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江蘇歷史會考知識要點歸納

校園1.56W

江蘇的學生已經開始備戰會考,歷史也是也需要考試的科目,你知道哪些歷史知識是需要重點複習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蘇歷史會考重要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江蘇歷史會考知識要點歸納

  歷史會考必背知識

1、中英《南京條約》簽定的時間及其附件的內容和對中國社會的危害?

時間:1842年;內容:

主要內容是:

1.宣佈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其中600萬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

5.另訂關税則例。清朝政府將以公平的原則頒佈一部新的關税則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納。

6.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鉅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變為了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中國人民開始了既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又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鬥爭,中國革命進入舊民主主義時期,鴉片戰爭標誌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了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它啟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但它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沒有使中國富起來。

4、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內容、危害?

時間:1895年。內容: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4個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設立工廠。危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變法的時間、領導者、性質、意義?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既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它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它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6、《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內容、危害?

1901年簽訂;內容:中國向各國賠白銀4.5億兩,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危害:使清政府置於列強的控制之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7、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也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旗幟在中國上空飄揚,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

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意義: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指明瞭新途徑。

9、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愛國運動。

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運動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態出現。並取得一定的勝利成果,它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五四運動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0、中國共產黨何時、何地成立?性質?成立的意義是什麼?

答:1921年在上海成立。性質:中國共產黨是完全新型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無產階級政黨。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七年級歷史考點知識

遠古的傳説

1、四五千年前,在黃河流域,黃帝與炎帝在阪泉交戰,炎帝戰敗,歸順黃帝。後黃帝部落

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敗蚩尤,從此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後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習慣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

2、炎帝發明:①開墾耕種,種植五穀和蔬菜; ②製作陶器,發明紡織,會製鹽;③製作樂器,學會天文和曆法知識。

3、黃帝發明①建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會鍊銅,發明弓箭和指南車;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長養蠶繅絲,他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隸首發明算盤,伶倫製作音律。

4、禪讓制:將部落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繼黃帝之後,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5、禹的'高貴品質:無私奉獻、勇往直前、不畏艱難。

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

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

朝代建立者 建立時間 都城 亡國君

夏禹 公元前2070年 陽城 桀

商湯 公元前1600年 亳紂

西周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鎬京 周幽王

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標誌着早期國家的產生。

3、禹的兒子啟在禹死後繼承了他的位置,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4、受戰亂和環境等因素影響,商朝多次遷都,到商王盤庚時遷到殷,都城才穩定下來。

5、周武王與商軍在牧野大戰,周軍佔領都城,商朝滅亡。

6、西周分封制:

(1)目的: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2)內容;①周王根據血緣關係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建立諸侯國。②諸侯國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3)作用——加強對地方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

(4)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青銅器與甲骨文

1、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出現:原始社會後期,我國出現了銅器,如距今約4000多年的甘肅地區 齊家 文化出土了銅鏡。

用途:商朝以後,青銅器的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功能也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禮器的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 等級 界限。

工藝: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工藝高超,在鑄造技術上,採用“泥範, 鑄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鼎。

2、甲骨文記事.

甲骨文是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 王懿榮 首次發現甲骨文。甲骨文 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 商朝 開始。

(甲骨文)是中國已知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最完整的文字

3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現代漢字很多都是形聲字。甲骨文已經具備漢字 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

  歷史會考基礎知識

原始社會—戰國

一、元謀人、北京人、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

1、元謀人:在雲南省元謀縣發現的,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距今約有170萬年。

2、北京人:發現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裏,距今約有70萬年至約20萬年,他們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火,過着羣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遺址(水稻)和半坡遺址(粟):

距今約七千年到五千年,開始了原始農耕,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已經種植水稻。

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發現於陝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過着定居生活;都懂得製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燒製的彩陶是原始藝術的精品;都懂得紡線織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國原始社會時期母系氏族公社繁榮階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變法

1、目的:戰國時期,各國地主階級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

2、開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

3、內容:

(1)廢井田,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2)獎勵耕戰,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

(3)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歷史作用:

經過商鞅商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日後兼併六國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商鞅變法是當時一次最為徹底的變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爭鳴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所以稱為“甲骨文”。這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金文: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銘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體稱為大篆。

(4)竹書、帛書:戰國時期,出現了竹書和帛書。

(5)小篆、隸書: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簡單的隸書。

我國文字的演化過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隸書(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時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他説“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後被道教尊為教主,稱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巖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學説,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説後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漢武帝時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興辦私學,廣收門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複習“温故而知新”。他還教育學生要養成老實的學習態度。

(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都江堰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爭鳴:

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和見解,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

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及主張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還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鼈,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持續利用(具有今天的環境保護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

(2)墨家:創始人——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

(3)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後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思想來源),著有《韓非子》。

標籤:會考 江蘇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