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大全【15篇】

校園9.27K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1

原文: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大全【15篇】

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飲,即用先生《喜餘歸自吳閶》過訪原韻。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飄落。轉眼葵肌初繡,又紅欹欄角。

別來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猶昨。話到英雄失路,忽涼風索索。

譯文

我們分手離別時正是柳絮滿空,如雪的柳花紛紛揚揚灑紅窗前。轉眼之間初開的葵花像錦繡般鮮美,旁邊一朵豔麗的紅花倚靠欄邊。

離別後世事煥然一新,只有我們倆還像從前。説到仕途失意懷才不遇之時,忽然涼風索索令人悽故。

註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等,雙調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

史蘧(qú)庵:史可程,字蘧庵,史可法之弟。當時流寓宜興,與作者交往唱和甚多。

吳閶(chāng):即蘇州。蘇州為春秋時吳國都會,有閶門,故稱。

柳花天:即暮春,楊柳飛花時節。

雪:指柳絮,中國古代詩詞中柳是作為惜別送行的象徵物。晉時才女謝道韞詠雪,有“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句,此處是反用。

葵肌:指葵花。

紅欹(qī)欄角:指欄角的花開得正盛。

吾徒:我輩,我們。

失路:此處比喻不得志

索索:風聲。

賞析:

這首詞是陳維崧酬答史蘧庵的`和詞。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作者從蘇州歸家後,應史可程之邀,與之相聚,二人交談甚歡,有感於英雄失路,寫下了這首悲愴的詞作。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2

好事近·湖上

宋代蘇軾

湖上雨晴時,秋水半篙初沒。朱檻俯窺寒鑑,照衰顏華髮。

醉中吹墜白綸巾,溪風漾流月。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譯文

雨過天晴,湖水盪漾,秋高氣爽,泛舟度閒,最為適宜,撐船的竹竿被湖水剛剛漫過半截。從船上的紅色欄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顏華髮。

喝醉了,一陣山溪秋風吹來,把頭上的白綸巾吹落到湖中,湖水盪漾、月光流波。獨自划船離去,任由煙霧籠罩的湖面飄搖不穩定。

註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

半篙初沒:謂湖水剛剛漫過半根竹杆的深淺。篙(gāo):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棍。

朱檻(jiàn):船上的紅色欄杆。鑑:鏡子。這裏指寒冷的湖水。

白綸(guān)巾:古時一種白色頭巾,用青絲絛帶製成。

漾(yàng):水面動盪,搖漾。

棹(zhào):划船的長槳。

飄兀(wù):飄搖不穩定。

創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夜中泛舟西湖感歎老無所成的鬱悶心境而作,創作時間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

賞析

上片先從遊興大發寫起:“湖上雨晴時,秋天半篙初沒。”雨過天晴,泛舟度閒,而當撐船的竹竿被湖水剛剛漫過半截的當兒,詞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靜如鏡的湖面。然而,本擬忘掉個人得失的他,卻驟然有一股憂思湧上心頭:“朱檻俯窺寒鑑,照衰顏華髮。”詞人身體尚健壯,遇到高興事兒時,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然而“日過當午”的心理陰影卻時在腦海中閃動,一旦景物觸發,會立刻強烈湧現。此時此地的詞人,在遊興正濃的當口,從遊船的硃紅欄杆往水下俯看,發現了平靜如鏡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顏華髮,不禁一陣悲涼從心底升起。

下片則極力表現詞人蕭疏沖淡,純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墮白綸巾,溪風漾流月。”在湖水盪漾、月光流波的恬適環境中,詞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陣山溪秋風吹來,把頭上的白綸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寫景如畫,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鋪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獨,其愁其苦,沒有人能夠知曉或領悟。於是,末二句推出了“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曠達,一任浮生,而實際上,在“煙波飄兀”的感受中卻湧動着憂思時事,感歎衰老無成的悲哀心緒。詞人在溪風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歸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獨無所適從的自畫像,給人以委抒心曲、意藴流動的藝術感受,令人低迴徘徊不已。

總起來説,此詞以白描寫意手法鋪排全篇,表面平靜疏淡,而內裏起伏沸騰。在恬淡中含有憂思,在曠達中寓有執着,表現了詞品與人品的統一,真善美的合諧與完整。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3

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宋代:朱敦儒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譯文: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春雨濛濛如細小的塵粒,打濕了樓外金黃的柳絲。簾幕被風斜斜吹起,透過綠紗窗也能感到微微寒意。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美人懶懶地剪着上元燈,彈起瑤瑟不禁淚流滿面。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想問問有沒有親人的消息。

註釋: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好事近:詞牌名。又稱《釣船笛》《翠園枝》《倚鞦韆》。雙調,上片四句,押兩仄韻,22字;下片四句,押兩仄韻,23字,共45字。

美人慵(yōng)翦(jiǎn)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慵:描寫懶困的狀態。瑤瑟:鑲玉的華美的瑟。瑟:一種彈撥樂器,其聲悲怨。紫姑:古代傳説中的廁神。遼東:古郡名,故址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

賞析:

該詞上片寫室外環境,用悽迷寂冷之景映帶思婦孤獨落寞之心;下片寫室內之人,以“慵剪”、彈淚倚瑟、卜問吉凶三個動作暗示思婦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全詞語言清麗,筆意古雅,含蓄不盡,婉曲動人。

起首兩句寫樓外。春雨綿綿密密,像塵霧一般,灰濛濛的,剛剛泛出鵝黃色的柳梢給雨打濕,水淋淋的。説春雨“細如塵”,新鮮而熨貼。春雨是細屑的,輕倩的,迷離漫漶,潤物無聲,似乎非“如塵”二字無以盡其態。用它來映襯懷人的愁思,便顯得十分工緻。“濕”承“雨”來。“黃”字體物入微,切合物候,又應“春”意,讓人聯想到稚柳這迷濛細雨的薰沐下所煥發的生機。接下來,“風約”逗引出後兩句,視點拉回室內。

上片狀景,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筆筆勾聯,絲絲入扣;這幾句看似景語,實乃情語,打下了閨人的主觀色彩。“如塵”的雨,多少給人以悽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牽惹着對遠人的縷縷情思;陣陣輕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紗塗上感傷的色調,寒氣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寫情的重筆,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擬女主人的眼光,寫出了一個寂冷的環境。

過片直接突出了居於畫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上元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宋代是個盛大的節日,民間有吃圓子(湯圓,取闔家團圓之意)、觀彩燈、祭紫姑等習俗。點明上元之時,背景就變得更其具體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襯托得愈加強烈。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燈品”:“又有深閨巧姓,剪紙而成,尤為精妙。”陸游《十二月一日》詩:“兒書春日榜,女剪上元燈。”説明宋時剪紙做燈,乃閨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開始製作以備上元燈節玩賞的。可見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燈”,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懶,而是由於情緒惡劣之極。“彈淚倚瑤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寫她欲鼓瑟以舒怨懷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彈淚了。

結束兩句:“卻卜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轉進一層,與美人問卜的事。紫姑,相傳為唐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之妾,為大婦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於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舊時民間每於元宵夜圖畫其形以祭,並扶乩卜問禍福。

無心剪燈,有意問卜,寫出少婦關注之所。就這樣,結句全詞層層推進之後,以輕淡之筆出之。遼東,古郡名,故址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至詞的主旨已經明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而字面上終歸沒有道破。淡語入情,含蓄不盡。這一結語使全詞意境渾成,主旨突出,堪稱巧妙。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4

原文

李清照〔宋代〕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鶗鴂。

譯文

風停了,庭花盡凋零。看珠簾之外,雪瓣成堆,紅蕊層層。須牢記海棠花開過後,正是傷春時節。歌聲歇,玉杯空,酒興盡。唯有青燈閃爍,豆熒之光漸熄滅。夢中的愁怨自難消受,更傳來鵜鴂一聲送春鳴。

註釋

近:是詞的種類之一,屬一套大麴中的前奏部分。自詞和音樂分離,此字只是某個詞牌名稱的組成部分,已無實際意義。《好事近》:詞牌名,流行於唐代,意為好戲快開始了,即大麴的序曲。又名《釣船笛》、《翠圓枝》、《倚鞦韆》等。風定:風停。深:厚。唐·張泌《惜花》:“蝶散鶯啼尚數枝,日斜風定更離披。”擁:簇擁。紅、雪:指代各種顏色的花。擁紅堆雪:凋落的花瓣聚集成堆。長記:同“常記”。“長記句”可能是詞人對自已少女時期所作詠海棠的《如夢令》一詞寫作心態追憶。酒闌(lán):喝完了酒。闌:幹、盡。五代毛文錫《戀情深》:“酒闌歌罷兩沉沉,一笑動君心。”宋·李冠《蝶戀花》“愁破酒闌閨夢熟,月斜窗外風敲竹。”玉尊:即“玉樽”亦作“玉罇”。原指玉製的酒器,後泛指精美貴重的酒杯。《神異經·西北荒經》:“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尊、玉籩。取一尊,一尊復生焉,與天同休,無乾時。”三國·魏·曹植《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青缸:燈火青熒,燈光青白微弱之意,《廣韻》:“缸,燈”。缸,《花草粹編》等作“紅”。暗明滅:指燈光忽明忽暗,一直到熄滅。魂夢:指夢中人的心神不而言。五代張泌《河傳》:“夢魂悄斷煙波里,心如夢如醉,相見何處是。”唐代韋莊《應天長》:“碧天雲,無定處,空有夢魂來去。”幽怨:潛藏在心裏的怨恨,南朝梁·劉令嫻《春閨怨》:“欲知幽怨多,春閨深且暮。”鴂(jué):亦作“鶗鴃”。即杜鵑鳥。詞中“一聲啼鴂”意指春天來臨。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傷春情懷的詞。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詞人抒發傷春之情,並非因先睹物而引致傷感,而是深處閨中,即敏鋭地感悟到大自然細微的變化,由此引起情感變化。“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詞人由風住,即斷定“簾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紅白堆積。表現了詞人的敏感與對美好事物的關注之情。唐孟浩然《春曉》詩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韓偓《懶起》詩云:“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倒卧捲簾看。”這兩位詩人對風雨後花的狀況均無所知,雖有憐花之意,但畢竟不如李清照。當然,李清照對落花給予極大關注,在其潛意識中,多少帶有以之自況的成分。首二句雖為狀物,但傷感之情已隱然可感。“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次二句,詞人的回憶閘門被打開,但對往事的具體內容卻避而不談,只是説此時海棠花落之時,亦是自己傷春時節。“長記”,即常記,説明以往的“傷心時節”之事,常縈繞於心。此外,詞人在諸多花卉中,對海棠情有獨鍾,這或許是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稱,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穠麗嬌嬈,尤其是其高貴優雅之美,與詞人個性頗為近似。詞人的《如夢令》詞:“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表達了對海棠的鐘愛,其抒情方式與此詞上片也相似。

上片側重由景生情,為落花而慨歎,而傷春。下片則自然過渡到對閨門獨處、孤寂苦悶生活的描繪。“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詞人在這裏並沒有直言其如何的孤寂,愁苦,而是通過四個極富象徵意味的'物體刻畫酒闌、歌罷、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燈,整個畫面幽暗、悽清、空冷。試想,一個閨中思婦置身於如此環境中,其心情該是怎樣的悽愴孤寂,一切盡在不言之中了。“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白日詞人是惜花傷時,夜晚則借酒澆愁愁更愁,想在夢中得到一絲慰藉,然而夢中的情景,依舊使夢魂幽怨哀愁。醒來之時,聽到窗外淒厲的“啼鴂”聲,更增添了悲愴的情感。因為“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屈原《離騷》),春已逝去,百花也已凋落殆盡。

這首詞抒寫的是傷春悽苦之情,但詞人並沒有正面來抒寫自己的情感,而是通過室內外景物的刻畫,把自己的悽情濃愁寄寓其中,因而全詞讀來,更感其情深沉、凝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5

原文: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

楊萬里〔宋代〕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穀。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譯文:

月亮還未照到我的書齋前,先照到了萬花川穀,不是書齋沒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現在才是農曆七月十三的夜晚,圓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樣。秋月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註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四十五字,前後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兩結句皆上一、下四句法。連用多數仄聲收腳而又雜有特殊句式組成的短調小令,常是顯示拗峭挺勁的聲情,適宜表達“孤標聳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調。誠齋:楊萬里書房的名字。萬花川穀: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東,作者居宅之上方。修竹:長長的竹子。奇絕:奇妙非常。

鑑賞: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穀。”開篇兩句,明白如話,説皎潔的月光尚未照進他的書房,卻照到了“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設懸念,引人遐想。讀完這兩句,人們自然地要問:既然“誠齋”與“萬花川穀”相去不遠,何以月光照到了“萬花川穀”,作者的書房裏不見月光呢?緊接着兩句“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使懸念頓解,也説明了作者為什麼要離開誠齋跑到萬花川穀去賞月。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鬱鬱葱葱,修長挺拔,怎麼會把月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了“月未到誠齋”的疑竇,也説明了書房處於竹林深處,環境幽雅僻靜。《宋史》記載,楊萬里在任永州零陵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後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這樣,就可以想見楊萬里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設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過對照描寫,用“未到”和“先到”點明,此時誠齋仍處在朦朧暗影之中,而“萬花川穀”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寫“萬花川穀”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兩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寫景,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月夜景色。“才”字與“已”字相呼應,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裏欣賞到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儘管現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月色的最佳時刻。那麼,何時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是觀賞月光最好的日子。這樣,詞的結尾兩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個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壓倒前句描寫的美妙如玉,剔透晶瑩的境界,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月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説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着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楊萬里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楊誠齋體”在當時也頗有影響。本詞語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鮮,生活氣息濃郁,説明他的詞風一如他的詩風。

作者介紹: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6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飲,即用先生《喜餘歸自吳閶》過訪原韻。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飄落。轉眼葵肌初繡,又紅欹欄角。

別來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猶昨。話到英雄失路,忽涼風索索。

翻譯

我們分手離別時正是柳絮滿空,如雪的柳花紛紛揚揚灑落窗前。轉眼之間初開的葵花像錦繡般鮮美,旁邊一朵豔麗的紅花倚靠欄邊。

離別後世事煥然一新,只有我們倆還像從前。説到仕途失意懷才不遇之時,忽然涼風索索令人淒寒。

註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等,雙調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

史蘧庵:史可程,字蘧庵,史可法之弟。當時流寓宜興,與作者交往唱和甚多。

吳閶:即蘇州。蘇州為春秋時吳國都會,有閶門,故稱。

柳花天:即暮春,楊柳飛花時節。

雪:指柳絮,中國古代詩詞中柳是作為惜別送行的象徵物。

葵肌:指葵花。

紅欹欄角:指欄角的花開得正盛。

吾徒:我輩,我們。

失路:此處比喻不得志。

索索:風聲。

賞析

上片描寫春至夏的自然景象。開頭“分手柳花天”兩句,追記作者和史蘧庵分別時的情景,起兩句不是單純看作描寫春日穹怎飛舞的.自然風光,而是借詠柳花以抒離別之情。“轉眼葵肌初繡”兩句,畫面由春日的風光變換成夏天的景象,“葵肌初繡”形容初開的向日葵花,猶如繡成的一朵美麗的鮮花,詞人從分別到歸來,轉眼之間,不覺過了一個季節,春光已消逝,夏日早降臨,一株株向日葵綻開了花朵,而庭院欄干轉角處的紅花正在盛開。上片側疏於寫景,但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感情沒有透露,這就構成下片抒情的重點。

下片抒發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話音一轉,即由時間的流動寫到時事的變遷。換頭“別來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猶昨”兩句抒情,“吾徒猶昨”是指作者與史可程輩依然如故,他們兩人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動,有着共同的侘傺身世遭遇,尤其是陳維崧入清後,長期不得志,飢驅四方,備嘗顛沛流離之苦,他曾在《賀新郎》詞中感歎:“自古道,才人無命。”所以這裏的“只吾徙猶昨”一句藴含着懷才不遇的高級牢騷,不過措詞宛轉,沒有直率地表達出來。

結尾“話到”兩句,縱筆抒懷,而在景中寓情,感慨不盡。英雄失路,反映了作者長期不入仕宦的壓抑心態,他曾在《賀新郎》詞中寫過“話到英雄方失志”的句子,可見這種不得進身的悲憤已積澱在他的心靈深處,並非一時信口的牢騷。末二句以煨結情,合思深沉,從平敍中顯示出一股內在的感人的力量。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陳維崧酬答史蘧庵的和詞。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作者從蘇州歸家後,應史可程之邀,與之相聚,二人交談甚歡,有感於英雄失路,寫下了這首悲愴的詞作。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7

《好事近》原文

秋曉上蓮峯,高躡倚天青壁。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

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楖慄。

《好事近》賞析

在下片裏,可以看到作者的化身——龍杖在雷雨交加的太空城裏飛翔(杖化為龍,用《後漢書·費長房傳》事。韓愈《赤藤杖歌》有“赤龍拔鬚血淋漓”語),鏗地一聲,天壇杖頓時化成赤龍騰起,雷聲大作,四邊山峯黑成了一片。可是他一點也沒有忘卻人間的賜予,他要降及時雨使田裏的禾苗很好生長並得到好收成,他要為人們造福,要讓人們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而這種為人類造福利的事業,在自己看來,是完全可以辦得到的,不經意的談笑之間,人們已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了。與那些禪房裏拖着禪杖(詞中的禪龕,原指供設佛像的小閣子,泛指禪房。楖慄,印度語“剌竭節”的異譯,僧徒用的杖),只顧自己不關心別人生活的僧徒——隱指一般逃避現實的人,比起來同持一杖,作用就大不相同了。作者鄙夷一笑,體現了他的'“所慕在經世”(《喜譚德稱歸》詩)的積極思想。

這首詞的藝術風格,是雄奇豪邁的,它強烈地放射了積極浪漫主義的光芒。陸游詞派的繼承者劉克莊,在《清平樂》裏,幻想騎在銀蟾背上暢遊月宮,“醉裏偶搖桂樹,人間道是涼風”,這分明是陸游這首詞精神的再現。

《好事近》作者介紹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一生著作豐富,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8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譯文

風停了,庭花盡凋零。看珠簾之外,雪瓣成堆,紅蕊層層。須牢記海棠花開過後,正是傷春時節。

歌聲歇,玉杯空,酒興盡。唯有青燈閃爍,豆熒之光漸熄滅。夢中的愁怨自難消受,更傳來鵜鴂一聲送春鳴。

註釋

[1]近:是詞的種類之一,屬一套大麴中的前奏部分。自詞和音樂分離,此字只是某個詞牌名稱的組成部分,已無實際意義。《好事近》:詞牌名,流行於唐代,意為好戲快開始了,即大麴的序曲。又名《釣船笛》、《翠圓枝》、《倚鞦韆》等。

[2]風定:風停。深:厚。唐·張泌《惜花》:“蝶散鶯啼尚數枝,日斜風定更離披。”

[3]擁:簇擁。紅、雪:指代各種顏色的花。擁紅堆雪:凋落的花瓣聚集成堆。

[4]長記:同“常記”。“長記句”可能是詞人對自已少女時期所作詠海棠的.《如夢令》一詞寫作心態追憶。

[5]酒闌[lán]:喝完了酒。闌:幹、盡。五代毛文錫《戀情深》:“酒闌歌罷兩沉沉,一笑動君心。”宋·李冠《蝶戀花》“愁破酒闌閨夢熟,月斜窗外風敲竹。”

玉尊:即“玉樽”亦作“玉罇”。原指玉製的酒器,後泛指精美貴重的酒杯。《神異經·西北荒經》:“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尊、玉籩。取一尊,一尊復生焉,與天同休,無乾時。”三國·魏·曹植《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

[6]青缸:燈火青熒,燈光青白微弱之意,《廣韻》:“缸,燈”。缸,《花草粹編》等作“紅”。

暗明滅:指燈光忽明忽暗,一直到熄滅。

[7]魂夢:指夢中人的心神不而言。五代張泌《河傳》:“夢魂悄斷煙波里,心如夢如醉,相見何處是。”唐代韋莊《應天長》:“碧天雲,無定處,空有夢魂來去。”

幽怨:潛藏在心裏的怨恨,南朝梁·劉令嫻《春閨怨》:“欲知幽怨多,春閨深且暮。”

[8]鴂[jué]:即鵜鴂。《漢書·揚雄傳》注:“鵜鴂,一名子規,一名杜鵑,常以立夏鳴,鳴則眾芳皆歌。”詞中“一聲啼鴂”意指春天來臨。

2、楊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嶽麓書社出版社,1999。

平慧善。李清照詩詞選譯[M]。巴蜀書社出版社,[emailprotected]楊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嶽麓書社出版社,1999。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傷春情懷的詞。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詞人抒發傷春之情,並非因先睹物而引致傷感,而是深處閨中,即敏鋭地感悟到大自然細微的變化,由此引起情感變化。“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詞人由風住,即斷定“簾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紅白堆積。表現了詞人的敏感與對美好事物的關注之情。唐孟浩然《春曉》詩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韓偓《懶起》詩云:“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倒卧捲簾看。”這兩位詩人對風雨後花的狀況均無所知,雖有憐花之意,但畢竟不如李清照。當然,李清照對落花給予極大關注,在其潛意識中,多少帶有以之自況的成分。首二句雖為狀物,但傷感之情已隱然可感。“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次二句,詞人的回憶閘門被打開,但對往事的具體內容卻避而不談,只是説此時海棠花落之時,亦是自己傷春時節。“長記”,即常記,説明以往的“傷心時節”之事,常縈繞於心。此外,詞人在諸多花卉中,對海棠情有獨鍾,這或許是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稱,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穠麗嬌嬈,尤其是其高貴優雅之美,與詞人個性頗為近似。詞人的《如夢令》詞:“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表達了對海棠的鐘愛,其抒情方式與此詞上片也相似。

上片側重由景生情,為落花而慨歎,而傷春。下片則自然過渡到對閨門獨處、孤寂苦悶生活的描繪。“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詞人在這裏並沒有直言其如何的孤寂,愁苦,而是通過四個極富象徵意味的物體刻畫酒闌、歌罷、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燈,整個畫面幽暗、悽清、空冷。試想,一個閨中思婦置身於如此環境中,其心情該是怎樣的悽愴孤寂,一切盡在不言之中了。“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白日詞人是惜花傷時,夜晚則借酒澆愁愁更愁,想在夢中得到一絲慰藉,然而夢中的情景,依舊使夢魂幽怨哀愁。醒來之時,聽到窗外淒厲的“啼鴂”聲,更增添了悲愴的情感。因為“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屈原《離騷》),春已逝去,百花也已凋落殆盡。

這首詞抒寫的是傷春悽苦之情,但詞人並沒有正面來抒寫自己的情感,而是通過室內外景物的刻畫,把自己的悽情濃愁寄寓其中,因而全詞讀來,更感其情深沉、凝重。

2、劉瑜,劉亦文。照詞欣賞[M]。山東:濟南出版社,20xx。

陳祖美。李清照詞新釋輯評[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emailprotected]劉瑜,劉亦文。照詞欣賞[M]。山東:濟南出版社,20xx。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9

好事近·雨後曉寒輕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

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悽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翻譯

雨後拂曉,寒氣依然很輕。花外的早鶯,已經停止了啼聲。

使人添愁的是隔溪對岸,傳來更鼓的叮冬。一聲聲敲向心裏,彷待是抽泣與哽咽交併。

怎能忍心西望,那遙遠的征程。離別的情絲,跟愁腸一起盤結回縈。

這和對坐海棠花陰之下,完全是兩種不同情景。那時候演奏的是,《涼州》新曲,其樂融融。

註釋

殘漏:漏聲將盡。

殘:闌也,垂盡之意。

漏:古計時之器。

悽咽:形容聲音悲涼嗚咽。

去程:離去遠行的路程。

賒:遠也。

海棠陰下:一作“海棠花下”。

按:按歌,謂依節拍唱歌。

涼州:樂曲《涼州曲》。是唐代邊塞之樂,當時屬於新聲,聲情比較悲涼。

賞析

這首詞圍繞“愁聽殘漏”這一生活細節,展現了幽閨夢醒的思婦懷念遠人的綿綿愁思和萬轉離腸。詞的上片由寫景到寫人,下片着重表現思婦的心理活動。整首詞熔抒情、敍事於一爐,用筆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兩句為景語,既點明初春時節、夜雨過後的節令、時間,又描繪出一派略帶寒意、鶯倦停啼的清寂氣氛,為主人公佈置了一個與情懷恰相契合的環境。“愁聽”反接“早鶯啼歇”,説明思婦醒來很早,因為她已經聽過了早鶯的歌唱,也許她的愁腸曾和着淅瀝的夜雨聲一起顫抖。天剛破曉,她就起身獨坐,隔溪傳來夜盡的更鼓聲,更添無限孤寂悽惻之感。“正一聲悽咽”與“愁聽”相應,更鼓聲染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離別的`情景,這就暗中為下片寫懷遠人作了鋪墊。詞的上片,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

詞的下片進一步寫內心活動:親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別時的繾綣、留戀、淚眼相看的情景無不歷歷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簡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畢竟又不由自主地瞭望親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離腸萬回結”,“不堪”二句,寫出了左右為難的極端矛盾的心緒。“去程賒”説明與行人間隔之遠,“萬回結”極言離情愁苦之狀,重筆渲染,已把別離苦寫到極致。結拍二句宕開,追憶往日與親人相處時令人難忘的一個生活場景,以反襯當日獨處的悲涼,她想起了與親人團聚之日,兩人曾坐海棠花下,演奏《涼州曲》時,彼時的心情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別了。

《涼州曲》,為唐代邊塞之樂,當時屬於新聲,聲情是比較悲涼的。不過,那時兩人都幸福地沉浸藝術境界之中,這時卻是自己孤獨地承受着現實的孤獨的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現。

朱熹曾將魏夫人與李清照並提,説是“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清人陳廷焯也説:“魏夫人詞筆頗有超邁處,雖非易安之敵,亦未易才也。”從包括此詞內的魏夫人作品來看,這些評價是頗為中肯的。

賞析二

這一首《好事近》,寫閨中女子懷人之思,以鋪敍手法直筆寫來,點點滴滴,扣人心絃。

詞的上片由寫景到寫人。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開頭二句寫景,雨後清晨,寒意尚未消退,樹叢花草間的黃鶯兒停止了啼鳴,清冷之氣撲面而來。女主人公早早醒來,感覺到寒氣侵肌,她獨自聆聽着屋外早鶯的嗚叫,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從而映襯出女主人公內心的淒冷。

“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悽咽”二句提醒人們夜晚已經過去,但在愁緒萬千的女主人公聽來,只覺“一聲悽咽”。漫漫長夜已盡,心中的傷感和孤寂卻並未結束。可以想象,當初女主人公和他告別時,一定也是在這樣一個長夜將盡的時刻。那一聲更鼓聽起來像在催人離去,在以後獨自生活的日子裏,也無數次地提醒着她,遊子尚未歸來。這“一聲悽咽”其實是她將內心情緒投射於外物的表現,更鼓聲使她回想起和情人離別的情景,這就暗中為下闋寫懷遠人埋下伏筆。

下片着重表現思婦的心理活動。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不堪”二字,寫出女子愁思的輾轉起伏。因為深切思念遊子,所以忍不住“西望”,卻又因為“西望”而黯然神傷,由此生出“不堪”之歎。“去程賒”極言距離之遠,“離腸萬回結”直言愁思之深。一個“結”字,點出愁之紛亂,好比一團亂麻,充塞心間,牽扯不清,打了無數死結,無處可訴,亦無可排解。女主人公的愁思此刻已達到頂點,若再鋪敍下去,恐怕難以為繼。

“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結尾一句轉入回憶。她想起自己曾與他在海棠花的樹蔭下,合奏《涼州曲》。這種邊塞之曲聽起來應當是荒涼悲壯的,但二人合奏之時,卻渾然不覺。詞中並未直接寫女子的心情,但從“不似”二字可見,今與昔的巨大落差,進一步加深了女主人公的悲傷和淒涼感受。這份深如海的愁思,已經難以言表了。“涼州”一句,給全詞染上了一種蕭索荒寂的氣氛,巧妙地中和了前文濃烈繾綣、纏綿難解的情思,同時也暗合了女主人公的心境,作為結句,實為點睛之筆。

創作背景

《宋史·曾布傳》載,神宗元豐中,曾布曾知秦州(宋時甘肅天水)。此詞中有“西望”,涼州曲,詞或為思念遠知秦州的曾布而作。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10

好事近·花底一聲鶯

朝代:宋代

作者:劉翰

原文:

花底一聲鶯,花上半鈎斜月。月落烏啼何處,點飛英如雪。

東風吹盡去年愁,解放丁香結。驚動小亭紅雨,舞雙雙金蝶。

譯文

花叢下面夜鶯一聲鳴唱,花叢上面斜掛着如鈎般彎彎的半個月亮。要問月下那鳥兒在何處啼叫?看,前方花枝顫動落英如同雪花飄飄。東風吹來已把去年的愁緒一掃而光,催動着丁香花蕾朵朵綻放。金色的蝴蝶雙雙飛舞在小亭旁,驚動了花兒的安靜,紅花似雨灑落在地上。

註釋

[1]飛英:飛舞在空中的落花。

[2]東風吹盡去年愁,解放丁香結:意指東風吹散了丁香花滿腹的`愁悶,如今它可以盡情綻放了。

鑑賞

這首詠春詞寫出了從月落烏啼到天明之後一段時間春色之美。上片寫天明之前花鳥的萌動。這時候曙色朦朧,但報曉的黃鶯已經在花底發出了第一聲啼叫。月落烏啼之處,曉風陣陣,飛英如雪,以花兒凋謝開放為標誌,自然界舊的在不斷離去,新的紛至沓來,新的一天開始了。下片寫白天的浩蕩春景,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前二句寫東風勁吹,吹盡了冬天的寒冷,也為人們吹盡了去年的哀愁;它吹綻了丁香花蕾,像是為花兒解開了鬱結的愁思。結尾二句寫雙雙金蝴蝶翩翩飛舞,驚動園中小亭那兒落紅如雨,尤顯出春之熱鬧。全片描寫精工細緻,富有圖畫之美。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好事近·秋曉上蓮峯

陸游〔宋代〕

秋曉上蓮峯,高躡倚天青壁。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

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楖慄。

譯文:

秋日晨曉上蓮峯,腳踏倚天懸崖上。誰與放翁相為伴?惟有天壇輕藤杖。鏗然杖化赤龍飛,雷雨大作羣山暗。談笑問好雨潤豐年,只笑僧徒空拖禪杖。

註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秋曉:秋天的早晨。蓮峯:指華山。《太平御覽》引《華山記》:“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因曰華山”。李白《佔風》第十九首:“兩上蓮花峯。”此處指出詞人攀登的山峯。躡(niè):踩,踏。倚天:形容極高。放翁:陸游的號。天壇:山名,即河南王屋山絕頂,傳説為軒轅祈天所。唐司馬承貞修道於此。宋人葉夢得《避暑錄話》:“餘往自許昌歸,得天壇藤杖數十,外圓。”策:杖,此即指藤杖。鏗(kēng)然:形容撞擊的聲音。忽變赤龍飛:據晉人葛洪《神仙傳》,壺公以一竹杖給費長房,費騎竹杖還家後,竹杖化為青龍。禪龕(kān):供奉佛像的小閣子,此泛指禪房。楖慄(jí lì):木名,可作杖,後借為杖的代稱。

賞析:

陸游作品裏多次提及華山,應是因為“華山天下險”,令人神往。《好事近》便是一篇神遊之作,與其屢屢表現的家國之思不同的是,這篇詞作表達了為民謀福的願望。

上片寫詞人幻想的登山情形。“秋曉上蓮峯,高躡倚天青壁。”“蓮”的意象常見於佛教文化,與後文提及的“禪龕楖慄”相映成趣。前兩句道明詞人登蓮花峯的時間是在秋天的早晨,而“倚天青壁”則形象地勾勒出蓮花峯高聳入雲、蒼青一色的神韻,開闊了詞文的意境,映照出詞人曠達的胸襟。“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此詞中另一主角在此登場,即被詞人稱作伴侶的“天壇輕策”。“天壇”,在傳説中是天神聚會之所,可見詞人不僅僅是神遊,更有神話色彩。在詞人看來,取自“天壇”、由輕藤製成的枴杖,藴涵着無窮神力,成為詞人神遊時的至寶。雕鞍尚配寶馬,這枴杖既是神物,其擁有者的形象也被幻化得似人又似神,但詞人的想象力遠不止此。

下片是詞人由枴杖而生髮的更加離奇的'浪漫幻想。“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兩句化用晉人葛洪《神仙傳》中關於費長房的典故。在這裏,詞人將“天壇輕策”化而為龍,去施雲布雨。“鏗然”二字尤言巨響聲中,“天壇輕策”化而為龍,為這一轉化增添了神話色彩,同時也渲染了氣氛——頃刻間陰雲密佈,電閃雷鳴,造就出神龍天降的應有條件。尤其“四山黑”三字,既是説陰雲低垂,遮光蔽日般籠罩,同時也烘托出神龍出現時的神祕情境。“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楖慄”緊承前兩句,寫千里沃野受到神龍布雨的潤澤後,辛勤一年的農民終於獲得了豐收,“談笑”二字言其輕巧簡單;相較於此,“禪龕楖慄”終日陪伴着僧眾們誦經唸佛,卻是百無一用。這兩句是詞人對佛家、僧人的嘲笑,倘與詞人生平志願相聯繫,説他在暗諷朝廷偏安江左,不圖恢復,也不為過。

整篇詞從頭至尾以情景相互交替的手法寫出,但是在細讀之後又可以發現景語之中有情語,情語之中含景語,情景相生相系。全詞的風格浪漫恣肆,將萬丈的豪情和高遠的景象緊密結合,繪製了一幅激情品揚的圖景。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12

好事近·葉暗乳鴉啼

葉暗乳鴉啼,風定老紅猶落。蝴蝶不隨春去,入薰風池閣。

休歌金縷勸金卮,酒病煞如昨。簾卷日長人靜,任楊花飄泊。

註釋

金卮:金盃。這裏指酒。

煞:很、極。

註釋

亂紅:殘存的花朵。

金卮:金盃。這裏指酒。

煞:很、極。

鑑賞

《好事近》,又名《釣船笛》、《翠圓枝》。

嘉樹清圓,綠暗紅稀,已是暮春時節。花期已過,不必風吹,殘花亦紛紛辭枝而去。且喜蝴蝶多情,未與春歸,猶隨薰風翩翩穿入池閣。

季節變更,大自然呈現的種種變化,觸發了詞人的愁情。金縷,即《金縷衣》,唐時人杜秋娘所作。其詞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是一首熱愛生命,珍惜青春之歌。此處曰“休歌”,正見傷春惜時之情一如病酒,已不能堪,何能再聽此曲?

何以忘憂?詞人一反“人靜簾垂”的.傳統處理模式,捲簾獨看晚春風色,一任楊花柳絮,濛濛飛盡。

詞雖是寫暮春,但上下闋兩次跌宕,不使墜入傷春的窠臼。故俞陛雲評為“氣靜神怡,令人意遠”(《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13

好事近·浙江樓聞笛

獨依浙江樓,滿耳怨笳哀笛。猶有梨園聲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風雨怎禁得。回首華清池畔,渺露蕪煙荻。

翻譯

獨自在浙江樓遠眺,滿耳傳來的都是哀怨的胡笳和笛子聲。好像宮廷的樂工。還在演奏,幼帝此時卻已經被俘虜到遙遠的北方。

高貴而柔弱的海棠被人侵者如狂風暴雨般摧殘,還怎能經得住風雨。回首望向臨安,已經是獲葉瑟瑟,煙霧縹緲,一派荒涼了。

註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鞦韆、秦刷子、翠圓枝等。雙調四十五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

梨園:指宮廷樂工。

那人:指南宋的幼帝。

天北:遙遠的北方,指大都(今北京)。

海棠:一種較名貴的花木,我國古代詞人常用它來比喻高貴而又不幸的人。在本詞中,作者用它比喻南宋君臣,也包括作者自己。

華清池:今陝西西安臨潼,這裏借指南宋統治者滅亡前在臨安的'遊樂之地。

創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蒙古大軍進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宋恭帝趙?和其母都被遣送到大都,太皇太后謝道清因病特允暫留,作者也追隨太皇太后留在臨安,這首詞就作於滯留臨安期間。

賞析

上片起首二句就烘托出一種極度悲愴的氣氛,作者登高遠眺,看見大好河山慘遭蹂躪,心如刀割,耳邊又不斷地傳來陣陣哀怨的笳聲和笛聲,更讓他感覺悲傷。

下片“海棠”二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南宋君臣橫遭洗劫的慘痛經歷。入侵者就好像狂風暴雨,摧殘了高貴而柔弱的海棠,使人悲憤不禁。最後“回首”二句,以低迴哀婉的筆調傾吐了一個愛國志士對故國故君的無限眷戀:原來那繁華昇平、笙歌曼舞的故地,如今已是一派荒涼,再也不復往昔景象。這種沉重的分離之悲為這首詞塗上了一層濃濃的悽慘色彩,展現了一首祭奠南宋亡靈的沉痛的輓歌。

全詞寫出了作者對被擄北上的幼帝與太后的憐念,及痛悼南宋的滅亡,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傷感與無奈之情。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14

好事近·月未到誠齋

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穀望月作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穀。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註釋

①萬花川穀:在吉水之東,作者居宅之上方。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詠月詞,不過直接寫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較法。

襯托月亮,最常見的辦法是去寫雲彩,常語説:“烘雲托月”。楊萬里拋開這一陳腐的路子不走,採用了純新的方式。上闋以谷、齋、竹作陪襯。誠齋是作者的書齋名,萬花川穀是作者的花園名。“月未到誠齋”,自然不無遺憾;但“先到萬花川穀”,倒也令人欣喜,因為這同樣是詞人的天下。況且也不必為誠齋而惋惜,因為“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應該又是一種韻味。這半闋中,同是月光,在萬花川穀的當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當是疏散,在誠齋的又當是濃陰下的幽明。同樣的月色竟有這許多情意,明暗層次又是這樣分明,難怪上片無一字直接寫月,卻叫人處處感得到月的媚態。上闋是以物託月,下闋則以月自託。詞中説:今天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豔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尋常!這裏明顯地在用十三之月襯托十五、十六之月,然而此篇的作意是詠寫當夜月色,所以句中又含有用十五、十六的.滿月襯托十三月色的意思:現實的月同遙想的月兩相輝映,各各更見其妙了。

楊萬里寫詩,最講“活法”,“透脱”。他在《頤庵詩稿序》中説:“……嘗食夫飴與荼乎?人孰不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於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勝其甘。——詩亦如是而已矣。”他認為詩不能像糖:一放進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後,卻變成酸的;詩應當像荼(古茶字)經過品嚐才讓人感知到它的甜味。讀者讀這首詠月詞,初時只看見全篇僅有一句寫月,還是用的“如玉”這個相當陳舊的比喻,讀來很可能有幾分掃興,——這正是在“病其苦”。可是隻要讀者細心品嚐下去,那麼灑在綠葉紅花上的月光,伴和着挺拔修竹上的月色,在月的陰影中的誠齋,此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便都會成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圖。這些圖全都經得起人們的反覆吟味,因而全篇也就有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的藝術效果。再説作者使用的又是白描手法,用這種引而不發的方式啟人想象,其表達力往往可以超過一切言詞。比如,詞中説“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豔,看十五十六”。十五十六的月色自然好極了。但如何好法呢?不論讀者想出多麼優美的字眼來形容它,其他讀者仍然可能想象到更美十倍的境地中去。——凡此種種,又是此篇“苦未既,而不勝其甘”的地方。這首詞的超脱處還不在於此。讀者如果繼續品嚐,還可以發現作者是在寫月,但又不全在寫月,更重要的,他是在借月寫人。不然就不好理解在月光朗照之下可寫之物很多而作者偏要寫他的園、他的竹、他的齋的原因。應當説,這些環境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現,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還有書齋所象徵的博學,以及用來作比喻的玉的堅和潔都透露出一種高貴而雅潔的審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藴了更豐富的人格象徵意義。當然,這一些也都是要欣賞者通過咀嚼而慢慢品味才能獲得的。

好事近原文及賞析15

好事近·湓口放船歸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原文: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註釋

⑴湓口:古城名。以地當湓水入長江口而得名。漢初灌嬰始築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後改名湓城,唐初改潯陽。為沿江鎮守要地。

⑵散花洲:古戰場。散花洲古時還有散花灘之名。歐陽修《集古錄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島上,武昌人以其地為吳王散花灘。《輿地紀勝》載:“世傳周瑜敗曹操於赤壁,吳王迎之至此,釃酒散花以勞軍士,故謂之吳王散花洲。”

⑶白蘋:蕨類植物,現代稱為田字草、四葉菜,多年生淺水植物。《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有人認為白蘋是水鼈。紅蓼是長在岸邊比較常見的植物。

⑷菱:水生植物。兩角為菱,四角為芰。芡:雞頭。《説文》按:花似雞冠,實苞如雞首,故名。生於池沼中的一種一年生大水草,體表有刺,葉圓而大,浮於水面,花莖伸長於水面上,頂生一花,紫色,漿果球形,果內胚乳白粉質,可食用。

創作背景

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范成大邀陸游入幕僚,為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陸與範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以致引起同僚譏諷;又因復國抱負和個人功名長久無法得到伸展的`空間,故常有較放縱輕佻的行為,被同僚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於是陸游索性自號“放翁”,並在詩中自我嘲解。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專管福建茶鹽專賣的)。次年,改提舉江南西路(在今江西省)。這首《好事近》,是陸游在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由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改任提舉江南西路時所寫。當時陸游54歲,在東歸江行途中連寫十多首《好事近》詞,這首詞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