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一語文期末的教學反思

校園1.7W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期末教學反思以供大家學習。

高一語文期末的教學反思

  高一語文期末教學反思(一)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並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特別是在職高,其地位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大都是學習語文沒有多大用處,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並且往往成績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願花力氣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則一直致力於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初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

一、打好基礎。

(一) 早下手,抓反覆。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

高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餘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容,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

(二) 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能力。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課內現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本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瞭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並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閲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為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本。

二、 廣泛拓展

(一)印發課文相關資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題材或體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導學生課外自讀。

(二)堅持以網絡輔助的形式擴大學生閲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三)堅持寫隨筆,抽時間做評講,優秀作文印發給全班。

三、確定目標

(一)、我們要求,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語文學習目標,目標可以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學生可以確定為練好普通語,有些學生可以確定為寫好文章,而有些可以確定為多讀名著等等。這是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而定的,也是職高的特點。

(二)、對於考試成績,我們對學生也有要求,根據其入學成績,鼓勵其每次考試都能有所提高。

  高一語文期末教學反思(二)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突出那些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習慣。新課改的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建構為特徵。《課程標準》建議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方式的轉變中,新課程特別將 " 自主、合作、探究 " 作為重點進行倡導。 本節課是以《離騷》為例,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重視對其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有的放矢,有效而深入地學習。

《離騷》是古代傑出的抒情長詩,它的內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遠,語言奇偉瑰麗,想象新奇動人。作者屈原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引以為豪。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潔身自好的品質,獻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感動並影響了無數後人。然而對於古文基礎尚淺的高一對口學生來説,要真正理解《離騷》的內容、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學生對屈原有一些瞭解,比如知道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等民俗與屈原的聯繫,但對屈原的作品卻知之甚少,有的學生可以説是一無所知。因此,要真正讀懂屈原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語言形式上來看,《離騷》與《詩經》不同,《詩經》多為四字一句,讀起來琅琅上口;而《離騷》以六言為主,多用“兮”字來抒情,句式更靈活多變,朗讀、背誦起來相對困難。所以在學生剛接觸課文時,感覺不好讀,都有點畏難.另外,因為《離騷》中多用一些對現代人來説是生僻字的詞語來描寫、抒情,有些詩句讀起來讓人覺得不是很順口,也影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進而影響他們對作品的深刻內涵的把握。

第二,從內容上看,《離騷》多用象徵手法,其中出現的“香草、美人”佔了相當的比例,它的內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遠,語言奇偉瑰麗,想象新奇動人。而這些“香草、美人”對現代的學生來説是非常陌生,要完全讀懂並非易事。

第三,對屈原的品行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困難。對於屈原最後的自投汨羅,從古至今的學者亦有不同的理解,要學生從中悟出屈原的忠君愛國的高尚品質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因此根據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我計劃用四個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把理解、朗讀和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從基礎字、詞、句入手,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進一步探討屈原的思想、言行及給我們的啟示。儘量讓學生走出傳統的思想誤區,認為文言文就是最難學的,讓他們產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把文言文轉化為白話文理解,降低難度,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激情.其中第一,二課時主要是介紹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的寫作特色,使學生對屈原及其作品有進一步的瞭解。然後教學重點是掃清字詞障礙,特別是其中的生僻字、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理清文章思路。第三四課時則主要是讓學生藉助文言文資料,朗讀詩歌、逐句理解詩歌內容。為了避免單調枯燥,在翻譯的過程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全班齊讀詩句,然後翻譯;請同學朗讀詩句,小組合作一人讀一人翻譯;老師朗讀詩句,同學交流。並且小組之間再進行比較,評出表現最好的組.最後讓學生聯繫實際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從實際的教學情況看,這種形式的效果還不錯,學生的學習激情較高。

通過四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理解課文的內容,對屈原及其作品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並且學生在這次課堂上的學習也有很大的進步,其主要表現在:

(1)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與之前的課堂相比有更多的學生願意嘗試回答問題.簡單一點的問題多留給基礎差並且平時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這也能增長他們的信心.調動差生的積極性,以帶動課堂的學習氣氛.例如:一(10)班王健,樊普林同學;一(19)段立人,王遠,等幾位同學平時不喜歡回答問題,但在這次課堂上卻表現得非常突出,有很大的進步;

(2)朗讀能力提高了;由於是文言文,大多數同學有些畏難,不願意花時間去讀課文,比如,就有學生認為文中太多的“兮” ,不是很容易讀,就不願意去讀它.我於是就多花時間指導學生如何朗讀,通過疏通字詞讀音,聽朗讀磁帶,教師示讀,劃分朗讀節奏,分組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學會朗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特徵,在經過反朗讀後,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小組之間的配合能力明顯加強;從這次課來看,有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小組的力量加強了,並且組與組之間也有一定的競爭。很顯然同學們對這次的加分很在意,都希望能在課堂上好好表現,掙得獎勵分。在投入學習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4)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語言組織能力有所加強;從學生的回答問題情況來看,總體來説有很大的進步,原本對口的學生很多人基礎較差,在課堂上表現出比較膽怯,對自己不夠自信,因此回答問題時也比較含蓄,而這次因為多鼓勵他們,在整個氛圍影響下,很多學生也能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並且能用簡潔經典的語言甚至是詩句來概括。比如一(10)班周衡就用到了詩句,一(19)班王盼同學還引用《弟子規》中的道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總體上來看,同學們的學習的激情提上來了,基本上全班同學都能認真聽講,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不足之處是:

(1)因為時間以及學生的認知基礎的關係,未能再介紹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其他《楚辭》的作家、作品進行拓展學習。因此,學生對《楚辭》的創作手法、藝術特點還沒有一個比較全面、深入的認識。

(2)教學的時間過長,由於課堂上的討論時間過長,導致課堂上的時間比較緊湊;

(3)學生對文中的重要句式的把握不是很好,因此要加強對句式的講解。

(4)部分學生的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對於基礎不一樣的同學要進行分層教學;

(5)班級的不同學習情況也不同,這次整個教學過程中,(10)班和(19)班的課堂反映也不一樣,各有各的問題,因此在以後的每堂課中要因材施教,根據兩個班級的不同特點制定教學計劃,以提高課堂效率。

(6) 在課堂上極少數同學仍然喜歡用方言回答問題,這在語文課課堂上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要引導學生講普通話;

針對以上問題,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完善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真正做到自主性學習。多發現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然後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主自覺地學習。而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將不斷的鑽研文本和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不斷的完善我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