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華子崗》的原文及賞析

校園1.1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華子崗》的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華子崗》的原文及賞析

原文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賞析

裴迪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詩人之一,早年與王維、崔興宗等隱居終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維得輞川別墅,裴迪成為座上常客,“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賓主詠輞川二十景,各成絕句二十首,這就是著名的《輞川集》。《華子岡》就是其中的一篇。

王維曾這樣描述他們對華子岡的感受∶“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池也。”(選自《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裴迪此詩描寫的正是這秋晚的華子岡景色。

這首詩,詩人以‘還家’為線索,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落日、松風、草露、雲光、山翠這些分散的景物,有機的連綴成一幅有聲有色、動靜相宜的藝術畫面,着墨不多,而極富神韻。

‘還家’與‘落日’響應,不僅點出了詩人以遊覽多時,而且也畫出了作者遊興未盡,漫步下崗的悠然自得的形象。雲光,指落日的餘暉。‘侵’有逐漸侵染之意。‘山翠’之蒼翠欲滴的山色。用一‘拂’字,增強了動感,使人想見那山色是如何的蒼翠可愛,柔和多姿。

這‘侵和‘拂’都可説是‘活字’,使句子活了全詩活了,雲光山色也都獲得了生命。他們追逐着詩人的足跡,輕拂着詩人的衣衫,表現了對詩人眷戀不捨的深情。

落日西下,松風漸起,詩人遊興未盡,漫步在回家的山間小道上。全詩以“還家”為線索,通過詩人對所見所聞的獨特感受,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亦動亦靜的藝術畫面。首句一“落”一“起”兩個相對應的動詞,把夕陽西下、晚風初起的黃昏景色鮮明地勾畫出來,人們可以看到夕陽悄悄躲入山後,微風輕輕掠過鬆林。第二句緊扣上句,正當秋高氣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風吹拂,路邊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揮發殆盡了,所以説“草露晞”。後兩句寫雲光、山翠。雲光指傍晚的夕陽餘暉,山翠即山氣、山色,山色青縹,謂之翠微。這裏詩人也用了兩個動詞━━“侵”和“拂”,侵有侵染之意,形象地描寫出詩人在夕陽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崗的生動情景。“山翠拂人衣”一句,暗裏轉換了主賓關係,賦予薄暮明滅的山色以主動性,增強了景物的動感。拂有吹拂之意,雲光山色,追逐着詩人的腳步,吹拂着詩人的衣衫,從反面又襯托出詩人對華子崗景色的喜愛和流連。

詩中的“侵”字寫夕陽的餘暉逐漸消褪的過程,寫出了詩人在夕陽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動情景;“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表現了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捨之情,正折射出作者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

寥寥二十字,寓詩人獨特的感受於尋常的山間景色之中,筆墨疏淡而意藴超遠。前人論王、裴輞川唱和,説“神與境會,境從語顯,其命意造語,皆從沈思苦練後,卻如不經意出之,而意味、神采、風韻色色都絕”(王士禛《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誠然。

註釋

⑴華子岡:王維隱居地輞川別墅中的風景點。也作“華子崗”。裴迪是王維的摯友。王維隱居輞川,作者與他“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兩人各寫了二十首小詩,詠輞川勝蹟,匯為《輞川集》,此為其中第二首。

⑵日落:一作“落日”。松風:松林之風。

⑶晞:曬乾。

⑷雲光:雲霧和霞光,傍晚的夕陽餘暉。

⑸侵:逐漸侵染,掩映。

⑹履跡:人的足跡。履,鞋。

⑺山翠:蒼翠的山氣。山色青縹,謂之翠微。

白話譯文

夕陽西下,松林之中傳來陣陣清風。散步歸家,只見青草之上露珠已幹。雲霞燦爛,餘暉秀美掩映走過足跡,山氣蒼翠,宛若輕微吹拂詩人衣衫。

作者簡介

裴迪,河東(今屬山西)人,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詩人之一,早年與王維、崔興宗等隱居終南山,互相倡和。代表作有《送崔九》等。

生平

裴迪,字升之,河東聞喜人也。為人明敏,善治財賦,精於簿書。唐司空裴璩判度支,闢為出使巡官。都統王鐸鎮滑州,奏迪汴、宋、鄆等州供軍院使。鐸為租庸使,闢租庸招納使。梁太祖鎮宣武,闢節度判官。太祖用兵四方,常留迪以調兵賦。太祖乃榜門,以兵事自處,而以貨財獄訟一切任迪。

太祖西攻岐,王師範謀襲汴,遣健卒苗公立持書至汴,陰伺虛實。迪召公立問東事,公立色動,乃屏人密詰之,具得其事。迪不暇啟,遣朱友寧以兵巡兗、鄆,以故師範雖竊發而事卒不成。太祖自岐還,將吏皆賜“迎鑾葉贊功臣”,將吏入見,太祖目迪曰:“葉贊之功,惟裴公有之,佗人不足當也。”迪入唐,累遷太常卿。太祖即位,召拜右僕射,居一歲告老,以司空致仕,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