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字經讀後感(必備15篇)

校園2.0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字經讀後感(必備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記得幼兒園託班後的暑假,媽媽送我到樓下的'齊老師家學畫畫,課餘時間,齊老師教我們誦讀《三字經》。可能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念着好玩,我就喜歡上了它。第二天就讓媽媽上街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後來,它教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現在我是一名二年級的國小生了,學習上一偷懶,媽媽就説:“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我就無話可説了。有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爭搶玩具,耳邊就又會出現媽媽的嘮叨:“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我只好把玩具讓給了小朋友。不過,也有我“出風頭”的時候呢。上次,爸爸媽媽因為家務事爭吵,看到此時此景,一旁的我嬉笑着説:“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他們立馬相視而噓,和好如初了,呵呵。

這就是《三字經》帶給我們全家的快樂!

三字經讀後感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説:玉石不經過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或有價值的器具。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句話出自《三字經》。

《三字經》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同《論語》、《道德經》一樣,都是中華國學啟蒙教育叢書,它是我的良書益友。裏面有“孟母三遷”,有“孔融讓梨”,有“女媧補天”,有“開天闢地”等很多精彩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典故。對我教育意義最大的是“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這兩個故事。“孟母三遷”這個典故説的是孟母為了讓孟子專心致致的學習,三次搬家,看到孟子不好好學習,剪斷了織布機上的布,這個故事不但讓我懂得了學習環境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還讓我懂得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孔融讓梨”

這個故事説的是孔融四歲時就知道了把大梨送給哥哥,把小梨留給自己,讓我懂得了尊敬長輩和尊敬兄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該懂得的道理。

《三字經》句句押韻,讀來琅琅上口,便於我們記誦。從問世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三字經》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海外,為我們中國人爭了光,我們為中國驕傲,為《三字經》驕傲。

三字經讀後感3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背誦《三字經》。透過閲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國小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國小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就明白了我們中國以前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務必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為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明白瞭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中説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那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讀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中,藴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國小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4

寒假,我有幸讀了老師推薦的《三字經》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孟母教子》

孟子長大了,上學了,可她常常逃課,母親知道了,沒罵她,把她的布剪斷了。孟子問母親為什麼,母親告訴他:"學習像織布,不是一天織成的。"小孟子從此努力學習刻苦,專心致志。我覺得,孟母很會教育孟子,同時也教育到了我,讓我明白了學習不能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還有一個故事令我佩服

趙中令,讀魯論。

彼既壯,學且勤。

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

西漢時期,有兩個勤奮學習的孩子,叫温舒和公孫弘,都是放羊,牛,雞,豬的.。沒書,温舒就用蘆葦抄書,公孫弘用竹子削成簡抄書。後來當了大官。

我明白了什麼叫環境不好,但他不影響你,但成績要好,所以,不能把困難當藉口。

老師給我推薦的《三字經》真是無價之寶,我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字經讀後感5

我讀過很多書,但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經典作品,還是我的好老師。每一次讀它,都會引起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在《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九歲時,就非常孝順父母。每當夏天,他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休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呀!爸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種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記得我四歲時發高燒,晚上睡覺時總是不停地蹬被子,爸爸為了我,竟一夜都沒睡覺,一會兒摸摸我的頭,一會兒給我物理降温,每當想到這件事,我就能體會到父母愛的偉大。現在我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先給爸爸媽媽吃,等他們吃完了我再吃。爸爸媽媽吃完後,總是不忘説一句:“盼盼,你長大了,真棒!”

我愛這本書,喜歡書裏的精神和智慧。我更會在享受愛的時候,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

三字經讀後感6

在這個寒假裏我背完了《三字經》這本中華國學經典。它的每個句子都有三個字組成,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背誦。

《三字經》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還有在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的傑出人物。至今這些語句中所藴含的故事還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炎宋興,受周禪”,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這句話中所講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開封。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他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便決定把將軍們的兵權收回來。於是他就大擺宴席,把所有的將軍都請進宮中,正當大家喝的盡興時,趙匡胤發話了:“我總擔心你們的部下有一天會把黃袍披到你們的身上。不如你們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做個閒官,買房置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這豈不是更好嗎?”第二天,將軍們都紛紛遞來了辭呈。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們祖先留給後人的文化瑰寶。我們要認真閲讀,反覆吟誦,才能達到增長知識,明事理的目的。我今後還要多朗讀它,《三字經》會讓我終生受益。

三字經讀後感7

在我五年級的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了《三字經》,翻開這本書,發現每句都是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當我讀到“昔孟母,擇鄰處”時,爸爸就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學習環境的重要,也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們不僅要學習,還應該專心學習,“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們沒有取得好成績,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專心,注意每一個小細節,這樣才能成功。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粒思想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8

寒假期間,我閲讀了《三字經》,這是一本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讀本,我看了很受啟發。

大家熟悉的“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尊敬和友愛兄長,這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比起孔融,我十分慚愧,有一次,外公想吃香榧,我想了想:香榧三年才能成熟,要省着吃,就給了外公三顆,把剩餘的都放了起來,這樣做太不應該了,等外公再到我家來,我要全部拿出來給他吃。平時在生活中,我要尊老愛幼,主動把好東西讓給別人。

文中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告訴我們:勤奮上進一定會有收穫,只顧貪玩沒有什麼好處,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奮發努力。我要在今後的學習中,認真、努力、主動,遇到難題不退縮,多東腦筋,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向家長、老師和同學請教。多閲讀,多實踐,如果學習不勤奮,再聰明也沒有用。

《三字經》中的一字一句都講述了一個個人生的哲理,讓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到來和意義。

三字經讀後感9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閲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10

寒假期間,學校要求背誦《三字經》,我想:背《三字經》有什麼用?我極不情願地向書店走去。誰知拿起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的《三字經》,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兩個多小時,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計,我才匆匆付完錢,興高采烈地向家裏奔去。

每天寫完作業,我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而是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11

在我能記事的時候,我認真讀過《三字經》發現它向我們講述着古人們做人做事的準則,是一本有着啟示性的書,我也從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在書中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我就不一一道來了,選兩三個作為題材吧!

現在的孩子,一點不入古代的孩子,這要説起孔融讓梨了,他四歲就能讓梨,而我們都是父母讓着,我想吃什麼就向父母要,這一點我做得很不好,但是通過學習讓梨的故事,我也經常讓父母先選了。

還有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了才讓父母誰……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真是一個懂事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着她,再看看我,真是天壤之別。我現在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等等。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利用假期的時間,我把《三字經》又讀了一遍,又有了更大的收穫。爸爸媽媽説:“我也比以前更懂事了。”

三字經讀後感12

每天我寫完作業都要讀一些課外書。這學期,我就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它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還有教我學習的……

《三字經》中有幾句話讓我記憶憂新,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它讓我明白從小要好好學習,不能錯過最好的學習機會,更不能做一個平庸無能的人。像“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為父母暖被窩,夏天用扇子扇涼蓆。他的細心和孝順是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而“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話讓我體會到兄弟間要相互謙讓,做兄長的`要呵護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長。雖然我們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但我們有夥伴,有同學,所以我們對同學和夥伴也要相互謙讓尊重。

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學到的這些道理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讀後感13

這個寒假的徵文主題是“誦讀經典傳承國粹”,我選了《三字經》,認認真真讀了幾遍。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的形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育我們好好學習的,等等。

其中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一句話是“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要常常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光陰。愛玩是我們國小生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就説我吧,寒暑假的作業,每次都要等到快開學的前幾天才急急忙忙地去做完;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地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並且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的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讓我們受益無窮,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三字經讀後感14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很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會教我們知識,也會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三字經》開篇就講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很清楚,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時候,這種天性人人都很相近,但長大後,受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影響,人的性情才有了差別。我覺得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在和諧社會環境,良好的教育氛圍,做一個善良的人。“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是多見識天下事理,懂得計算、計量,這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覺得這句話告訴我要做一個尊老愛幼,懂禮數的好孩子。

讀完《三字經》,讓我想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15

讀完了《三字經》這本書,我的心裏有許多的想法,在這裏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他的意思是:我們每個人最初的本性是一樣的,可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學習環境不一樣,所以我們的性格和愛好才有了不一樣。“昔孟母,擇鄰處”這句話是説孟子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孟子”上更好的學,學到更多的知識,曾經搬了三次家,終於讓孟子在長大後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話寫的是東漢的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點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謙讓兄長的道理和孝順父母的道理一樣,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我們不光要孝敬父母,還要謙讓自己的兄弟姐妹。

讓我們一起學習《三字經》,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養成講禮貌,愛學習,愛勞動的習慣,成為一個優秀的國小生。(卞博瑋)

標籤:讀後感 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