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

校園1.85W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1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

早歲我栽桃,縣官嫌佔地。

今日果漫山,官功入縣誌。

古詩簡介

桃是由陳志歲創作的古體詩,出自《當代中華詩詞集成·温州卷》

翻譯/譯文

早歲:早年。

縣官:西漢時常用以稱國家政府或皇帝。《夏官》:“王畿內縣即國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一般指縣的行政長官,此或泛指長官。

漫山:滿山。

賞析/鑑賞

早些年的時候,我(詩人)因地制宜、以時施事,帶領鄉農利用山地栽種桃苗,旨在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但縣官嫌説(責備、責摘)我們“佔地”,(還派遣人員予以阻攔)。而今桃樹出果,滿見坡野,一派果林豐產景象。不久,屬地長官發動、鼓勵山農栽桃的工作業績(績效)已載入新編《縣誌》了。

詩之功能在興觀羣怨,在風(fèng)在諭。此詩諷喻長官事初阻攔、事成居功也。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2

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

簾半卷,露新粧,春衫是柳黃。倚闌看處背斜陽,風流暗斷腸。

翻譯

湖水輕輕地拍打着堤岸,堤上的楊柳錘掛湖面,輕輕拂動盪起圈圈漣漪;水中的瓣瓣落花,隨波盪漾,散發陣陣幽香。鴛鴦在湖上自由自在,一會兒嬉弄花瓣,一會兒又用小嘴去銜咬下垂的柳梢。

只見小樓上的珠簾卷處,一位佳人淡粧素雅,身穿柳黃色的春衫,揹着斜陽,憑闌凝望,心中愁斷腸。

註釋

堤:沿河、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構築物,多用土石等築成。

噆:叼;銜。

賞析

這是一幅淑女賞春圖,畫面豐富、生動,意則有所深折。圖中女子,背斜陽而倚樓欄,珠簾半卷,新粧乍露,縱目觀賞眼前一派春光。

佔據畫面中心的是一河春水。清碧高漲,拍提舐岸,岸柳垂絛,拂水掠波,又好象蘸着春瀾在寫、在畫。垂楊於水,本是主動去沾惹,詞人卻説是水浸潤柳枝,突出了水的活潑。第二句,讓人推想,岸邊除綠柳成行,還有紅紫芬芳,正是春深時候,落紅成陣,水面流芳泛彩,清香遠播。三四句,女主人公看到了更其富於生命的嬉戲:小小鴛鴦,追啄着水面的花瓣,咬弄着撫水的柳葉,成雙成對,追隨不捨。拍、蘸、流、弄、噆、隨,連下六動詞,都由女子注視、感受所串連。我們彷彿隨她一起聽到了春潮湧動,噬岸有聲,鴛鴦啄花啜柳喋喋呷呷;看到了水與柳與花,鴛鴦和花和柳,鴛鴦並鴛鴦之間親密的廝纏,渾然的生命依戀;看到了水的清碧,柳的翠綠,花的多彩,女子的淡雅衣裝,鴛鴦的明豔羽翼;還聞到了滿泛一河的花香。

這生動、繁富和美麗,明明合奏着春的歡樂,春的勃鬱生機,而賞春人卻黯然“腸斷。” 上片那滿目春光的表相下面深潛的意念,都湧動起來。垂楊蘸水,絲絛千縷,“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劉禹錫),昔日折柳送人,如今人在何處,怎不讓伊目思懷?“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或者這絲絛已老的柳,竟讓伊怨懟於深閨獨守。往下,落花流水意的傳統藴含,“水流花謝兩無情”的沉重歎息,也許又勾動她生命花衰青春水逝的憐懼。詞人的《南柯子》雲:“曉綠千層出,春紅一半休。門前溪水泣花流”,一個“休”字,正是流水泣花內涵的清楚註腳,與此詞同讀,正見詞人賦予人物的生命憐懼意識的反覆出現。待到鴛鴦鳥出現於眼前,它們成雙作對,棒打不散,逐水弄花,自在而歡暢,詞中人更加難於禁持了。詞人《阮郎歸·春思》曰“貪憑雕檻看鴛鴦”;《一落索·春懷》曰“清曉鶯啼紅樹,又一雙飛去”,詞人讓詞中人一再關切成對的鴛鴦,雙飛的鶯燕。自然物尚兩性相守,陰陽偕合,人呢,形單影隻,索寞蘭閨,豈不讓人難以為情。“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春光中最富生命的躍動,怎不使她騰起生命追求的熱切!於是,因而才有這一片明媚春陽下的“斷腸”和“暗”。

題為春景,實是春怨、春思、傷春。上片明麗輕快,恰是下片“簾半卷”的慵懶、“背斜陽”的幽悄、“暗斷腸”的傷情的緣由,不協調中正含着統一。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3

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 宋朝 王禹偁

兩株桃杏映籬斜,粧點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譯文

兩株桃樹和杏樹斜映着籬笆,點綴着商山團練副使的家。

為什麼春風竟然容不得這些,驚走了鶯黃又吹折數枝花。

《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註釋

副使:作者當時任商州(今屬陝西)團練副使。

《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賞析

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從開封被貶官到商州,任團練副使。此詩即作於次年春。“一郡官閒唯副使(《清明日獨酌》),團練副使在宋代是一個常被用以安置貶調官員的空銜,商州的生活條件在當時也很差。詩人便在那“壞舍牀鋪月,寒窗硯結澌”(《謫居感事》)的困苦條件下空懷壯志,過着無所事事的生活。在這種狀況中,以“拜章期悟主”(《謫居感事》)而無辜被貶的詩人,心情是十分憤懣的。這首七絕就是以觸事興感的形式,通過詠歎風折花枝這樣的瑣事來曲拆隱微地反映詩人悽苦的生活,並抒發心頭的難言之痛。

詩人住所的竹籬下側生長着桃杏樹各一株,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的詩人簡陋的住房就靠它裝飾點綴着。可是這一日無情的春風不但吹斷了幾根花枝,連正在樹頭囀鳴的黃鶯也給驚走了。於是詩人責問春風:你為什麼容不得我家這點可憐的裝飾呢?

春風無知,詩人責問得無理,但正是這無理的責問真切地描摹出了詩人心頭的惱恨,由此也反襯出了詩人對那傾斜於籬前的桃杏和囀鳴於花間的黃鶯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詩入生活的孤寂淒涼。同時,這一責問還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嚦嚦鶯聲本是粧點這明媚春光的,而春風又正是召喚花開鳥囀的春天主宰。這有功無過的桃杏與黃鶯不為春風所容,正是隱喻詩人的遭遇。以篇幅短小的絕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豐富、深遠的意藴,技巧已臻化境。

《蔡寬夫詩話》記載,詩人作此詩後,其子曾提出詩的後半部分與杜甫詩“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相似,建議改寫。詩人聽後高興地説:“我詩的命意竟能與杜子美暗合嗎?”不但沒改,還又詠一詩道:“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漁隱叢話》引)此處杜甫詩是指《絕句漫興九首》之二。詩人在遣辭命意上與杜甫詩有點類似,但師其辭而不師其意,包含有新的境界。

此詩首句寫景;第二句落實景之所在,又引出詩人並點明其身分,為下文的發問作鋪墊;第三句以發問來抒情;第四句補述所感之由。全詩篇幅雖小而佈置得宜,曲折有致。

《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創作背景

王禹偁因多次上書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從開封被貶官到商州,任團練副使。詩人便在困苦條件下空懷壯志,過着無所事事的生活。在這種狀況中,以“拜章期悟主”而無辜被貶的詩人,心情是十分憤懣的。這組詩即於淳化三年(992年)春有感而作。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4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唐朝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羣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桃花一作:桃李)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着火炬遊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錦繡風光。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敍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註釋

桃花園,疑在安陸兆山桃花巖。從:cóng(舊讀zòng),堂房親屬。從弟:堂弟。

逆旅:客舍。逆:迎接。旅:客。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稱逆旅。

過客:過往的客人。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九:“生者為過客。”

浮生若夢:意思是,死生之差異,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紛紜變化,不可究詰。

秉燭夜遊:謂及時行樂。秉:執。《古詩十九首》其十五:"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曹丕《與吳質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有以:有原因。這裏是説人生有限,應夜以繼日的遊樂。秉,執。以,因由,道理。

陽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喚,引申為吸引。煙景:春天氣候温潤,景色似含煙霧。

大塊:大地。大自然。假:借,這裏是提供、賜予的意思。文章:這裏指絢麗的文采。古代以青與赤相配合為文,赤與白相配合為章。

序:通“敍”,敍説。天倫: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係。這裏專指兄弟。

羣季:諸弟。兄弟長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稱弟。季:年少者的稱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輩排行中最小的。這裏泛指弟弟。

惠連:謝惠連,南朝詩人,早慧。這裏以惠連來稱讚諸弟的文才。

詠歌:吟詩。

康樂:南朝劉宋時山水詩人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

“幽賞”二句:謂一邊欣賞着幽靜的美景,一邊談論着清雅的話題。

瓊筵(yán):華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叢中。

羽觴(shāng):古代一種酒器,作鳥雀狀,有頭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數:金谷,園名,晉石崇於金谷澗(在今河南洛陽西北)中所築,他常在這裏宴請賓客。後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賞析

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歎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遊”加以佐證,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文章寫得瀟灑自然,音調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本文開筆氣勢奪人:“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作者感歎天地廣大,無窮無盡,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遊”加以佐證。文章開頭從對天地、光陰的思考起筆,發出對天地、萬物、人生的感喟,思緒像脱韁的野馬馳騁與浩瀚廣袤的時間和空間之中,表達出他瀟灑出塵,超凡脱俗的風度。李白是在用自己對自然、生命的感悟激發讀者的認同,並要大家享受自然、享受生命,及時行樂。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作者用一個表示進層關係的連詞“況”承接前面,進一步回答了“為何”。“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因而應該“夜”宴;更何況這是春季的“夜”,“陽春”用她的“煙景召喚我”,“大塊”把她的“文章”獻給我,豈容辜負。因而更應該“夜”宴。這兩句確實佳妙:第一,作者只用幾個字就體現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陽光,暖烘烘,紅豔豔,惹人喜愛。“春”前着一“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讀者身上感到一陣温暖,眼前呈現一片紅豔。春天地氣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綃戴骰,分外迷人。那當然不是綃彀,而是瀰漫於空氣之中的裊裊輕煙。“景”前着一“煙”字,就展現了這獨特的畫面。此後,“陽春煙景”,就和作者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所創造的“煙花三月”一樣,立刻喚起對春天美景的無限聯想。至於把天地間的森羅萬象叫做“文章”,也能給讀者以文采斐然、賞心悦目的感受。第二,這兩個句子還把審美客體擬人化。那“陽春”是有情的,她用美麗的“煙景”召喚我;那“大塊”也是有情的,她把編爛的“文章”獻給我。既然如此,作為審美主體的”我”自然主客擁抱,融合無間了。

“會桃李之芳園”以下是全文的主體,兼包六個要素,而着重寫“如何”。“會桃李之芳園”,不是為了餞別,而是為了“敍天倫之樂事”。這一句,既與“為歡幾何”裏的“歡”字相照應,又賦予它以特定的具體內容。這是“敍天倫之樂事”的“歡”。作者與從弟們分別已久,作為封建社會裏的“浮生”,難得享天倫之樂。如今,不但相會了,而且相會於流芳溢彩的桃李園中,陽春既召我以煙景,大塊又假我以文章,此時此地,“敍天倫之樂事”,真是百倍的歡樂。

南朝詩人謝靈運的族弟謝惠連工詩文,撞書畫,作者便説“羣季諸弟俊秀,皆為惠連”。以謝惠連比他的幾位從弟,不用説就以謝靈運自比了。“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不過是自謙罷了。人物如此俊秀,談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密賞未已,高談轉清”,雖似雙線並行,實則前賓後主。貫”的對象,就是前面所寫的“陽春煙景”“大塊文章”和“桃李芳園”;“談”的內容,主要是“天倫樂事”,但也可以包括“賞”的對象。“賞”的對象那麼優美,所以貧”是“密賞”;“談”的內容那麼歡樂,所以“談”是“高談”。在這裏,美景烘托樂事,幽貫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激情推向高潮。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兩句,集中寫“春夜宴桃李園”,這是那歡樂的浪潮激起的洪峯。“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會,花月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於是繼之以開筵飲宴。“飛羽觴”一句,李白從“羽”字着想,生動地用了個“飛”字,就把兄弟們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痛飲固然可以表現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於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懷”等句結束了全篇。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解讀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筆勢大開大合,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豪情縱橫的詩意。其中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精神令人神清氣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氣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此乃李白的本真!

文章的開頭,李白説天地是世間萬物賴以寄存的旅舍,光陰歲月不過是千年百代的匆匆過客。飄浮不定的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盡情歡樂能有幾時呢?在一個春夜裏,作者和堂兄弟們聚會在桃花園。天空高懸一輪皎潔的明月,銀輝輕輕瀉下。輕柔的春風送來桃李的芬芳,大家飲酒吟詩暢敍天倫,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辰啊!他展開長兄的寬廣胸懷,把人生的寵辱浮沉輕輕揮去,吐納借酒放歌的豪情。在這個歡暢的時候,正適合作者吟出雅逸的詩篇。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歲的作者“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來到安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約於公元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前後作於安陸,作者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併為之作此序文。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5

醉桃源·春景

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

簾半卷,露新粧,春衫是柳黃。倚闌看處背斜陽,風流暗斷腸。

翻譯

拍岸春水蘸着輕柔垂楊,流水中花片飄香。追啄花片爭叼柳絲小鴛鴦,它們相親相愛一雙跟隨着一雙。

小樓上珠簾半卷,露出佳人的新粧,薄薄的春衫是柳黃。她轉身倚靠欄杆揹着斜陽,為那風流情事暗自傷心斷腸。

註釋

醉桃源:詞牌名,又名“阮郎歸”等,雙調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韻,下片五句四平韻。

蘸:以物浸入水中,這裏是形容垂楊輕拂水面。噆():銜,叼。

風流:風情,風韻。

賞析

詞的上片所寫的境界,在唐宋詞中並未少見,像温庭筠《楊柳枝》中的“一渠春水赤闌橋”;韋莊《菩薩蠻》中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歐陽修《採桑子》中的“綠水逶迤,芳草長堤”……總有某種相似之處。然而細細品味,卻有所不同,它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味,將畫境、詩意、音響感融為一體,在美學上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讓人感到風吹浪起,湖水輕輕地拍打堤岸的聲音;而堤上的楊柳倒掛湖面,輕輕拂水,像是有聲,然而卻非常細微。再看看水中,瓣瓣落花,隨波盪漾,種種色彩,陣陣幽香,都作用於讀者的感官。然而詞人並未到此為止,他要把這垂楊、流水、落花寫足,於是又添上一對對鴛鴦。它們在湖上自由自在遊戲,一會兒嬉弄花瓣,一會兒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這一“嗜”字看上去有點冷僻,然卻用得極工,非常準確地表現了鴛鴦動作的迅速與細巧。添上鴛鴦,整個畫面就活了,完整了,並且充滿了生意和動態美。

詞的下片轉入抒情。詞人把鏡頭對着小樓,只見珠簾卷處,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粧,在這新粧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她那件柳黃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黃”,同上片的“垂楊”是一樣的顏色,人的裝束與周圍的環境取得了和諧一致。下面接着攝下佳人的一幅剪影:她揹着斜陽,憑闌凝望。至於她的容顏和表情究竟如何,詞人並未從正面予以描畫,而僅僅從側面着筆,寫她的風神,寫她的情韻;只是最後“風流暗斷腸”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觀評價給她的情緒淡淡地點上一筆哀愁的色調。整個下片的立意,似從唐人王昌齡《閨怨》詩來。王詩云:“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嚴羽強調“博取盛唐名家,醖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滄浪詩話·詩辨》)。嚴仁此處,似得其妙悟。這詞的下片同王詩頗為神似,前面幾句同樣自然輕快,後面同樣一個轉折,表現了輕微的哀怨,而熔裁衍化,已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這首詞的基調是輕快靈妙的。上片寫落花流水,剔除了古典詩詞中那種習見的傷感;下片寫少婦登樓,也不着重表現傷懷念遠。全詞筆致輕靈,意境新穎,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另外詞的下片還注意藝術上的藏和露的關係,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徵的春衫和倚闌的身影,隱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好比畫家筆下的斷山雲霧,在幾座峯巒之間留下空白,讓幽深的意境隱藏在白雲籠罩之下。這就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去想像,去回味。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嚴仁與嚴羽、嚴參並稱“邵武三嚴”,以善作小詞著稱,這首《醉桃源》以如畫之筆寫春天景色和倚闌遠眺的佳人,鮮潔雅麗,在文藝思想上可能受到嚴羽《滄浪詩話》的影響。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6

綠楊堤畔蓼花洲,可愛溪山秀,煙水茫茫晚涼後。捕魚舟,衝開萬頃玻璃皺。 亂雲不收,殘霞粧就,一片洞庭秋。

賞析

該曲描寫洞庭秋景,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給讀者留下了洞庭之秋的萬種風情。

首句“綠楊堤畔蓼花洲”,寫到綠楊,蓼花,帶有普遍性、典型性,但一寫堤岸,一寫州,傍水而更得生機,綠楊與紅蓼相映,美景與野趣頓現眼前。

次句“可愛溪山秀”,着意點明景色之美,且將目光從近處的堤岸縱送至遠處,水光山色成為綠楊,蓼花的美麗背景。

“煙水茫茫晚涼後”,這時蒼茫的入目景色使人微覺惆悵,捕魚小舟衝破了湖水的平靜。在這漸歸沉寂而又漣漪微動之時,隨着情緒的波動,抬起的目光從低處的水移向高處的天,只見夕陽的餘暉之下,亂雲未收,殘霞似錦,裝點洞庭秋色,一片茫然,無際無涯,與湖波相映,更加美麗,壯觀。最後兩句寫“粧就”“一片洞庭秋”的同時,也托出了作者心中的欣喜,雖未言情而情從景出。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江堤上栽着綠楊柳,小洲上蓼花飄飛,一派可愛的秀美山溪景緻。傍晚微涼,水面上煙霧籠罩,一片迷茫。只見捕魚的輕舟凌波而出,衝開萬頃的水面,漾起不絕的波紋。天空中飄着殘留的雲朵,天邊抹着晚霞的餘輝,更點綴了洞庭秋色。

註釋

洲:水中的陸地。

“煙水”句:傍晚以後,天氣宜人。水面上煙霧籠罩,一片迷茫。

玻璃皺:比喻水浪。

秋:指秋色。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7

沙河塘上舊遊嬉。

盧郎年少時。

一聲長笛月中吹。

和雲和雁飛。

驚物換,歎星移。

相看兩鬢絲。

斷腸吳苑草悽悽。

倚樓人未歸。

——宋代·吳文英《醉桃源·贈盧長笛》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們曾在沙河塘上游玩,那時候的你還是少年。月中吹起長笛聲聲,曲調輕快如和雲和雁一起飛翔。

驚歎那物換星移,歲月流逝。我們對視着,兩鬢都已斑白。吳苑的迷離芳草是那樣令人心碎,倚着小樓,還有未歸的人。

註釋

醉桃源:詞牌名。雙調,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韻,下片五句四平韻。

盧長笛:系一下層社會的樂工,據詞中透露,是詞人的一位老相識,極有可能還是詞人的一位老鄉。

沙河塘:杭州的一條街道。在餘杭門內,南宋時為繁華之處。

物換星移:景物改換,星度推移。謂時序變遷,歲月流逝。

吳苑(yuàn):指蘇州。蘇州為春秋吳地,有宮闕苑囿之勝。後因以吳苑為蘇州的代稱。

鑑賞

詞的上闋憶寫舊遊沙河塘上的情景。與盧長笛一起追憶年少時在家鄉無憂無愁的天真生活,往事有多麼美好,同時對盧氏的長笛吹奏藝術的高妙也記憶猶新,當時盧郎還年少,一聲長笛在月下吹奏,曲調輕快若“和雲和雁飛”。詞人從簡單的生活中截取了一個既真又幻的橫斷面,把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時光刻寫得極其微妙,直接觸及到心靈深處,乍看起來似意隨言盡,反覆咀嚼則別有感慨。

下闋一轉,寫時光流逝,轉眼已老,由年少懷想轉入現實記述。斗轉星移、物是人非,直接點明時間的變化之快。少年已然變成了白髮老叟。 “相看兩鬢絲”,寥寥五字,真是意藴言中,韻流弦外。而如今吳苑草長悽悽,兩人相見也傷心斷腸。倚樓遠眺的人盼望我們回去,可是我們還未歸。詞人在感歎時光流逝的無奈,又有思鄉不能歸的感傷。韻味濃醇,思致渺遠。思鄉情濃,是歷經坎坷之後重新想回到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環境和氛圍中去,是一種慰撫心靈創痛的願望和追求,也是為了解脱現實生活的苦澀情狀。當然,如能回鄉歸去,則無疑又可和盧長笛同遊了,又可去“沙河塘上舊遊嬉”的地方重拾舊夢,再創新的樂趣了。

這首詞寫作者與一位姓盧、善吹長笛的藝人久別後的重逢。上片回憶當年在杭州餘杭門外沙河塘上的勾欄瓦舍聽盧郎演奏笛子的情景。下片感歎歲月易逝,物換星移,如今異地重逢,彼此都已年邁蒼蒼,鬢髮斑白,尚未能回到故鄉,不禁淚眼相望,恍若隔世,令人傷心悲涼。詞語平實,不事雕飾,表達了作者和一位民間藝人的真摯感情與深厚友誼。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8

春夜宴桃李園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唐朝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羣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桃花 一作:桃李)

《春夜宴桃李園序》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來時間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着火炬遊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春天用豔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各種美好的形象賜予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敍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興致正雅,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春夜宴桃李園序》註釋

桃花園,疑在安陸兆山桃花巖。從:cóng(舊讀zòng),堂房親屬。從弟:堂弟。

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稱逆旅。

過客:過往的客人。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九:“生者為過客。”

浮生若夢:意思是,死生之差異,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紛紜變化,不可究詰。

秉燭夜遊:謂及時行樂。秉:執。《古詩十九首》其十五:"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曹丕《與吳質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有以:有原因。這裏是説人生有限,應夜以繼日的遊樂。秉,執。以,因由,道理。

陽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喚,引申為吸引。煙景:春天氣候温潤,景色似含煙霧。

大塊:大地。大自然。假:借,這裏是提供、賜予的意思。文章:這裏指絢麗的文采。古代以青與赤相配合為文,赤與白相配合為章。

序:通“敍”,敍説。天倫: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係。這裏專指兄弟。

羣季:諸弟。兄弟長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稱弟。季:年少者的稱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輩排行中最小的。這裏泛指弟弟。

惠連:謝惠連,南朝詩人,早慧。這裏以惠連來稱讚諸弟的文才。

詠歌:吟詩。

康樂:南朝劉宋時山水詩人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

“幽賞”二句:謂一邊欣賞着幽靜的美景,一邊談論着清雅的話題。

瓊筵(yán):華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叢中。

羽觴(shāng):古代一種酒器,作鳥雀狀,有頭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數:金谷,園名,晉石崇於金谷澗(在今河南洛陽西北)中所築,他常在這裏宴請賓客。其《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敍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後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文言現象

古今異義

大塊:古義,大自然。今義:大的塊頭

文章:古義,錯雜的色彩。今義: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

季: 古義,弟弟。今義,季節。

詞類活用

1、秉燭夜遊 名—狀 在晚上

2、獨慚康樂 意動,以……為慚愧

3、高談轉清 形—名 清雅的話題

4、飛羽觴而醉月 使動,使……飛

5、不有佳詠 動—名 詩歌

特殊句式

6、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判斷句

7、羣季俊秀,皆為惠連 判斷句

8、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狀語後置

9、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坐於花、醉於月)省略句、狀語後置。

《春夜宴桃李園序》創作背景

此序約於開元二十一年(733)前後作於安陸。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併為之作此序文。作者以詩筆行文,洋溢着詩情畫意。雖然是文,卻和李白的詩一樣飄逸俊爽。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種美麗的意境。

《春夜宴桃李園序》解讀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筆勢大開大合,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豪情縱橫的詩意。其中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精神令人神清氣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氣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此乃李白的本真!

文章的開頭,李白説天地是世間萬物賴以寄存的旅舍,光陰歲月不過是千年百代的匆匆過客。飄浮不定的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盡情歡樂能有幾時呢?在一個春夜裏,作者和堂兄弟們聚會在桃花園。天空高懸一輪皎潔的明月,銀輝輕輕瀉下。輕柔的春風送來桃李的芬芳,大家飲酒吟詩暢敍天倫,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辰啊!他展開長兄的寬廣胸懷,把人生的寵辱浮沉輕輕揮去,吐納借酒放歌的豪情。在這個歡暢的時候,正適合作者吟出雅逸的詩篇。 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

《春夜宴桃李園序》賞析

這篇文章主要在説李白和其諸弟相聚一同歌唱一同飲酒的情景,深刻的表現出天倫之樂和兄弟之情,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卻能令人有回味無窮之感,現時現況下,能擁有如些深厚的兄弟之情真的是不多見了,但卻往往看到新聞報告:兄弟隙牆、反目成仇諸如些類的天倫悲劇,唉!這怎能叫人不心寒呢? 相形之下,我們的手足之情該算什麼呢?

兄弟就是「手足」,為什麼叫「手足」呢? 就是因為手與腳是不能分開的,只要手腳合作那就沒有不能完成的事,同樣的,只要兄弟同心,其力是可以斷金的,這就和一根筷子折的斷,但十根筷子要一次折斷就不容易了哦!!所以我們更加要珍惜手足之情,將它擴大之朋友之情,如此一來,社會哪有不進步、國家哪有不強之理呢?

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風格,轉折自如的筆調,記敍了作者與諸位堂在桃花園聚會賦詩暢敍天倫一事,慷慨激昂地表達了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9

醉桃源·贈盧長笛 宋朝 吳文英

沙河塘上舊遊嬉。盧郎年少時。一聲長笛月中吹。和雲和雁飛。

驚物換,歎星移。相看兩鬢絲。斷腸吳苑草悽悽。倚樓人未歸。

《醉桃源·贈盧長笛》譯文

我們曾在沙河塘上游玩,那時候的你還是少年。月中吹起長笛聲聲,曲調輕快如和雲和雁一起飛翔。

驚歎那物換星移,歲月流逝。我們對視着,兩鬢都已斑白。吳苑的迷離芳草是那樣令人心碎,倚着小樓,還有未歸的人。

《醉桃源·贈盧長笛》註釋

醉桃源:詞牌名。雙調,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韻,下片五句四平韻。

盧長笛:系一下層社會的樂工,據詞中透露,是詞人的一位老相識,極有可能還是詞人的一位老鄉。

沙河塘:杭州的一條街道。在餘杭門內,南宋時為繁華之處。

物換星移:景物改換,星度推移。謂時序變遷,歲月流逝。

吳苑(yuàn):指蘇州。蘇州為春秋吳地,有宮闕苑囿之勝。後因以吳苑為蘇州的代稱。

《醉桃源·贈盧長笛》鑑賞

詞的上闋憶寫舊遊沙河塘上的情景。與盧長笛一起追憶年少時在奏鄉無憂無愁的天真生活,往事有多麼美好,同時對盧氏的長笛吹奏藝術的高妙也記憶猶新,當時盧郎還年少,一聲長笛在月下吹奏,曲調輕快若“和雲和雁飛”。詞人從簡直的生活中截取了一個既真又幻的橫斷面,把年少去知愁滋味的美好時光刻寫得極其微妙,直接觸及到心靈深處,乍看起來似意隨言盡,反覆咀嚼則別有感慨。

下闋一轉,寫時光流逝,轉眼已老,由年少懷想轉入現實記述。斗轉星移、物是人非,直接點明時間的變化之快。少年已然變成了白髮老叟。“相看兩鬢絲”,寥寥五字,真是意藴言中,韻流弦外。而如今吳苑草長悽悽,兩人相見也傷心斷腸。倚樓遠眺的人盼望我們回去,可是我們還未歸。詞人在感歎時光流逝的無奈,又有思鄉去能歸的感傷。韻味濃醇,思致渺遠。思鄉情濃,是歷經坎坷之後重新想回到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環境和氛圍中去,是一種慰撫心靈創痛的願望和追求,也是為了解脱現實生活的苦澀情狀。當然,如能回鄉歸去,則無疑又可和盧長笛同遊了,又可去“沙河塘上舊遊嬉”的地方重拾舊夢,再創新的樂趣了。

這首詞寫作者與一位姓盧、善吹長笛的藝人久別後的重逢。上片回憶當年在杭州餘杭門外沙河塘上的勾欄瓦舍聽盧郎演奏笛子的情景。下片感歎歲月易逝,物換星移,如今異地重逢,彼此都已年邁蒼蒼,鬢髮斑白,尚未能回到故鄉,去禁淚眼相望,恍若隔世,令人傷心悲涼。詞語平實,去事雕飾,表達了作者和一位民間藝人的真摯感情與深厚友誼。

《醉桃源·贈盧長笛》創作背景

這首詞大約作於吳文英四十五歲前後,時客居吳門。他與少時同伴盧長笛邂逅相遇,百感叢生,鄉情驟漲,於是寫了這首詞來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和思鄉之情。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10

原文

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翻譯

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紅豔豔的開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邊的懸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見了,認為丈夫的喜愛如同這桃花轉瞬即逝,而無限的憂愁就如這源源不斷的江水。

註釋

山桃:野桃。

上頭:山頭,山頂上。

鑑賞

頭兩句寫眼前景色:“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上句寫滿山桃花紅豔豔,下句寫江水拍山而流,描寫了水戀山的情景,這樣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對詩中的女子來講,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無限痛苦:“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這兩句是對景抒情,用的是兩個比喻:花紅易衰,正像郎君的愛情雖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絕,正好像自己的無盡愁苦。這兩句形象地描繪出了了這個失戀女子的內心痛苦。比喻貼切、動人,使人讀了,不禁為這個女子在愛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動。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用江水比擬亡國之痛的深沉悠長,歷來被人們稱為寫愁的名句,其實這正是從“水流無限似儂愁”一句脱胎而來的。

這首詩和前首詩一樣,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興手法,先寫眼前水戀山的景象,然後再用它來作比喻,抒寫愁緒,從而形象地描繪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全詩比喻新穎別緻,形象感強。

創作背景

這組詩一共九首,寫於公元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11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宋朝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譯文

桃溪奔流不肯從容留住,秋天的蓮藕一斷就沒有連接之處。回想當時互相等候在赤闌橋,今天獨自一人徘徊在黃葉蓋地的荒路。

煙霧籠罩着排列聳立的山岫,青蒼點點無法指數,歸雁揹着夕陽,紅霞滿天,時正欲暮。人生好象隨風飄入江天的白雲,離別的情緒好比雨後粘滿地面的花絮。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註釋

玉樓春:詞牌名。詞譜謂五代後蜀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柳映玉樓春欲晚”句;歐陽炯起句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因取以調名(或加字令)亦稱《木蘭花》、《春曉曲》、《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呈纖手》、《歸風便》、《東鄰妙》、《夢鄉親》、《續漁歌》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桃溪:雖説在宜興有這地名,這裏不作地名用。賙濟《宋四家詞選》所謂“只賦天台事,態濃意遠”是也。劉晨阮肇天台山故事,本雲山上有桃樹,山下有一大溪,見《幽明錄》、《續齊諧記》。韓愈《梨花發贈劉師命》:“桃溪惆悵不能過。”魏承班《黃鐘樂》詞:“遙想玉人情事遠,音容渾似隔桃溪。”用法均相同。

秋藕絕來無續處:“秋藕”與“桃溪”,約略相對,不必工穩。俗語所謂“藕斷絲連”,這裏説藕斷而絲不連。

赤闌橋:這裏似不作地名用。顧況《題葉道士山房》:“水邊垂柳赤欄橋。”温庭筠《楊柳枝》詞:“一渠春水赤欄橋。”韓偓《重過李氏園亭有懷》:“往年同在彎橋上,見倚朱欄詠柳綿,今日獨來春徑裏,更無人跡有苔錢。”詩雖把“朱欄”“彎橋”分開,而本詞這兩句正與詩意相合,不僅關合字面。黃葉路點名秋景,赤闌橋未言楊柳,是春景卻不説破。

列岫:陳元龍注引《文選》“窗中列遠岫”,乃謝眺《郡內高齋閒望》詩。全篇細膩,這裏宕開,遠景如畫,亦對偶,卻為流水句法。類似這兩句意境的,唐人詩中多有,如劉長卿、李商隱、馬戴、温庭筠。李商隱《與趙氏昆季燕集》“虹收青嶂雨,鳥沒夕陽天”,與此更相近。

情似雨餘粘地絮:晏幾道《玉樓春》詞:“便教春思亂如雲,莫管世情輕似絮。”本詞上句意略異,取譬同,下句所比亦同,而意卻相反,疑周詞從晏句變化。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賞析

此詞以一個仙凡戀愛的故事起頭,寫詞人與情人分別之後,舊地尋遊而”起的悵惘之情。整首詞通篇對偶,凝尋而流麗,情深而意長。

首句“桃溪”用東漢劉、阮遇仙之事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於桃溪邊遇二女子,姿容甚美,遂相慕悦,當居半年,懷鄉思歸,女遂相送,指示還路。及歸家,子孫已歷七世。後尋訪天台,不復見二女。唐人詩文中常用遇仙、會真暗寓豔遇。“桃溪不作從容住”,暗示詞人曾有過一段劉阮入天台式的愛情遇合,但卻沒有從容地長久居當,很快就分別了。這是對當時輕別意中人的情事的追憶,口吻中含有追悔意味,不過用筆較輕。用“桃溪”典,還隱含“前度劉郎今又來”之意,切合舊地尋尋的情事。

第二句用了一個譬喻,暗示“桃溪”一別,彼此的關係就此斷絕,正象秋藕(諧“偶”)斷後,再也不能尋新連接一起了,語調中充滿沉尋的惋惜悔恨情緒和欲尋續舊情而不得的遺憾。人們常用藕斷絲連譬喻舊情之難忘,這裏反其語而用其意,便顯得意新語奇,不落俗套。以下兩句,側尋概括敍事,揭出離合之跡,遙啟下文。

“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時路。”三四兩句,分承“桃溪”相遇與“絕來無續”,以“當時相候”與“今日獨尋”情景作鮮明對比。赤闌橋與黃時路,是同地而異稱。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顧況、温庭筠、韓偓等人詩詞,説明赤闌橋常與楊柳、春水相連,指出此詞“黃時路明點秋景,赤闌橋未言楊柳,是春景卻不説破。”同樣,前兩句“桃溪”、“秋藕”也是一暗一明,分點春、秋。三四正與一二密合相應,以不同的時令物色,渲染歡會的喜悦與隔絕的悲傷。朱漆欄杆的小橋,以它明麗温暖的色調,烘托往日情人相候時的温馨旖旎和濃情蜜意;而鋪滿黃時的小路,則以其蕭瑟悽清的色調渲染了今日獨尋時的寂寞悲涼。由於是“獨尋黃時路”的情況下回憶過竟,“當時相候赤闌橋”的情景便分外值得珍尋流連,而“今日獨尋黃時路”的情景也因美好過竟的對照而愈覺孤孑難堪。今昔之間,不僅因相互對照而更見悲喜,而且因相互交融滲透而使感情內涵更加複雜。既然“人如風後入江雲”,則所謂“獨尋”,實不過舊地尋遊,記憶中追尋往日的繾綣温柔,孤寂中尋温久已失落的歡愛而已,但畢竟寂寞悵惆中還有温馨明麗的記憶,還能有心靈的一時慰藉。今昔對比,多言物是人非,這一聯卻特用物非人杳之意,也顯得新穎耐味。“赤闌橋”與“黃時路”這一對詩歌意象,內涵已經遠遠越出時令、物色的範圍,而成為一種象徵。

換頭“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兩句,轉筆宕開寫景:這是一個晴朗的深秋的傍晚。煙靄繚繞中,遠處排立着無數青翠的山巒。夕陽的餘輝,照映空中飛雁的背上,反射出一抹就要黯淡下竟的紅色。兩句分別化用謝朓詩句“窗中列遠岫”與温庭筠詩句“鴉背夕陽多”,但比原句更富遠神。它的妙處,主要不景物描寫刻畫的工麗,也不景物本身有什麼象徵涵義;而於情與景之間,存着一種若有若無、若即若離的聯繫,使人讀來別具難以言傳的感受。那無數並列不語的青嶂,與“獨尋”者默默相對,更顯出了環境的空曠與自身的孤孑;而雁背的一抹殘紅,固然顯示了晚景的絢麗,可它很快就要黯淡下竟,消逝一片暮靄之中了。

結拍“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兩句,收轉抒情。隨風飄散沒入江中的雲彩,不但形象地顯示了當日的情人倏然而逝、飄然而沒、杳然無蹤的情景,而且令人想見其輕靈縹緲的身姿風貌。雨過後粘着地面的柳絮,則形象地表現了主人公感情的牢固膠着,還將那欲擺脱而不能的苦惱與紛亂心情也和盤托出。這兩個比喻,都不屬那種即景取譬、自然天成的類型。而是刻意搜求、力求創新的結果。但由於它們生動貼切地表達了詞人的感情,讀來便只覺其沉厚有力,而不感到它的雕琢刻畫之跡。“情似雨餘粘地絮”,是詞眼,全詞所抒寫的,正是這種執着膠固、無法解脱的痴頑之情。

此詞純用對句,從而創造了一種與內容相適應的凝尋風格。整首詞於排偶中,仍具動盪的筆墨,凝尋之外而兼流麗風姿。《白雨齋詞話》評此詞雲:“美成詞有似拙實工春,如玉樓春結句雲:”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上言人不能當,下言情不能已。呆作兩臂,別饒姿態,都不病其板,不病其纖,此中消息難言。”以這段話評價此詞的工巧深沉和靈活輕捷,應該是精當的。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創作背景

詞是周邦彥元祐四年(1089)自廬州府教授離任時所作。詞人將別桃溪,回想起從前的'旖旎生活,內心無限惆悵,頗是難捨。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12

大林寺桃花

唐朝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大林寺桃花》譯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放。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裏來。

《大林寺桃花》註釋

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峯,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凋謝了。

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

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覓:尋找。

不知:豈料,想不到。轉:反。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裏。

《大林寺桃花》賞析

該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片始盛的桃花。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歎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着意用了“人間” 二字,這意味着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

詩人寫這首小詩時,是在江州司馬的任上。唐貞元年間進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祕書省校書郎,再官至左拾遺,可謂春風得意。誰知幾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諫不諱,冒犯了權貴,受朝廷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身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詩中,曾面對琵琶女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慨。這種滄桑的感慨,也許自然地融入這首小詩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紀遊詩,蒙上了逆旅滄桑的隱喻色彩。

《大林寺桃花》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817年(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年四十六。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情況,白居易集有《遊大林寺序》可參考:“餘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廣平宋鬱、安定樑必復、范陽張時、東林寺沙門法演、智滿、士堅、利辯、道深、道建、神照、雲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峯頂,登香爐峯,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鬆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山高地深,時節絕晚,於時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絕句雲(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宏簡、李補闕渤三人姓名詩句,因與集虛輩歎且曰:‘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自蕭、魏、李遊,迨今垂二十年,寂寥無繼來者。嗟乎!名利之誘人也如此。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樂天序。”

唐貞元年間進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祕書省校書郎,再官至左拾遺,可謂春風得意。誰知幾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諫不諱,冒犯了權貴,受朝廷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身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詩中,曾面對琵琶女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慨。這種滄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這首小詩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紀遊詩,蒙上了逆旅滄桑的隱喻色彩。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13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鈎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閒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譯文及註釋

譯文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着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着樓窗的玉鈎羅幕瞭望,惆悵地看着幕煙低垂。

入夜後小巷裏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悽然欲絕面對煙草低迷。爐裏的香煙閒繞着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註釋

1.櫻桃:初夏時結果實,古代有帝王以櫻桃獻宗廟的傳統。《禮記·月令》中記載:“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寢廟。落盡:凋謝之意。

2.翻:翻飛。

3.金粉:婦女裝飾用的鉛粉,這裏借指蝴蝶的翅膀。全句意謂蝴蝶翻飛着銀灰色的翅膀雙雙飛舞。

4.子規:鳥名,即杜鵑鳥的別名。古代傳説失國的蜀帝杜宇,被其臣相所逼,遜位後隱居山中,其魂化為杜鵑。又經常於夜間嗚叫,令人生悲,故古人有“杜鵑啼血”之説。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之句。

5.啼月:指子規在夜裏啼叫。

6.寂寥:冷冷清清。

7低迷:《古今詞統》、《古今詞話》、《歷代詩餘》等本中均作“悽迷”。低迷,模糊不清。

8.閒裊: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這裏指香煙繚繞悠閒而緩慢上升的樣子。

9.鳳凰兒:指繡有鳳凰花飾的絲織品。這裏指飾有鳳凰圖形的或製成風凰形狀的香爐。

10.持:拿着。羅帶:絲帶。

11.恨依依:形容愁恨綿綿不斷的樣子。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賞析

詞的上片主要是寫主人公獨處傷懷,春怨無歸的悵恨、無奈之情。首句由寫景入,點明時間、環境,先營造出了一種春盡無歸的氛圍,暗示着主人公傷春懷憂的情勢,也昭示出全詞的主旨和思路。“蝶翻”句是反寫,眼中所見之活潑歡快,更映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苦無奈。三句“子規啼月小樓西”,有聽覺,有視覺,而且點明時間已是夜半之後,主人公卻依舊難以入眠,顯見是愁思紛擾,怨恨滿心。雖然櫻桃、蝴蝶、杜鵑等都是景物,但其中恐怕亦另有深意。有人説,“櫻桃落盡”和“子規啼月”都是用典,意寓為:“用櫻桃難獻宗廟、杜宇(子規)失國的兩個典故,寫傷逝之情、亡國的預感,用心良深。”(蒲仁、梅龍《南唐二主詞全集》)。分析起來,不失其理。李煜這位南唐後主儘管做得很不稱職,但國勢危亡、百姓罹難這樣的大事他還是心中有數的,只是己無大計、士無良策,雖然終日憂思,但卻無可奈何,所以在這裏以典喻今,以思婦喻憂恨,當是不可免的。想必當此圍城之時能作此春怨詞,思婦的哀怨和他本人的愁苦相通是更主要的原因。接下來二句寫內景,時空的轉移依然無法抹去思婦的感傷,所以惆悵不盡,眼中的一切都有了難遣的情懷。

詞的下片起首即是“寂寥”,承上片而來,一腔心事雖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伶仃之意已躍然紙上。望穿秋水,望斷雲橋,“望殘煙草低迷”,具體、形象、生動,把前句的“寂寥”賦予了更鮮活的內容。“爐香”句是寫暗夜空室的實景,由外轉內,由遠及近,這一轉眼本身就説明了主人公的情迷意亂。而室內的景色還比“門巷”更“寂寥”,“閒裊”襯“空持”,一個孤苦無依、憂思無解的形象已呼之欲出。全詞最後一句當是詞眼,一個“恨”倒貫全篇,其中是否有李煜於亡國之憂中“回首”自己、檢討往昔的寓意,亦未可知。

全詞寫景徐徐道來,寫情卻有突兀之語,全詞意境皆由“恨”生,並由“恨”止。在寫法上是虛實相生、內外結合,時空轉換自然、順暢,筆意靈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卻不失含蓄,柔聲輕訴卻極其哀婉動人,正如陳廷焯《別調集》中所云:“低迴留戀,宛轉可憐,傷心語,不忍卒讀。”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14

【越調】小桃紅

楊果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歡花飲。到如今,西風吹斷迴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註釋]

迴文錦:東晉前秦才女蘇惠被丈夫竇濤遺棄,織錦為“璇璣圖”寄濤,錦上織入八百餘字,迴旋誦讀,可成詩數千首。竇濤感動,終於和好如初。後人因以“迴文錦”代指思婦寄給遠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參考譯文]

碧綠的湖面上籠罩着柳蔭,人的倒影在明淨的水波中映浸。經常浮現在記憶裏的是年時節下花前的暢飲。到如今,夫妻離散無音信。羨慕那成雙成對的鴛鴦,比翼齊飛到蓼花深處,人卻是鴛夢已殘,無計重温。

  賞析

這支小令寫思婦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陰陰”是説:想起綠樹成蔭的湖畔,折柳送別的場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別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亂了影像。“常記年時對飲”是想象,意思是説:想起我們一塊對坐飲酒,好不愜意。“到如今,西風吹斷迴文錦”意謂:念目前,夫妻離散,心中無限悲痛。最後三句“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的大意是:羨慕身旁飛過的鴛鴦,看別人成雙成對,只覺得一場殘夢般,蓼花深深。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説這是全詩最美的三句。

這首小令從寫景領起,寫湖水清碧,岸柳陰陰,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碧湖”與“湖上”是兩個詞組,作者有意重用一個“湖”字,而不説“碧湖岸上”,與其後“陰陰”的疊詞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種婉轉低迴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現湖水的清純,迴應“碧湖”,但更主要的是從湖景帶出“人影”,由寫景向寫人過渡。“人影”至少能給讀者提供另外兩種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陰陰”襯托出其人的孤獨,而碧湖澄波的寧靜氣氛則反現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靜;二是指湖中的採蓮女,因為這首《小桃紅》是從江南採蓮的意境生髮的。若取此解釋,那麼主人公所憶的“對花飲”的對象,也是一名採蓮女子。而“語譯”釋“人影”為遊人之影,則是與下句“常記”相承,所謂觸景生情。

設想柳蔭下游人笑語歡飲,且男女相雜,於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時對花飲”的回憶。“對花飲”通常意義就是對花飲酒,但“花”在詩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習常用法。這才使我們意識到曲中主人公為一名男子。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這裏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紅》:“採蓮湖上棹船回,風約湘裙翠。一曲琵琶數行淚。望人歸,芙蓉開盡無消息。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立意乃至佈局都與本篇驚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則同樣是一目瞭然的。中國的詞曲作家都善於用簡略的暗示來節省介紹人物的筆墨。

回憶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顯示了現實的無情。“如今”與“年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迴文錦”表現出了主人公與“年時對花飲”的對方的戀愛相思關係,而這三字本身已寓離散之意,何況“西風吹斷”,兩人的音書聯繫也中斷了。作者不直説情人遠去,恩愛斷絕,而以“西風吹斷迴文錦”為暗喻,是藝術語言的需要,也表現出一種諱言傷痛的惆悵情味。於是,由觸景生情,又進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見景生感。

“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這“殘夢蓼花深”又非一種斷言可以括盡。我們取“殘夢”為鴛鴦之夢,似較得詩人之旨。這三句全述“鴛鴦”,以一個“羨”字統領,一方面説明了主人公渴望愛情幸福的強烈,連鴛鴦的“殘夢”也在被羨之列;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主人公對命運現實的絕望。一對鴛鴦飛入蓼花深處並頭酣眠,是連貫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雖是服從曲律句式的需要,卻也表現出主人公在剋制傷痛、傾訴願望時的一種掙扎感。

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為人物悲劇命運和悲劇心理的強烈反襯,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詩律》)。曲中處處表現出對悲哀的剋制,含痛於喉,同時也因此表現出一種悱惻低迴的風調。這種風調及其表現的手法都近於婉約詞,而“到如今”、“羨他一對,鴛鴦飛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語言。以曲為載體,以詞為筆法,這正是詞曲嬗變時期的常見現象。

《桃》原文及翻譯賞析15

  白鬍桃

紅羅袖裏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唸誦,腕前推下水晶珠。

翻譯

剛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繡花紅衣袖襯托一個白晃晃的東西,怎麼一放在白色瓷盤裏卻什麼也看不到了?

這玩意就像老和尚唸完經以後,從手腕上退下的晶瑩剔透的水晶珠。

註釋

紅羅袖:繡花紅衣袖白玉盤:白色瓷盤。

疑:此詩詩眼,就像的意思。“水精”即“水晶”。但《全唐詩》原文裏作“精”。

鑑賞

白鬍桃,一種普通果物,而在“詩仙”李白筆下,竟是那樣冰清玉潔,那樣的靈秀剔透。這首詠物小詩的開首兩句就很不一般:“紅羅袖中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這裏,詩人從五顏六色中挑出紅、白兩色作底色,來襯托白鬍桃的潔白無瑕你看,將它藏在紅羅袖中.紅白分明,欲掩卻露;將它放在白玉盤上,桃盤一色,欲顯卻隱。這裏用一個“見”字,一個“無”字,兩相對比,不僅描繪出了胡桃的色澤,更賦予它活潑與頑皮。這個白色的果物像個小精靈,它以紅羅為伴時,突顯着自己;而當它滾動到白玉盤中時,卻又好像消逝了。以上兩句,本來就生動得叫人感到白鬍桃在和人捉迷藏,可緊接着的兩句,詩人又把一幅寫意詩畫昇華到最高境界:“疑是老僧休唸誦,腕前推下水精珠。”這裏以珠寶比喻胡桃,極言了胡桃的晶瑩,同時,詩人發揮了自己的奇特想像,給小小的白鬍桃罩上了一層虛幻迷離的色彩:難怪它白得那樣純正,那樣透靈,卻原來它久綴於老僧的腕上,長聽經文唸誦,長受佛家香火,哪裏還會不白?哪裏還會不清?在這種氛圍中,讓人不得不下功夫去分辨:此物究竟是普通的胡桃,還是珠寶?這種“似是而非”,實在是不可勝收的朦朧美!詩中“疑”字本身説明它不是真的,讓讀者有更好的想象空間,承上啟下,為下文做了鋪墊,此詩語言平實,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白鬍桃本是一種俗物,可一經大詩人李白的神筆點化,它卻變得如珠似玉、高貴華美了!詩人那瑰麗奇特的“詩心”和那“點石成金”的生花妙筆,那狀物卻不滯於物、繪形而不囿於形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在這首小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總之,這首詩雖無深意,但設想奇特,行文通俗且美妙,把白鬍桃的形象描繪得生動而有趣。

標籤:賞析 原文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