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總結

校園8.88K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總結

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總結1

當前,職校學生存在不少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對學習不感興趣,很多學生有混日子的思想,厭學現象較為嚴重;自控能力較差,紀律觀念淡薄,缺乏必要的法制常識,常常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對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沒有敬畏之心,不懂得如何感恩;對外來的各種不良誘惑,沒有自覺抵制的意識和必要防範措施;對未來沒有長遠規劃,沒有目標,缺乏信仰,處於青春期的他們顯得非常迷茫。如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這在職校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以“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為主要思路,圍繞主題收集大量資料,以聊天引導式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相關做法總結如下:

一、成立課題,集體參與

學校成立心理健康課題攻堅小組,校級領導親自掛帥,全部德育教師參與其中。整個課題組分為電子備課小組、資料收集報道小組、課件製作小組等,每個成員有具體分工,而且都具體承擔某個主題教學。學校課題組提出了課題設想及預定的課題目標,在教學中應解決什麼的問題?針對某些具體問題如何操作?全體課題組成員通過具體的佈置和探討,團結一心,羣策羣力,聚集體的智慧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二、結合實際,分好主題

根據職校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學校的實際,課題組將心理健康教育分成若干個主題,分別涉及到學法指導、感恩教育、尊師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勞動教育、耐挫教育、青春期教育、運動健康教育、勤學勵志教育、職業規劃教育。每個主題之間既相對獨立也彼此關聯,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有了層次性,可以説是循序漸進。

三、精心備課,異彩紛呈

課題組的每個教師,根據前兩年試行的主題教育,對自己所授某個主題要進行二次乃至三次備課。備課時候,教師遵循“結合實際、創設情境、激趣釋疑、師生互動、當堂訓練”的二十字策略,備好學情、備好教法和學法,特別是在課堂流程中注重以生為本。這些都要求備課教師,要收集詳實的資料,包括相關視頻案例、名言警句、主題背景、相關音樂等,讓課堂徹底告別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落後局面,呈現給學生的將是一堂全方位的全新心理健康課。

四、激情上課,感染學生

按照分工,課題組老師都要圍繞着某個心理健康主題上一節公開課。我們將老師上公開課的過程全程拍攝錄像,所以,老師上課非常有激情,或親切、或嚴肅、或深情、或憤慨。每個老師都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相關概念,聲情並茂地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去感染每一個學生,和學生一起探討調整自我心理健康發展的方法,耐心解答學生存在的困惑,並對問題的深度進一步挖掘。每一堂課都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真正做到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五、課外延伸,教育無痕

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放在課堂,在課堂內儘量感染學生,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共鳴的同時,還注重在課後對學生進行體驗式延伸教育。比如:講“感恩教育”的主題時,要求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上從內心做到對父母的感恩,而且回到家中,還要從行動上進行對父母的感恩;講“尊師教育”的主題時,課堂中讓學生理解什麼事要尊敬老師,從理論層面上怎樣做到尊重老師,課堂外要求學生用實際行動去尊重自己的老師,並寫好尊師行動筆記等。我們在校內設立了心理輔導室和校長信箱,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疏導,還通過校園文化的薰陶和家校教育的溝通,為每個學生架起心理健康的橋樑。

六、收集資料,總結提升

按照課題組的分工,每個主題教育做到有電子備課教案、有課件資料、有課堂實錄資料等。對整個主題教育,做到每個主題過後有反思、有總結,根據反思情況,進行二次備課,反覆修改教案和課件。我們課題組的成員根據授課情況,對每個主題教育都進行課前和課後的一次集體評課、説課和備課。在不斷總結中,提升每個主題的教育效果。在不斷探索之後,每個學期我們將老師的備課教案收集編印成《定南職業中專心理健康教育》授課講義,將電子備課、電子課件和錄像課刻錄成光盤進行存檔,形成我校的校本教研資料,以便用於今後的教學與研討。

我校實施心理健康主題教育已經兩年,從兩年的實踐來看,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過去學生不太願意上心理健康課,到現在盼望上心理健康課,這就是最大最好的轉變。具體來説有四方面的改變:首先是摒棄了過去簡單的説教式的教學,變成了師生互動的課堂。其次是從過去僅僅是一本教材,到現在從電子教案、視頻、照片、課件等內容豐富、非常詳實的教學資料。其三是充滿激情的課堂,讓學生有震撼感,心靈得到啟發,代替了過去空洞的、紙上談兵式的説教。其四是學生課堂上得到啟發,課後有實踐體驗,代替了過去只注重課堂忽視課外的教學。

當然,兩年的實踐中我們也有遇到許多困惑,比如有時候有些課題顯得過大,僅僅靠一二節課,能否達到效果?兩節課後,課題教學的效果如何評估?很多學生,課堂上有了點滴的震撼,課後又恢復原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怎麼辦?很多問題都有待於今後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索。

隨着時代的變遷,結合當前教育的相關問題,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會越來越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如何有效地實施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將是今後我們職校人不斷探索的課題。

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總結2

目前,我國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期在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與壓力。這些壓力與挑戰也影響到正處於學習與成長階段的學生。已有的調查表明,我國中國小生有心理異常問題傾向的比例在14.2%—16.4%之間,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在2.5%—4.2%之間。因此,預防中國小生心理問題的產生,疏導其心理問題,不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責任,更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除了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培養外,還應加強其他任課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本文提到的教師均指此類)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

一、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與內容,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每個教師的職責

中國小生正處於發展性成長階段,除了少數學生已經形成心理和行為問題,大多數學生屬於正常範圍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輔導活動,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其主要內容是着眼於每個學生的健康人格培養與潛能開發。根據兒童青少年心理髮展各個階段的特點進行輔導,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內在的基礎。由此可見,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應是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形式決定了每個教師的教育活動都必然會涉及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個教師的職責。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質,是教師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關鍵

要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首先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培育者。有調查顯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兩者相關係數高達90%。因此,加強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對我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現狀,顯示了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迫切性

心理學專家王加綿認為,教師在班級的心理場中佔主動支配地位。中國小生心理不完善,極易從教師那裏受到暗示和影響,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維度的。可是,在20xx年8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新浪網聯合啟動的“20xx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通過對8699名教師歷時10天的問卷調查顯示:其中82。2%的教師反映壓力較大,29%的教師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38。5%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4]。儘管這些數據只是代表了上網的教師,但也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同時也説明了教師要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應完善自我。

(二)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顯示了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必要性

在教師對學生眾多的影響中,心理素質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好的影響會形成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響可能就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這些領域也只能用同樣的東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去施加影響”。因此,教師要運用“同樣的東西”對學生“施加影響”,首先教師自身得具備這些“同樣的東西”,即常説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師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響與培育就無從説起。甚至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如教師情緒不好會影響學生心情;教師若懲罰、報復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等。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是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關鍵。

三、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是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動力因素

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會對學生產生人格上的影響,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響會更加深遠。因此,教師不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還應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儘管目前我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已有一些時日,但其效果不容樂觀。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比如,仍有不少教師把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有的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卻認為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更有不少教師認為心理健康雖重要,但比起會考、大學聯考來就不重要了,類似思想觀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對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有意識地培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掌握必備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溝通技能,是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養的必要條件

必要的知識儲備是能力形成的基礎。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水平,有賴於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只有在掌握有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情況下,才能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在進行教育或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應具備以下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一)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教育標準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這個概念不明確,等於是“瞎子摸象”,無法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所要求的個性和社會性,都與傳統的以學習為主的在校行為(如學習用功、遵守紀律)和以品行為主的處事行為(如樂於助人、不損人利己)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因此,教師如果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沒有正確認識,就可能導致在處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過程中採取不恰當的措施,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教師應能自覺地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問題,受心理健康理論的指導而不是受常規的教育方式和觀念的影響去對待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理解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特點來制定的,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和訓練輔導,主要包括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和職業輔導。教師在瞭解了目前中國小生的心理輔導內容後,就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並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實施心理輔導。

(三)掌握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

首先,教師應正確認識學生出現的問題與心理障礙。首先應認識到,由於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再加上受升學壓力、家庭條件等方面的影響,難免會出現一些心理障礙。其次,教師應瞭解學生最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已有研究表明學生最易出現的問題是學習問題,其次是人格發展問題,再次是社會適應問題,因而也最易產生厭學症、注意力障礙、學習過度焦慮症、學校恐懼症及網絡綜合症等。同時,教師也應瞭解學生出現心理障礙的原因以便及時進行疏導、教育,將問題解決、控制在萌芽狀態。

(四)懂得處理心理問題的一些基本原則

對於心理問題的處理不同於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權威,進行自上而下的説服教育。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因此,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耐心、觀察力、良好的溝通技能,才能對學生進行疏導。同時也應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則,如信賴性原則,理解、支持原則,保密性原則,成功性原則等。只有遵循這些原則,才能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有效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才能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是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的重要途徑

實踐是運用知識、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應把所學的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去。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教材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資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種非常有價值的經驗成果,又具有社會性,所以應多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興趣特點編制。各科教師都要認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質教育內容的因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比如,在國小語文課本(人教版)第三冊中的《父親和鳥》一文中,通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還可以進一步教會學生與同伴應如何交往。

(二)在師生交往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學生在學校的交往除了與同輩羣體進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師生間的交往,師生間的交往除了課後,最主要的時間還集中在課堂上,課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現在提問、評價、關注等方面,因此教師應掌握對學生的提問策略,如多用詢問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時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用讚揚式、肯定式,儘量不用否定式。還要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像皮格馬利翁對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樣對待每一個學生,發自內心地期待自己的學生都能成為強者。

(三)在課外活動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行為

課外活動是一種學生喜愛的活動,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諸如社會實踐活動、科技文體活動、主題班會活動等,來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和諧社會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們的心理健康,而中國小時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時期心理健康的基礎與關鍵。與此同時,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又與其教師們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關,因此,關注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也應關注中國小教師們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