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曾國藩讀後感聚集

校園3.2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曾國藩讀後感聚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國藩讀後感聚集

曾國藩讀後感聚集1

繼《紅樓夢》之後看的《曾國藩》,紅樓雖然寫盡了人生百態,但畢竟是小説,《曾國藩》就不一樣了,它記錄的是真實歷史,一共三本已看完兩本,初有些感受。

感受一:收斂鋒芒、圓滑世故更能收穫人心

曾國藩初辦湘勇團練,鋒芒畢露,目空一切,手段狠辣,還常插手別人轄區內的事務,雖然出發點都是為國,但因過於剛硬,得罪了很多人,並得一“曾剃頭”稱號。更麻煩的是,和不少官場其他同僚的關係很僵,以至於籌餉銀無人支持,湘勇屢被人欺。人處於低谷時,諸多不順的事都會隨之而來,帶兵打仗三次險被俘,欲跳江自盡。好在曾國藩本性是正直善良的,日久見人心,跟着他年歲久的屬下都很敬重他,幾次自盡都被忠心的屬下救起,才沒讓這個將才消失在歷史中。而曾更是個有膽識有魄力,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自知短期的形勢和自己的狀態對未來的仕途不利,趁父親去世的時機,藉口卸職回鄉。

這一次的卸任時期,曾國藩的收穫很大,自己不斷反省,並接受高人指點,最終豁然開朗,明白了之前自己性格欠缺之處。當再次被啟用時,為人處世風格完全換了,慈眉善目主動拜訪其他官員,尤其是和嫉惡如仇的左宗棠冰釋前嫌。雖然不少只是面上的工程,曾在心裏並不一定認可那些人或是真的原諒他們,但只要臉上不顯山露水,對他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這也就是他後來能夠為自己重建口碑的主要原因。

以前總會跟大家一起吐槽誰誰誰城府深,現在想想,在官場上職場中混得開的,都是有城府的,有城府並不代表要去害別人,只是知道收斂,情緒管理也是有城府的一種表現,而這也是我欠缺的,已經在有意識地去改變。

感受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對上謹言慎行保烏紗

在滿人皇帝的江山下,曾國藩作為漢人能手握重權實屬不易,自然能有這結果也是經歷了一番很不容易的過程。從每次勝仗時他上報聖上的奏摺,都是謙虛謹慎,將自己放在功勞身後,到攻克金陵後,主動裁撤湘軍,並讓曾國荃卸甲歸田……如果説逆境中的'隱忍是一種氣概,順境中的低調則是更為難能可貴的。

感受三:團隊力量重於個人能力

在曾國藩的軍事生涯中有兩次大規模的戰爭,結局和旁人對他的評價卻相差甚遠。第一階段的軍事活動是對太平天國的鎮壓,這也是曾國藩名噪千古的關鍵性事件,在曾國藩之前,朝廷已派出諸多欽差大臣帶領綠營軍和太平天國對抗,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因此朝廷起用曾國藩辦理團練,逐漸發展為後來的湘軍。湘軍的將領大多是曾國藩選拔的,士兵也是他招募的,可以算得上是曾國藩的心腹,忠誠度很高。湘軍在太平天國平定工作中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曾國藩本人都説是因為他那羣得力的下屬干將,所以歷史對曾國藩有一方面的評價很高,就是他的識人能力。在平叛的前期曾國藩有幾次親自指揮戰事,以失敗收尾,且為不讓長毛抓住跳江自盡,後來因為鮑超在其他戰場打了勝仗才勉強保住臉面。在平叛的後期,他自己意識到他在前線指揮作戰的能力欠缺,接管湘軍以來的勝仗主要都是下屬將領的功勞,因此有些重大戰役如攻克金陵之戰他故意離開戰場,全權委託給將領。所以在和太平天國的戰役中,湘軍各級將領的作用佔據重要地位。

再看後期的捻軍之戰,同樣的主帥曾國藩,結果卻大相徑庭,成了曾國藩仕途下坡的轉折點。平定太平天國後,多疑的清廷逼着曾國藩解散了湘軍,只留了少部分,後來跟捻軍的作戰,依靠部分剩餘的湘軍和幾個老將領臨時招募的新兵,另外靠李鴻章的淮軍。但此時的湘軍風氣跟士氣都遠不如和長毛對戰時,淮軍對曾國藩又是面服心不服,加上滿親權貴在背後使絆,曾國藩佈署的護防計劃失敗,被撤到原職。朝廷讓李鴻章接替,李鴻章的作戰方案仍然沿用曾國藩的計劃,只是李更圓滑,又有武器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淮軍支撐,遂得以成功。

同一個主帥,對手長毛只有比捻軍更強大,卻打贏了長毛,輸給了捻軍。是領導能力不行嗎?顯然不是,最重要的是團隊的戰鬥力,打長毛時期的湘軍唯曾國藩的命令適從、目標一致、全力以赴,打捻軍時期軍隊內部、官場之間人心不和不穩,這是最大的差別。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家庭,只有羣體的目標一致並共同為之努力奮鬥,才有可能興旺,這是亙古不衰的道理。

曾國藩讀後感聚集2

最早把這本書列到必讀清單裏面,是受到白巖鬆的影響,白巖鬆的一段話令我非常好奇。他説:“在《曾國藩》這套書裏頭,讓我看到了最為複雜的人性,有讓我最為尊敬的曾國藩,有在文化上非常大家的曾國藩,也有鑽牛角尖的曾國藩,在一個人的身上,人性竟然如此複雜,讓我對人,對人性有了更充分的瞭解。”因為我也想了解一下,人性到底是怎麼一個複雜法?

讀完《曾國藩傳》,對我啟發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曾國藩的“笨功夫”和“死磕”精神。他通過超人的努力,走通了科舉之路,曾國藩本人的天資連一般都談不上,更不用説聰慧,秀才就考了7次才考上,他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照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涓滴積累,水滴石穿,追求最紮實徹底的功夫,一步一個腳印。做人講究“拙誠”,不玩心眼。他帶兵,講究“結硬寨,打呆仗”,從不依靠奇謀詭計,只憑堅韌踏實,死磕到底。邏輯思維創始人羅胖每天以60秒死磕自己,我們很多007學員,都是以日更來死磕自己。

吳軍説“人的成就,都不在於開始了多少件事,而在於結了多少次尾”。我們通常定計劃容易,開頭也很多。但能夠有恆心的,有始有終的,做完一件事或者幾件事的情況比較少,大多數時候,我們不願意下笨功夫,不願意死磕到底,所以你就只有開頭,沒有結果。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智商。自己也是沒有恆心毅力的人,所以才加入007,來死磕自己。

二是:曾國藩善於自省。年輕時,曾國藩也有很多缺點和毛病,並且知識面很窄,眼界見識也不高,他通過寫日記天天自省,高度自律,來一次脱胎換骨的改變。再一次證明了人的能力和自我要求是密切相關的,官場的失利也讓他痛定思痛。寫信給各位好朋友,讓大家給他多提意見,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自己來了一場中年變革,為後面的事業奠定了基石。

我看得到上的朋友以及我們007的戰友,很多人堅持冥想,也都是善於自省的人,自己也在堅持寫“”每天三件事”,裏面有一個小確幸,讓我提升了自己對生活的幸福感,還有個昨日收穫,讓我反省了自己很多需要改進的缺點。

曾國藩也是在自省中瞭解了人性的複雜,明白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行事過於放蕩的人,表面上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片土地真正的強者,都是表面上看起來柔弱退讓之人,最後曾國藩用誘之以名,攏之以利,網絡天下英才,擴大鞏固湘軍,完成了他的“中年變法”。

對這一點我感觸最深,最主要是因為自己,在讀這本書之前,也一直是曾國藩説那個方剛之人,做什麼就憑着自己的直性子,自以為是的觀點。在工作上,不喜歡公司那些討好領導的人,覺得任何時候以實力説話,以至於在職場中一直磕磕碰碰。在家裏,也是暴脾氣,和家人有事商量一言不合,就臉紅脖子粗,説話聲音也很大,方剛之氣溢於顏表,很多時候,也讓家人心理承受很大的壓力。

三是:曾國藩對於詆譭自己,謾罵自己的人態度。

文中説到了他和左宗棠的恩怨情仇。左宗棠每見一個人都要談論他與曾國藩的前前後後,然後每次談論都必大罵曾國藩。跟部下,朋友吃飯也是頓頓破口大罵他。

對於左宗堂的不斷攻擊,他做出的反應是,第一,要求朋友們及家人不要回擊左宗棠,避免火上澆油,反而鼓勵他們儘量與左宗棠搞好關係。

第二,對左宗棠的攻擊不聞不問,不予回答。

每次都有人聽不下去了,告訴他左宗堂是如何罵他的時候,曾國藩都是不温不火,你可以説他達觀,也可以説他淡然,也可以説他幽默,他相信自己的拙誠,終能白於天下,不必浪費精力與左宗棠爭這些口舌。

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很多時候,做不到這麼坦然。對別人的辱罵,誤解,我們總是要和他辯一個高低,爭下這口氣,更有甚至還會撕破臉。

最後,以曾國藩家書中,本人最喜歡的金句作為結束語自勉: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