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中生物必背重點知識點

校園3.07W

生物學科是重要的基礎學科,也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一個國中生都要學習的科目,那麼你想知道國中的生物內容包括哪些知識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生物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生物必背重點知識點

國中生物必背的重點知識點 篇1

一、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影響生物生活的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類。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温度等 (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影響植物的分佈。南橘北枳,也是温度。沙漠裏水影響植物的分佈。光影響海帶的顏色。)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還有競爭關係、合作關係、藻類與真菌的共生,根瘤與固氮菌的共生、蛔蟲與人的寄生)

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如:沙漠中的駱駝刺對缺水環境的適應、海豹對寒冷環境的適應、旗形樹對大風環境的適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如: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答題時不能寫生物改變環境,只能寫影響!

3.生物適應環境的同時,又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適應性有普遍性和相對性,不能永久適應。現存的生物是環境對生物的自然選擇,自然界總是存在不利變異和不利變異,但是環境總是會選擇適應性強的有利變異。所以變異是不定向的,選擇是定向的。如:自然界總是存在抗藥性細菌和非抗藥性細菌,但是藥物會選擇抗藥性細菌,所以抗藥性細菌越來越多,一代代選擇下來,所以會出現超級細菌。

4.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是與它們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如:魚的形態結構,游泳是與它生活在水中相適應的。

三、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一條河中所有的動物和植物,不能稱為一個生態系統,因為只有生物部分。

2.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3.食物鏈: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答題時注意有些吃與被吃關係最好填捕食關係

4.食物鏈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相互交錯構成了食物網。

6.食物鏈和食物網:

①物質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②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③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 生產者數量最多,總能量最多;最高消費者數量最少,總能量最少。

④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的越多;最高消費者有毒物質最多。

7.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複雜,生態系統的調節功能越強,生態系統就越穩定。森林生態系統食物鏈和食物網最複雜,所以穩定性最強。

四、生物圈

1.生物圈的範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的劃分只是大體的劃分,三者並不是截然分開)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綠色水庫,地球之肺)、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提供70%氧氣)、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穩定性最差)等。

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個生態系統之間是彼此互相影響的,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國中生物必背的重點知識點 篇2

1.生物分類

概念: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羣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

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

目的:弄清不同類羣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

意義: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生物,瞭解各種生物在生物界中所佔的地位及其進化的途徑和過程。

2.植物所屬類羣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是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對植物進行分類主要觀察其形態結構,如被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花、果實、種子是被子植物分類最重要的依據。

4.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係是最密切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徵越少,親緣關係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而共同特徵越多

5.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三者關係:

(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

(2)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6.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7.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因此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8.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家養動物、栽培植物和野生親緣種的基因多樣性十分豐富,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

9.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典型實例:

美國引進我國的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

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

10.生態系統包括類型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1.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的,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並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繫。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絕滅,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因此,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1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生態環境的改變和破壞;掠奪式的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外來物種的影響

13.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銀杉;被稱為中生代動物的“活化石”的是揚子鱷;中國鴿子樹(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4.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人們把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我國現已建成許多保護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珍稀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區。

15.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能夠保護許多物種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為開發生物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護區是“活的自然博物館”,是向人們普及生物學知識和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

國中生物必背的重點知識點 篇3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一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有性生殖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結實→新一代植株。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應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組織培養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的。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砧木)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

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3)植物的無性生殖需要的條件:以扦插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濕度等環境條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莖段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例如紫背天葵):

a、莖剪成15—20釐米長的莖段,一般每段保留兩個節。

b、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

c、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一般説在節的部位居間分生組織發達,此處較易生根。去掉葉片時,葉柄在節上留下傷痕,傷口處較容易產生愈傷組織,也就容易生根。)

(4)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一個芽眼。

第二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1)完全變態:同家蠶一樣,蜜蜂、菜粉蝶、蠅、蚊、蛾等昆蟲的發育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

(2)不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的昆蟲還有蟬、蟋蟀、螻蛄、螳螂。

由蝗蟲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3、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營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兼輔皮膚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發育經過: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外受精,水中變態發育。

(3)雄蛙鳴叫的意義是求偶,雌雄蛙抱對有利於提高卵的受精率。

3、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生活。

注意:兩棲動物的發育只説是變態發育,不再區分到低是不完全變態發育還是完全變態發育。

國中生物必背的重點知識點 篇4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為準,上達10千米,下達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氣圈中主要有能夠飛翔的昆蟲和鳥類,以及細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數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內

c、巖石圈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3、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條件:營養物質、水、空氣、陽光、適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4、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是綠色水庫、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6、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光、温度、水分、空氣等等。

(1)植物和人體內各種物質的運輸需要水

(2)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進行,並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氣中的氧氣,也需要在適宜的温度下進行

當環境中的幾個或者一個因素髮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4)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響。

生物之間的關係: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影響環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鬆和肥沃。

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和諧發展。

四、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產者:能夠直接製造有機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費者:不能直接製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如:動物)

分解者:能夠把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

(如細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

3、食物鏈與食物網

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由於吃與被吃而形成的關係。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鏈一定是從生產者開始

(2)食物鏈中的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

(3)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分解者不參與形成食物鏈

食物網:食物鏈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形成的網狀結構。

(在食物網中數食物鏈時,從生產者到最後一級消費者,才構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會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

4、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説明題)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一、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P36)

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安放;右握左託(右手握鏡臂,左手託鏡座)

(2)對光:升、轉、看、調

(3)觀察:放、壓、降、看、升、看、調

(4) 整理

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距邊緣7cm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cm距離)。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觀察: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鏡)。雙眼睜開,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實驗完畢,應該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把物鏡偏轉到兩旁,目鏡放回鏡頭盒,把鏡筒緩慢下降到最低處,再把顯微鏡放入鏡箱內。

3、幾點重要的結論: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於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

(2)顯微鏡物象和實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從目鏡內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將視野中的某個方向的物象移到視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個方向移動(例如:要將視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視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動),如果是將視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個方向,就將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動。

(4)放大倍數越小,視野範圍越大,看到細胞數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線越亮;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範圍越小,看到細胞數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線越暗。

(5)目鏡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

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6)視野中的污點有三種情況:物鏡上,目鏡上,裝片上。移動目鏡,如果污點隨之移動,則污點在目鏡上;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隨之移動,則污點在玻片標本上;如果前兩次都不能移動污點,則污點在物鏡上。

(7)光線依次要通過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玻片標本、物鏡、鏡筒、目鏡,才能進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清晰,換上高倍物鏡後物像模糊不清,應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

(9)轉換物鏡時,應轉動轉換器的邊緣,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動物鏡。

(10)鏡頭髒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

二、模仿製作臨時裝片

1、重要的注意事項:材料要薄而透明;蓋蓋玻片時要一邊先接觸水滴,再緩慢放下,避免出現氣泡。

2、製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觀察洋葱表皮細胞:

(1)準備:擦、滴(清水)

(2)製片:撕、展、蓋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觀察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則不需要染色)、吸

3、製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

(1)準備:擦、滴(生理鹽水)

(2)製片:刮、塗、蓋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見的玻片標本

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的。如:葉的橫切面切片

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塗抹製成的。如:血塗片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製成的。

如:草履蟲裝片

三、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植物、動物和人體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

人體的各項功能都是由細胞或多個細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細胞都能顯示出生命的各種屬性,在它們之中進行着新陳代謝活動。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細胞裏進行的,細胞內還一直進行着呼吸作用。一切複雜的瞬息萬變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進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自我繁殖。細胞能通過分裂不斷地產生新的細胞,細胞和生命一樣,表現出生長、衰老、死亡的過程。這一切説明,細胞是生物體最小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1、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作用:

細胞壁:透明,保護和支持細胞

細胞膜:保護細胞,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細胞質:含有大量的物質,裏面有葉綠體、液泡,液泡中充滿細胞液

能流動,從而加速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植物相鄰細胞通過胞間連絲相聯繫,互相交流營養物質。

2、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保護細胞,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細胞質:能流動,可以加速與外界的物質交流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3、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細胞

(1)分裂的過程:

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使細胞數目增多。

分裂時,細胞核先分裂,然後質分裂(植物:在原來細胞的中部,逐漸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

細胞的生長表現為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並逐漸長大,使細胞體積增大,(植物)生長時先出現很多小液泡,最終合併為一個大液泡。

(2)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是:先加倍再減半,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

(3)生物體的生長表現在:細胞生長(體積增大)和細胞分裂(數目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