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做有智慧的教師優秀讀後感想心得

校園3.16W

老師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他教育了一個又一個祖國花朵。那麼教師該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呢?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讀後感,老師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做有智慧的教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做有智慧的教師優秀讀後感想心得

  做有智慧的教師讀後感篇一

校園是我校傾力打造的五園之一。因此,每到寒暑假來臨前,學校都會給我們贈閲一些專業或人文地理類的書籍。一如既往的,暑假前兩天,我就拿到了《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

《做有智慧的教師》是從由廈門外國語學校的七位骨幹教師組威的“葉曉龍博客”團隊這個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優秀博文編成的。這七位優秀教師在繁重瑣碎的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之餘,把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對教師人生、家庭、學習等諸方面的思考,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耐人尋味、啟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長的心路歷程。這些小故事藴涵着他們細膩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實踐的智慧,折射出他們積累的經驗。

這些小故事看來親切,很貼近我們的實際工作鏡頭,有的案例更類似於我們平時遇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藴藏着以下“三真”:

1、真實的生活:全書是廈門外國語附屬國小七位青年名師平凡生活的真實寫照,讓你感受他(她)就是你,你就是他(她)……

2、真摯的情感:平日自己不能言、不宜言,或説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可在此找到蹤跡……

3、真切的智慧:面對頑劣孩子應有的智謀,面對優生需具備的睿智,面對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須的理智,以及生活中與教育有關或無關的智略……各種智慧都在此交鋒。

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這兩個小故事:

第一:葉雋老師的《我可以否定孩子的行為嗎》講的是:週末裏和家人一起在公園裏散步,她叫自己的小女兒不要怎樣,又不要怎樣,但是沒效果,最終還是由女兒的爸爸告訴她要怎樣怎樣才取得了好效果。此事引發了作者的思索: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嗎?真的不能跟孩子説否定句嗎?……

事實上,對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時機或情境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應該成為尋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出發點。大體上,應該以賞識孩子為主,以批評孩子為輔,實現成功教育與挫折教育的辯證統一。

不講孩子的具體情況,一味地賞識孩子或一味地否定孩子,都是走極端,都是偏頗的,都會走到教育的反面。

第二:林友深老師的《改變一小點,前進一大步》講的是:教師對一位不愛交作業的學生的改變。這個改變説是一小點,其實也不小,就是:把把輔導做在前面,減少答題的難度。做到這一點,很不簡單!對於文中小盛這類的學生,這種做法是很有幫助的。為什麼以前沒想到呢?這是因為教師往往會複製自己舊的工作模式和經驗,以慣性重得自我,以至於缺乏教育創新意識,根本意識不到面對新的學生新的特點。

所以要不斷嘗試新的教育方法,追求新的教育效果。改變一小點,體現大智慧!

  做有智慧的教師讀後感篇二

在這個寒假裏,我有幸拜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之所以選擇《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是因為我也想學着做個智慧的教師。在我看來,智慧的教師肯定是那些知識淵博,經驗豐富,教學起來又輕輕鬆鬆的老師們。而我缺少的正是這些。我想,這本書肯定會對我大有幫助。當我拿到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師的真諦。

書中是這樣詮釋智慧型教師的:他們把“教師”這一職業看成是自己的生命, 並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師”這一職業中。“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是他們信奉的職業操守;他們懷着滿腔的熱情歡樂地與學生交往,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最高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因材施教;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動的 研究者,是有思想、有見解、有獨立判斷和決策能力的人;在他們看來,教學就 是藝術,教學就是創造;他們“貴在自塑、自律,執着地追求一種真正的教育生 活”。這樣的教師以自己崇高的理想、樂觀的態度、豐富的閲歷、進取的精神去 影響學生、啟迪學生、薰染學生、喚醒學生,教育因此便有了靈性和生氣。

書中着重講了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喚起教師對教學細節的 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搭建一個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學細節、教師智慧、教學實效、自身發展、教學創新的操作性理論詮釋與實踐案例,覺得很有啟發。

1、專心學習,成為“學者”。

智慧來自學習。生命如樹,學習就是生命的根鬚,教師只有讓學習成為生命的狀態,才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駐。教師作為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一個信息源,更要具有相當的學習力,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釋放知識能量的同時,也是挖掘自身知識庫藏的時候。只有勤於學習,廣採博取,才能讓自己原有的 “一桶水”變為“奔流不息的長流水”,才可能對教材有真知灼見,才可能於平凡中見新奇,課堂上,才可能“口含靈珠、遊刃有餘……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師具有智慧,離不開原有的知識積累,更離不開長期的不斷學習。“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2、用心創造,成為智者。

智慧來自創造。教育的對象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人,這就決定了教師工作必須有要有創造性,智慧型教師不但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的創造人格,善於

反思,勇於否定自我,不斷出新,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教師的創造力增強了,智慧豐富了,必然會帶出一大批擁有智慧、富有創造力的學生。

3、培養興趣,立足課堂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除了要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藝術的魅力是可以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葉聖陶先生説:“果真要養成他們良好的習慣,最重要的是順應他們的心情。”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麼傾聽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理,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總之,智慧型教師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做有智慧的教師讀後感篇三

名師們深刻的教育思想、淵博與睿智的大家風範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啟發,滌盪了我的心靈,引起我長久地思考。仔細回味每一個小故事,處處精彩,在充滿智慧的字裏行間,點點滴滴無不引領着我們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記得這樣一句話:“知識,只能讓人看見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讓人從一塊石頭裏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裏發現靈魂。”教育,是與人打交道的一項職業,除了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加以體現,是教師對於教育工作規律性的把握、創造性的駕馭和深刻的洞悉、敏鋭反應以及靈活機制應對的綜合能力。

如此可見,教育呼喚教育智慧。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呢?

一、智慧來自健康陽光的心態。

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好的心態是關鍵。有了平和的心態,才能有冷靜的大腦;有了積極的心態,才能調動大腦創造的活力;有了辯證的心態,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維陷入極端主義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態,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們教師每天在進行着“備、教、批、輔、考”的工程,平凡與繁瑣的日常事務讓我們的工作更細微化,更具體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複的勞動中,我們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覺得教師要有三顆心:寬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兒童心,純樸的博愛心。平常心是留給自己的,兒童心是給孩子們的,博愛心則是參與社會的。

作為一名教師,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擁有一顆健康陽光的心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繽紛,在平凡中顯露出智慧。

二、智慧來自知識的日積月累。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成功沒有捷徑,成功來自於學習,成功更來自於實踐。我覺得經常瀏覽有益的網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如:教育在線、中國知網、特級教師家園的網頁等,裏面都有很多浪裏淘沙得來的精粹。經常閲讀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無疑是一種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於大師的教育博文,如同走進無窮無盡的教育寶庫,思想意識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勞動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時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我們只有閲讀、閲讀、再閲讀,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裏,才有深厚的底藴。走到課堂上才會駕輕就熟,遊刃有餘。

三、智慧來自對教育行為的不斷反思。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揭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教師要獲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習慣。遇事要先問“為什麼”,研究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學習、實踐、反思、寫作。這是教師成長的必由路徑。學習的最重要途徑是讀書。要使閲讀變成習慣和享受,不斷積累,不斷豐富知識結構。踐行是關鍵,做了才有發言權。要在課程開發、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積極實踐,並視為鍛鍊和提高的機會。反思是智慧型教師最關鍵的思維特質之一,同樣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師的反思更為深刻和持久。寫作不為張揚,而是為了盤點和內斂,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堅持記讀書筆記、寫教育日記、教學反思等對於我們的專業成長是非常好的。因為,堅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階梯。

四、智慧來自與他人的精誠協作。

常言道:兩人智慧勝一人,眾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學教授認為:“21世紀的學校是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所謂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是指不僅學生們相互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專家的教師也相互學習、提高,家長和市民也參與學習,共同發展。許多研究發現,教師一起密切溝通,休息時的相互交談、備課時的疑難問題商討、公開課的觀摩與評價,都是教師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教育呼喚智慧,智慧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我。擁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每天進步一點點,積少成多,就能不斷提高教育藝術,逐漸成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


標籤:讀後感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