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午枕花前簟欲流翻譯賞析範文

校園1.08W

《午枕·午枕花前簟欲流》作者為宋朝詩人、文學家王安石。其古詩全文如下:

午枕花前簟欲流翻譯賞析範文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鈎。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前言】

《午枕》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極其清美的詩筆描摹了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場景:午夢初醒時的所見、所感、所思。首句“簟欲流”寫竹蓆花紋清涼如水,次句繪紅花枝影映上簾鈎的情景。三、四句寫主人公的午夢被“窺人”的小鳥所喚醒,夢境的悠遠美妙,由於醒來時美妙夢境已不復存在,詩人所見唯隔水連綿起伏的山峯,於是觸發了婉轉的、難以言説的清愁。整首詩詩情空靈飄忽,風格柔婉,富有一種神祕莫測的美的意境,體現了詩人極其細膩的內心感情和超凡入聖的藝術表現力。

註釋

⑴午枕:即午睡:

⑵簟:竹蓆 。

⑶紅影:紅色的花影。

⑷悠揚:飄忽不定。

⑸供:引起。 宛轉:纏綿,難以名狀。

【翻譯】

花前一枕午睡,竹蓆清涼如水波欲流,斜陽已照着花枝,將婆娑紅影映上我的簾鈎。窺視人的小鳥聲聲啼鳴,驚起飄忽的夢,它去得悠悠。只看見水那邊青山重重疊疊,引惹起心頭深隱難言的清愁。

【賞析】

這首詩將午睡醒來、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間感受和心理的複雜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詩的首句寫春日午睡時將睡未睡的感覺,“花前”點出是春天季節,又照應下句的“紅影”;“簟欲流”既指卧席波浪形的花紋,又指竹蓆光滑清涼如水,睡意朦朧間,彷彿感到竹蓆變成了緩緩流動的波浪,十分愜意。次句寫睡醒之感,這一覺睡得舒適漫長,醒來時只見花影投射到簾鈎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會遮住簾鈎,故而可看出此時日光已經西移,“催”字表達出驚訝時光過得飛快的心理感覺,又從側面形容夢之酣暢。

三、四句寫醒來後心理的落差和變化,醒來耳中聽得鳥鳴,卻懷疑美夢正是被鳥鳴喚醒,尋聲望去,似乎鳥兒也在窺望自己,於是主觀感情傾向認為是鳥兒有意喚醒自己,心頭生起一種惆悵之感,再往遠處眺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簾,於是愁緒變得更無窮無盡了。“青山”在這裏可説是現實生活的象徵,因為它穩定不變並朝夕與自己相伴,看到它,才意識到令人迷戀的夢已飄遠,思緒猛然回到現實中,定叫作者愁腸宛轉。

理想和現實是人類永無休止的矛盾:人類不斷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和現實總有極大的差距:人類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但永遠不可能到達完美的理想境界: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不盡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歷史。無論是美好的“悠揚夢”,還是象徵意義上的“隔水山”,都是以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衝突的心境構成了審美境界。這種審美境界因符合人類心理深層中的企戀心態,而獲得了審美的普遍性和永恆性。

再從藝術上看,“悠揚夢”給人以美的朦朧感,“隔水山”則展示了美的距離感。從審美的欣賞角度看,朦朧感和距離感有助於增強關感。加上句法新穎,對仗工整,聲情和語意渾然一體,令人擊節歎賞。

當然,此詩的前二句也是相當出色的,如“簟欲流”、“日催紅影”,或寫出幻覺中的動感,或將太陽擬人化,煉字琢句新鮮獨創,雅麗精絕。全詩轉折自然,委婉含蓄,體現一種整體的美,令人味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