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班數學教案模板8篇

校園1.21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模板8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鐘面數字與指針表示的意思,以及在鐘面上看整點和半點。

2.瞭解時間與生活、學習的關係。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1.幾台不同樣式的時鐘(如外形不同、指針數量不同、刻度表示方法不同等),玩具鍾若干。

2.整點記錄表(見操作材料包“下課10分鐘”)。

活動過程:

一、看時間

1.討論:時鐘有什麼用?這些中有哪些不一樣?(如外形不一樣、鐘面有方有圓、指針數量不一樣等。)

每個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如1—12個數字,時針,分針等。)

2.區分時針和分針,談論他們不

3.同的功能。

二、學習認整點

1.討論:現在是幾點鐘?你是怎麼知道的?

2.教師小結:鐘面上一共有12格,每一個代表不同的時間;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數字就是幾點鐘。

三、撥時鐘

1.教師與幼兒共同撥弄時針,分辨準確的時間。

2.幼兒兩人一組,玩玩“我説時間你來撥”的遊戲。

3.在已能辨認整點的基礎上,適當出現“半點”,讓幼兒嘗試撥“X點半”,辨認“X點半”;從中面上分辨是超過了“X點”還是沒有到“X點”。

活動延伸:

1.利用“整點記錄表”,版主幼兒建立時間與自身生活的聯繫,如8:00來幼兒園、11:00午餐、4:00回家等。

2.在區角中投放相關遊戲材料,支持幼兒開展“看看撥撥”(看時間,撥鐘點)、“連連看”(時間與相應的時間相聯)等遊戲。

活動反思:

《整點探祕》是我進入虹古路幼兒園一年後的一次比較重要的彙報課,我也非常的重視,所以無論是前期的教具準備還是設計教案都格外仔細,也請老教師為我的活動提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在活動中也格外注意提問的有效性和迴應的策略,這也是將平時大教研活動的內容學以致用。整個活動完成的還是比較順利、流暢的,但是問題也不少。

1、整個活動的致命缺陷是:平。活動太穩,老師教的穩,幼兒學的也很穩,沒有什麼大的挑戰性,沒有讓幼兒“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覺。活動中其實可以增加“半點”“一刻”“三刻”的內容,這樣的話更貼合實際生活,更具有實用性,幼兒才是真正學到了有用的知識。這主要源於我擔心設計了過於困難或者複雜的內容,自己又無法駕馭,會使這次活動搞砸。其實活動過後回想一下,這次活動我沒有真正的教給孩子將來能用到的實際的東西,反而就是浪費了他們的時間,這與我課程設計的初衷就是背道而馳的,我不能因為怕搞砸了自己的彙報課而刻意的降低活動的難度,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我應該吸取這個教訓。

2、活動配套使用的FLASH是在網上下載的現成的,製作雖然精美但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與我設計的活動並不是百分百契合的,這就會影響活動的進行,我這次的處理方法是配合FLASH更改了教案中的個別步驟,雖然這樣做對結果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我知道這樣是錯誤的做法,FLASH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應該是配合活動的進行,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妨礙活動的進行,這就是主次顛倒了,我應該好好學學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方法,正確以後少依賴網上現有的資源,而更多的是自己製作課件,因為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再次探究了活動內容,讓自己對活動有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和想法。

3、教具的製作上還不夠精良。活動中幼兒使用的可操作鐘面如果可以塑封一下,使紙質更硬質一點,然後鐘面和指針用子母扣連接,這樣可能從美觀性和可操作性而言會更好一點。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特徵進行分類,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2、學會發現物體的共同特徵,並能表述。

3、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5、瞭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蘿蔔實物圖片若干張(顏色,大小,形狀和葉子數量不同的蘿蔔圖片),各種標記(黃綠兩種顏色標記,三片葉子和五片葉子的標記,大小的圖片標記,圓蘿蔔與長蘿蔔的標記)。

幼兒操作材料:顏色,大小,形狀和葉子數量不同的蘿蔔圖片若干;框框圖片一人一份。貼有不同特點蘿蔔標記的實物框框。

【活動過程】

一、蘿蔔豐收了

出示蘿蔔,將蘿蔔圖片隨意貼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這些蘿蔔長得是什麼樣的?”

“這些是兔奶奶家的蘿蔔。天氣變得越來越冷,兔奶奶想把蘿蔔藏起來,你們願意幫助兔奶奶嗎?”

二、收蘿蔔

操作1:觀察實物框的標記,把蘿蔔圖片放入相應框內。

提問:“你的蘿蔔放在那個框?為什麼?”

總結:把有共同特徵的蘿蔔放在一起,這種方法就叫做分類。

操作2:教師引導幼兒按蘿蔔特徵,分類放在圖片的兩個小框內。“在你們的位子上還有兔奶奶採來的蘿蔔,它想請我們把這些蘿蔔分類放在兩個框框內,你們看看可以用什麼辦法把這些蘿蔔分放在這兩個小框裏呢?”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幼兒表述自己分類的方法。

教師根據幼兒的表述貼上相應標記。如:按顏色分。教師根據幼兒的敍述出示黃,綠兩種顏色標記貼在磁性筐子圖片旁邊。

教師總結幼兒不同的分類方法。(顏色,大小,形狀和葉子數量分類)

【活動延伸】

用分類的方法,給兔奶奶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為了方便,也會把許多的東西進行分類。接下去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看,還有什麼東西需要給它分分類。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氣氛是較活躍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操作也基本是正確的。但在第一過程中,按第一特徵(顏色)分類是較明顯的,按第二特徵(葉子的多少)分類時,由於葉子多少畫得不夠明顯,是在老師的提醒下分出來的。在第三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標誌並表達出來,這個環節已在第二過程講解的很清楚了,這樣就覺得太煩了,而且時間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蘿蔔時,地裏的蘿蔔比應收的蘿蔔多出兩個,並引導幼兒別收錯了。由於受到書上操怍材料的侷限性(應採的蘑菇是剛好的),這樣就出現了第三過程比第二過程簡單的現象。

通過這個活動,讓我認識到了教師製作教具時,應注意可操作性。在集體操作時,教師不要偷懶,自己設計操作材料,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小百科:蘿蔔十字花科蘿蔔屬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釐米,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有分枝,無毛,稍具粉霜。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嘗試在操作中學會測量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在看、比、説的過程中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視頻展示儀;操作材料1和操作材料2;

2、公主、王子舞台各一、卡片;記號筆人手1支。

3、幼兒有過測量的經驗與方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帶來一位小客人,她叫小燈籠,她將帶我們一起走進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聆聽她身邊發生的事。

二、初步比較物體的大小

1、老師講述故事:在這個美麗的小村莊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村長,你們仔細看看,老村長在哪呢?是不是他?這位老村長非常聰明,任何問題都能想到辦法解決。他的旁邊就是小燈籠,常常幫助老村長做一些事情。有一天,村長收到一封信,説公主殿下將要來村莊玩幾天。大家都知道,公主是國王的女兒,都很喜愛她。村民們決定要將家裏最大的、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公主使用。瞧,他們都帶來了些什麼呢?(老師拖動鼠標點村民帶來的東西)

師:村民都帶來了什麼?(鏡子、毯子、桌子、椅子,還有牀。)

師:東西有了,可令人頭疼的事發生了。村民們都堅持自己家的物品是最大的最好的,他們都吵了起來。這時,老村長站出來大聲説:安靜,安靜,我們一樣一樣來比較一下。

2、用目測的方法來比較大小。

師:村民們搬來了兩張牀,哪邊的牀大可以給公主使用呢?誰來説説看?能不能用完整的話説一説?(引導幼兒説出:左邊牀的大,可以給公主使用)

師:你們同意嗎?那左邊的牀大,就留下給公主使用。

師:接下來比較的地毯,你覺得哪張地毯可以給公主使用?(我覺得右邊的大,可以給公主使用)

師:同意嗎?那右邊的地毯也留下來。

三、學習用物品來測量物體大小。

1、初步學習用物品來測量物體大小。

師:村民們還給公主準備了兩面明亮的鏡子,這兩面鏡子是什麼形狀的呢?你覺得那種形狀的鏡子大?

師:小朋友意見不統一了,有的説正方形的大,有的説長方形的大,這可怎麼辦?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師:小朋友,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測量的方法,有的可以用尺子,有的可以用手,有的可以用腳等等,可村長會想出什麼樣的好辦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村長説,小燈籠,小燈籠,趕緊回家去找一些大小相同、形狀相同的小手帕來,我們來測量比較。

師:這些小手帕怎樣來測量呢?(請一幼兒示範操作)

師:這些手帕把鏡子鋪滿了,我們怎樣就知道哪面鏡子大呢?(手帕數量多的大)

師:你們想不想試試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小方塊,用它來代替小手帕,一起來測量是正方形的鏡子大還是長方形的鏡子大?鋪滿之後數一數小方塊的數量,用筆把它記錄下來,明白了嗎?

2、幼兒操作。

3、師:誰來説説哪面鏡子大?為什麼?

4、師小結:原來我們在測量一些物體大小的時候,可以藉助一些大小、形狀相同的物品來比較。

四、選擇合適的物品來測量比較大小。

1、師:冬天到了,村民們擔心公主殿下會受涼,於是就準備了不同形狀的墊子。看,都有什麼形狀?(三角形、四邊形還有梯形)這幾塊墊子。誰大誰小呢?

2、選合適的物品測量。

師:瞧,小燈籠拿來了一些小紙片,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剛才我們知道了,在測量的時候,要用大小相同、形狀相同的物品來測量,那這次我們應該選哪一種小紙片測量比較合適呢?(請一幼兒説一説)

師:有的小朋友説三角形,有的説正方形。到底是哪種紙片合適呢?

3、講解操作要求。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3塊墊子和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紙片,3人一組去試一試,覺得哪種紙片合適,就用哪種紙片測量,測量好了後並統計好數量後再用筆記錄下來,明白了嗎?

(1)幼兒分組合作測量,老師巡視指導。

(2)師:剛才你們用的是哪種紙片測量呢?為什麼不用正方形的?你們也跟他是一樣的嗎?

師:哪一塊墊子是最大的呢?(梯形的墊子)為什麼?

(3)師小結:原來在測量的時候,不僅要選擇一模一樣的物品來測量,還要選擇合適的物品來幫忙。

五、遊戲活動。

1、師:準備工作終於完成了,看,誰來了?

小公主終於來了,她邀請全村的小朋友去她那玩,她們一起野餐、一起郊遊,玩的可開心啦,走的時候送他們一個公主舞台和王子舞台。猜猜看,哪個舞台大?

2、老師講解操作要求。

師:老師這也有公主舞台和王子舞台,這邊是公主舞台,那邊是王子舞台。你們看看哪一個舞台大?現在我們要玩個遊戲,我數到3你就站到那個舞台上去,並拿卡片將舞台鋪滿,不能重疊,拼完後將卡片的數量記在心裏。

3、幼兒遊戲

師:準備好沒有,一、二、三,讓卡片將舞台鋪滿,記好了,卡片不能重疊哦,拼完後將卡片的數量記在心裏。

師:公主舞台、王子舞台都完成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用了多少張卡片?

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生活中,一些東西看似不一樣大,需要我們測量後才知道原來它們一樣大。小朋友,今天玩了許多比較大小的遊戲。老師再給你們一個任務,比一比,是你們班的教室大還是隔壁班的教室大?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加法,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理解加法交換律。

2、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遊戲中的簡單問題。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材料:5以內的加法算式若干,小花(1朵白色的花,5朵粉紅色的花),蘋果樹的圖片(樹上2個綠色的蘋果,4個紅色的.蘋果),列式用的卡片若干。

2、幼兒分組活動材料:

1)、編有3、4、5、6的號碼大樹四棵,寫有6以內加法式子的樹葉若干;

2)、分別編上2、3、4、5、6號碼車廂的火車,寫有6以內加法的算式的火車票若干;

3)、盤子上擺放6只鴨子(1只大鴨、5只小鴨,兩隻戴帽子、四隻沒戴帽子,3只紅色,3只黃色);

4)、服裝櫃上有6件服裝(3件上衣、3條褲子,2件紅色、4件黃色,1件厚的、5件薄的)。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複習5以內的加法和6以內數的組成分解。

1、玩遊戲"開火車":教師出示5以內數的加法算式,幼兒按座位順序以開火車形式一個接一個答出得數。

2、玩遊戲"碰球",複習6以內數的組成分解。

二、引導幼兒根據教師口述應用題用卡片列式計算。

1、教師操作手上的花編題:孫悟空先變出1朵白色的花,又變出5朵粉色的花,一共變出幾朵花。

2、請幼兒列出加法式子並計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3、交流分享:請説一説你列的式子(1+5=6)。孫悟空一共變出了幾多花?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你怎麼知道用加法算?

三、運用交換規律列加法算式。

1、引導語:如果老師把手上的花交換下,你們能列出一道新的式子嗎?

2、引導幼兒運用交換律列出另一道加法式子,並請一名幼兒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式(5+1=6)。

3、教師結合兩個加法算式"1+5=6"、"5+1=6",引導幼兒觀察: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

四、用同一張卡片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1、引導語:孫悟空又變出一棵蘋果樹,樹上有2個蘋果核4個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2、引導幼兒用卡片列出兩道加法式子並計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3、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出兩道加法式子並計算(2+4=6,4+2=6)。

4、引導幼兒繼續觀察蘋果樹上的3個大蘋果和3個小蘋果列一道加法算式計算(3+3=6)。

五、師幼共同梳理6的五道加法算式:1+5=6、5+1=6、2+4=6、4+2=6.

六、幼兒分組活動,鞏固6以內數的加法。

1、介紹分組材料。

(1)幫助樹葉寶寶找樹葉媽媽:先算出樹葉上式子的得數,再去找和得數一樣的樹,並將樹葉貼在樹上。

(2)找火車車廂:先算出火車票上的加法算式的得數,再找出和得數一樣的火車車廂,並把車票貼在車廂上。

(3)根據盤子上的情景列式:根據鴨子的不同特點列出五道6以內數的加法算式並計算。

(4)根據服裝櫃上的情景列式:根據服裝的不同特點列出五道6以內數的加法算式並計算。

(5)幼兒自選小組活動。

(6)師幼分享交流。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商量確定水果的價格,並黏貼價格標籤。

2、引導幼兒學習運用5以內數的組成進行買水果的遊戲。

活動準備:

一張大的表格;水果圖片8張(蘋果、香蕉、橘子、梨、葡萄、桃子、楊桃和芒果);價格標籤8張(1元、2元、3元、4元各兩張);一張大的5元的價格標籤;若干價格標籤,許多水果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去過水果店、水果超市買東西?(有)

師:那在水果店裏你們買過些什麼水果呢?(請小部分幼兒來説説)

幼:我買過蘋果、梨、西瓜、香蕉……

師:水果店裏的水果真多啊,我也想和你們一起去水果店裏逛逛。

師:這樣今天我們就在這裏來開個水果店的遊戲吧。

二、遊戲:水果店。

1、師:秋天到了,陽光水果店新進了不少的水果,你們看貨架上都擺了些什麼水果呢?(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出示水果圖片)

幼:我看到有紅紅的蘋果、大大的香蕉、還有紫色的葡萄、黃蹬蹬的梨……

若出現:哈密瓜(引導:哈密瓜是什麼樣的?大大的、橢圓形的。貨架上有沒有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2、師:哇,這裏的水果可真新鮮,我好想去買一些。可我不知道多少錢一

個。

師:這樣吧老闆那麼忙,我們來幫幫忙吧,先幫水果定一下價格吧。

師:我這裏有一些價格標籤。(教師逐一出示價格標籤——有1元的、2元

的、3元、4元、1元……幼兒跟着一起念)

3、討論水果價錢。

師:請你想一想根據現在這個季節,你覺得哪些水果會比較便宜?

幼:我覺得橘子、梨、蘋果、香蕉。

師:這些便宜的水果可以定為幾元一個?(1元)

幼:可是我只有2張1元的價格標籤,所以只能有2種水果可以定為1元的,那橘子1元一個你們同不同意啊?(同意)我也同意的,橘子現在正是上市的時候,所以他又多又便宜。還有一個1元的給誰呢?給它、給它還是給它呢,你來説吧。

幼:給……

師:好不好啊?(好)

(出現爭議現象引導:同意香蕉1元錢一個的舉手,同意梨1元錢一個的舉手)

師:那這兩種便宜的水果我們就定得比他們稍微貴一點,看看可以定幾元一個?(2元一個)

師:剩下的這些水果都比較貴,那哪些可以定為4元一個?哪些可以定為3元一個呢?

幼:芒果、楊桃、葡萄……(不同意見)

師:楊桃、芒果是哪裏生產的?(熱帶的水果)。

師:楊桃、芒果都是南方熱帶地區的水果,它運費就很貴的,所以可以定得貴一點,幾元錢一個?

幼:4元錢一個。

師:那這兩種水果就稍微便宜點吧,幾元一個啊?(3元)

4、幫水果貼上價格標籤。

(1)師:我們已經把每種水果的價格商量好了,接下來請你們按照我們剛

才商量好的價格把這些水果的價格標籤做好貼上去。

(2)檢查貨架。

請兩個小朋友檢查貨架。

5、買水果。

(1)師:水果店的價格商量好了,價格標籤也做好了,水果店就可以開張

啦。你們想不想去買水果,那去買水果之前要準備什麼?

幼:籃子。(引導師:象籃子、塑料袋水果店裏有沒有有啊?去買水果什麼

東西不能忘啊?)

幼:錢。

(2)師:今天,我給你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5元錢。請你們用這5元錢買兩個水果,記住這兩個水果的價錢合起來一定要正好是5元,一分錢也不能剩奧。

(3)幼兒操作。

(先回來的孩子)師:你是不是買了兩個水果?你用掉的錢是不是正好5元。

(4)師:你用5元錢買了什麼水果?

幼:我用5元錢買了一個××和一個××。

師:那一個××是幾元錢,一個××是幾元錢?

師:那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把你買的水果説清楚?

幼:我用5元錢買了一個2元的××和一個3元的××。

師:恩,我來把他記下來。他用5元錢買了一個2的××和一個3元的××。合起來是不是正好5元。

師:誰也想用清楚的話來向大家介紹你用5元錢買了什麼水果?

師:有誰買的是不一樣價錢的水果。

(5)互相交流檢查。

師:接下來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互相檢查一下,看看你買的兩個水果是不是

正好用掉5元錢。

師:都買對了嗎?

6、再次買水果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5元錢都買了兩個水果,接下來我要請你們還要用5

元錢去買水果,那你能不能用這5元錢買到3個或者更多的水果呢?記住只有5元錢,而且要全部用完。

引導(師:有的小朋友很聰明,知道要把剛才買的水果還掉再買。)

(1)幼兒介紹。

師:誰能用清楚的話來向大家介紹,你用5元錢買了什麼水果。

幼:我用5元錢買了一個橘子和一個香蕉和一個蘋果。

師:4元怎麼辦(把香蕉換桃子)

活動延伸:

師:如果只買1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5元錢用得完嗎?(用不完)

這裏最貴的水果是幾元?(4元)

師:那營業員要怎麼樣啊?(要找錢)

師:那我們呆會兒在遊戲中來玩這個找錢的遊戲。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學習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正確計數玉米的列數,大班數學:數一數。

2、探索玉米列數是雙數的規律。

3、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準備:

1、糖葫蘆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為幼兒人數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數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別貼上紅綠圓點或安全圖釘),托盤。

2、每組安全圖釘、圓點標記、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線筆、記錄紙每人一份。

4、統計大表格,紅、綠圓點標記若干。

5、實物投影儀一台

活動過程:

一:觀察糖葫蘆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徵

二:學習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正確數出玉米的列數,幼兒教案《大班數學:數一數》。

1、引導幼兒猜測玉米的列數。

2、引導幼兒嘗試數玉米的列數。

3、引導幼兒交流並討論數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導幼兒發現標記的作用。

三:統計並發現玉米列數的規律。

1、幼兒自由數紅點玉米和綠點玉米並記錄。

2、集體交流,統計玉米列數並發現其規律。

活動延伸:

“通過大表格,我們發現點子都在雙數的下面。今天,大家數到的玉米列數竟然都是雙數列的,不知道生活中會不會有單數列的玉米呢。下次媽媽買玉米時,你就數一數,看看有沒有單數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自然物首尾相連的方法測量長度,理解用不同長度的自然物測量,數據不同但結果相同。

2、在聽賞故事中引發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材料準備:ppt課件、木夾子、吸管等。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引發測量興趣(價值分析:通過談話,引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提問:知道蛇究竟有多長,可以用什麼方法?

小結:測量可以知道物體有多長。

二、根據故事,嘗試工具測量(價值分析:梳理測量要點)

(一)、提問:許多相同的夾子,怎麼量?(價值分析:通過操作,嘗試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測量)

小結:很多夾子用一個接一個的方法可以測量出蛇的身長。

(二)、提問:一根吸管,怎麼量?(價值分析:通過探索,嘗試用做記號的方法測量)

小結:一根吸管用做記號的方法可以測量出蛇的身長。

(三)、提問:沒有材料,怎麼量?(價值分析:通過交流,瞭解身體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為測量工具)

小結:沒有材料時用自己的身體的某個部位也能測量。

(四)、提問:同樣是蛇,量出的長度為什麼不同?(價值分析:通過比較,理解用不同的測量物測量,結果不同)

小結:不同長度的材料測量,數據不同但長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鞏固測量方法(價值分析:通過到環境中去尋找,進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測量工具)

我們再去找找其它的測量工具來測測小蛇的身長,看看結果怎樣?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應用交換規律進行7的加法運算,並嘗試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2、感受與同伴共同交流、解決問題的快樂。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已學7的組成分解

2、PPT課件,記錄卡、鉛筆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圖找算式圖片6份、7以內的加法算式題若干,寫有7以內算式的骰子2個,自制盤等小組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碰球”的遊戲,複習7的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與時光飛車玩碰球遊戲,就能帶着小朋友們到神祕的地方遊玩。”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複習了7的組成。)

2、以“智救懶羊羊”情境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學習應用交換的辦法進行7的加法運算。

(1)引導幼兒“發現氣球中的密祕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學習看圖列出第一組算式,並發現加法算式中的交換規律。

①提問:圖中有什麼?氣球有什麼不同?

黃的幾個?紅的幾個?一共有幾個氣球呢?

②驗證:你列的是什麼?這些數字代表什麼?(1+6=7)

③小結:1個黃氣球和6個紅氣球合起來一共是7個氣球。

④提問:氣球怎麼了?(教師展示課件中1個氣球和6個氣球位置的交換。)

誰在前面?(紅)有幾個?誰在後面(黃)有幾個?一共有幾個氣球呢?

⑤驗證:你列的是什麼?(6+1=7)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⑥小結:在加法中,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後,總數不變。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部分,通過課件展示,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組算式,並發現兩個算式中“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而總數不變”的規律。)

(2)以同樣的形式引導幼兒“穿過花叢”,根據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二組算式。

①提問:圖中有什麼?小花有什麼不同?

紫花有幾朵?紅花有幾朵?一共有幾朵花呢?

②驗證:你列的是什麼?還可以怎麼列式?(2+5=7、5+2=7)

●看着圖片上顏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對了花叢就能移開。

(這一環節引導幼兒嘗試使用交換的辦法列出算式,並理解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3)引導幼兒“穿過樹林”,遷移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三組算式。

●看着圖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樹列出算式,算對了就能到達狼堡。

(這一環節教師並未通過任何的問題直接讓幼兒自己觀察圖片內容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整個學習環節,通過創設“闖過三個關卡便可到達狼堡救羊”的情境,從“列出算式發現交換規律”——“嘗試使用交換的辦法列出第二組算式”——“ 遷移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三組算式”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掌握7的加法。

3、“獲取密碼卡進入狼堡”,與老師、同伴交流驗證操作結果,嘗試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當幼兒能主動地與老師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後,對方便可在該幼兒的操作卡上作一個標記,這樣這張操作卡就是進入狼堡的密碼卡了。)

(這個環節通過創設與老師、同伴交流以“獲取密碼卡”才能進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幫助幼兒梳理7的三組加法算式及鼓勵幼兒嘗試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4、“狼堡內救羊”分組操作,內化遷移數學經驗。

(1)找懶羊羊(看圖口頭自編應用題,並列式計算):幼兒根據圖畫上的人物、蜜蜂、魚的不同特徵從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確的算式並寫上得數。正確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懶羊羊圖案獲得驗證。

(2)塗色找出灰太狼:幼兒6人一組,每人拿一張圖片,算出得數,把得數是7的部分塗上顏色;將六張圖片拼合起來將出現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兩個幼兒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數是幾就在棋盤上走幾步,看誰先走到終點逃出狼堡。

小組操作(1)

小組操作(2)

小組操作(3)

(在“狼堡內救羊”的小組操作中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內化遷移。)

5、“懶羊羊獲救”慶祝會,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創設孩子們熟知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懶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配以形象生動的課件,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學習7的加法,並發現使用交換規律。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