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靜靜的頓河》讀後感

校園3.2W

我願我的作品有助於每個人變得美好,心靈變得更純潔,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喚起每個人對同伴的愛心。——肖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讀後感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説《靜靜的頓河》,想看這本書想了好幾個月了,放假回家時也一直在找。終於,還是在這學期開學時到圖書館裏找到了它們...。那時候它們就這樣靜靜地躺在圖書館一個角落的書架上,我驚喜地發現了它們,不過當時還是着實被它們“可怕”的厚度嚇了個夠...;接下來的日子幾乎天天都有看它們。由於還有“繁重”的學習任務,幾乎是按着每星期一本的進度在看。之前我還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看過一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書籍,但是當我着手看這書之後,發現這本書大大超乎了我的預料,超乎了我的預料的好...;在看過這部書之後,我想我已經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熱愛和平者。大概所有看過這部書的人,都會對戰爭有一種清晰而可怕的印象。在小説的開始,也就是戰爭還沒有打響的時候,頓河的哥薩克們過着多麼愜意的幸福生活。村裏的人民,雖然還是貧富有差,但都能自已自足地過着令自己還算滿意的生活。隨着一戰的爆發,井然的秩序被打亂了,村子裏的哥薩克越來越小,人們變得越來越窮,心也變得越來越硬了。...;在這場持續了幾年的戰爭裏,我找不出哪一方是明顯的正義的,慢慢地,隨着格利高裏多次搖擺不定的足跡,我明白了,在戰爭裏,並沒哪一方是所謂的真正的正義的,也並沒有哪一方就是邪惡的。真正的正義,永遠屬於人民,屬於那些善良的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存在;而真正的邪惡,也並不是所謂的“敵方”,卻是那些在戰爭中所有的對人類存在以及文明和理性的踐踏。

真的,不看這本書,不會想到這些。...;想一想,書裏的多少哥薩克們,他們都只是些那麼普通的人,只不過想在這場戰爭中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他們沒有文化,不懂得政治,更不知道自己的“權利”所在,但是,這又怎能麼樣...他們和所有的人,不管是和貴族們,士官生人,還和是蘇維埃者們都一樣,徹頭徹尾的是人啊...他們有權利在這個儘管可能不那麼盡善盡美的世界上活下去呀...母親們隨時都有可能失去兒子;妻子隨時可能失去丈夫;孩子們則隨時可能失去父親...最不可理解的是,那些可愛的,熱愛生活的,大字不識的.哥薩克們,在“白軍(帝制政權),紅軍(蘇維埃政權),哥薩克隊伍”這樣的一個奇怪的三頭天平之間來回擺動着。他們,如格利高裏,也一度有過所謂的人生理想,有過明確的鬥爭目標,但都在這樣一場殘酷的戰爭中變得蕩然無存,最後剩下的,不過是對自己生存的渴望和對自己家庭幸福生活的追求。政治在他們的心裏,劃上了句號。由於這些最樸素的追求,他們在那個三頭的大天平上更迭着變成了戰爭不同方的“砝碼”,卻由於歷史的無情,他們最終或死於不明不白之中,或活在無盡的恐怖回憶裏。...;我喜歡格利高裏,喜歡他的野性,他的不羈,更重要的,是他心中一直保持的那份堅定的“人性”...;我喜歡娜塔利亞,喜歡她的温順,她對愛情無言的執着,更為她那顆容忍的心敬佩不已。...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國內戰爭結束這個動盪的歷史年代中,描寫了頓河兩岸哥薩克人在戰爭時期的生活和命運,葛利高裏是他們的代表。在戰爭中,他在紅軍和白軍中間搖擺不定,從一個單純的孩子成長為暴躁偏激的軍官。在經歷了紅軍白軍的多次選擇後,在經歷了幾次抗爭和逃避後,這位平民英雄變得兇殘放蕩,最終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裏。

肖洛霍夫用他那炎炎的南方色彩,為我們描繪着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蘇聯國內戰爭期間頓河兩岸哥薩克人的生活畫卷。小説有兩條情節線索,一條以麥列霍夫的家庭為中心,反映哥薩克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另一條則以布爾什維克小組活動所觸發的革命與反革命的較量以及社會各階層的政治鬥爭為軸心。兩條線索,縱橫交叉,層層展開,步步推進,將讀者帶進了風起雲湧的哥薩克鄉村生活,與書中的人物共嘗悲歡。肖洛霍夫經歷十四年創作了這部卷軼浩繁的史詩式長篇小説。小説發表後,肖洛霍夫聲譽鵲起,並於1965年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部作品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同樣宏大的構思,磅礴的氣勢;同樣深厚的生活內涵;同樣豐滿多樣的人物;同樣生動感人的描寫,使這兩部作品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説《戰爭與和平》是以上層人士眼光來敍説的史詩,那麼《靜靜的頓河》無疑是以下層參與者感受來體驗的史詩。它殘酷地剝開每一個英雄表面的粉飾,真實的告訴我們,在偉人們揮斥方遒時,將有多少悲劇發生,無論是歷史前進的代價,還是無謂地犧牲。大地上真正讓人動容的是來此最底層的咆哮。

該書是蘇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書共分為四部,從1928年開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時間才創作完成。肖洛霍夫這部處女作一經問世,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被人稱作“令人驚奇的佳作”,“蘇聯文學還沒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説”。此書於1941年獲斯大林獎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書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蘇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