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曾國藩全集》讀後感範文

校園1.34W

我素來喜歡讀歷史小説,既是史實,又比史實有趣。在寫得好的歷史小説中,唐浩明先生的《曾國藩》是其中一部。

《曾國藩全集》讀後感範文

記得二十年前,人們就對曾國藩有着濃厚的興趣,同樣是作為政治家,歷史上建功立業叱吒風雲的人物數不勝數,為什麼他獲得了現代人特別的關注?

回顧一下小説內容。

中國傳統的主流文化要求成功者要“內聖外王”。“內聖”是指按照聖人的標準進行人格修煉,這是一個不斷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過程。曾國藩在京城做官時嚴格按照朱程理學修身養性,即是“內聖”。“外王”是指在外的事功要符合王道的要求,即施仁義之政,行仁義之道,建王者之業。曾國藩建立了自己的湘軍,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將混亂十四年的社會重新納入封建正軌,使東南十幾省的百姓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可謂“外王”。

總結曾國藩的成功之道,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修身立志,儲才養望。曾國藩入翰林院後,並不像其他人那樣止步於科舉勝利之中,而是選擇程朱理學作為修身養性的`理論依據。他為自己立下了許多功課,最主要的是“誠、敬、靜、謹、恆”五個字,他選擇用寫日記的方式促使自己每天反省,以取得心靈上的日新日日新,這也是儒家倡導的“慎獨”。他儲備才幹,在翰林院期間,發憤苦讀先輩大家之作以及治理國家的實用之書。另外,藉助詩文和奏摺達到培養自己聲望,這些都為日後成就大業奠定了基礎。

二是抓住機遇,趁勢而上。咸豐二年,太平軍向江南進軍,東南各省陷入戰亂之中。朝廷需要團練大臣。曾國藩奏請朝廷批准,在長沙建立一支1000人的大團,每天訓練,成了事實上的軍隊。之後,他又徵得朝廷同意,到衡陽擴張軍力,達到18000人,由民兵市長變成了正規軍隊的總司令。繼而,他率領這支軍隊,一路北上,很快打下來武漢,從此名聲大噪。

三是堅毅不拔,屢敗屢戰。從衡陽出師到打下武漢,再到揮師南京,一路上有朝廷的不信任,友軍的不配合,軍政兩界的譏諷,曾國藩都忍了,他用湖南鄉間的一句土話激勵自己:“好漢打脱牙和血吞。”一個湘軍將領寫報告説“屢戰屢敗”,他改成了“屢敗屢戰”,可見不一樣的意志和精神面貌。

四是低調內斂,謙退自抑。曾國藩從武漢到南京的途中,江面上數以萬計的戰船上,都飄揚着“曾”字的帥字旗,曾國藩清楚這其中的負面影響。於是,他啟用滿人做湘軍名義上的統帥,讓朝廷以為,這支軍隊是朝廷的因而打消了不信任。打下湘軍後,他反覆上奏,把功勞歸於先帝、太后和朝廷,歸於友軍。他裁掉了90%的湘軍,消除了朝廷的顧慮。在百廢待舉的時候,首先修復江南貢院,開科取士。南京城被太平天國領導了十幾年,正規的科舉考試停頓了十幾年,因此大家都讚揚曾國藩清明。這樣,即便功高震主,也還保住了平安。

五是愛才惜才,廣羅人才。曾國藩自開創湘軍起由小到大,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人才幕府,曾經有“第二朝廷”之稱。左宗棠因自恃清高,得罪了朝廷命官,險些被朝廷殺掉,是曾國藩堅決保他使其免於殺身之禍。曾國藩到晚年着意栽培重用李鴻章,作為他事業上的接班人。他死後30年裏,李鴻章掌握着中國軍事、外交大權,還對老師的聲名不斷髮揚光大。

總結曾國藩區別於歷史上其他政治家的地方,是他在建立功業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煉。中國主流文化對最成功者有一個評價體系,即“立德、立功、立言”。近代曾國藩,因為注重修身而德行受到廣泛讚譽;因為建立了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和捻軍,建立了卓越功業;因而勤奮著述,留下1000萬字的《曾國藩全集》,近些年又開始廣為流傳,因此,曾氏被認為是封建社會士大夫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