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0篇

校園1.79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0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理念:

剛入園不久的幼兒,情緒極其不穩定。特別是早晨來園的時候都會哭着進入幼兒園,早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小朋友看到在哭的同伴就會安慰他們,有的還會對他們説,“你看看你,哭的眼睛都紅了,像個小白兔的眼睛一樣。”所以,我們在第一週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安排了這樣的一個活動。

因為鏡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天天用的到,孩子們對於鏡子都比較的熟悉。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可以讓孩子通過玩鏡子發現鏡子的特點,發現其中存在的奧祕;再有一點就是對着鏡子笑一笑,知道開心起來是多麼的漂亮,鼓勵幼兒能夠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新入園的幼兒在開展集體活動的時候,需要特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選擇他們所熟悉的材料鏡子開展活動,更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去探索發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會反光的現象。

2、激發幼兒觀察鏡子、探索鏡子奧祕的好奇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孩子在家自己準備一個鏡子帶到幼兒園。

2、大鏡子、各類不同類型的鏡子個一面。

活動過程:

1、照照大鏡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集體照鏡子,看看鏡子裏的自己和朋友。

師:在鏡子裏面你看到了什麼?

2、看看小鏡子裏的自己。

師:你們的桌子上也有一面小鏡子,請你們看看小鏡子,你看到了誰?你笑一笑,鏡子裏的寶寶怎麼樣?你裝出哭的樣子,鏡子裏又怎樣?哭和笑誰漂亮?

幼兒看一看,玩一玩。

3、看看小鏡子裏還可以看到什麼東西。

師:小鏡子裏能看到自己,還可以看到什麼呢?現在請你們在鏡子裏再看看,看到別的東西告訴我們大家好嗎?

4、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興趣

師: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鏡子裏面會出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嗎?因為鏡子有反射的`功能。

師:鏡子不但可以照出我們的樣子,還可以這樣玩:運用鏡子的反光將太陽光照進教室。

師:你們看那是什麼?是誰幫忙把陽光照在牆上成一個圓圓的,可以到處跑的“球”?

請幼兒試一試。

提問:小朋友發現了,牆上的“球”形狀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

小結:因為鏡子的形狀不一樣,所以它反射的形狀也不一樣。

5、活動延伸——更加神奇的鏡子。

玩不同的鏡子(哈哈鏡、凹凸鏡等),瞭解它們不同的功能。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讓幼兒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説一説,初步探索、感知了鏡子的特徵。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都非常的感興趣。對着鏡子做着各種各樣的表情和動作,但是讓幼兒説説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幼兒還不能表達。

最後的“照鏡子”遊戲活動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着老師的動作而變化,通過遊戲體驗了照鏡子的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幼兒感知聽診器能把聲音放大的科學現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意識;激發幼兒對聲音的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卡紙、書、25~35釐米長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錶、手機等。

活動過程

説一説周圍有哪些聲音?人的身體內部有什麼聲音? 聽一聽,把耳朵貼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麼聲音?與平常聽到的聲音有什麼區別?身體裏還有哪些聲音也是很微小的? 試一試。幼兒將卡紙捲成紙筒,將紙筒一端貼在同伴的胸口,將自己的耳朵貼在紙筒的另一端,聽一下心跳的聲音,與耳朵貼在心口聽到的'心跳進行比較。 做一個小小“聽診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遊戲:“聽診器”好用嗎?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聽同伴的心跳聲,再用耳朵直接聽,比一比用哪種方法更方便、聽得更清楚。

(2)請同伴原地做運動,再用自制“聽診器”聽他的心跳聲,比較一下你聽到的聲音有什麼變化?

(3)利用“聽診器”聽同伴呼吸、腸蠕動等內臟發出的聲音。 應用“聽診器”去聽周圍的環境及身體內部發出的細小的聲音,如手錶、手機、喝水、嚥唾液、呼吸等聲音。

注意事項

1.應選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長短應選擇在25~35釐米之間。

2.橡皮管和漏斗銜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膠帶密封。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重點:

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

難點:操作發現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準備:

紙盒、天平、積木、玻璃球、棉花等物品。

活動過程:

 1、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1)、這些物體是一樣重嗎?(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去比較)

用手去掂分量或其他方法。

(2)、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

2、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1)、幼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猜猜這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3、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不成正比。

(1)、出示大小不同的盒子比輕重。

(2)、幼兒自由比比其他一些物體。

 4、收拾整理物體。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迷宮,瞭解迷宮所含的基本祕密。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體驗迷宮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迷宮圖3副。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玩過"走迷宮"的遊戲嗎?

2.迷宮圖上會有哪些標誌呢?

二、分析迷宮圖:

(一)出示迷宮圖一,初步感知迷宮。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代表什麼? ×代表什麼?

2.誰願意上來走一走?

(二)出示迷宮圖二,剖析迷宮圖的祕密。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知道了什麼?

2.這兩張迷宮圖藏着一個共同的祕密,都有什麼?

3.誰願意大膽嘗試幫小豬來搭橋?

(三)出示自制迷宮半成品圖,學習擺迷宮陣。

1.走迷宮看來難不到你們,那你們玩過擺迷宮陣的遊戲嗎?

2.今天我們來一起布迷宮陣,怎麼擺放才能使迷宮陣覺得有難度、更好玩?

3.師生共同擺迷宮陣:第一步:放石頭 第二步:鱷魚 第三步……

三、幼兒操作

1.幼兒第一次布迷宮陣,教師巡迴指導,並用相機拍下幼兒擺的迷宮陣。

2.教師有針對性的`多媒體展用示幼兒擺的迷宮陣,請幼兒説一説這幅迷宮圖擺的好嗎?好在哪裏?不好,不好在哪裏?

3.幼兒再次布迷宮陣,請旁邊的小朋友來走迷宮陣。

四、展示幼兒設計的迷宮圖教師對幼兒設計的迷宮陣進行設當點評。

五、延伸活動:

出示圖四: 這張迷宮圖和之前我們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如果讓你來走一走,你會嗎?回去之後我們可以繼續布迷宮陣,走迷宮圖,比一比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綠豆芽在我們家常菜餚中並不陌生,孩子們幾乎都吃過,但對綠豆變成豆芽的生長過程卻知之甚少,我決定讓大班的孩子們來做一次綠豆發芽的小實驗,讓他們多一次新奇的生活體驗。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綠豆發芽的生長過程。

2、培養孩子們探索科學自然現象的濃厚興趣。

3、初步體驗勞動的樂趣和不易,教育幼兒要學會愛惜我們的食物。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綠豆種子,綠豆芽,自帶的可口可樂或雪碧空瓶子,紙杯,乾淨吸水的小毛巾、温水、小剪刀、雙面膠、中性筆。

【活動流程】

浸泡綠豆—觀察生長過程—實驗總結

一、浸泡綠豆

活動過程

1、認識綠豆種子和綠豆芽。

(1)教師出示綠豆種子和綠豆芽,讓幼兒識別並説出名稱、形狀、顏色。

(2)教師引導幼兒,説説綠豆芽是怎麼長出來的?教師提問:你們吃過綠豆芽嗎?好吃嗎?你知道一顆小小的綠豆是怎樣變成綠豆芽的?教師提問: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發好多脆脆的綠豆芽讓媽媽炒着給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現欲)

2、讓幼兒把綠豆種子裝入紙杯(綠豆約佔三分之二),倒入温水淹沒綠豆。

3、在教師輔導下把飲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鑽4個比綠豆小的眼(以保證每天澆的水不積在瓶子裏,積水會讓綠豆爛掉),把瓶口錐形部分剪掉(便於通風和生長)。

4、在雙面膠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貼在瓶子上。

5、把紙杯裏泡好的綠豆放入飲料瓶內,並在綠豆上面蓋上乾淨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濕),開始第一次澆清水,多餘的水會通過瓶底小眼排出。

二、觀察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1、幼兒每天觀察綠豆發芽的情況,並由老師帶領進行兩次澆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澆水,綠豆芽一個星期即可長成食用)。

2、引導幼兒觀察生長情況。教師提問舉例:今天你看到了什麼?和昨天比有什麼變化?回答:綠豆皮裂開了,有個白色小芽鑽出來了!………白白的`身子上還有兩片小葉子………

三、實驗總結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知曉綠豆種子發芽也像小朋友一樣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實驗總結:空氣和水是綠豆種子發芽不可缺少的條件。

3、讓幼兒體驗收穫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勞動的。

4、實驗總結:我們所吃的食物是來之不易的,要學會珍惜。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將發好的綠豆芽帶回家,讓媽媽給全家炒一盤香噴噴的綠豆芽菜,

2、當一回小老師,把發綠豆芽全過程教給爸爸媽媽,讓他們也學會在家裏發不同種類的豆芽菜。

3、讓幼兒家長給教師手寫一封短信,介紹一下綠豆芽菜的口感和自己的孩子“授課”的全過程,發表一下感想,然後教師在全班一一念出。

【活動反思】

一、注重學生參與探究教材的準備,通過課前蒐集相關資料,即可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為探究活動積累了豐富的感性基礎。科學教材為學生創造了許多課前蒐集材料的機會,如讓學生採集各種樹葉,捕捉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以及蒐集各種液體、家中的材料,米飯等實物。通過學生參與探究材料的準備,既充實了探究材料的不足,為探究活動打下了基礎,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綜上所述,在國小科學教學中,採用自主探究的模式,從創設探究情境入手,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空,最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發展。

二、關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我認為整個教學過程已基本落實了。教學目標的設計具體表現在傳授領悟科學概念,培養學生設計對比實驗,養成觀察實驗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辯證地認識客觀事物。在教學效果上,我認為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穫是很大的。明確了生物的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更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尤其是學生種植綠豆、做綠豆生長的試驗、親自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讓他們從中獲得了樂趣,也獲得了知識。

三、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我認為事先準備好的綠豆芽生長的對比實驗效果明顯突出,使學生耳目一新,認知鮮明,印象深刻。“亮點”產生的原因,我認為還是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

四、當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不少。例如“讓學生舉出植物努力適應環境的例子”,這一環節中我希望通過出示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圖片,然後討論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形態與生活環境的關係。為了這個討論,我設計了以下問題:(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有什麼不同?(2)香蕉、松樹、仙人掌生長在什麼地方?(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然而,討論的效果沒有達到。學生的回答與預設結果出入較大。後面設計的鼓勵學生説説他們還知道哪些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這一環節也忽略了。今後在處理時間與預設問題上要多下苦功。

五、本張圖片中學生在觀察植物適應環境的試驗中,學生觀察後的回答很多,有的回答與本節課無關,老師必須在此方面加以引導才能讓學生明白其中道理。

六、縱觀這節課,我收穫很大,學生積極活潑,表現出色,樂於參與,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我很好地組織學生語言,規範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一定會收到效益。當然,科學課也應培養學生質疑、發問的習慣,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精神。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蘿蔔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蘿蔔在農村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白蘿蔔、胡蘿蔔、卞蘿蔔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它營養豐富,吃法繁多,可煮湯、可涼拌、可紅燒、可醃着吃,有的還可生吃呢!然而幼兒雖然知道蘿蔔,但對蘿蔔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幼兒不愛吃蘿蔔的現象。因此,我認為:此活動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説的:“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在話題《秋天的果實》中我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生成了此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瞭解蘿蔔的外形,形成對蘿蔔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蘿蔔的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愛蘿蔔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觀察白蘿蔔、胡蘿蔔,學會從顏色、外形、味道等方面進行相對應的比較,找出其不同點。

2、知道蘿蔔有營養,喜歡吃蘿蔔。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蘿蔔的特徵、用途。通過探索發現、品嚐蘿蔔,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難點:講述蘿蔔的不同特徵,並通過集體小結、整理兩種蘿蔔的特徵。

活動準備:

1、白蘿蔔、胡蘿蔔若干(數量超過幼兒的人數),切成小塊的兩盤蘿蔔及牙籤。

2、小兔子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3、課前請家長配合有意識地讓幼兒認識一些蘿蔔食品並品嚐。

活動過程:

1、以遊戲的形式和口吻進入主題。

(1)教師帶幼兒來到活動場地,手指蘿蔔筐:“寶寶們,看那裏有什麼呀?”幼兒集體邊看邊一起回答:“有蘿蔔。”教師:“那現在媽媽請寶寶每人去拔一個蘿蔔。”

(2)教師帶動幼兒跳着去拔蘿蔔,拔好後按一白蘿蔔一胡蘿蔔相隔坐好座位。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為幼兒創設了“小兔拔蘿蔔”的語言情境和物質(蘿蔔)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蘿蔔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2、比較兩種蘿蔔的異同。

(1)認識名稱:寶寶,告訴媽媽你拔到的是什麼蘿蔔?(引導幼兒先從名稱上分清兩種蘿蔔)

(2)比較兩種蘿蔔:

比較顏色:看一看,它們的顏色一樣嗎?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分別觀察自己與同伴的蘿蔔,學習詞語:桔黃)

比較形狀:看看寶寶手裏的蘿蔔是什麼樣的?和好朋友手裏的蘿蔔一樣嗎?(引導幼兒説出蘿蔔有大有小、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摸摸蘿蔔的皮有什麼感覺?(學習詞語:光滑)

比較味道:你知道蘿蔔有什麼用?(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自由地講述。)今天媽媽給寶寶們準備了生的白蘿蔔和胡蘿蔔,請寶寶們去嚐嚐看是什麼味道的?(幼兒自由品嚐並及時地講述自己吃到的白蘿蔔、胡蘿蔔分別是什麼味道的)

(評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讓幼兒人手一個蘿蔔,引導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巴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兒通過比比、摸摸、説説各自看到的蘿蔔的特徵。)

3、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

(1)白蘿蔔裏外都是白的,圓圓的或長圓的,皮很光滑,吃起來甜甜的;胡蘿蔔裏外都是桔黃色的,長長的有點尖,皮不光滑,吃起來有點藥味,也有甜味。蘿蔔很有營養,小朋友應該多吃。

(2)寶寶們,拿起我們拔到的蘿蔔到食堂看阿姨怎麼用蘿蔔做成好吃的菜。(幼兒帶着蘿蔔和老師一起離開活動室去食堂)

(評析:在活動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就通過引導與幼兒一同小結的方式,對幼兒獲取蘿蔔的經驗進行整理。同時,引導幼兒品嚐蘿蔔,大家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多吃蘿蔔(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目標2就自然完成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效果非常好。幼兒在能看、能摸、能聞、能嘗的親身體驗中達成了活動目標,活動中幼兒興趣性高、自主性強,特別是讓幼兒與同伴比較兩種蘿蔔的異同,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把兩種蘿蔔擺放在一起,邊看邊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但是在“蘿蔔有什麼用”的環節當中,多數幼兒只説了蘿蔔“能做湯吃”,説明幼兒課前知識經驗還不夠豐富、我與家長的聯繫還不夠充分、到位,沒有讓家長真正地參與到我們的活動當中。由此,我深深地領悟到:家長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蘿蔔,知道蘿蔔的外形特徵。

2、通過觀察蘿蔔的內部結構,知道蘿蔔皮和肉的顏色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3、初步瞭解蘿蔔的食用方法,培養愛吃蔬菜的習慣。

準備:

1、事先去蘿蔔地裏觀察蘿蔔的生長環境,並嘗試拔蘿蔔。

2、幾種常見的實物蘿蔔、PPT課件。

3、盤子、牙籤、蘿蔔丁若干。

過程:

一、出示蘿蔔實物,幼兒感知。

——昨天,我們一起去蘿蔔地裏拔蘿蔔,拔出來的是什麼蘿蔔?白蘿蔔是長在哪裏的?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白蘿蔔,白蘿蔔上面是什麼?(綠綠的葉子)下面是它的.身體,這是它的根。我們平常吃蘿蔔是吃蘿蔔的什麼?(根)

——這是什麼蘿蔔?(胡蘿蔔)請小朋友比一比白蘿蔔和胡蘿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比較兩種蘿蔔的不同之處)

——品嚐白蘿蔔丁和胡蘿蔔丁,比較兩種蘿蔔的不同。

——白蘿蔔的味道比較辣,平時大家都會把白蘿蔔炒着吃、煮着吃等等(逐一出示PPT圖片)蘿蔔很有營養,對小朋友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引導幼兒愛吃蘿蔔,養成從小不挑食的好習慣。

二、出示PPT,認識各種各樣的蘿蔔。

——除了這兩種蘿蔔,你還認識什麼不一樣的蘿蔔?(逐一出示紫胡蘿蔔、紅蘿蔔和紫心蘿蔔)

三、觀察蘿蔔的內部結構。

——根據蘿蔔的外皮,啟發幼兒逐一猜想蘿蔔裏面的肉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觀察哪些蘿蔔的皮肉顏色是一樣的,哪些蘿蔔的皮肉顏色是不一樣的。

——觀察PPT圖片,比較皮肉的顏色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複習3個物體按大小排序,並能按物體的大小進行分類。

2、體會和媽媽一起過生日的温馨。

活動準備:

禮物、氣球、糖果、彩泥蛋糕(大、中、小),每張桌子左端貼有小愛心標誌(排序起始標誌)大、中、小的分類盒

活動過程:

1、媽媽的生日。

創設情景,請一名教師扮演媽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去買好東西給孩子們吃!"(媽媽退場)

教師:"原來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在媽媽回來之前,我們好好準備一下,給媽媽開一個生日慶祝會。"

2、準備禮物。

(1)擺禮物(幼兒每人一份大、中、小禮物)。

教師:"每個人都有禮物送給媽媽,請把禮物從小到大排列整齊,要從愛心標誌這裏開始排。"

(2)教師觀察幼兒擺放,引導幼兒發現從大到小的'特徵(從愛心標誌開始,最大的禮物排在前面,後面一個禮物稍小一點,最小的禮物排在最後)。

(3)分糖果(幼兒每人一份大、中、小糖果)。

教師:"生日慶祝會還要發糖,請你把糖果從小到大排整齊好嗎?"

(4)教師觀察指導。

(5)分蛋糕(幼兒每人一份大、中、小蛋糕)

教師:"把生日蛋糕擺整齊好嗎?"

請幼兒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排好後説出自己是怎樣排的。

(6)插蠟燭。

教師:"把蠟燭插在蛋糕上吧。"

3、送禮物。

準備大、中、小三個大小不同的箱子,請幼兒將送給媽媽的禮物大的送到大箱子裏、中的放在中箱子裏、小的放在小箱子裏。

4、慶祝生日。

扮媽媽的教師:"我回來啦!呀,寶寶們為我準備了那麼多禮物,我好高興呀!"媽媽為每個孩子分糖果,一邊分一邊點,同時唱數。

5、大家一起唱《祝你生日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五官的作用。最近,我發現班裏有的幼兒喜歡用手摳自己的鼻子、耳朵,有的幼兒開始對自己的五官感興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五官的作用,並懂得保護自己的五官。

活動目標

1、認識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和作用。

2、學習保護五官的方法。

3、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五官的作用和方法。

2、難點: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五官卡片。

2、每個幼兒主題活動圖畫一張,鉛筆各一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幾個好朋友,想跟他們玩玩嗎?

2、師分別出示五官卡片,幼兒回答並跟五官打招呼。

3、小結:剛才老師給小朋友介紹的好朋友稱為五官,請跟老師讀:五官。

二、找五官

1、過度:五官朋友説:“我們藏起來了,知道藏在小朋友的哪裏嗎?”

2、教師説五官名稱,幼兒在小臉上找。

三、五官的作用和保護

1、過度:剛才小朋友可能幹了,把我們都找出來了,我們很有本事,會做很多事,你們知道嗎?

2、讓幼兒分別説説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會做什麼?

3、讓幼兒説説怎樣保護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4、小結:五官很有用,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

四、五官練習

指導幼兒找眼睛、嘴巴、耳朵相對應的事物。

教學反思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這節科學活動課《五官》。這節課的目標是:1、認識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和作用。2、學習保護五官的方法。3、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談話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認識五官的名稱,接着以遊戲的方式讓幼兒知道五官的'位置,再用提問法激發幼兒表達的慾望、然後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發言也非常踴躍,但由於小班幼兒知識面較窄,經驗較少,經常會重複同一個問題,聽到別人説什麼就跟着説什麼的現象較多。如在討論五官的作用時,這個説:眼睛能看人、看電視,那個也跟着這麼説,只有在老師的提醒下才會説出還能看書、看路、看到各種東西;談到鼻子,除了説能聞香味就是説能聞臭味;當討論到如何保護五官時,幼兒回答很好,有的説:不用髒手揉眼;有的説不用手挖鼻孔、摳耳朵;還有的説不把手、髒東西放到嘴裏。最後通過練習鞏固,進一步讓幼兒明白五官的作用,更加清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五官。不過,在引導幼兒説完整的話時,尤於心太急,有時忘記引導了,在指導幼兒做練習的過程中,我如果能多請幾個幼兒上去為眼睛、耳朵、嘴巴找到相應的答案,效果也許會更好。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根據《幼兒園的綱要》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的嗅覺感官經驗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好聞與不好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裏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通過這次探索活動“氣味瓶”,旨在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驗的機會,讓幼兒瞭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鼻子聞物體的氣味,發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要愛護自己的'鼻子。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套深色的瓶子,裏面分別裝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醬油、醋、酒、蜂蜜等,儘可能的提供有各種氣味的物品。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氣味的感知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鼻子有什麼用嗎?”(呼吸、聞氣味)拿起一隻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裏有什麼東西,應該怎麼辦呢?”(看或聞)

2.引導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氣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們知道里面都是些什麼嗎?”

(2)請小朋友打開瓶蓋,聞一聞瓶子裏裝的是什麼東西。聞好一個蓋好,再換其它的瓶子聞,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聞到了哪些氣味?

(3)幼兒交流自己剛才聞到了什麼氣味。

(4)老師請每組一個小朋友找出醋的氣味?(或其它氣味)的瓶子,看誰先聞出來。

3.引導幼兒討論、擴展經驗。

小朋友你在家裏或別的地方還聞到過什麼氣味?請你告訴大家。

你最喜歡聞什麼氣味?不喜歡聞什麼氣味?為什麼?幼兒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幫助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4.總結

討論怎樣保護鼻子啟發幼兒回憶以往碰傷鼻子或感冒的 感覺,進行討論,談談保護鼻子的方法。

教師小結:我們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還可以聞到很多的氣味,所以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異物塞入鼻孔,活動時注意不撞擊鼻子,積極參加鍛鍊,增強體質等

活動延伸

在娃娃家的廚房裏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裏面分別裝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醬油、醋、酒、蜂蜜等,製成“氣味瓶”,讓幼兒辨別各種氣味,並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標籤:教案集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