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桃夭》原文賞析

校園2.67W
《桃夭》原文賞析1

桃夭

《桃夭》原文賞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字詞解釋:

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

華:古花字。

之子:這位姑娘。

于歸: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之,指示代詞。

蓁蓁:繁茂的樣子。

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

宜:和順、親善。

白話譯文:

茂盛桃樹嫩枝芽,開着鮮豔粉紅花。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順。

茂盛桃樹嫩枝芽,桃子結得肥又大。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滿。

茂盛桃樹嫩枝芽,葉子濃密有光華。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桃夭賞析:

佈滿待嫁少女夢幻氣息的漢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整個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氣息,舞者妙曼的身姿為不美觀眾塑造瞭如同小桃樹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們輕盈跳躍着,如同桃之精靈一般,整個舞蹈充溢着一種喜氣洋洋,讓人歡愉的空氣。

《桃夭》屬於漢唐古典舞,默示了姑娘待嫁的神色。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活躍。拿鮮豔的桃花,例如少女的斑斕,看過這樣的舞蹈不禁面前會不浮現出一個象桃花一樣鮮豔,象小桃樹一樣佈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先以桃起興,繼以花、不美觀、葉兼作例如,極有條理:由花開到結不美觀,再由不美觀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轉變,與桃花的發展相順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在《桃夭》中,舞者們身穿粉色的服裝,襯着粉嫩的臉龐,像是在春天盛開得花團錦簇的桃花般,鮮豔欲滴,惹人憐愛。而她們那害羞的眼神、媚態橫生的神色以實時不時地遮住面龐的舞蹈動作,更是充實默示出了待嫁少女的懷春與羞怯。在舞蹈中,她們在舞成縱排後,一個個地四散跳開,又默示出了一派的無邪活躍。瞬息,一羣活躍而又羞怯的少女便被活矯捷現地默示了出來。《桃夭》讓人感應感染到了獨屬於少女的那種嫵媚,就像四月盛放的桃花,在舞動中讓人嗅到了春的氣息。

在賞識《桃夭》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她們幾回做出拋袖和翹首折腰的動作,我體味到,這兩個動作恰是漢唐古典舞的標識表記標幟性動作。“翹首折腰”這一動作默示在以舞袖、折腰為主題動作的藝術舞蹈中,注重腰功與袖式的轉變, 以優柔的腰功顯示舞蹈魅力。隨時用快節奏的.技巧表演昂揚的氣焰, 但其基調是美麗輕捷長, 色彩明麗, 少少萎靡, 頹喪的情感。

在舞者們翹首折腰的動作中,少女們一顰一笑被描繪的淋漓盡致,讓我想起了詩經中的聞名詩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或許舞者們的美並非絕世,但在這一舞蹈中,我體味到了這種風韻。

《桃夭》原文賞析2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詞賞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是那片桃林。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紅蓋頭,被春風輕輕掀起。果實飽滿的模樣太惹人憐愛了,她們真像一羣孩子,密密匝匝地擠在枝葉間,笑鬧着,春天僅僅有了這些果子就不會冷清。當初桃花流水,不還歎息過嗎?你擔心這季節象梭子一樣飛去了,藏着十八歲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説,不説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淚,你想過,自己也將有這樣大哭一場的日子,離開家,離開父母,頭頂一塊紅布,騎上高高的駿馬,在吹吹打打的熱鬧聲中,不知為何,也不問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小姐妹歸寧之時,像沾露的梨花,不勝嬌羞,你問她們“結婚好嗎”,她們回答“真好”,再問,卻雲山霧罩,笑言,“急什麼,你遲早要知道的。”你有一點點羨慕她們,暗自猜測:我做新娘,會不會很快樂?

灼灼其華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內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壠間走過許多回,既俊雅,又健碩,相遇時,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靈魂。“他會不會娶我?”你這樣温柔地等待,夏蟬唱完了,秋雁飛過了,終於在某個雪後的黃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邊與父兄們説着要緊的話,每一言你都隔窗聽見了,心兒如一活蹦亂跳的小鹿,你有些擔心,它會脱腔而走。

一樁美滿的婚姻終於在那個雪夜瓜落蒂熟。又是桃花灼灼而開,明豔的少女就要出嫁。祝福吧,她帶着着美好的祝福開始新的生活。從此以後,她將成為賢妻,成為慈母。

《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確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至今看去仍舊圖畫一般,不曾絲毫腿色,不曾減弱當初馥郁的芳馨。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種奔放之美,三千年後,猶聽到那古樂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對遙遠春天最真切的愛慕。

《桃夭》原文賞析3

《國風·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據《周禮》雲:“仲春,令會男女。”朱熹《詩集傳》雲:“然則桃之有華(花),正婚姻之時也。”可見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讚歌。舊説如《毛序》等以為與后妃君王有關,為今人所不取。

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釋】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明亮鮮豔的樣子。華:同“花”。

⑶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於:去,往。

⑷宜:和順、親善。

⑸蕡(fén墳):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真):草木繁密的樣子,這裏形容桃葉茂盛。

【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賞析

一首簡單樸實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誇張鋪墊,平平淡淡,就像我們現在熟悉的、誰都能唱的《一封家書》、《同桌的你》、《小芳》一類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這裏。

它符合天地間一個基本的道理:簡單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粧,粉黛輕施的淡粧總有無窮的神韻,沒有的地方總覺得有,有的地方總覺得沒有。濃粧豔抹,厚粉濃膏,不僅豔俗,而且拒人於千里之外,讓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實的貨色,或許卸下粧來是半老徐娘一個或滿臉雀斑。

簡單是質樸,是真實,是實在,是親切,是縈繞心間不能忘卻的情思。刻意修飾是媚俗,是虛偽,是浮泛,是淺薄,是令人生厭,是古人常説的惡俗。

簡單質樸既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是藝術的一種境界,並且是至高的境界。

標籤:賞析 桃夭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