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曹操《短歌行》教案

校園7.97K

《短歌行》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詩作,全詩內容深厚、莊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歷來被視為曹操的代表作。

曹操《短歌行》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中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覆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儘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閲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麼?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雲的英雄。可以説,曹操的功績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什麼歷來人們對他譭譽參半呢?當時的汝南名士許邵shào曾説,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戲曲舞台上也給曹操畫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臉。其實,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上來看,曹操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作家介紹及背景

(一)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説他是政治家呢,是因為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 ,知人善察,唯才是舉;説他是軍事家呢,是因為他指揮了官渡之戰,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説他是文學家呢,則是因為他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既然我們現在知道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那麼今天,我們就從文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一看他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抱負和情懷。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為建安文壇的領袖,開創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格調蒼涼悲壯,被稱譽為“建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於其他作家起着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二)解題

我們先看下題目,瞭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説,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瞭解即可。

(三)、相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盟”戰於赤壁之下,想一統天下,結果大敗。當時曹操已經五十餘歲,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於建功立業,並寫下了這首詩《短歌行》。

  三、整體感知

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朗讀感知:所謂詩歌是“三分詩,七分讀。”下面我們聽下《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聽後我請同學來談談有什麼感覺體會?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啟示?(給紅色的字標音)

2、字詞點撥: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現在請同學們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軍出征,欲一統天下的曹操,你該怎麼去讀?請學生翻譯。

3、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麼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書: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未就)作者為了什麼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4、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麼“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麼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麼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麼“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5、詩歌的主旨 :

這首詩感慨光陰易逝,功業難成,抒發了作者求賢若渴,共圖大業的急切心情。表現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6、解決疑難(內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説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説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説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7.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烏鵲南飛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3)借代。唯有杜康:以發明酒的人名來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探究

(1)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武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