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於良史 《春山夜月》全詩翻譯賞析

校園2.18W

於良史 《春山夜月》

於良史 《春山夜月》全詩翻譯賞析

春山多勝事, 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 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 樓台深翠微。

註釋

春山:一作“春來”。

掬:雙手捧起。《禮記·曲禮上》雲:“受珠玉者以掬。”

鳴鐘:一作“鐘鳴”。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處,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內史春日遊山》詩云:“遊客值春暉,金鞍上翠微。”

譯文1: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滿懷遊春逸興來到山中,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備感賞心悦目,欣慰無比,以至夜幕降臨後仍留戀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裏一般。擺弄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遊興正濃真是不忍離去,哪管它規程迢迢;幾番下定決心離開,卻又依戀山中一草一木。懷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這時一陣幽遠的.鐘聲傳來,抬頭望那鐘鳴之處,原來是隱於翠綠叢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樓台。

譯文2:

春天的山野景色真是美好,遊覽觀賞至夜晚竟然忘記回家。雙手掬起一捧清水便擁有了月亮,賞玩春花更使得衣裳沾滿香氣。興致一來就不計較路途遠近,即將離去捨不得花草芳菲。向南遠望鐘聲傳來之處,樓閣亭台隱藏在青翠的山色中。

作者:

於良史,唐代詩人。曾為徐州、泗州、濠州節度使張建封從事,官至侍御史。約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前後在世。詩入《中興間氣集》。《全唐詩》存其詩七首。其五言詩詞語清麗超逸,講究對仗,十分工整。詩甚為清雅,多寫景,構思巧妙,形象逼真,同時寄寓思鄉和隱逸之情。詩風與"大曆十才子"相近.今僅存詩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藍田山口奉寄沈員外》兩首為最善。

賞析:

唐代詩人於良史這首膾炙人口的五言律詩,風格清淡閒雅,描摹物態歷歷如繪、極富神韻,讀來令人脣齒留香、暢快不已。

詩開篇兩句提綱挈領、統率全篇,既寫出了“多勝事”是“賞玩忘歸”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詩情產生的由頭,可謂一箭雙鵰。

接下來的六句則是對“勝事”與“賞玩忘歸”的具體描述。詩人緊接着寫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可以説,此情此景,再沒有比這兩句更為恰到好處的描寫了:首先,從結構上看,“月”字緊承“賞玩夜忘歸”中的“夜”,“花”則緊承首句“春山多勝事”中的“春”,運筆如環,自然圓合。其次,這兩句詩寫山中勝事,物我交融,神完氣足;人物情態,栩栩如生。既見出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出詩人的童心未泯與逸興悠長。所寫“勝事”雖只兩件,卻是點到為止、以一當十。

再次,“掬水月在手”,寫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香滿衣”寫山花馥郁之氣染上衣襟,將花香一分為二。一合一分,上下對舉,從字句到意境無不使人倍覺詩意盎然、妙趣橫生。最後,精於煉字。“掬”、“弄”二字,既寫景又寫人,既寫照又傳神,可謂是神來之筆。

詩人完全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於是,唯興所適,不計路程遠近;離開時,面對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懷有依依惜別的深情。這即是詩人在寫出“勝事”的基礎上,接着鋪寫的“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詩意。這兩句詩寫賞玩忘歸,“欲去”二字則為折入末兩句南望樓台留下伏筆。“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正當詩人在欲去未去之際,夜風送來了鐘聲。翹首南望,只見遠方的樓台鑲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處。末兩句從近處轉向遠方,以聲音引出畫面,展現的雖是遠景,但仍將春山月下特有的景緻用愛憐的筆觸,輪廓分明地勾勒了出來,並與一、二、三句點題的“春山”“夜”、“月”遙相呼應。

縱觀全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乃詩之精髓所在,令人歎為觀止。僅憑這一聯,《春山夜月》就可不朽了,更何況全詩在藝術上既精雕細琢又語出天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