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作文高分技巧:用好語言

校園6.42K

如果説好的題材是作品的搏動的心臟的話,那麼,優美的語言該是美麗的面龐了。考生依託語言的載體,向閲卷老師展示寫作才華,語言是否有亮點,是否有出彩之處,直接影響了印象分的判給。很多改卷老師説:“一篇作文,出現‘月亮’,最好不過;如果沒有‘月亮’,‘羣星璀璨’也很好;沒有‘羣星璀璨’,出現‘數顆星星’也就不錯;千千萬萬不能給閲卷老師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時習作中有意識的追求,考試中熟練的“包裝”一些語句,弄出幾顆明亮的“星星”,會使自己的作文生色,從而贏得閲卷老師的青睞,取得好的成績。下面介紹幾種語言出彩的方法. 第一招:幽他一默 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兒都受歡迎,幽默的語言則代表着一種智慧。

語文作文高分技巧:用好語言

請看下句: ——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愛它的一天不吃就寢食難安,睡不着覺,有了它就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討厭它的恨不得百米開外捂住鼻子,繞道而行,並且皺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組織還緊張,彷彿別人打開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攜帶非典的郵政快件。

此段文字,作者十分巧妙的運用了極富時代特性的新聞和廣告語,風趣幽默而又極其傳神的寫出了兩種人對同一事物截然不同的態度。 第二招:用一些極富表現力的句式 語言最忌諱的是累贅囉嗦,然而有一種囉嗦卻別有趣味。

1.大量運用排比,對偶等句式可以使文章形成整齊的氣勢之美 有位考生是這樣寫什麼是“誠信”的: 誠信是什麼? 農民説,誠信是一粒種子,為了大地的豐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長; 工人説,誠信是一座熔爐,為了祖國的建設,就要把生鐵煉成好鋼; 軍人説,誠信是一個哨位,為了人民的重託,就要守住邊疆; 學生説,誠信是一棵小樹,為了園丁的哺育,就要成為棟樑; 這樣寫,就比説“誠信是各行各業的人們都要遵守的道德準則”要好的多,作者把“各行各業的人們”這種概括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工農兵學這樣比較具體的可感的對象,並且用他們的言論和具體的工作崗位、成績、願望等等取代了自己對“誠信”的枯燥解釋,這就是文采,這就是形象思維的結果。還有的這樣寫什麼是誠信: 誠信不是金錢,但千金難買季布一諾; 誠信不是美貌,但它使狡詐的鄭秀黯然失色; 誠信不是知識,但勝過張儀的學富五車。 這樣寫又比説“誠信是最寶貴的人生品格,它比什麼都重要”要高出一籌。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樣寫不是化簡為繁,囉裏囉嗦,自找麻煩嗎?我只是要告訴大家,文章該囉嗦時就得囉嗦。如果圖省力怕麻煩,那最好就是別寫文章。有一首古詩這樣描寫水中的魚兒:“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如果為了圖省事,把它改成“魚戲東西南北”一句話,還有什麼意思?再如,什麼是生活?這也是很難用抽象語言概括的,但會寫作的學生是有辦法的,他這樣解説: 生活是鏡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生活是美酒,會喝的説它甜,不會喝的説它苦; 生活是一首詩,有抑揚頓挫,也有平平仄仄; 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憂傷,也有激昂歡樂。 這組句子就通過形象思維,巧妙的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看法,並且意藴深厚,耐人品味,堪稱警句,使文章頓生光彩。

2、綜合運用整句與散句,形成一種整齊錯落之美。 寫作中,恰當地運用整句與散句,也能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整句形式較整齊,音節較勻稱,可以起到強調某種語義、加強語勢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潑,富於變化,長短結合,可以避免單調呆板,把兩者融合起來,語言既生動活潑、揮灑自如,又節奏鮮明、氣勢貫通。 例如: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朱自清《春》 作者把整齊勻稱的整句穿插在流利灑脱的散句之中,使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現出一種勻稱的美感,疏散之中顯出整齊,自然之中藴含節奏,和諧暢達。

3.運用反問句式加強語氣。

例如下面一組句子:

(1)人們常常稱讚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失敗者。其實,稱讚他們,是因為他們有着堅忍不拔的意志。他們頑強進取的精神令人感動。一個失敗者如果有與成功者同樣的意志和精神,他就值得歌頌,他就是英雄。

(2)人們常常稱讚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失敗者。其實,稱讚他們,不正是因為他們有着堅忍不拔的意志嗎?不正是他們頑強進取的精神令人感動嗎?一個失敗者如果有與成功者同樣的意志和精神,難道他就不值得歌頌嗎?難道他就不是英雄嗎?

很顯然,句一用陳述句,語氣比較平直,句二用反問句式,語氣強烈而且內容得到了突出。

第三招:巧用修辭 修辭用得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機,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作文語言的表現性、形象性。

先以《圍城》為例,體會一下錢鍾書是怎樣使用比喻修辭為文章增色的。

1.“唐小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窩,天生着一股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了口渴而又覺得嘴饞,彷彿是好水果。她眼睛並不頂大,可是靈活温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既寫出了唐曉芙的美,而且用“政治家的大話”比喻那些眼大但無神的女人,別具匠心,是別人難以想到的。

2.方鴻漸受到其父和岳父的雙面夾攻才知文憑的重要時,作者議論道:“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醜包羞,小小的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可謂諷刺辛辣,一針見血。

3.“蘇小姐才出來,她的冷淡的笑容,像陰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鴻漸想,去年分別時拉手,何等親熱,今天握着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雞翅。”把蘇小姐狹窄幽暗、自作多情、爭風吃醋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寫了出來。

這類比喻在《圍城》中比比皆是,只要大家用心去體會,一定會驚歎作者設喻的生動與成熟,並從中獲得使用語言上的收益。

下面我們再來看幾個例子。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到荷塘的那邊去了。”(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寫出了荷葉的動態美、潔淨美,嗅覺、聽覺、視覺和諧統一。

2.“如血的殘陽像一位戴着紅斗笠的俠客”,“晚霞飄落在天邊,宛如一匹紅絲綢,召喚着從遠古走來的吹簫人”。這是寫飛天壁畫而用的比喻,與情景一致,配合得天衣無縫。

3.“九年級的寒假,我迷上了網頁設計,整宿整宿的不睡覺,可謂走火入魔,入魔過了頭,母親免不了要大發雷霆,喝令查封電腦。”引用武術術語和現代新詞語,文句活潑俏皮。

4.“書,一疊疊堆起來;書包,一天天重起來;眼鏡,一圈圈厚起來。沉重,沉重,沉重。”語言簡練,排比與反覆將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展現在我們眼前,言簡意賅。

5.“大地上黃蒼蒼的野草,像喝飽了甜酒的醉漢,東倒西歪的搖晃着。”生動形象,富於生活氣息。

6.“如壁的霧擋在了車前,有一種沒有出路的感覺,車頭迅速和霧相撞,幾乎可聽到絲絲的'撞擊聲。我想,我們是在一隻巨繭裏蠕動。”設喻新穎,誇張離奇,但誰又敢説寫得不真切呢?

第四招:巧妙的展示知識面 (包括引用,化用詩詞名言典故等)例在作文題目《我與書》中,一些同學可能只是平淡的交代了與書結識的過程,一些同學則開書單,還有一些同學知道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知識面。以下是兩個精彩的例子: ——14歲的我愛讀書。不知何時,兒時的嬉笑已成了回憶。當有些人沉溺於網吧,有些人熱衷於神聊,日暮燈下,我卻端坐捧讀,為屈原壯志難酬扼腕不平,為朱自清的樸實自然感動不已,駐足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聽張愛玲講那30年代的舊上海的往事,我總會有陶醉之情,久久不願暫別,直至夜闌人靜。 ——在那裏,我傾聽“曠野的呼聲”、“喧譁與騷動”,看見“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獨”。 這樣總比“我看過屈原朱自清雨果三毛張愛玲曠野的呼聲喧譁與騷動伊豆的舞女百年孤獨”這樣寫有文采吧? 再如: 為了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可用這樣一組句子: 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 我愛那“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 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九曲; 我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 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 我愛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這組句子除了排比之外,還使用了“引用”、“對仗”等修辭手法,列舉祖國的名山大川,寫的具體形象,氣勢磅礴,很有文采。有的學生就不善於運用修辭,只是平平淡淡的寫:“我喜歡祖國的大好河山,比如黃河長江,還有泰山廬山等等”。同樣的意思,但表達方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和信息也就大有差別。

在文章中恰當引用和改用古詩文,就好比借用他人現成的麗裳來打扮自己,不費太多的精力但只要選擇得當,照樣使自己光彩照人。當然,理解原詩文的含義是引用和改用的前提。看幾個例子吧。

1.昨天考,今天考,明天還要考,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考試之中自得其樂也。

2.晚自習時,幾個學生在咯咯地嗑瓜子,教室裏餘音繞樑,有人戲曰:聽取瓜聲一片。

3.美,不僅是動人心魄的輝煌事蹟,它常常在平凡中誕生。四季是平凡的,但“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春是美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夏也是美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秋又何嘗不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更是美不可言。“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樸素的美;“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是幽靜的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高潔的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奉獻的美。只要你留心,你會發現,從一個真誠的微笑,到一聲關切的問候、一個温馨的撫摩,都有美的存在。讓我們在平凡中追求美 ,發現美,創造美吧!

4.老班教物理,一進門就吐出五個字:“這節課考試!”試卷發下來了,哎,多難的題!我又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地步,這“牛頓”和“焦耳”急得我“頓”腳抓“耳”。我與一張鉛印試卷照着面,它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它。只見同學們“無不伸頸、側目”,望着巡邏的老班,我們既要警惕,又要合作,這考試真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戰鬥啊!終於捱到了鈴聲響,告別“牛頓”,我們這羣“鷗鷺”飛出了教室,此時,歎息聲、責怪聲、怨恨聲、歡呼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中間還夾着自己改編的歌謠:“作業最多的人是我,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捱罵最多的人是我是我。。。。。。”

第五招:巧用標點符號。一、用些無標點的句子。巧用省略號。我們常常看電視劇或電影,往往為了情節的發展,劇中的某一個主人公快要死的時候,對着旁邊的人説兩話以後,沒有説完就斷氣了……,這種手法在我們的寫作時同樣具有魅力。且看,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吃酒,劈頭就遇到掌櫃討帳,面兜裏只有四個銅板,處境十分狼狽,卻又不能不開口,“這……下次還清吧!”這句中一個間斷,就把説話人的狼狽處境和狀況活畫出來了。隨後掌櫃又逼問偷竊和斷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極點,也慌到極點,本想説:跌斷的。可是不慣撒謊的讀書人孔乙己只説出了三個這的兩個這就結巴了,結果成了:跌斷,跌,跌……。這裏運用省略號,創造出語言的情韻義,讓人讀後回味思索。曹雪芹《紅樓夢》寫到:探春過來,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經涼了,連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鵑正哭着叫人端水來給黛玉擦洗,……剛擦着,猛聽黛玉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説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作聲了。這裏黛玉臨終有滿腹話兒要説,但是體力不支,欲説又止,而且只在“你好”二字上,這後面有多麼豐富的潛台詞,讓人去品味。

第六招:語言滲透哲理 不管是議論類文,還是記敍文、小説,富有哲理味的語言都是對文章品位的提升。比如: 現實生活中沒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沒有純粹的喜劇。 海浪不迴避礁石的撞擊,才能得以壯觀;人生不拒絕遺憾的存在,才得以明達。 看客頂禮膜拜,祈禱的是來生的幸福;熙熙攘攘的人們,爭取的是今天的富足。可是,走得太快,忽略了路邊的風景;想要太多卻失落了最珍貴的心情。

第七招 精心錘鍊詞語,力求準確傳神。

選用恰當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是為文章增色的一個好方法。唐代詩人皮日休説:“百鍛為字,千鍛為句”,詞語用得好,可達到字字珠璣、珠圍翠繞的效果。一般來説,動詞、形容詞是最富表現力的。下面用幾個例子來説明。

1.“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上雲霄裏去了。”(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令人如見其行,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回味無窮,而且琅琅上口,如飛珠濺玉,字字生輝。

2.“爺爺站成一輪彎彎的月亮,目送着孫子遠去。”文中的爺爺如一尊雕塑,蒼老、有情的形象躍然紙上。

3.“他,老師眼中的準優生。”一個“準”字,突出了“他”在老師心中的位置,言有盡而意無窮。

4.“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靈的膠片上感光。”“感光”是攝影術語,表明祖國已裝在我心中,但比直接表露要優美的多。

5.“低垂的天幕壓在我的胸口,灰暗和沮喪撕裂着我的心。”“撕裂”表達了苦悶無助、失落傷痛,彷彿心被撕開流着殷紅的血的情景,而且“壓”、“灰暗”、“沮喪”用得準確生動,把鬱悶發揮到了極致。

6.“一道道幽怨的眼神凝成線、織成網,網住了班主任的腳步。”把無形的眼光寫的有形,生動而且別緻

第八招:補充式 1、運用疊音詞,增強語言的音樂美。 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為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在這一段中,作者運用了“曲曲折折”、“田田”、“粒粒”、“縷縷”、“密密”、“脈脈”等疊音詞,既加強了語意,又使語句的音節和諧舒緩,讀起來鏗鏘有聲,清脆悦耳,給人一種音樂美的享受。2 適當使用文言詞語,形成一種莊重典雅之美。 文言文中有不少詞語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至今還保留在現代書面語中。適當地使用這些文言詞語,會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下面一段: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項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利去工作,也沒有福氣去睡眠的一個……《不朽的失眠》 這一段把文言詞語與現代漢語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令人感到莊重典雅之美。不過,使用文言詞語要注意恰當和諧,不要弄得不明不白,不倫不類。 作文的訓練,語言是基礎,而語言的出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用心積累,勤奮練習,精心修改。

標籤:語文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