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猜想與反駁讀後感

校園3.18W

《猜想與反駁》讀後感平時很少看純哲學方面的書籍,總認為純粹討論哲學的書籍太過於枯燥和複雜。由於辯證法課程的關係,最近大體看了看波普爾的《猜想與反駁》這本書,可是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感覺自己對哲學的看法改變了很多,有些東西是我以前就模模糊糊有過的念頭,但卻一直並不清晰,通過這本書覺得有些東西一下子清晰了許多。而有些觀點則是以前所從未接觸或很少接觸的,通過這本書對這些方面又有了新的認識,而且以前對這些內容的瞭解卻是知之甚少。雖然只用了很少的時間,也沒有在細節上深入分析研究,但我通過這本書和我所查找的一些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思考和關於波普爾的文獻資料中,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在這裏不僅瞭解了波普爾的對於科學哲學的思想,還對自己的哲學思想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重新的定位;從這裏我改變了對傳統的看法,對我們一直所接觸的和學習的主流科學與哲學有了另外的較為理性的思考;另外從這裏我再一次深刻思考了關於理性和感性,其中有些觀點我並不能完全明白。

猜想與反駁讀後感

首先我認為波普爾科學哲學的觀點基本上和他的書的結構是相同的,即包含猜想與反駁兩部分:對於他的猜想,他通過駁斥了歸納分析法和觀察證實的方法,提出“科學理論是真正的猜測,他們不可能被證實但是可以北批判。”其意思就是説科學理論並不是在觀察和實踐中歸納出來的,而是一些大膽的猜測,這些猜測我們是無法證明的,因為我們只能在個別的場合下證明它的正確性,但是我們無法把所有的場合都證明出來,因此歸納法也是不能成立的;猶如我們在孫老師的課上所討論的“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個命題一樣,我們只能證明世界上所有烏鴉中有限的部分,而不能證明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因為這個實際操作是不可能的,因此通過觀察的歸納法是無法符合邏輯的來證明命題的正確性的。那麼波普爾認為我們是通過大膽的猜想來引出命題的,哲學家的思辯才是命題的源泉。而且這些命題並不具有可證實性。

對於反駁,波普爾認為對於科學命題的驗證,應該是通過證偽來批判;具體就是説我們看一個命題是否是假的如果是假的,這個命題就被證偽了,如果是真的,我們繼續進行證偽,知道它被證偽為止。波普爾在這裏批判了邏輯實證主義,他認為用實證的方法是不能證明命題的正確性的,原因和猜想部分裏的是一樣的。

對於實證主義,它認為科學的發展或者説關於命題的提出和證實是這樣的路線:由觀察到歸納到命題證實。這樣就是命題的提出到其成立的證明。而對於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則不是這樣,證偽主義的關於命題的提出發展路線是這樣的:思辯到猜想到證偽如果是到下一猜想如果否到繼續證偽。也就是説首先一個命題的提出並不是由實際觀察所得到的,而是由哲學家(科學家)的思辨所得到的,而且關於命題的證明,波普爾認為命題的永遠不能夠被證實正確的,我們只能通過實際的觀察實驗來證明這個命題還沒有錯誤,而這個證明過程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這個命題被證明是錯誤的(即證偽),從而通過思辨提出下一個命題,並接着進行證偽,推動科學的不斷向前發展。

通過以上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到:波普爾認為科學的構建是建立在猜想與反駁之上,而不是一般認為的歸納和證實。由這樣的區別確實可以有很多的不一樣的認識,因此波普爾的體系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本觀點之上的。與傳統的認識體系不同,從實際觀察->猜想->理論體系->證偽的檢驗,每一個的理論體系我們都不能稱其為真理,只是至今沒有被證偽的理論。對於已成體系的反駁和改進也成為科學工作的必然,而不是應當被奉為神明,由是科學逐漸接近真理。

對於波普爾的觀點,我是基本支持的,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永遠沒有什麼絕對的真理,只有在一定範圍內的適用度。只有暫時的、一定範圍內的適用,而沒有絕對的和永恆的真理。譬如我們所熟知牛頓力學及三大運動定律,在牛頓體系建立以後有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這就是科學的終極理論了,因為利用這些理論可以解釋當時所能觀察到的絕大部分現象,從微觀到宏觀,一直到星球的軌道運行,並且運用這個理論可以很準確的預測許多現象,並得到了證實。但是隨着科學的深入發展和觀測技術的不斷提高,許多這個理論體系所不能解釋的現象出現了,從而導致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物理基礎理論的一次大革命。另外我聯想到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很有趣的是愛因斯坦的理論大都來源於他的思考,而不是從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中歸納總結出來的。

如果我們運用波普爾的觀點來看,也許這個就很容易解釋了:在牛頓體系建立的時期及其以後的很長時間裏,人們是用證實主義來分析科學問題的,人們從當時所觀測到的現象,運用了證實主義“證實”了這個體系的絕對正確性,並把它推為了自然界乃至人類社會的終極真理(其中出現了關於機械的人和機械的社會的哲學觀點)。而當科技的發展最終打破了這個“終極理論”的適用範圍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它是具有一定適用範圍的,於是作為終極理論,這個牛頓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説是被證偽了的`(被反駁掉的)。這個時候,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科學體系正在逐漸建立成熟起來,這兩個科學理論都是在假設的基礎上提出的,而且是基於科學家的思考想象提出來的,我想這個或許就是波普爾理論中所説的由思辨而提出猜想吧。關於這兩個理論的證偽,現在還沒有重大的突破,不過已經有些矛盾的東西出現了,例如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理論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發展,但是這兩個理論卻是不相容的。我個人認為這將是另一個更高級的理論的生長之地,當然了,或許這兩個理論本身的不斷修正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波普爾的觀點,我有一點不太明白,或許是我還沒有深入的研究過這個哲學體系的原因,就是關於數學中的完全歸納法。完全歸納法確實可以證明命題的正確性,而不是所謂的證偽,我想這個或許是因為這個方法中的“完全”的因素,因為它就包含了直到永遠的成分。還有ε –δ語言證明關於極限的問題,也許也是因為它包含了直到極大或者極小的成分在裏面。但是有的數學方法確實可以證實命題的正確性,這是研究工具的問題了,至於由這個工具所證明的命題是不是真的正確則是不一定的)

通過這本書我又重新定位了我的哲學觀,我以前的哲學觀(也可能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基本上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哲學觀,具有一定的階級性和政治性,排他性很強,而且我們所受到的哲學教育也有故意貶低其他哲學流派和觀點的嫌疑;對於其他的哲學理論批判的態度很多而且對於西方的其他的哲學觀點也是知之甚少。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發現如果真正的要想了解哲學,就需要稍微拋開階級和政治的思想;學習西方哲學家們的思辯和邏輯的思維,學習他們的認識世界的方法;不去考慮他的流派的問題,每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都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思想財富,從古代的蘇格拉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復興時期的笛卡爾、牛頓、康德等,到近代的羅素、維特根斯坦等。這裏面我對康德的看法是改變最大的,在我們的學習裏一般認為他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但是康德的很多觀點確實值得讓我們好好的思考;他説:“我們的理智不是從自然界中引出規律而是把自己的規律強加於自然。”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認為我們現在的人類社會正是如此,我們很多東西都是人造出來的都是人為的制度和規律,這些東西是隨着人的變化而變化的,即我們的知識是人的思想,雖然我們存在與物質之中,但是我們的知識是我們自己的意識,我們無法證明這樣的規律在自然中是正確的,我們只能批判它的錯誤;這正是波普爾的觀點的來源。

所以宣揚一種終極理論,無論是關於自然科學的,還是關於社會科學的,都只是當時的統治階級的一種愚民手段,用來鞏固自己的統治,這是歷史的必然,但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時間會證明這一切的,這就是證偽主義,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