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教案彙編五篇

校園2.4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數學教案彙編五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麼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麼?

2.交流、彙報

(1)問: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組交流

(3)學生彙報。

學生可能説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説出:物體有長、有短。 cháng duǎn

板書:長、 短

[ 設計説明: 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 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彙報。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 的形成過程。]

學生可能説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着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由於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説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並板書長、短。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 的認識,培養學生言語 表達能力。]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 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遊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麼就比什麼,願意比什麼就比什麼。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 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 處有數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説出圖意,然後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説一説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並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説一説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説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裏;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裏。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裏。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學具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六、全課小結(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國小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並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後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台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並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學生説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淨含量。

4.讓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淨含量情況。

5.揭示並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並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後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係: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麪、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遊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後實際稱量,最後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佈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佈置課後實踐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21、2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噸”,掌握 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2.能力目標:能用 “噸”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3.創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麗的森林裏,動物醫生要給動物們體檢,大象第一個到,請你猜猜它的體重是多少?(課件演示測體重的過程。)小熊、小牛、小馬和小鹿四個好朋友也從河對岸趕來體檢,可到了小橋邊,它們卻停下來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原來,到了橋邊,小馬準備和大家同時過橋,可小熊指着橋邊的提示牌説:“限重一噸”。於是它們猶豫了。同學們,你給出個主意吧!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學生自由發言,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然後再幫助它們過橋好嗎?

二、感知探究

課件出示情境圖

1 、猜一猜:一頭水牛、1 袋麪粉、1 桶油的質量和一名三年級的國小生的體重各是多少?

2、用稱稱一稱,驗證猜想。(課件演示)

3 、試一試

(1)讓學生背一背體重25千克的同學。

(2)提一提質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課件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課件出示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這樣的10 桶油正好重1噸

1 袋麪粉質量是 50 千克, ( ) 袋麪粉約重1噸

三年級的國小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一頭水牛重 350kg , ( )頭水牛約重1噸

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書)教師強調: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5、説一説。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哪位同學來説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做單位。(強化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

6、解決問題:它們能否同時過橋(出示情境圖)

(1)現在誰來説説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為什麼?

(2)它們誰和誰能同時過橋?(小組討論)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3)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遊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座橋嗎?為什麼?

指名發言,教師評價。

三、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彙報方法。)

第二關:在○裏填上“>”“<”或“=”。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彙報方法。)

第三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並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裏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

到了動物園。動物園裏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説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説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四、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 噸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噸用字母“t”來表示。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過體會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感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歸納商不變規律的過程。

教具準備:投影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以疑激趣,導人新課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第(2)題的結果。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它與第(1)題有什麼關係,這節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評析:提出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與新知聯繫密切的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猜想,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

二、探索發現規律

1.觀察算式,説出各部分的名稱。2412=2被除數除數商2.觀察算式,分類整理。學生口算下列各題(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與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題的商沒有變化?再根據商的變化情況給這些題目分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商不變的這組題目,再次提出問題:商不變,誰在變?(被除數、除數在變)你能根據被除數、除數的變化情況,再一次把這組題目進行分類嗎?為什麼這樣分類?組織學生在小組討論後,分成下面兩類:

第一類:(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類:(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師陳述:被除數、除數都乘幾,可以説被除數、除數都擴大了幾倍;被除數、除數都除以幾,可以説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幾倍。板書:擴大縮小

3.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以2412=2為標準,分別觀察上面兩組題目的被除數、除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討論彙報:

生1:我發現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商沒有變。追問:都是什麼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數擴大2倍、除數也擴大2倍。

引導: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可以這樣説: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2倍。

生3: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10倍,商不變。

生4: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縮小3倍,商不變。

組織學生用完整的話説出上面的規律,並與書上的規律比較。

板書:在除法裏,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3)組織學生舉例驗證,並板書課題:商不變規律。

(4)討論:為什麼(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發生變化呢?在同時、相同的倍數下面畫着重號,引起學生重視。

[評析:有目的地放手對一些算式進行各層次的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從而概括得出商不變的規律,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步步深入、層層逼近,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講一點而學很多的教學策略。]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以故事激發興趣,加深理解。師生一起欣賞一段錄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兒住着一羣猴子。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説:給你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聽,連連搖頭,心想每隻小猴才分到2個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來。猴王緩了口氣説:那好吧,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只猴子怎麼樣啊?小猴子得寸進尺,撓了撓頭試探地説:大王請開恩,再多給點行不行呀?這時猴王一準桌子顯出慷慨的樣子:那好吧,給你600個桃子去平均分給300只小猴子,你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導:同學們也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笑?為什麼?

引導學生思考:2400012000等於多少?根據是什麼?

2.口算。

3.根據312002600=12很快説出下列各題的結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搶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3)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被除數( )。

5.已知4812=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樣改一下就對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遊戲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學手執328=4的卡片,説:願意和我做朋友的請到台上來。對手執(324)(84)的卡片反問:你怎樣改動一下,我們就可以成為好朋友?還可以怎麼改呢?在做過一些類似的活動後小結:祝賀你們找到了這麼多的好朋友,願我們班成為一個團結協作的大集體。

四、課堂總結提問: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總結:同學們通過認真觀察、思考、比較,在被除數、除數的變化申看到了商不變的規律,這種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評析:鞏固練習的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效果明顯,既實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頗有情趣,給數學內容賦予了情感色彩,讓學生始終在愉悦、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判斷練習,讓學生説錯在哪裏,怎樣改一下就對了,不僅加深了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敢於爭辯、善於表達的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理解計算十幾減9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3.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正確口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示圖: 小白兔到猴媽媽的水果店裏去買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媽媽的水果店去買桃,(小白兔對猴媽媽説)“阿姨,我要買9個桃。”

問:小朋友,你們從圖上知道了什麼呢?

學生互相説圖意。

“13個桃,賣出9個,還剩多少個?”

全班交流 解決這個問題用哪種運算方法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樣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從13個桃子裏拿走9個呢?

主動探究,用(小棒,小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説一説,怎樣計算13-9。看誰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彙報。學生們可能會出現以下答案:

方法1:一個一個地減。

板書: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裏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來是4。

板書:10-9=1 1+3=4

方法3:先減3,再減6,得出4。

板書:13-3-6=4

方法4:想加算減。(因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計算,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介紹給同桌小朋友們聽。

試一試。

計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題)。(允許有困難的學生藉助實物操作進行計算)指名學生口答,並要求説出算法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題。先説説題意,再説説是怎樣計算出結果

2、“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在計算、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想加算減”的快捷,較快地算出得數,但不必強求統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題(遊戲:小螞蟻推木塊)。

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

12-9= 10-9= 14-9= 18-9= 11-9=

19-9= 16-9= 13-9= 17-9= 15-9=

5、出示算式:

遊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算式間的某種聯繫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計算結果。

你發現了什麼?

最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提問: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

先互相説一説,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十幾減9)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方法一:一個一個地減.

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減去3,再減去6.

方法四: 9加(4)等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