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長恨歌》讀後感

校園4.43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恨歌》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恨歌》讀後感
《長恨歌》讀後感1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落葉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吹落的梧桐葉,勾起綿綿長恨。

一個是重色輕國的君王,一個是嬌媚恃寵的妃子。雲鬢花顏,芙蓉暖帳,曾經鑄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不倫之戀。自古君王迷色誤國,愛江山更愛美人,只可惜李隆基生不逢時,安史之亂,六軍不發,君臣出逃,情急之下,只有以楊貴妃的死換得蒼生性命。西南路上,悲涼秋景,馬嵬坡生死離別,無邊落木蕭蕭下,香銷玉隕。

長恨啊!為國之君,身不由己,不忍割愛卻又欲救不得,“血淚相和流”是那沒完沒了的恨。蜀地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後睹物思人,白日傷情夜難眠,朝思暮想不復返。纏綿悱惻的思念之情,蕩氣迴腸。真切的酸楚愁慘,夢中的“悠悠生死別經年”是那動人心魄的恨。

行宮月色,夜雨鈴聲,蕭條衰敗,落葉有情。上天入地,蓬萊仙境,含情凝睇,梨花帶雨。拖物寄詞,重申前誓,七七相會,比翼連枝,此情此恨,了無絕期。

曾經甜蜜的愛情如流星,閃過瞬間的美麗。吹落的梧桐葉,從高高的枝頭掉下。從枝頭到樹根,從完美到毀滅。也許李隆基本不該為大唐天子。一個貧民百姓與自己心愛的女子白頭偕老,又有誰會橫加阻攔呢?或者李隆基不是貪圖享受的酒色之徒,楊貴妃也不是個好玩的女子,又哪裏會有六軍不發,馬前死呢?既然是一國之君,就要以江山為重,社稷為大,否則到頭來只會陪了夫人又折兵。

其實,身為天子也有致命的無奈與遺憾。江山,美人不可兼得,成全了一面總還有另一面讓自己心痛啊!

落葉梧桐,此情難了,此恨難消。

《長恨歌》讀後感2

《長恨歌》這首詩是作者和朋友一起遊覽仙遊時而作。古今中外,談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時,心中難免有些感歎。在這個時候作者官任縣令,對自己的理想和未來充滿了抱負,正是春風得意時,他的思想“兼濟天下”則成為了主導地位,和杜甫詩歌有一脈這承,他認為詩歌應該干預社會,干預政治,主張“文章和為時而着,歌詩和為事而作。”當時作者以前年過中旬,作品中形成了諷刺風格。作品都是以民眾民生為題材,融入了一定的政治色彩的諷喻傾向性。長恨歌的主題思想是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為題材,通過寫實與浪漫主義的幻想手法,寫出了自己對唐明皇荒淫昏庸的批判以及對他現實遭遇的的同情和忠貞、專一愛情的褒揚。

本文以《長恨歌》為題目的原因是因為唐玄宗重色傾國,他製造了安史之亂,安使之亂給人民帶來了無法彌補的苦難,得到了人民的憤恨,但是對愛情的痴情,專一所導致的愛情悲劇,自古以來,英雄和美女有很大關聯,何況一個現實的當局者。所以作者寫這首詩歌時的思想是雙面的,既有對現實的批判、諷喻,又有對唐明皇愛情悲劇的同情。

《長恨歌》前半部分採用了寫實手法,諷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誤國,開頭第一句就説明了這個觀點,為下文做了鋪墊,在到“楊貴妃”的君王側,在到“從此君王不早朝,為安史之亂的發生埋下了伏筆,從而可以看出安史之亂的必然性。這裏作者對唐明皇給予了極大的批判。在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歌的同時,對唐明皇的愛情悲劇充滿同情以及他對愛情專一大加褒揚。是誰種下的種子,誰就是承擔自己所造成的後果。現實就是給予他的報應,長恨歌的正文在後半部分,作者寫唐明皇在賜死楊貴妃之時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的痛苦。

以愛情悲劇為線索,寫出了自己對唐明皇荒淫昏庸的批判以及他對現實遭遇的同情和忠貞、專一愛情的褒揚。

《長恨歌》讀後感3

第一次遇見《長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裏,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長的古詩。爸爸告訴我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講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可惜是個悲劇。我最喜歡其中的這幾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第二次遇見《長恨歌》,是在9月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三口專門去臨潼觀看《長恨歌》歌舞劇。歌舞劇的舞台非常震撼,場地的中央有個水上表演台,舞台的後面就是驪山。這個歌舞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楊貴妃入宮、第二部分馬嵬坡兵變、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楊貴妃。

第一部分開場,驪山上繁星點點,月光照在楊貴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撐着一隻小船,披着華麗的外衣,非常優雅。舞台上水幕突然升起,楊貴妃享受華清池最美的温泉,於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開場,叛徒安祿山反動兵變。突然一聲響,整個舞台變成了火紅色,展示了安祿山他們民族好鬥的個性。馬嵬坡下,將士們逼迫唐玄宗處死楊貴妃,説的就是那句“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第三部分開始,舞台燈光又變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們倆從前的生活。喜鵲為他們搭起了橋樑,使他們再次相聚。我想説的應該就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這就是我遇見的《長恨歌》,我很喜歡古詩詞,每首古詩各有各的特點,希望大家都一起來了解古詩詞。

《長恨歌》讀後感4

從弄堂到鴿羣到王琦瑤,這場錦繡繁華的舊夢也像是時光的蟬蜕,薄如蟬翼,似有若無,這該是伴着咿咿呀呀的崑曲的綺麗的頹靡的一個午夜夢迴,陳舊如期,循環往復,是王琦瑤永遠也走不出來的情愛漩渦。

王琦瑤,少女時刻的聰敏謹慎低調不服輸,這樣的女孩子除了男人總是不招人喜歡的,出身低微卻心比天高,所有的低調委屈奉承討好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飛上枝頭高人一等,直到遇到了李主任,來到了她夢寐以求的愛麗絲公寓,她心甘情願地日復一日地等待,等着李主任的投食,她乖巧,她懂事,她不爭不搶,她心細如髮。然而,藏在金絲籠裏的鳥即使有着華美的外表卻總有夢碎的一天,於是,王琦瑤,只能回到蘇州,寄身於平安裏,只能日復一日地隱姓埋名,低調行事。

見過大上海的繁榮昌盛,見過“上海小姐”的光耀與萬人矚目,又怎會偏安於一隅,做個默默無聞寡言少語的打針護士呢?有恨,有不甘,有不平,王琦瑤還是王琦瑤,她的一生都在懷念過去的光陰,懷念那一身身緞面的、粉紅的、顏色各異剪裁合適的旗袍,懷念那一聲聲讚歎,那一次次駐足觀看的豔羨,那一個個嫉妒的眼神,她的生活在極為細緻精美中鋪展開來,她的人生軌跡就像她的美貌一般,註定不凡,美人如花怎能空垂枝頭?美人的價值生來就是被人欣賞的。從阿二,康明遜,薩沙到老克臘,掉落雲端的美人像唾手可得的花朵一樣,沒有任何風險時,誰不想採摘,即使僅僅只是為了虛榮,只是為了炫耀,只是為了無聊時的玩弄,王琦瑤以為自己很聰明,她的確聰敏,深諳情愛,她懂得男人,懂得人心,懂得天時地利人和,卻繞來繞去把自己繞進去了……

聰敏,美麗,謹慎,優雅,看過繁華,吃過苦頭,在男人身上吃盡了苦頭,卻還是甘之如飴,這該就是過於聰明的美人的下場吧!當美貌成為在外的身份時,美貌往往會掩蓋許多生活的事實,而時代更迭,對於美人來説往往最為刻薄。

《長恨歌》讀後感5

《長恨歌》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悲劇。這首詩在在諷刺唐明皇因為重色而誤了國事的同時,也讚頌了人們愛情的真誠和專一。

文章開頭就説,“重色思傾國”,作為統治天下的皇帝,不是注重賢才,而是尋找美人,這樣是辦不成大事的,這也是整個悲劇的根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貴妃有着卓然天成的美麗身姿,不能自甘埋沒;時機到來的那一天,被選到君王身邊。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嫵媚、千般嬌羞,表現出楊妃的絕頂美豔與萬種風情。她有云一般的鬢髮,花一樣的容貌,皇帝非常寵愛她,從此以後,君王再也不上早朝聽政了。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亂,成千上萬的車輛馬匹護衞着皇帝逃往西南。從“千乘萬騎西南行”看得出,這次逃亡非常的倉促。“翠華搖搖行復止”表現出人心渙散,預示着悲劇即將出現。縱使逃亡的速度非常慢,唐玄宗也不曾離開楊貴妃。最終士兵叛變,六軍不發,要求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於唐玄宗迷戀酒色,禍國殃民,玄宗只好將她勒殺。頭上的花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無人拾取;其中有珍貴的翠翅、金雀,還有玉搔頭。一代君王,面對此狀,只能掩面痛哭,卻無法挽救;回頭眷顧,禁不住血淚交流。“救不得”,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唐玄宗的無助與無奈。馬嵬坡下,楊妃葬身之處,空有荒涼的泥土,再也見不到她美麗的容顏。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真是摯愛之情。即使詩中暗含諷喻,《長恨歌》也是一首關於人間真愛的傾情禮讚。悽美的愛情故事,只有這樣的結局,才體現它的殘缺美。

《長恨歌》讀後感6

兩天時間,跳躍式閲讀,終於把《長恨歌》看完了。感覺王琦瑤的一生就是在驗證一句名言:性格即命運。因為王琦瑤愛慕虛榮,貪戀繁華,所以讓程先生在情感的漩渦中越陷越深,致使他人生的悲劇由此拉開序幕。因為王琦瑤的隱瞞,閨蜜蔣麗莉與她產生嫌隙,她搬出蔣家。正當憤恨好不容易爭取到的“三小姐”的名頭無益之際,李主任出現了。王琦瑤似乎很愛那個軍政要人李主任,往後餘生,似乎也一直不忘。為什麼?真愛嗎?我覺得未必。不過是因為大叔級別的李主任可以讓她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她的虛榮心可以被填的滿滿的。和李主任一起的日子充滿無奈的等待,看似冷清,但養尊處優,怎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繁華?再後來,時過境遷,主任死了,她回了鄉下,可是她怎麼能真的耐得住寂寞?即使經濟拮据,身無長處,她也要生活在繁華的大上海。她不是水性楊花的女人,甚至她很良善,還有一些優雅。可是,她討厭嫻靜。只要可以熱鬧,誰都可以陪她玩。她的家成了休閒場所。於是什麼毛孃舅舅,年輕的混血兒,包括後來的老克拉,長腳,這些看似與她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竟都演變成她後來生命裏舉重若輕的角色。她曲折又屈辱地生下了敢做不敢當的毛孃舅舅的孩子,拉上年輕力壯的薩沙頂包……當然後來她接受假裝深沉的老克拉的愛戀,也應該和她久做單身女人有關,和人性有關。再後來,長腳謀財害命,王琦瑤死於非命。

設若她安靜本分度日,又怎能引狼入室,招來殺身之禍?其實,王琦瑤性格中特別是在情感問題上,太過懦弱被動,另加上她除卻穿衣打扮,無甚其他愛好,這些因素也導致了她人生悲劇的發生。歸根結底,她應該恨誰呢?應該還是她自己吧。當然,時代變遷一定對她有影響。

《長恨歌》讀後感7

這也許就是上海舊時代的縮影。要了解真正的舊上海就不能忽略上海的弄堂,更不能忽略居住在上海弄堂裏的那羣人。《長恨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多愁善感的上海,一個嬌小惆悵的上海,一個神祕朦朧卻不乏生命與希望的上海。

秋去春來花開花落,一代人的調零換來了下一季的萌芽,上海充斥着無窮無盡的輪迴。送走上一輩的遺憾似乎又引來了新生代的煩惱。這或許就是我們舊時的上海就像那些泛黃照片中述的景物那樣。感到即將踱到盡頭,卻永遠都見不着邊際的弄堂;感到即將永遠掙脱鐵籠,卻永遠飛不出那狹窄的弄堂天空的鴿子;感到是已經看破卻一輩子,也參悟不透的塵世;感到是近在咫尺卻,永遠拽不到手心的夢中情人;或許還有那縷看似已經摒棄,卻永遠擺脱不了的令人心碎的悲愁。

那時的上海融凝着婉約樸素與內斂的極致。是的樸素的極致成就了骨裏的豔麗。朦朧之間我似乎又見到了那屋頂上的碎瓦;彷彿那象徵着閨閣的心的鴿子的雙翅,又浸潤在西下殘陽的光輝中撲騰撲騰飛得高高的;好像那虛掩着的大門後面,又溢出了那令人心醉的菜香,那份暖得直讓人發膩的温情。花窗簾的窗似乎又透出了那一絲絲的幽情。她似乎藏住了一切但其實什麼都沒有藏住。因為她是玻璃做的。就算積了太多的灰,後面掛上再多的窗簾,我們還是能感到那窗後的氣息。有這麼些惆悵有這麼些滄桑,似乎還流淌出一滴滴羅曼蒂克似的曖昧。

這一切的一切都太像這窗後居室內住着的女主人了。她們的心不也就像這弄堂,這鴿羣這玻璃窗嗎剔透玲瓏內斂羞澀,但卻天生多情。小小的窗透過它卻能看到一整個世界。上海弄堂裏的女人們,雖然居住在這狹小的地方,卻有卓越的見識。她們懂得如何待人處世,明白世間人情世故心存憐憫敏感多情。王琦瑤或許就是這玲瓏剔透多愁善感的濃縮。她的愛隨興而起隨風而逝,但每一次都是那麼的真實確切那麼的刻骨銘心。

愛這是人世間最樸素最簡單,但也同時人世間最絢爛最複雜的情感。

《長恨歌》讀後感8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幾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裏的`片段。我和爸爸媽媽在一次旅遊的時候,看到了“連理枝”,接觸到了《長恨歌》。靜心拜讀,感受字裏行間的美,掩卷遐想,思緒萬千......

那是明皇的眼淚,那是一條黃昏夢殘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這是一座積澱了江楚流香的亭閣,這一條漫卷的青絲帶。映着斜陽走過碧坪,你輕曼的温柔,異於北國的風雪,你的妖嬈更有着明晰的江南芳韻。江南的水無私的把你粧扮,綠林薰陶成你的素雅。天生麗質一朝秀選,卻都化作淡淡的歷史煙雲。夜與硝煙永遠停在了那一刻,一切都成為了明皇與那位絕代佳人的陪襯......

明明幾朝前,你還踏着輕盈曼妙的舞姿,帶着浪漫的回眸一笑,輕巧的來到帝王身邊,大唐宮殿的紅毯上留下只屬於你的香味,這讓帝王手中的御筆顫抖,掉落。

或許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許這都是冥冥之中從未休止的音符。雄偉的金殿,大國端莊的氣韻,卻也抵不住她那輕盈的舞姿,與那回眸的一笑。

可現在呢?金殿仍在,可是卻再沒有了她的倩影。跟着遠去的車跡,回首這雄偉的金殿,天摧殘星,月蝕清夜,玉階生怨;宮闕中,有明皇,有霓裳羽衣,而你,一代佳人兒在那場浮華以後離吾而去,從此陰陽兩隔.......

有人説:“她愛明皇,不愛天下。”

有人説:“她的擁有使千萬民眾一無所有。”

有人説:“她是紅顏禍水。”

我淡然笑曰:“歷史似乎並非為柔媚所主,如若並非有這柔媚的佳人兒,明皇本身也是在墜落的。”

日月成為流年,她終於化為愛的殉品。天空一片澈藍,長生殿裏,也許只有一對仙侶,在暗淡中撫琴,歌唱......

《長恨歌》讀後感9

我崇尚愛情,因為這個世界就是情與愛的交織,愛情可以幫助我們在心理上逐漸成熟,在愛情發展中,相互督促勉勵,成為彼此成長的動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輕風細雨。雖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愛情令人神往,但我認為愛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長存的愛情更讓人感動。因為人世間的痛苦莫過於相愛之人互相分離。

幸福無過於相愛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們之間缺少了真情,缺少了愛,讓人不時地感到幾許悲哀!今日的人們體會不到梁山泊與祝英台那種美麗的淒涼和悲壯,體會不到白蛇與許仙的痴情,體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個人而不遇的失落,無奈;體味不到在人生的一個小站,兩顆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時那一瞬間的幸福。而我,經常在細細品味,雖然有時為他們的愛情感動的淚流滿面。

但也很難體味出他們為愛痴狂,為愛付出的代價,只希望愛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鳥,在地原為連理枝。”

生活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裏,也許這些堅貞的愛情已被人們忽視,也許愛情已成為物質交換的工具。但我個人在心靈深處,仍有一汪清澈的愛情之湖。因為我明白,人生短暫,真情可貴,瞬間消失後,千呼萬喚也無法回頭,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會美好起來。我曾被林黛玉和賈寶鈺的纏綿悱惻所感動;為牛郎、織女的深情,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痴情感動的淚流滿面,因此,我相信愛是崇高的,偉大的,無私的!

我憧憬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那種蕩氣迴腸的感情,因為人生只有一次,為愛付出一切,我無怨無悔!

標籤:讀後感 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