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天宮課堂》觀後感12篇

校園1.45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宮課堂》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宮課堂》觀後感12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

20xx年10月16日,隨着一聲巨響,託舉着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時隔1個月,天和核心艙又迎來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將在太空出差半年。20xx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天宮課堂”第一課太空授課。

“天宮課堂”背後是無數航天人的職業自信。航天員王亞平曾寫給我國航天事業開拓者之一陸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們的高標準、嚴要求和無數個夜不能寐的堅持,成為了今天我們在太空的.底氣!”航天之路雖然遍佈荊棘與淚水,航天人的夢想與信念卻一直堅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堅守和付出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背後是航天強國的科技自信。從20xx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到實現我國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多項核心技術“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幾十年來,我國航天人同舟共濟、團結協作,艱苦創業,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偉大飛躍,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天宮課堂”背後是大國的擔當自信。一切離不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和14億中國人民的關心支持。中國人來到太空的背後,是一個國家數十年的付出與堅持,更是一個民族跨越千年的苦盡甘來、厚積薄發。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

“天宮課堂”第二課於3月23日15:40在x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x、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受近期疫情的影響,隊員們全都居家線上學習,白彥鎮崮北完小組織各中隊隊員居家觀看了這堂“雲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向大家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隊員們聚精會神觀看課堂,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每當3位航天員展示、講解完一個太空實驗時,大家總是不由自主地讚歎、鼓掌,原來在低重力的太空環境裏會發生這麼多神奇而有趣的現象。

叔叔阿姨們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使遙不可及的太空變得觸手可及。

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在太空中拋出去物體,竟然可以沿着拋出的方向和速度做直線運動;地球上的水和油因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裏處於微重力環境,靜止狀態下,水和油很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同學們歡呼着,大叫着直呼,不可思議!

觀看了這堂直播課,隊員們感受到了太空的魔力和科技的魅力。大家紛紛下定決心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妙。少年強則國強,希望隊員們好好學習,不斷激發自己的潛力與活力,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為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

每個人都對神祕的太空充滿了嚮往與期待,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開始了對太空的一次次探索。迄今為止,我國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宇航員都已成功出艙。人們對太空的瞭解也更多了。

學校組織觀看了天宮直播課,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與宇航員們連線時間。首先是王亞平老師講解了他們平時的運動方式、生活、住食等。接着做了幾個有趣的實驗。在地球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到了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就可以沉到水下。我當時是瞪大了眼睛的。不止如此,還有更神奇的!在太空中水的張力很大,可以像球一樣,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泡騰片放入水中氣泡就會濺出杯外,而到了太空中,將泡騰片放進那個水球裏,水球竟然將那些泡泡給“馴服”了!

為了便於觀察,王亞平老師給水球裏邊加了藍色色素,水球裏面有泡泡,漂亮極了,就像地球一樣!我不禁感歎人們的浪漫,通過這個水球人們竟能聯想到養育我們的地球,這難道算不上浪漫嗎?

我最感興趣的一個實驗是有關像的。實驗中,水球就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在它的`中心注入些空氣,就成了空氣球外面包裹着一層水球,這樣就會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在地球上,這種像並不常見。我對這個實驗感興趣的原因還可能是因為最近物理剛學完有關像的知識,哈哈。學校的老師們最後也解釋了原因,能學到新知識,我感到很開心。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

3月23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我國空間站正式開講。時隔半年,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太空科普課。我校40名學生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現場參與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西藏分會場活動。

活動開始前物理老師楊志成為全體學生開展了地面課堂的活動,為同學們介紹、普及了有關宇宙知識、失重實驗等一系列科學實驗。學生們認真聆聽、仔細觀看、積極踴躍的參與到實驗中,認真完成了各項實驗。

15時40分,“天宮課堂”正式開始,由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太空教師”採取天地對話的方式,在軌介紹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空間科學設施介紹與展示等授課環節,有趣的實驗現象激發了學生們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不同於平日裏的“三尺講台”,孩子們對於天外“最高”講台的好奇與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同學們目光緊盯着屏幕,聚精會神地觀看着“天宮課堂”直播。

最激動人心的是“天地互動環節”,我校八年級五班旦增曲珍同學與八年級六班洛桑念扎同學通過天地連線,實現了與宇航員直接對話。宇航員老師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耐心地向同學們解答了有關“太空上的月亮與地球上的月亮有什麼不同”、“拉薩市海拔較高熱水不能燒到100℃,宇航員們在太空可以喝到開水嗎?”等問題,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獲益匪淺,並立志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保持對科學的熱愛和對夢想的追求,不斷創造自己的人生輝煌。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5

今天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因為天宮課堂第三課就在今天上課了!本次的課程,還是由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進行授課,15時45分的時候,天宮課堂第三課終於開播了。

本次的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這裏面都隱藏着無數的物理知識,等着我們去發現,去學習。這次太空授課在大空失重的環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難幾到的物理現象,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教學的方式來上課非常的有趣,讓我難以忘懷。

航天員作為科普教師親切地與學生進行對話,拉近了代表我國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與公眾的距離,增進了青少年對航天事業的瞭解與關注,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中國情懷的傳遞。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歎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為我們教師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這次太空授課實現了航天工程領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養青少年方面的無間協作,這對物理教師的鼓勵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藝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團結的温暖。這也激勵着我們今後在教學工作中更加註重與其他社會教育力量的聯繫與合作,從其他領域聽取教學意見,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和對知識的領悟,從而提供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創造更適合學生髮展的學習環境。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6

當航天員們在《天宮課堂》為我們太空授課時,你是否瞭解過他們為夢想付出的努力?他們是名人,但他們也是一個為了夢想而不斷奮鬥的普通人,是堅持讓他們的生命變得與眾不同。夢想雖然美麗,但如果沒有堅持的勇氣和行動,那麼,那份美麗就只能停留在夢境中,而不會成為如今的現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像那些在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那樣救死扶傷。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在疫情最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幫助着更多需要他們幫助的人,這就是我最崇拜的人,也是將來我要成為的人。有夢就動力,有動力夢想才能成功;有夢就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有夢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夢想不會拋棄我們,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拋棄自己。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所以,儘管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中會出現各種磨難,必須經受多重考驗,甚至會讓我們難受得哭泣,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疼痛,但是,如果放棄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們一定要堅持。因為,堅持是通向夢想的最好途徑。現在的`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一個國家,一個人,美好的時光總像花期般彌足珍貴,從含苞,到凋謝,綻放只有一次,年少也只有一次,我們無法改變過往,卻可以充分地利用少年的時光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有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精彩絕倫,充實不已;有的人卻一輩子碌碌無為,虛度光陰。與其在老年時懊悔“黑髮不知勤學早”,不如現在就為自己、為祖國從每一件小事起認真努力吧!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7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20xx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學校組織我們通過網課的形式一同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讓我比起以往又多了幾分收穫,也讓我倍感自豪。

上一次“天宮課堂”的精彩片段還令我記憶猶新,這次三位老師又會為我們講述怎樣神奇的實驗呢?

跟隨航天員們,我們雲參觀了問天實驗艙,看到了中國空間站的全貌。我不禁感歎於國家科技發展的強大,也被中國科學家們的創意設計而折服。同時,在陳東、劉洋、蔡旭哲三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如指令長陳東所操作的毛細效應實驗,使我認識到了毛細效應的重要性和它的工程應用。除了物體運動的.特殊現象:水球變“懶”實驗和會調頭的扳手外,航天員將首次在問天實驗艙授課,觀察在太空中種植的水稻和擬南芥。水稻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竟然也會因“向水性”的特點而茁壯成長。讓我不禁驚歎。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感到了中國航天員攀登不止,挑戰未知的求賢若渴。他們“十年磨一劍”的千錘百煉堅韌不拔激發了我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學習科學、研究科學的積極性,這為祖國培養科學人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那壯麗而神祕的星空,吸引了無數先驅和智者。他們用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澤後世的壯舉,召喚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激揚前進的步伐!

與此同時也讓我明白,相對於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暫而渺小。但也正是因為生命和夢想的存在,才讓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機和意義。

“神舟”問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浩瀚天空裏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宇宙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

探尋九天的夢想從未停歇,奮鬥的征程不曾止步,我相信中國航天的精彩故事會不斷續寫。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8

在太空有許多神奇的現象,如水可以漂浮在空中,人可以”一蹦三尺高”啦,雖然這些道理是人盡皆知的但看完今天的課後我覺得宇宙的奧祕無窮無盡的`!

今年的”天宮課堂”第二課由翟志剛叔叔拍攝、王亞平阿姨講解,葉光富叔叔則是助手。

首先是第一項太空“冰雪”實驗看到這個實驗項目不禁自言自語道:在太空怎麼造冰?不可能把帶到太空吧?帶着疑問我繼續看了下去,只見葉光富叔叔拿出一個袋子,裏面裝着一種像水的液體王亞平阿姨介紹道:“這是乙酸鈉溶液。我們今天就用它來造冰。”只見她用手擠壓乙酸鈉溶液,説:”乙酸鈉溶液過飽和時會形成液體球用結晶顆粒打破液體球的穩定狀態從而迅速結晶,看着像“冰球”實為“熱球”我心中不禁感概:真是太神奇了。

接着又開始了第二個實驗,液橋演示實驗。葉光富叔叔拿出兩個塑料板,又拿出一袋水,先朝其中一個擠一點水又朝另一個擠一點水、然後慢慢把兩個塑料板上的水珠合成一個。一開始有些排斥,過了一會兒形成一個大水珠,又把兩個塑料板輕輕拉開,形成一個短短的水“橋”,畫面轉向地球上的同學只見同學無論怎樣拉都不能形成水“橋”,我猜那是因為太空有引力可使水浮在空中。王亞平阿姨又説:”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怎樣才能把水都橋”造的更長嗎!

沒等我思考完這個問題,又開始下一個實驗,水油分離實驗。葉光富叔叔拿出一個裝有油和水的瓶子,用力搖晃使油和水混合,在地球上油和水雖然混合卻很快就分開,在太空卻無法分離,老師提出問題後一位同學站起來説;可以繩子綁往瓶子,用力甩,利用離心力。王亞平阿姨照這個方法果然成功。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王亞平阿姨又向同學們介紹許多太空機器,如高微重力實驗櫃,無容器實驗機櫃等。還有很多實驗,和師生們天地互動這,些實驗都有一個目的,就是激發青少年探索太空的熱情,讓我乃至全中國的學生增長知識,這次課堂真是讓我收穫頗豐。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9

我國科技在日益發展,飛上天空以不再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夢想,人們將未來的發展定在了一個更高的目標。隨着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國又一次在茫茫的太空中授課啦!

這一次的天宮課堂生動有趣,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翻跟頭的冰墩墩。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壓軸登場,迎來太空之旅的“高光時刻”。王亞平老師水平向前拋出“冰墩墩”擺件,一向憨態可掬的“墩墩”姿態格外輕盈,接連幾個“空翻”畫出了一條漂亮的直線,穩穩站在了葉光富老師的手中。這個實驗用到的.是牛頓第一定律,正好是我們八年級下冊物理所學習的內容。雖然剛剛學過這個知識點卻對他不甚瞭解,因為在地球上,無法做到理想狀態——不受力。但是在太空站,冰墩墩卻真真實實的幾乎不受力,在空中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還有濕熱的冰球這個實驗,這個實驗讓我們彷彿進入了魔法的世界。冰球像極了童話中的水晶球,也象徵着我們踏入了新時代的大門。但如果是在地球上是完全不可行的。在太空中沒有容器的限制水球可以自然的變成球體。這個實驗也讓我們提前領略到了化學的神奇。

自從這節課後,不斷去探索的明顯增加很多,求學之心增強了。我也從中獲取了很多知識。世界上的知識真是無窮的多,我總是覺得只要把現在所學的學好就行,但通過這節課我才明白這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小水滴,我心裏一股發奮學習的熱情油然而生。在茫茫的太空中不光只有一些星球,一些行星,有數不勝數的東西悄悄地躲藏在這裏,只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他們,他們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只要我們有求學的那顆心,就能駕駛着自己的太空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自由穿梭。

中國航天即將進入新時代,讓我們仰望星空,為中國航天加油。向新時代,新徵程出發。征途漫漫,努力奮鬥,弘揚中國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0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的直播,一聽“天宮課堂”這個題目就讓人很感興趣,誰不想了解太空知識呀!

天宮課堂很精彩。課堂裏的主講老師分別是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老師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她既聰明又美麗,是我們女孩子的偶像和榜樣。

在天宮課堂上,老師們給我們做了好幾個有趣的實驗。有液體球實驗,有無容器實驗櫃,有磁懸浮實驗,有水油分離實驗。

其中,我最喜歡的也是讓我最震驚的是液橋實驗。

液橋實驗過程是:先準備兩塊塑料板,再在兩塊塑料板上滴上兩滴水,然後豎過來,驚奇的現象出現了。把兩塊塑料板豎過來後,兩滴水竟然沒有流下來。不過,這可不是最讓我驚奇的,讓我驚奇的還在後面。老師將兩塊塑料板慢慢靠近,讓兩滴水重合在一起,它們匯成了一滴水,再將塑料板慢慢拉開,這時的兩滴水好像被老師使了魔法,它們竟然被拉成了一座“水橋!”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觀看着太空課堂傳來的“水橋”視頻,怕驚動了水橋,而斷裂。

上完“天宮課堂,”我“也好想親手做一下”的想法又蹦了出來。於是,我和媽媽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兩塊玻璃,然後趕緊跑到衞生間去,懷着生怕錯過每一滴水的.心情跑了進去。

打開水龍頭,我小心翼翼地接了一滴水,然後也學着王亞平老師的做法,輕輕的把兩塊玻璃合在一起,再慢慢地拉開,哇!真的拉起一點點,只是趴在玻璃縫隙上看到的那一絲絲“水橋,”可是,一秒都不到,它就斷裂開了。唉!我真想對它説:“能不能給點面子,我才要歡呼呢,你就斷了!”

雖然實驗失敗了,但我並不氣餒,反而還很興奮呢!

今天的天宮課堂直播,讓我不禁想起了,語文老師帶我們剛學的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想到我們現在的科技多麼發達啊!我希望將來我也能去到太空,瞭解更多的天文知識。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1

宇宙海瀚無窮。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祕的暗黑”,“星星不會眨眼睛了,而是散發着耀目的光輝”……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認識,讓我的心裏也裝滿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動呢?宇航員在天上如何轉身呢?他們怎樣休息?有怎樣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誘導着我看完了他們的介紹。那是屬於中國的空間站,是祖國的天和核心艙,是泱泱華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從神舟一號返回艙誕生,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就在滾滾向前。

艙內宇航員為對抗失重效應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由此誕生,企鵝服用來對抗肌肉委縮。所以他們做了細胞生長髮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細胞一跳一縮,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無引力環境下水的浮力會消失,水的表面張力大到可以製作一個水球,在水球內注入一個氣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產生的氣泡也只在水球內產生。太空上既無法像地面一樣行走,也無法像地面一樣轉身……多麼神奇啊!這是從未聽聞的寶藏,藴含着無限的探索。當聽到他們90分鐘繞地球一週,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時,我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無一為不之驚歎,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驚天駭浪的意義。

核心艙的成功發射離不開背後無數航天技術人員的奮鬥;他們能夠登上太空離不開背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苦訓練的汗水;一項項實驗的結論突破離不開三位航天員背後半年的辛苦研究。你問我,為什麼連接前技術員那麼胸有成竹?你看見背後的滿腔熱血了嗎?成功絕不是偶然。

始於青春年華,滿腔熱血;醉於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長在清風中,與光同在。國之棟樑唯少年,青春你我正當時!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2

航天科技一直是任何國家都必須重視的一個新興領域妹,她對我們探索太空以及探索未知領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如今這個社會上,制空權已經變得非常的普及了,那麼還更深層次的就是宇宙太空的權利。比如説美國這個強大的國家,他們率先登陸月球,然後他就聯合其他的國家在月球上面劃分區域,説誰佔領誰就在將來擁有采礦的權利,所以我們的航天技術也不能落後,否則的話在未來的100年內我們將會逐步的落後,所以航天技術以及航天的愛好將是我們新一代顏最重要的一個方向。

第一次接觸航天方面的知識是在幼兒園大班。那一天,老師把一張報紙貼到了牆上,那上面有一艘火箭——其實是神舟六號,還有兩個人——其實是費俊龍和聶海勝。聽到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解,我弄明白了個大概,心裏覺得自豪。突然,我發現——居然沒有一名女性。當時我就想:要是我能當中國的第一名女宇航員,該有多好呀!從那時開始,我便懷揣着這樣一份夢想,上了國小。我曾經很自豪地跟班上的一位同學説,我將來會成為中國的第一位女宇航員,他聽了,流露出羨慕的.眼神。那時的我自豪極了,覺得當一名宇航員太簡單了!三年級,我逐漸瞭解了一些有關航天方面的知識,這才知道,當一名航天員不是那麼簡單的,不僅要有學問,要有好的身體,也要有好的心理素質——其實當時我並不明白到底什麼是心理素質,只是模糊地覺得是身體好的一部份罷了。

雖然我知道我想成為一名航天航空員已經不太現實了,但是我可以在地下為他們工作,比如説地勤服務以及研究。我們可以在地上研究一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航天飛船或者航天器材,也可以在地下的指揮中心,中間空宇航員的一局動,看看他們的生命體徵以及各類的信息安全技術等。所以説,為了我能夠實現這個夢想,我現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參加一些科技展。為的了就是能夠更多的瞭解這方面的知識,為我將來的夢想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