皇住在羅馬,但丁用母狼暗指羅馬不無道理。

維吉爾是人智(理性)的代表,貝亞德為神智(信仰)的化身。“地獄”象徵黑暗社會,“天堂”為理想境界,“淨界”是人類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經的痛苦歷程。幽明三界的旅行是“人類精神”由罪惡到淨化直至幸福之境的發展過程。

至於作品中具體人物象徵更多。如《淨界》第一篇中看守大海的伽東是“意志”的象徵,因為他生前寧可犧牲生命,也不願失去自由。第29篇中半鷹半獅的怪物象徵耶穌,言其“人而神”也;他拉的“車子”象徵教堂。在車子右邊起舞的三位貴婦象徵神學上的三種美德:白色為信仰,綠色為希望,紅色為慈愛。在車子左邊起舞的四個貴婦象徵行為的四種美德:謹慎、正義、勇敢、節制。其中一女子有三隻眼睛在前面作引導,代表過去、現在、未來。詩中幽明三界色彩和情調截然不同,象徵着人處於不同的精神境界。《地獄》黑暗陰森,精神痛苦;《淨界》柔和平靜,心情舒坦;《天堂》絢爛明麗,使人賞心悦目。

誰能想到這樣一部被稱為偉大的作品的寫作初衷竟然是為了一位心儀的女子,還是單相思。一開始會被他那份感情打動,可是又不禁會想,但丁一生都在愛慕着思念着那位叫貝雅特麗齊的女子,頌揚她的文學作品那麼的多,對他那位從未在作品中提到過的妻子來説,她又是否知曉,又是否會覺得難過。如果當時他能夠和心愛的貝雅特麗齊在一起,是不是還會有這種濃重的愛意敬意,是不是還會有這部曠世之作。或許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或許也就是這種浪漫、這種矛盾的因子才能使得他寫出這樣的作品吧。

《神曲·地獄篇》是好讀的,一是因為田德望先生的譯本是更通俗易懂的散文體,二是因為每一曲(章)的篇幅其實不長,而且容易跟着但丁的描寫來想象他筆下的那個地獄,想象所有的情景和人物。但《神曲》又是不好讀的,畢竟但丁有着豐富的地理、歷史、宗教知識,每曲(章)雖短,卻要求你有充分的知識儲備,還有甚至比正文還大篇幅的註釋,看着看着真的會忍不住停下來喘口氣,甚至要打開百度在旁邊以便隨時長知識,也是讓人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