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魯迅《雪》教案2015

校園7.24K

《雪》是魯迅1925年寫的一篇散文詩,文中有對江南雪的美好的喜愛、嚮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獨立、張揚個性的崇敬、讚美。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感受兩幅畫面,從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魯迅《雪》教案2015

  一、教案

  教學目標:

1.領會課文內容及主旨。

2.聯想想象,品析文中的雪景描寫,進行語言和思維訓練。

3.感受魯迅為理想而奮鬥的激情,激發學生領悟對待生活的意義。

教學重點:品析文中的雪景描寫,理解語言的深層含義,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學難點:理解語言的深層含義,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 投影儀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型設計:説讀課

  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正音、釋義。

2、聯想、想象文中描繪的各個精美畫面,準備説一段描述性的話。

3、《雪》精美,美在何處,美點尋蹤,選一二點説明。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1、課前熱身——激活記憶,積累古詩詞文句。

上課之前,先熱一熱身,回憶一下,曾經學過或讀過的描寫雪的古今詩詞文句。

(明確:“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等。)

2、新課導讀——作品簡介,寫作背景。

(PPT1)本文選自魯迅散文詩集《野草》。本集收入魯迅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詩。以象徵手法曲折幽晦的表達了20年代中期作者內心的苦悶和對現實社會的抗爭。

(老師介紹):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場大雪,魯迅先生在他當天的日記裏寫下了一句頗富詩情的文字——“大風吹雪盈空際”,並由此萌發了創作衝動,從眼前的飛雪聯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緒在聯想與現實中不斷變幻……18天之後,一篇題為“雪”的精美散文詩便誕生了。今天,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板書文題、作者)

(PPT2)“《野草》從頭到尾,一直到今天,還被學術界、批評界認為是魯迅創作中最美的一部作品。……沒有一個人説《野草》是一部差的作品。……《野草》大家公認是一部非常富有美的魅力的,而且又難以破解的,就是難以讀懂的這樣一部作品。”(孫玉石)《雪》是《野草》集裏最美的一篇文字。

(PPT3)魯迅的《雪》寫於北伐革命的前夜,國共兩黨結成了統一戰線,南方革命形勢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魯迅當時生活的北京仍在北洋軍閥段祺瑞的黑暗統治下,反動勢力猖獗。魯迅用象徵手法,通過對江南和朔方雪景的精細描繪,讚美了飛雪追求自由和頑強鬥爭的精神,含蓄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看法。

3、檢查預習情況。

  教學過程:

  板塊之一:讀順文句。

1、老師播放朗讀錄音,或者範讀。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朗讀,老師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起來,人人要動口。

3、學生齊讀,要求讀出節奏,讀得字正腔圓。

教師指出文中一些重點字詞,需要認讀、掌握。

處子:指年輕女子。 確乎:確實。

灼灼:(書)形容明亮。 消釋:(書)消融;融化。

褪:掉顏色。

  板塊之二:理解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既要動口,又要動心。自選角度,談談你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指導:

可以從內容、結構、寫作手法、描寫角度、景物特點、修辭手法、選詞練字、主旨思想、表達情感等方面進行概括。力求自己有獨到的發現,有自己的心得體會

3、同學們發言,進行合作的學習。

可從以下進行引導:

從內容看——描寫了江南之雪和朔方之雪。

從結構看——文章首尾照應。從雨寫起,從雨收束。

從寫作手法看——文中的形象江南之雪和朔方之雪都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採用了象徵和對比的手法。

從描寫角度看——分別抓住了景物的不同特點來進行細緻描寫。主要是寫景物,人物是次要的,是借景抒情。寫江南之雪主要通過間接描寫來進行,朔方之雪主要是直接描寫。

從景物特點看——江南之雪“滋潤美豔之至”;朔方之雪“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蓬勃地奮飛”。

從修辭看——運用比喻修辭法。“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是兩個富含生命力的比喻句。

從選詞練字看——準確、精煉、生動、形象。如寫江南之雪——雪野中潔白的背景下,寶珠山茶的血紅,單瓣梅花的白中隱青,磬口蠟梅花的深黃,雜草的冷綠以及雪羅漢的“潔白”“明豔”“閃閃生光”。寫塑雪羅漢時的詞語準確、生動、簡節。選用“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

從感情思想和主旨看——作者比較傾向於朔方之雪的鬥爭精神,對南方之雪的美景是充滿歡喜和期盼的。

……

學生先小組進行交流,再當堂發言,進行全班合作交流。

  板塊之三:揣摩美點。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內容的輕重抑揚緩急,能夠表達自己和作者的感情,在文本中產生作者與讀者的共鳴。

標籤:教案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