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閩中秋思的賞析內容

校園1.8W

本文是由小編上傳的:閩中秋思。

閩中秋思的賞析內容

閩中秋思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註釋

勻:均勻。

紅蕉:美人蕉。

堪:能,能承受。

詩化散文秋雨淅瀝(xī lì)地擊打着一叢一叢的紫菊,微風擺弄着紅蕉的葉子,看那田的北邊是青山,而南邊卻是大海,這樣的圖畫如何行的過啊!

詩意鑑賞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詩的開篇,即寫閩中秋景。詩人以極為細膩的筆觸,以雨中紫菊的豔麗色彩和風裏紅蕉的清脆樂音,生動地寫出了南國的特點。前句的一個“勻”字,極準確地勾畫出雨的細密,雨的輕柔。在那動人的叢叢紫菊前,雨是那樣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將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濃淡均勻,讓人賞心悦目。而後句的“弄”字,則以擬人的手法將“風”人格化。閉着眼想想,風吹紅蕉,蕉葉聲聲有韻,這該是怎樣的一種情致。這樣的一幅聲色俱備的圖畫,是很容易讓人陶醉的。然而,詩人卻不肯讓你沉醉其中。

接下來的三、四兩句,詩人有意地拓(tuò)開一筆,將筆觸延伸到人們目力的盡處:“北畔是山南畔海”,詩句看似極為平實,卻高度地概括出閩中的地勢:北邊是山,山道彎彎;南邊是海,海浪滔滔。風景美妙得可以入畫,可以為詩,可以作為旁觀者興奮地指手畫腳,可是,真的走馬行船卻實在不易。於是,便有了結句的“只堪圖畫不堪行”。這不僅是詩人由衷的慨歎,也是全詩的旨意之所在。

詩為詩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過這些“紫”“紅”的耀眼色彩,透過那些音韻和諧的.聲響,我們不難發現,詩人抒寫的,原來是濃濃的思鄉情懷,詩人筆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覺地印上了深深的鄉愁印記。於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為詩人一種情感的載體,成為詩人以景抒情的絕佳選擇。

試想,詩人跋涉異鄉,旅途艱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懷鄉之感,則成為一種必然。可詩人在詩中,卻有意識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將極和諧的風景與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道出,從而形成強烈的對比,藉此,含蓄地表達出詩人源於內心深處的隱痛。於是,一種叫做“鄉愁”的東西,也就隱逸於其中,瀰漫於其中,讓我們久久地回味了。

詩人故事

杜荀鶴(846—904),晚唐詩人,字彥之,安徽池州人,唐大順二年(891年)進士,終任樑翰林學士,著有《唐風集》。杜荀鶴出身於中下層社會,身處戰亂,熱衷功名,四方遊宦,仕途坎坷,死前曾擔任五代梁太祖的翰林學士。他的詩語言通俗、風格清新,後人稱“杜荀鶴體”。他的部分作品能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即有詩名。他遊歷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江蘇、河南、河北陝西、四川等地,留下了大量的郊遊詩。唐代的時候,福州已經被稱為“福州”了,因福州西北有座福山而名。杜荀鶴筆下的“閩中”,指的就是福州。他以“閩中”為題的詩作還有《閩中別所知》:“觸目生歸思,那堪路七千。臘中離此地,馬上見明年。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自疑雙鬢雪,不似到南天。”

標籤:賞析 秋思 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