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長恨歌的讀後感

校園5.25K

《長恨歌》是一種觸動心靈最深處的感動,是一種拉近現實的永恆。當你一遍一遍的深入,你會發現如夢如幻,但最後刺入心底的痛。千古絕唱,唱的是什麼?難道不是這場愛情的悲劇嗎?蕩氣迴腸彷彿霓裳羽衣舞的華麗驚豔,這一切不過是場夢,而顰鼓震碎了華清池的綺夢 ,與之一起破碎的還有那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人兒。

關於長恨歌的讀後感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個王朝沒落的罪名就可以壓在一個女子的身上,只因“紅顏禍水,禍國殃民”。可是,給這樣一位紅顏禍國權利的人呢?難道真就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那該是怎樣的絕世容顏啊?白居易用如此優美的詩句描述楊貴妃的美貌,是在為紅顏的香消玉損而惋惜嗎?

李、楊之間的愛結局早已註定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就已註定了他們的愛情悲劇。這就是君王的悲哀: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我不喜歡歷來的文人們將歷史政治生硬地套入文學作品中,那樣反而掩蓋了作品本來所要表現的美感,我讀《長恨歌》,我是將《長恨歌》理解為一部純粹的愛情故事的文學創作,是應與歷史事實加以一定區別的。我更着眼於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那富有悲劇意義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沿用歷史題材的《長恨歌》中的明皇與楊貴妃是來源於歷史原型而高於現實的。我以為詩人是持歌頌同情的態度去還原李、楊之間的純粹的愛,作品描寫的愛情悲劇也不再僅僅是帝王宮妃的悲歡離合,而是具有普通男女愛情悲劇的性質。他們相愛,相愛不是罪。

只因身份的特殊,他們的愛就永遠不能擺在第一的位置。君王一旦重色輕社稷,“漁陽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將是早晚的事。而這樣的結局唯有這禍國的女子來承擔,只因明皇的愛終究是抵不過六軍不發。

長恨歌,所恨為何?《長恨歌》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 “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誰的恨?白居易有恨?楊貴妃有恨?唐明皇有恨?愛情有恨?

古有“詩言志、詩傳情”的説法。詩人或許是有恨的吧?他在那個壓抑封閉的年代對初戀者湘靈的思念及不能與之結合的“綿綿之恨”成為其創作《長恨歌》的感情的原由,借對歷史人物感情悲劇的詠歎,寄託自己的心情,抒發自己的痛苦與深情也不無道理。也許是詩人自身有過愛情悲劇的經歷,有助於他對李楊二人愛情悲劇的體察和分析,使得《長恨歌》肌理細膩、情真意切、打動人心吧。

楊貴妃也是有恨的吧。“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只因自己的.傾國容顏。僅是一個普通的女子,“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長生殿的誓語仍在耳畔迴響,曾發誓生生世世相守的愛人呢?造化弄人,豈能不恨?恨不能與君相守到白頭,恨不能朝朝暮暮,恨紅顏終究是薄命。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是他用情專一於楊氏的體現。處於明皇的地位,面對無數佳人卻只為一人肝腸寸斷,這是令人感動的。而在此詩中明皇的寵愛隨句可見,然當相愛卻不能相見時就會生恨,恨天、恨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只因自己無能力的保護,而痛失了愛人的玄宗必然最為悔恨自己:“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悲翠衾寒誰與共。”這或許也是一種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吧。

《長恨歌》的想要表達的是諷刺唐玄宗痴迷女色導致國家動亂也好,還是講述李、楊之間的純粹的愛情也好,亦或是其它更深刻更復雜的內涵。這些都不是我想要去關心、瞭解、感受的,我所欣賞的喜歡的感悟的僅是這首詩的優美語句與它所表達的悽美愛情故事,還有那千古流傳的不可磨滅的愛情的誓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標籤:讀後感 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