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六年級語文上冊《安塞腰鼓》教學反思範文

校園1.48W

這是一篇描寫陝北民間藝術安塞腰鼓的散文。全篇文字激昂,澎湃着激情,藴含着力量。讓人在領略宏大火烈的舞蹈場面的同時,感受到陝北人民的粗獷豪邁,受到強烈的藝術震撼。

六年級語文上冊《安塞腰鼓》教學反思範文

鑽研教材時,我把初步領略安塞腰鼓的獨特藝術魅力,感受陝北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作為本課教學的目標之一,並作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以“好一個安塞腰鼓”這一情感線索作為教學線索,以指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達成上面的教學目標。

由於地域等原因,學生乃至教師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怎麼了解,頭腦中甚至沒有安塞腰鼓的概念,自然領略不了其藝術魅力,更不能通過這一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去感受陝北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引用了一段網絡視頻,再現了百十個後生表演安塞腰鼓的情景,讓學生直觀感受安塞腰鼓舞那“火烈的舞蹈場面”、“巨大的鼓聲”、“茂騰騰的後生”“強健的舞姿”,並設計的這樣一個練習:( )的安塞腰鼓。

從練習完成情況,學生們只是用上“熱烈”“激昂”等詞,對作為民間藝術的安塞腰鼓來説,這些詞都是表象的,説明學生通過視頻對安塞腰鼓的`認識停留在事物的表象,這對達成教學目標來説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就此引導學生去讀課文,繼續完成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由讀課文後,學生大部分能用上課文裏的詞進行填空,學生開始填出了“震撼人心”,“充滿力量”這些詞。顯然,學生的認識在加深。但我覺得,這些詞從學生嘴裏説出來是缺乏生命的,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並沒有為學生所真正把握,對教學目標的達成來説,還不夠到位。為此,我進一步指導學生精讀課文,引導他們真正感受到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

在讀一段(1—4)中,學生一開始,只是通過音量的小表示出演出前的靜。我問,馬上就要演出了,這種靜是不是真正的靜。學生馬上明白,這是一種表面的靜,其實在靜的背後湧動着暗流,積蓄着力量,充滿着期待。那又怎樣讀呢?我引讀學生反覆練讀,儘可能表現出這種特殊的靜。當然,學生的朗讀並沒有將這種感覺準確地表現出來。可以説這個朗讀是不成功的。

讀第二段時,我突出了“爆”字的教學,讓學生反覆練讀“但是,看!”,體會那種積蓄已久的力量爆發出來的感覺,體會舞蹈場面的火烈。如通過比較《茉莉花》音樂,體會“爆”字用的準確與精妙,但挖掘得不深。其實可以抓住本段話中的“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驟雨、旋風、亂蛙、火花、鬥虎”等詞句,遺憾的沒有抓住。另外,第七自然段在教學中漏掉了,沒有讓學生進一步明晰“火烈”的含義:空氣燥熱、陽光飛濺、世界亢奮。在仔細品味文字後,我讓學生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學生是有力且充滿激情的。可見,舞蹈那火烈的特點已深入學生的內心。

教學第三部分(9—11)時,我設計了一個仿寫練習:“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 ),( )驀然也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通過這個二度創作,讓學生體會到鼓聲之響,震撼大地,震撼人心,震撼一切。

第十二自然段中有“震撼、燒灼、威逼”三個詞,生動地表現了後生們表演舞蹈時逼人的氣勢,磅礴的力量,充沛的元氣。在這裏舞蹈的字眼不見,剩下的只是搏擊,每一個動作都是力與美的組合。我通過引讀,讓學生感受氣勢,感受舞蹈的力與美,感受陝北漢子的粗獷。

第十七自然段理解有一點難度。我感覺自己理解也不深刻,不透徹。如文中的“都在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昇華!”理解上就有點難度。我感覺理解這段話可能需要了解陝北人民特別是西北漢子的生活狀況,瞭解他們生活中的痛苦和歡樂,現實和夢幻,擺脱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明白安塞腰鼓不僅是一種舞蹈形式,更是陝北漢子宣泄情感的一種獨特方式。

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很有一點餘音繞樑的感覺。作者用此筆法表現大戰過後的靜,進一步襯托安塞腰鼓的氣勢磅礴,也似乎在陝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一種追求與呼喚。

回顧整堂課,我感覺,讀這個形式得到了比較好的發揮,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基本能感受出安塞腰鼓的特點。但都是我引導學生讀,學生閲讀的主動性不足。以後還要多研究如何讓學生自主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