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蒙特梭利《發現孩子》的讀後感範文

校園2.2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蒙特梭利《發現孩子》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蒙特梭利《發現孩子》的讀後感範文

蒙特梭利《發現孩子》的讀後感範文1

瑪利亞·蒙台梭利,出生於意大利的安科納地區,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幼兒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發現孩子》這本書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作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她描述了兒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

她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着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這應該就是孩子“真實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時候作為成人的我們,常常會忽視幼兒的生命力,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誤認為是任性的表現,其實孩子一點也不任性,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瞭解還不夠罷了。

在本書“對兒童的家庭教育”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實施之前,都要先觀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的試驗才能總結出來。在這章的後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寫了真實案例,

在一些言傳身教中,父母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有些大人的行為極有可能給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賦帶來負面的影響。在與兒童的溝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進行的所有合理行為,並設法瞭解孩子的活動目的。走進幼兒內心,善於觀察發現孩子的真正需要,給予孩子充滿愛的關懷。

其實,作為教師的我們常常也會找不到作為教育者與兒童內在發展的平衡點。在這本書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師並不是幼兒成長中的領導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我們必須遵循這樣一條原則:應儘可能地把一切留給自然,才能為孩子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有利於其身體成長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導孩子的性格、智力與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自由還要求我們教育者應該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關注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奇蹟。自由的原則並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導我們從幻想進入現實,指導我們積極有效地照顧兒童的原則。

如果教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師能夠把自己的所學暫時放置-邊能謙虛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導當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師懂得耐心等待,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

《發現孩子》這本書帶我真正地瞭解到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學之道的老師,才更懂得用比強迫壓制更有效的辦法來陪伴孩子,毫無疑問,這有賴於隨時的觀察以及持續的付出努力。

蒙特梭利《發現孩子》的讀後感範文2

再想想我們所身處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環境,我們並沒有提高一個好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我們並沒有根據兒童發展的規律去制定相關的教育理論與方法,而是根據大人的意願,用自以為是的方法來解釋孩子的行為,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有些家長抱着不要輸在起跑線的觀點,從小就開始為孩子制定一個所謂培養成材的計劃,他們想方設法安排孩子參加各種早教班或者各種興趣學習班,提早給孩子進行語言、數學或其他能力的培訓,而未考慮過他們的孩子在身體及心理上是否足夠成熟去進入早教班,從未考慮過他們的孩子是否願意或者有潛力參加那些興趣學習班。

相反,這些行為更多的是出於他們的一廂情願,或者是對他們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他們的孩子身上,而從未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需要。而在這樣違反孩子身心發展需要的情況下,家長的這種行為甚至影響孩子日後智能和道德精神發展。

我們的孩子總是被力量比他強大的多的大人壓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一些所謂的教育活動,都不約而同的採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説暴力式的方法,以此來強迫孩子來適應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發現孩子》讓我明白,這種方式等於否定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這對於孩子來説是絕對不公平的,甚至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毀滅。我們似乎很少想過孩子實際上是一個有別於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們所應具有的特別需要。孩子其實總是期待有人能夠聽聽他們的意見,但他們弱小的心靈卻總是碰壁,受傷。久而久之,孩子變得順從,而有時是另外一個極端叛逆。

而這些,我們大人總是歸錯於孩子,從不檢討自己的行為。曾經有個外國教授在中國的高校演講,當演講結束後,外國教授的一番話很是發人深省,他説:我覺得很困惑,為什麼沒有學生對我的觀點提出質疑,為什麼當我提問時沒有人回答,為什麼我演講結束後問大家有什麼問題時大家都鴉雀無聲。也許是我們的教育已經把孩子的個性都磨滅掉了,他們已經習慣於成為服從的羣體,因為大人們很少顧及他們的意見,甚至認為對他們的質疑是挑戰他們的權威。

所以,不當的.教育行為會使我們成為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發展的人,因為,我們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們既是母親又是老師。因此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第一步決不是針對兒童,而應針對我們自己。老師不應再集威嚴權利於一身,應轉而以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夠,孩子可能就不能順利地發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使孩子的創造力無法發揮。還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話,我們教育的任務是,創造合適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