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學聯考狀元離不開筆記

校園7.89K

化學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題目量較多,單題分較少,因此波動性不大,比之數、理較為穩定。它需要識記許多內容,包括基本知識、元素及其單質、化合物性質、基本解題方法等,皆具有某些文科的特點。但它也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如物質推斷題中,你好像看到一個摩術師在向你展示其技藝而你不知其所以然。我的化學老師説,學習化學要首先對各物質性質非常熟悉,因為一些題(如物質推斷題)並不能用邏輯推理方式,由果推因,只能由一些特徵現象“猜”出物質或元素,這就需要對知識很熟悉。在熟悉的基礎上要分門別類,列出知識框表,當然這就要求能深刻理解各個概念,否則分類就沒有明確標準。就這樣一個框套一個框,許多小體系組成若干中體系,再結合,直至整個體系。如我通常用元素週期表來形成最基本框架,下面細分,哪些族氧化能力強,哪些物質可作半導體……同時記住一些特殊現象,如CuSO4和H2S可生成H2SO4,用弱酸H2S產生強酸。這方面內容一般老師都會講,而且比我清楚得多,最好能向老師講教。

大學聯考狀元離不開筆記

化學大概是大家感覺比較好的科目,它和數學、物理一樣,要把聽課、鑽研課本、做習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化學中有幾個板塊: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電化學、有機化學等。我認為學好化學要注意多記、多用、多理解,化學題重複出現的概率比較大,重要題型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許多化學反應的特徵比較明顯,記牢之對於解推斷題將會有很大幫助。在平時多做題時要注意總結很多有用的小結論,並經常用一用,這在大學聯考時對提高速度有很大幫助。大學聯考化學試題中選擇題佔87分之多,因此多解、快解選擇題是取得好分數的致勝因素。如何才能做得快呢?這就需要你從大量解題的訓練中找出一些小竅門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45克水蒸氣和4.4克二氧化碳混合後氣體的平均分子量為多少?①45.1,②17.2,③9,④19。如果拿到題馬上開始算,大約要2~3分鐘,如果你用上自己的小竅門,注意到該混和氣體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間,那你可只用二秒鐘時間就選出正確答案。類似這樣的小竅門還很多,希望大家多留心,注意尋找用熟,迅速提高模考分數。

另外,學好複習好化學並在考試中取勝的一個經驗是學會“猜”。這種“猜”實際上是一種層次較高的推斷,要有一定的基礎,做的題多了熟能生巧,自然會獲得一種“靈感”,自己可以創造“猜”法,因為它是你勤勞學習的結晶,不是亂猜。我用“猜”法解題,通常比正規解法快幾倍,尤其是解決推斷題和選擇題,正確率很高。當然即使是一看題就知道答案也要進行檢驗。最後,對化學試卷中出現的新題型要高度重視並加以研究,它們通常代表着出題的新趨勢,大學聯考中很有可能會觸及的,值得認真玩味。

與物理相比,記憶在化學這一科中比重很大。因為化學這一科目之中知識極為零散,這樣,記憶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瞭。但是單純地靠背書來記憶知識,效果不會很好,如果在做題的同時,結合題型來記憶知識,效果會很顯著的。以我為例,高二時期,化學的優勢並不顯著,而步入高三後,我用上述方法進行復習,在短短的5個月之內,化學的成績由原來的120多分上升到140多分,並且在以後的歷次模擬考試中,都穩定在140分以上。從這裏可以看出,做一定量的化學習題對提高化學成績極有好處。

但是,化學也不能單純地靠記憶,聯想和想象也很重要,尤其在解有機化學和圖框題中極有用處,有時可以很輕鬆且很快捷地解出這方面的題。

以上就是我在學這五門學科的經驗,這些都是平時學習挺有效的方法。在此之外,筆者想針對大學聯考中幾科的幾種題型的解答技巧和解題策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案。

在數、理、化三科中,客觀題型所佔的比例較大,因此,答好客觀題是全卷取得高分的有效保證。

我自己認為,直接計算求解客觀題是最費時間的笨方法,為了節約時間,掌握一些巧解方法來解答客觀題很有必要。巧解方法一般有賦值法、估算法、圖像法等多種方法(化學中的巧解方法更多)。現在舉幾個小例淺談幾種巧解方法。

【例1】(賦值法)

若a2+b2=c2,(a,b,c∈R),判斷a3+b3與c3的大小關係。

A.a3+b3=c3B.a3+b3>c3

C.a3+b3<c3D.a3+b3≥c3

面對此題,很多同學會積極地投身於運算當中,精神可嘉,但過於魯莽。若細心分析會發現這個式子對於一般情況成立,則對特殊情況也成立。不妨假設a=3,b=4,c=5,則很輕易地求出a3+b3=33+43=91<c3=125。選C

從這題可以看出,賦值法在解決一些問題時,省力省時而且有極高的準確性(甚至是完全正確)。

【例2】(估算法)

求銅原子的體積(1995年全國大學聯考卷,題中還給出了一些別的數據可供計算求出比較精確的結果)。既然是選擇題,就不要求解得的結果精確性有多高。那麼,我們可以想銅原子的半徑數量級為10-10m,則銅原子體積數量必為10-30m或在其左右不會很遠,然後從選擇之中選取答案。

至於説起圖像法,應用也很廣泛。集合中的'韋思圖,函數中各種函數圖像。

化學中還有十字交叉、極端分析等多種方法。當然,還有很多種巧算方法,就看考生對題、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啦。這些方法不是高不可攀的,是可以在訓練中掌握。以我為例,升入高三的時候,對這些方法還不甚瞭解,但在大學聯考中,我用這些方法來解題,僅用了15分鐘就解決了全部客觀題,無論數學、物理,還是化學,而且科科滿點,為全卷奪取高分提供了堅實的保證,確保了大學聯考的全盤勝利。

數、理、化三科中,化學是最實際的了。在化學學習中建立起一個知識網絡就顯得更為重要。化學複習一般劃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計算、實驗等幾大部分。其中元素化合物這一塊知識較為瑣碎,可按照族序數歸類總結,下述步驟或許可行:一、物理性質。物理性質有元素單質、化合物的顏色、狀態、熔沸點等等。莫要小看這些東西,就拿顏色來説吧,某些類似於“淡黃色固體”、“黑色粉末”的説法常為出題者所鍾愛。而在作物質推斷題時,通過物理性質進行猜測——由於猜測範圍較小,這往往是可行的——再用化學性質驗證,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熔沸點問題,SO3與HF是需要多加小心的,如果遇到比較微粒摩爾數問題,腦筋就要轉個彎,到這方面來想想。如果還附帶上了有機物,熔沸點就亂了套,雖然也有規律可循,不過恐怕已超“綱”,就不再敍述了。

二、化學性質。對於化合物,首先想想化學鍵有沒有問題,然後就是反應式了。對於化學方程式切不可一個一個背,而要聯繫起來看。每一個方程式都可以歸結為反映了某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性質。對這些性質加以區別(如氧化性、還原性等),然後以這種特殊物質的基點向外輻散出去,就可以形成一個網絡。這裏要注意的是反應條件,應加以區別。對這些居於網絡基點的物質也要特別加以重視。

對於有機物的分析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有機物的化學鍵尤其是極性鍵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程度上是它決定着有機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因此,有餘力的話,應對其極性鍵電子雲的形狀,結構、偏轉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有一定了解。這對理解有機物性質是很有幫助的。化學實驗也是大學聯考的一個重點。對實驗的總結也是親自做為宜,若無此條件,恐怕也只能“紙上談兵”了。化學實驗的基礎是要掌握各種基本儀器的用途及其精確度、適用範圍等。如滴定管可精確至0.01mL,燒杯不可直接加熱,要墊石棉網等等。而針對具體實驗,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寫出反應方程式,然後要畫出裝置圖。我以為掌握裝置圖是掌握一個實驗的基礎。最後對實驗中的各處細節要加以記錄,如温度計的插入深度,什麼時候才可以停火等等,因為這可能就是考點。以上這些是為了培養一種實驗素質。考題不太可能出已做過的一模一樣的實驗,但萬變不離其宗,有了這種素質,當可應萬變。

化學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一個更加完備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這種能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因此,化學學習我認為知識與能力應該並重。

化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知識大多來自實驗,知識點多又較複雜繁瑣,不易記憶。作為一門實驗學科,應該重視實驗,實驗現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知識。同時,考生要以教材為依據,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繫,找到有效的記憶方法。化學的知識點分佈雖廣卻也有脈絡可尋,這就是元素週期表,想來老師們也都説過。若要學好化學,習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們雖然不造成題海戰術,但適當的運用習題練習的方法確實可以幫助自己掌握知識。當然不能盲目做題,應當有所選擇。歷屆的大學聯考題是必須要看的題目。因為那些題目最能體現大學聯考的命題精神。題目貴精而不貴多,可以請老師幫助參考選擇一本好的習題集,把這本習題集上的題目盡數理清搞明,各種知識的考法題型也就大致都在掌握中了。同時通過做題,我們也可以在腦海中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後再遇到別的題目也能做到有章可循。再綜合課本和老師的講解,相信化學考試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了。

化學雖然屬於理科,但它卻具有文科的特點:需要記很多知識點,比如説,某些常見元素的性質、應用以及與之有關的化學反應過程和方程式,需要你熟記在心。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採用類似於文科的複習方法,多記,多背,打好解題的基礎。但它畢竟還是理科,偏重於理解和應用,光是死記硬背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理解和靈活的應用,反過來,理解和應用又能幫助我們的記憶,二者相輔相成。如果大家仔細分析一下近幾年的化學大學聯考題,不難發現,選擇題佔了近60%的比例,也就是説,如果我們抓住這部分,我們就能得到90分,況且選擇題是較為好做的,所以,大家要把重點放在這上面。我記得,當時每次考化學,我的選擇題幾乎都得滿分。因而保證了總分的領先。當然,解選擇題是非常需要技巧的,關於具體的解題技巧,我將在後面部分詳細介紹。化學中有一類很有特色的題,即是物質推斷題。很多同學一碰到這種題,往往是無所適從,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因為這種題須要一份特殊的直覺,當你讀完題之後,你應該根據自己的第一感覺判斷出一到兩種物質。而這種感覺來自於平日的多做多練,正所謂“熟能生巧”,題目做多了,對它的感覺自然就出來了。比如説,你可以根據一些特殊現象判斷出某些特殊物質,還有C、O、N、Fe等等都是出題率較高的元素,大家要特別注意,實在推斷不出來的時候,可以將這些元素往已知條件中代入,看是否符合條件。最後來看看近幾年出現的新動向。可能很多同學都已經注意到了,一種信息題的比重在逐年增大。這種題的特點是,給出一定的信息,讓你利用所學的知識對這些信息進行判斷、分析、組織,並得出正確的結論。它檢驗的是同學們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很好地將書本和實際聯繫起來了,今後可能將是大學聯考題的主要傾向,因此大家應該有意識地增大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可以找一些關於這類題的參考書,多做練習。

化學素稱理科中的文科。因為化學解題方法簡單,所要求的數學工具不過加減乘除罷了。化學的基本內容很多。背誦記憶的知識點特別多。某位大學聯考狀元説過,學化學就是背書,只有把書本上的諸多知識點背熟,才有能力進行分門別類的歸納、綜合。化學實驗題中提供了一些顏色、氣味的信息以此作為推斷前提,如果你不曾花時間記憶各種物質的特性,那麼你就沒有可能做好推理。因為化學中的原理並不像數學、物理那樣嚴謹;相反,推理過程跳躍性很大,需要根據不充分的信息去“猜”去“碰”。我為了方便化學知識記憶,曾經對各章知識做過流程圖,譬如,硫(S)的特性,S可以生成SO2、H2S,……把S的衍生物列在一張表上,這樣整個章節就掌握了。解決化學試題一定要細心,顏色、氣味、狀態、温度等都會成為致命的陷阱,你稍有不慎,就不能正確地解題,中了出題人的圈套。

我的一位老師曾説“化學是半文半理的科目”,仔細想來,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化學離不開記憶。物理公式忘了一兩個可以自行推導,但化學符號忘記了只怕難以自行創出。而如果記住了所有的公式、符號和原理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的第一點體會就是學習化學時一定要認真的去記。但記住了還只成功了一半,現在化學試題要考生去推斷或説是去猜測一些書上沒有的東西。但這種猜測絕非平空臆測,而是基於已知知識上的科學推斷,或説是延伸已知知識。

下面舉幾道題目,做具體説明。

1.氣體氫化物穩定性由強到弱的是。

4PH3H2SHCl

lHBrHI

3H2SHClHF

3PH3AsH3HF

這道題是對基本原理的考查,是要對元素週期律有清楚的瞭解,就可選出B。

2.T1是ⅢA族元素,關於它的性質,錯誤的是

A.T1是銀白色、質軟的金屬

B.T1(OH)3與A1(OH)3同為兩性氫氧化物

C.T1可以生成+3價化合物

D.T1的陽離子的氧化性比A1強

本題是對未知知識的推斷,通過對元素週期律的瞭解,可知T1將是較活潑金屬,所以BD是錯誤的。

3.關於NaH正確的有

水溶液顯酸性

中氫離子與氦原子同

中氫離子半徑比鋰離子半徑大

中氫離子可被還原為氫氣

其實,本題只要判定NaH中氫為負價,一切就都可解決,H-只可被氧化,所以D不對;易知BC正確。

4.配平方程式

Cu2S+HNO3—Cu(NO3)2+H2SO4+NO+H2O

配本氧化還原方程式是有一定難度的,下面作一下説明

A.標出化合價升降

B.十字交叉使升降價數同

+1–2+5+2+2

3Cu2S+10HNO3——6Cu(NO3)2+3H2SO4+10NO+H2O

↑2↑8↑3

↑10

C.對於未變價的離子,再做處理,本題中再加上12個NO3-

3Cu2S+(10+12)HNO3—6Cu(NO3)2+3H2SO4+10NO+H2O

D.配平

3Cu2S+22HNO3=6Cu(NO3)2+3H2SO4+8H2O+10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