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創新教學總結

校園1.6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創新教學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創新教學總結

關於創新教學總結1

我們在不斷實踐和反思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求真求實,優化亮點,直面問題,促進發展”的工作總結思路,實行“檢查督導和自評反思相融合”的引導式總結模式,提升了教師教學工作總結的實效性,發揮了總結驅動創新的功用。

一、引領教師把傾聽學生需求、反思學生意見作為教學總結的基礎

學校通過設計啟發性和針對性強的調研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引導學生真實反映自己的學習訴求、學習期望以及學習中的困惑和障礙。通過設計開放性引領話題,組織開放式的學生座談會和訪談活動,廣泛徵求學生意見和建議,聽取學生對教學組織管理、教學措施落實、作業的實效性和教學效果的評價。並及時分類梳理來自於學生的意見,讓這些基於學生學習體驗的感悟、需求、困惑、意見,成為教師反思教學、創新思路的基礎。

二、引領教師把教學檢測的質量分析和問題反思作為教學總結的'依據

在檢測題設計上,我們依據學科《課程標準》設置的目標要求,設計可達成檢測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試題承載情境,為有效檢測提供優質的素材載體。在閲卷組織上,我們使用網上閲卷系統,實行流水閲卷,營造科學、公平的閲卷環境。在試卷分析和成績對比上,採用教師個體分析和學科組集體分析相結合的組織方式,引導教師從閲卷的過程中積累信息,通過對每道試題的目標達成度、得分比率以及學生整體和個體目標達成狀況的數據分析,在教學現實數據與期望目標的對比中,反思學情把握的準確性、教學目標定位的科學性、“教”與“學”對接的現實性;引導教師在學科組“會診式”的分析和個體“自主診斷”的對比反思中,探求產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探索實現教學“理想”與教學“現實”有效對接的實施奠定基礎。

三、引領教師把優化經驗作為推動專業發展的新起點

教師的教學智慧是在充滿活力的學習場域的影響下和學生髮展需求的驅動下被激活的,教師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是在實踐歷練中不斷更新和昇華的,教學方法和措施也是在“學”與“教”的碰撞中生成並不斷優化的。因此,我們把引領教師總結這些生成於實踐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作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着力點,引導教師在全面反思教學過程、總結工作亮點、吸納學生意見和借鑑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從點滴積累着眼,從細小環節着手,梳理具有啟迪功能的教學案例或有探究價值的教學事例,深刻分析和思考產生這些案例、事例、措施和方法的背景原因與理論原因,提煉、優化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四、引領教師把問題反思和教訓汲取作為創新方法的驅動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障礙,是影響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從客觀上講,我們常常認為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諸多因素產生於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薄弱和方法的不適應,但從主觀上看,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和方法的不適應正是教學要把握的學情要素,也是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過程中應着力解決的問題。教師只有準確把握學情基礎,精心創設學習情境,採取有效地教學措施,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彌補基礎缺陷,指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突破方法上的障礙,達成有效學習的目標。因此,我們把汲取教訓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驅動力,引導教師梳理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及意見,分析學生的學科考核的成績,結合教學實踐反思,剖析影響教學效果的“教”的因素和“學”的問題,探究引領學生突破學習障礙、提高教學實效的措施與方法,探尋解決教學中存在的“聽不懂”“跟不上”“低效率”等問題的措施。實踐表明:重過程探究、突出亮點提煉與措施改進的教學總結過程,使教師的教學總結反思與學校的檢查督導達成了有效融合,既有效發揮了教學檢查的督導功能和引領作用,又激發了教師教學改革的創新熱情,是引領教師研修業務、積澱智慧、開發潛能的有效措施。

關於創新教學總結2

為全面落實縣教育體育局《開展“教學創新行動”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本校教學工作實際,我們迅速行動,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現將我校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領導彙報如下:

1、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突出課堂教學重點,形成課堂教學特色。新課程改革實施後,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式和學校發展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必須走創新之路,我們學校把“教學創新行動”和“教有特色學有方法”打造高效課堂活動有機結合,初步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特別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這也是我們“教有特色學有方法”打造高效課堂活動中的重點一環,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我們要求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在抓好閲讀、書寫、作業、預習、複習等學習習慣的同時,要特別重視學生傾聽、交流、展示、質疑等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2、創新課程管理,提高課程開設質量。

學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開足開全課程,嚴格按課程表上課,成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學生的興趣,組織教師開發適合本校的校本課程。

3、創新教學過程管理

傳統的教學過程管理主要是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等教學基本環節的常規管理,其總體而言,雖然具有過程管理的特點,但實質上存在着“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應突出“過程性”。比如對備課的管理,就可借鑑“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的備課制度,改變過去教師個人備課、書寫教案,學校檢查“備課本”的形式。

4、完善教學評價制度。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學生身體素質、學習行為習慣、文明禮儀、藝術鑑賞和參與、創新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學業水平等多個方面,學生的學業水平評價既要包括國家課程,也要包括在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方面的認知水平和能力。

5、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求各任課教師以單元檢測為階段,搞好質量分析,認真查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補救。建立學困生檔案,加大對學困生的輔導,營造互幫互學的學習氛圍,力爭使每位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作為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者,我們將進一步更新思想、轉變觀念,爭取在“教學創新行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標籤:教學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