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蠟燭》讀後感

校園1.95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蠟燭》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蠟燭》讀後感

《蠟燭》讀後感1

在語文課本中我讀過很多有趣的文章,比如《金色的魚鈎》《晏子使楚》《白楊》《草原》……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半截蠟燭》。

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伯諾德夫人在桌邊把一個重要的軍事情報藏在一小截蠟燭中,而且對她的子女説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好那半截蠟燭的安危,這時來了三位德國軍官,來伯諾德夫人家裏檢查,母女三人和軍官開展了鬥智鬥勇,爭奪蠟燭,可是沒有成功,直到最後勇敢機智的傑奎林用着她天真可愛的外衣,迷惑了軍官,成功奪走了蠟燭,保住了情報的故事。

這個故事充分的寫出了傑奎林勇敢機智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想起了傑奎林,我感到無比羞愧和無地自容。

記得那時去年的暑假,我和外婆去上海玩,那天,我們去歡樂谷玩,我一踏進遊樂場就看見了一個鬼屋,跟着我們一起來的還有一個6歲的小妹妹,她硬要拉着我去玩,可我最怕的就是鬼屋裏面那些恐怖的畫面了,我怎麼可能會答應她去玩呢?可是我還是經不住妹妹的死纏爛打,沒辦法硬着頭皮跟着妹妹進去了,一進鬼屋,迎面就吹來一股陰冷的寒風,使我的皮膚立刻起了雞皮疙瘩,這時裏面不時傳來嬰兒般的哭聲,嚇得我趕緊抓住妹妹的手,快步的往前走,裏面有很多披頭散髮或者青面獠牙的鬼怪,嚇得我精神高度緊張,只感覺前面有走不完的路……兩隻腳就象踩着棉花糖一樣,渾身無力……正當我六神無主的時候,突然,從我們正面飄過來一具披頭散髮,吐着長舌頭,一身白衣,象幽魂一樣的鬼,然後從我們頭上飄過,嚇得我不知哪來的勇氣,腳下就像上了鬧鐘的發條,拉着妹妹蹭的一下就竄了出去,火速的跑出了鬼屋,到了外面,我和妹妹都嚇的開始掉下了眼淚……

這時外婆看見了,就説:"你這麼大的小孩了,還掉眼淚,羞不羞呀!"當時我的臉立刻漲的通紅……

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我們一定要勇敢面對每一件事,從今以後我要想傑奎林學習,勇敢的面對任何不敢面對的小事情,讓自己越來越棒!

《蠟燭》讀後感2

誰聽過一位家庭婦女和兩個孩子為了保住情報站的事與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而這所有的一切就在半截蠟燭的身上?當我第一次看到這篇短文時,我很納悶:就區區母子三人是怎樣與敵人“鬥爭”的呢?

我懷着種種疑問就讀了這篇文章,原來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一件事。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可情報怎樣才能藏的安全呢?她想了很多主意,但最後都被否定了。直到她想到把裝着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內,讓後把這半截蠟燭藏在燭台上。

但當我讀到這一片段時,我的心也跟着他們一家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他彷彿成了屋子裏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餓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那一刻,我彷彿感到了伯諾德夫人的緊張與無奈,那深深的絕望讓人無比的心急如焚。

可小女孩嬌聲細語的的一段話就改變了一切,那十分動聽又頗有禮貌的話語騙過了德軍。從容不迫使母子三人保住了性命,保全了祕密。

讀了這篇短文,我覺得在進行心理描寫時應通過動作、表情、語言來反映人物心理。例如文中,只描寫了人物的表情、動作,沒有過多的着重描寫人物的心理,但雖沒有直接刻畫人物的心理,但卻總給人一種緊張激烈的感覺。

《蠟燭》讀後感3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的心,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纖塵不染的,然而當人長大了,成熟了,有些人的心卻逐漸變得冷漠。

一個女孩搬了家,房子很大,但只有她一個人住。有一天,她發現隔壁住着一户窮人家,女孩覺得窮人家的人又髒又沒禮貌,所以,一直都不和他們相處。那天晚上,突然停電了,女孩慶幸家裏還有幾根蠟燭。剛準備點上它們,門鈴響了,女孩打開門,是隔壁的小男孩,他問女孩:“您家有蠟燭嗎?”女孩一下子明白了,他們家窮的連一根蠟燭也沒有便冷冷地説:“沒有。”那小男孩自微笑着説:‘我們就知道你沒有,媽讓我把這兩根蠟燭送給你,你一個人在家,一定很怕。那女孩站在那裏,一時不知該説什麼好,又自責又愧疚又感動,她一把將那小孩緊緊地擁抱在懷裏,熱淚盈眶。

一顆炮彈就在近旁炸開了”。戰爭就這樣無情地把傷痛留給了老婦人,“那個蘇聯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無遮掩的方場上”。死亡對於老婦人應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為自己的生而死。誰是親人?就是能讓自己感到幸福而温暖的人。在此時兩個遙遠的國度已經沒有了距離,在此時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心應該貼的很近很近。

好好審視自己吧,如果仍保持一顆純樸真摯的心,就將它放進冰箱,使它永遠新鮮,如果染上了厚厚的灰塵,就每天按時清掃保潔。我們沒有理由做一個沒有良心的壞孩子。

《蠟燭》讀後感4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講的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以自己的機智、冷靜為引走德軍而藏起裝有情報的蠟燭的故事,讓我們一齊來看看吧。誰會相信伯諾德夫人會在那麼緊張的氣氛中想起用油燈替換蠟燭呢?誰會相信一個大男孩會冷靜地以到柴房搬木柴為由而想辦法拿走蠟燭呢?誰又會相信一個小女孩會以上樓睡覺為辦法而機智地騙過那些兇狠殘忍的德軍呢?顯然,她們都是為了保護國家而付出,騙過德軍的奇蹟並不是之前就有的,而是靠伯諾德夫人一家的機智和冷靜的心理換來的,儘管前兩個人的計劃並沒有得到成功。其實我們也要學習,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要懷有一個冷靜的心理,時不時轉轉自己機智的大腦的辦法,那麼這樣,困難這個詞就會銷聲匿跡了,你不會觸手可及了。

通過《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我若有所思,難道我們遇到困難時能有一個冷靜的心理,能有足夠的時間轉動大腦嗎?還記得那一次,做作業的時候,“攔路虎”攔住了我的道路,使我久久地不能前進,一次,兩次,三次,我反覆揣摩,可這個”攔路虎“就是太囂張,幾次都沒有把他打倒,幾次的思考使我性情大發,我怒了,把作業把地上用力一扔。時光荏苒,後來,我想,這樣發脾氣可是於事無補的,還不如,再靜下心來,好好想一下吧。一次演算,一次畫圖,一次對自己成就的挑戰。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這道難題成功地被我解了出來。正巧的是,現在我學習了這一篇課文。學了後,我真是得益匪淺,同時我也更準確的明白了遇到困難要用冷靜的心理去面對,轉動轉動自己頭腦的道理。我發誓,以後的我一定不會因為魯莽而不去冷靜面對的。

只要我們領悟了這個道理,希望之光就一定會驅散絕望之雲!讓我們一同來感受吧!有時間我建議你們不妨去讀讀《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或許你們從中會有更好地收穫。但是始終有一點是雷打不動的:遇到了困難,冷靜的心理與機智的大腦可是個寶。如果你懂得了,呵呵,上帝會賜予你“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的情景的。

《蠟燭》讀後感5

我懷着無比敬佩之情,讀完了《小蠟燭頭》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講作者在一天早上,把小蠟燭頭仍了。偏偏那個晚上停電了,作者又把小蠟燭頭找了出來,一家就靠着小蠟燭頭微弱的光過了一夜。

小蠟燭頭,雖然很渺小,也不那麼光亮,但它為自己能夠為人民服務而感到高興,就算燃盡了,也不感到一絲悲涼。“電燈的光雖然比小蠟燭頭明亮得多,但我的心裏,將永遠留下小蠟燭頭的光亮。”這句話,使我想到,在這世界上,有許多像小蠟燭頭那樣對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人。

小蠟燭頭就像我們的老師。老師日夜辛勤地工作,為我們備課講課。把所有的知識傳授給我們,還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雖然老師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心血,然而他們不求回報,只是為我們能茁壯成才感到欣慰。

小蠟燭頭就像我們的城市美容師——環衞工人。清晨,當人們還在熟睡,環衞工人已經為我們把大街小巷打掃乾淨,天天不辭辛苦地工作着。是環衞工人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美麗的環境。雖然他們被弄得滿身塵土,但看着身後乾乾淨淨的大街小巷,他們的臉上同樣會露出滿意的笑容。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還有許多像小蠟燭頭那樣的人。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努力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小蠟燭頭你是那麼平凡而偉大。我敬佩所有像小蠟燭頭一樣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像小蠟燭頭那樣——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蠟燭》讀後感6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條大馬路上,

有一盞路燈,非常漂亮的一盞路燈,燈罩上印着美麗的花紋,在燈罩裏,蠟燭用盡全身力量,發出亮光。它們兩個的合作,給走夜路的人帶來了光明,帶來了方便,得到了許多人的讚歎。但它們一直默默不語。

終於,有一天燈罩開口了,可它説的第一句話卻是:“你這個白顏色的醜八怪,你算哪根葱?也配和高貴,美麗的我—花紋燈罩在一起?”聽到這句話把蠟燭嚇了一跳,蠟燭一直以為,它們兩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一對,它們兩個的配合是最精美的,而且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光明,可是,現在燈罩竟然不願意和它在一起了。想到這裏蠟燭傷心極了,它什麼也沒有説便悄然離去了…

燈罩失去了蠟燭,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它後悔極了,悔不該傷蠟燭的心。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沉思了很久:燈罩只是想在蠟燭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卻讓自己的夥伴傷透了心,離它而去,因此,它便失去了光澤,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樣做值得嗎?

是的,燈罩的確美,的確得到了人們的讚歎,免不了有些飄飄然,在蠟燭面前免不了有些驕傲。這與社會中的有些人不是一樣的嗎?有些人靠別人的幫助得到了些名氣,可等有了些名氣以後,反過來又“咬”了別人一口,這種人就是在社會上有一些名氣,也是社會中的敗類!

《蠟燭》讀後感7

“在炮火焦灼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一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的珍愛的東西——她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這是《蠟燭》這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一段話,西蒙諾夫的這篇小説歌頌了艱難中各國人民相濡以沫,至深至真的感情。

《蠟燭》敍述了一位蘇聯青年戰死後,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冒着德國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個炮彈洞邊的故事。她用手掌舀幹了洞裏的水,用炮彈洞四周的浮土蓋住死者的身體,做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墳堆。最後,老婦人拿出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為死者點亮了最後一道光明。 當人們在尋找這位蘇聯青年的屍體時,發現了這小小的墳堆,都不由得驚歎,不由得脱下帽子默哀。

多麼感人的故事呀!一位老婦人在被德國人炸燬了自己的房屋後還為蘇聯青年築造他最後的家,用珍藏着的蠟燭為他點明天堂之路。我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一位南斯拉夫的母親在炮火的煙灰下埋葬一位蘇聯青年的情景。這再也不是什麼樂於助人這些渺小的事情能比得過的,那是一種超越國界、人種以後,一位南斯拉夫母親為蘇聯青年做出的自己的最後奉獻,讓那些高傲的、無視他人生命的人來想想這位偉大的南斯拉夫母親吧!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燒着,正像一位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蠟燭》讀後感8

人教版十冊第12課《半截蠟燭》,描寫細緻,情節生動,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尤其是化解危機的傑奎琳,聰明機智,沉着冷靜,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傑奎琳的母親把當德國軍官將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後,伯諾徳夫人的兩個孩子臉色蒼白。接着傑克藉口搬柴想拿走蠟燭,未能成功。當危險越來越近時,傑奎琳利用自己的嬌弱、禮貌贏得了德國軍官的好感,得以把蠟燭拿走,成功保護了情報,保全了一家人的生命。

讀到此,不由深思,幼小的傑奎琳緣何能在危險關頭沉着鎮定?傑奎琳的懂事告訴我們什麼?

當然會由此聯想。少年英雄王二小,在敵人面前不動聲色,把敵人帶進了我軍的埋伏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鬥的勝利。劉胡蘭,年紀輕輕,已經是黨的一個基層領導人。被捕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十五歲。更有許多無名的小紅軍,留給我們無數動人的故事。

這樣的成熟總覺得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稱。都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苦難也是促人成熟的催化劑。這些孩子如此早熟,足見當時戰爭的殘酷與環境的惡劣。

試想,傑奎琳所處的環境。血腥的場面,爆炸,殺戮,已是屢見不鮮。她的親友也許逃亡,也許罹難,也許走上了戰場。她的家鄉從此陰霾遍佈,她的童年從此歡樂不再。傑奎琳的過早、過分懂事,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環境的惡劣。本該屬於童年的天真,卻毀於了戰爭。

讓戰爭遠孩子吧!

《蠟燭》讀後感9

人生像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輪船,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我認為:有困難,要勇敢去面對。我們學了<<半截蠟燭>>這篇文章,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女兒傑奎琳,她聰明、機警、鎮定,尤其是勇敢。面對兇殘的敵人,媽媽和哥哥的努力都失敗了。一般人甚至是大人都不敢再有行動,可小女兒傑奎琳卻突然嬌聲地對德國人説:“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盞燈上樓睡覺嗎?”她憑着自己的勇敢救了媽媽、哥哥和自己的生命。我沒有傑奎琳那麼偉大,但我自認為我還是個勇敢的男孩子。

一次,奶奶家飛進了一隻蝙蝠,那醜陋的`模樣嚇得姐姐尖叫着躲了起來,我也有些害怕,但還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與蝙蝠來一場大戰,保護姐姐。這傢伙在空中轉圈,一會兒飛到這,一會兒飛到那,好像不把我放眼裏。可惡的東西!我拿來我的玩具槍,對它連發三槍可一發沒中,還差點打到了燈泡,好險呀!它在我頭頂上轉着圈,好像在嘲笑我。我急中生智,對着它轉圈的路線開了兩槍。它好像懂我的心思,改變了方向。我回頭看看姐姐正把頭從被子裏伸出來。再回頭,它不見了。我焦急地搜索着,在窗簾上,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生怕打草驚蛇,瞄準、開槍,中了。這下可神氣不了啦。

只見它東倒西歪象喝醉了酒似的亂飛。咦,誰把窗户打開的?原來是姐姐,她見我英勇善戰,也起來想幫點忙。蝙蝠倉皇出去了,我衝它大叫: 今天放你一馬,明天我等你決一勝負。第二天,我開窗等了它半天,只等來好多蚊子。真可氣。可通過這件事,姐姐從此對我可是刮目相看了。勇敢之船,只要你勇敢,不怕困難,就一定會到達勝利的彼岸。這將成為我的人生座右銘。

《蠟燭》讀後感10

俗話説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個暑假,我就讀了一本好書:彭學軍老師寫的《冰蠟燭》 。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本書是兒童文學短篇小説金品典藏,還是第二屆周莊杯全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説大賽獲獎作品選集呢!裏面有十五篇短篇小説,有《大寶》、《突然之間》、《你向左我向右》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公山的刺莓》了。這是一篇飽含父愛的作品。當我讀到白公與主人公爸爸下三子時,我想到了每年我生日時,爸爸媽媽都會給我準備一個大蛋糕,然後,再準備一個禮物,當我讀到主人公讓爸爸分柴的時候,爸爸只是象徵性的分了幾塊柴時,我又想到了每次外出旅行,爸爸總把最輕的包給我,自己揹着最大最重的包。有一次,爸爸週末沒回家,我心裏很生氣。後來,我才知道爸爸感冒了,他不回來是因為不想傳染給我們。

生活中,爸爸也非常愛我、疼我。學習時,一般題目我都能輕鬆破解,但如果遇到奧數難題,我就會找老爸。老爸總會和我一起思考,不一會兒紙上就打滿了密密麻麻的草稿,用最快的速度破解我的難題,然後他會用通俗易懂的解題方法讓我去思考理解,是我解題的“好幫手”。在家裏,爸爸是我的“好夥伴”。每次我不開心,爸爸都會陪我玩,讓我不孤單。我為有這樣的爸爸而自豪!

《蠟燭》讀後感11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它講述了伯諾德夫人一家為保全半截蠟燭中的祕密情報,與德軍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卻又令人窒息的鬥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我的心也跟着緊張起來。

伯諾德夫人十分聰明,將絕密情報藏在蠟燭內,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越是最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可誰料到一箇中尉卻隨手把蠟燭點上了,伯諾德夫人並沒有流露出緊張的神色,而是鎮定自若地點燃了煤油燈,吹熄了蠟燭。可德軍又點燃了蠟燭,大兒子傑克想假借用蠟燭生火而端走半截蠟燭,但被德軍喝止了。在這萬分緊急關頭,小女兒傑奎琳嬌聲説要上樓睡覺,巧妙地端走了快要熄滅的蠟燭,成功地保住了祕密情報和全家人的性命。

讀到這裏,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多麼勇敢的一家!多麼愛國的一家!在死亡面前,他們沉着機敏,臨危不懼,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是我心中的楷模。

我從小就有恐高症,十四歲的我站在二樓陽台也不敢往下看。一次,我去李海楠同學家玩,她家二樓有個陽台,邊上是隻到我腰那裏的矮矮的鐵欄杆。我看到李海楠站在陽台上和樓下的人打招呼,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什麼我會怕高呢?是膽小!我決心在同學面前克服怕高心理,於是勇敢地走到鐵欄杆前向樓下的人打招呼!我邁出了第一步,接着又快速地走向李海楠。她吃了一驚:“你……你不是怕高嗎?怎麼會……”我洋洋得意地往樓下一看,哇,媽呀!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天旋地轉,眼前一片昏暗。我好像要摔下去了,我一定會摔得粉身碎骨。我定了定神,一下子又“咚咚咚”地跑了回去。沒想到克服害怕的心理有那麼難,這次經歷讓我更佩服伯諾德夫人一家了。

謝謝你們,勇敢的一家!我一定會向你們學習,做一個勇敢的人!

《蠟燭》讀後感12

善良的人類啊,是什麼使你們鬼迷心竅,喪失理智,泯滅良知,把那可憐的美人魚賣給殘忍的商人,而最終將你們自己推向毀滅的深淵。——題記

故事發生在一個寧靜的夜晚,在一片青藍色的大海里,一條將要分娩的美人魚浮出海面,因為她聽説人類是善良的,所以她決定將孩子交給人類來撫養。靠海岸的小鎮上的一對老夫婦撿到了這個孩子,並細心的撫養,但最終卻因遏制不了自己心中對金錢的貪慾,將小人魚賣給了殘忍的商人,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故事的結尾是非常令人悲痛的:小美人魚被那對鬼迷心竅的老夫婦賣給了商人,而當天晚上,海上就出現了狂風暴浪,無數的船隻都覆滅在那無邊無際的大海里,包括商人的那船隊。並且,從那以後,誰要是在廟裏點上了紅蠟燭不管再晴的天也會變成狂風暴雨。慢慢的,那個小村便消失了。

是的,這是神的懲罰。懲罰人類的見利忘義,懲罰人類的無知、愚蠢及殘忍。神的懲罰是如此嚴厲,因為那對老夫婦沒能抵擋住金錢的誘惑,只因為那對老夫婦是如此的無知,神就懲罰了那麼多的人,這其中該有多少無辜的人啊!這些無辜的人們,他們本身並沒有犯什麼錯誤,卻因別人的罪惡而丟掉了性命。但我們又能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能説能做的,所謂神的懲罰就是大自然的懲罰,這又被稱之為大自然的報復。因為人類先做出對不起大自然的事,大自然才會報復,於是,才會使無辜的人慘死。歸根究底,只要我們喚醒那些被金錢利益、慾望迷惑住了心智的人,阻止他們做出傷害大自然的事,那大自然就不會報復,那我們不是又安全了嗎?不是又可以生活在和諧的社會種了嗎?

醒來吧!醒來吧!所有那些鬼迷心竅的人都醒來吧!擦亮你的眼睛,仔細看清這人類的真善美,將你們的心靈中黑暗的部分都徹底切除乾淨。神的懲罰將不再降臨!

《蠟燭》讀後感13

讀完,《半截蠟燭》後,我的眼睛有點濕潤了。故事中的伯諾德夫人是一位愛國家的女英雄。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法國家庭主婦和她的兩個孩子身上,他們的祖國被德國軍佔領了,一家三口決定參加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趕走敵人。伯諾德是一個機智聰慧的家庭主婦,把密報藏在半截蠟燭中,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所以騙過了德國前來搜查的軍隊,可危機並沒有消除。三個德國軍官闖進了房子。坐下來,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把蠟燭點燃。把伯諾德夫人嚇壞了,趕緊又從廚房裏拿出一盞油燈,又把蠟燭熄滅了。伯諾德夫人剛剛放鬆下來,一箇中尉又把蠟燭點了起來,伯諾德夫人又緊張起來。小兒子傑克慢慢地站起來説要去柴房拿柴,生火取暖,可剛端着蠟燭走幾步,軍官就攔住傑克不要去。傑克沒辦法就只好坐下了。這時,小女兒傑葵琳就站出來嬌聲地對德國人説:“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看了看傑葵琳,就同意了,傑葵琳鎮定地把燭台端走。

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我不禁想起了中國女英雄劉胡蘭,擁有着像劉胡蘭的崇高的品質,不願服從敵國的指令,而是誓死保衞家園。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英雄的風範。他們的高尚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應該要愛護祖國,保護祖國,做一個又有英雄範的人。

指導老師:周老師

指導評語:小作者的文章條理清晰,運用讀後感五部曲——點、介、議、聯、結描寫讀後感,並從中聯想到了實際,很精彩。

《蠟燭》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一個小故事《蠟燭》,讀後心裏很不平靜。

故事講的是,一個單身的女子剛剛搬進了新家。新家隔壁住着娘仨。一天晚上,那一帶突然停電了,那女子只好點上蠟燭。沒一會,突然傳來了敲門聲。原來是鄰居家小孩,小孩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她們家窮得連蠟燭都沒有,可別讓她們粘上了。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沒有!”孩子從懷裏拿出了兩根蠟燭,説:“我媽媽怕你沒有,讓我給你送兩根。”女子聽到這裏,把孩子緊緊地擁在懷裏。

讀到最後,我同情起送蠟燭的小女孩,痛恨那個阿姨了。阿姨不該把鄰居家的好心當成驢肝肺。這樣的事我就經歷過了一次。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夥伴正在開心地玩着,她奶奶突然把我的朋友叫過去,説了一陣子話。朋友聽到後馬上就告訴我説,是她奶奶説我不是個好孩子,讓她不要和我玩。我很生氣,馬上就回到了家裏,想和媽媽説説這件事。誰知道媽媽沒等我説,就催我説:“你朋友的奶奶今天沒吃飯,你趕緊把這兩塊月餅給送過去!”

我懷着委屈的心情,很不情願地來到了我朋友家。給我開門的是朋友的奶奶。我問老奶奶:“奶奶,你家過端午節買月餅了嗎?”我剛要説媽媽聽説你沒吃飯,讓我給你送兩塊月餅,老奶奶就沒好氣的説:“沒有!”我心裏很生氣,當我告訴老奶奶,是媽媽聽説您沒吃飯,讓我給送兩塊月餅時,老奶奶不好意思了,當着我的面告訴我的朋友,以後你倆要好好處,做好朋友。

通過故事和我的經歷,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輕易地誤解好人心,那樣會很傷害人的。

《蠟燭》讀後感15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半截蠟燭》。讀了這篇文章後,使我受益匪淺,深受啟發。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都參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在一次危急的狀況下,母子三人冷靜地周旋於三個德寇之間,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故事,最終使情況轉危為安。這個故事反映了法國人民為保衞祖國、驅逐侵略者所進行的艱苦鬥爭和他們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文章從人物語言和動作進行了描寫,伯諾德和他的大兒子傑克兩次用計,卻兩次受挫,把緊張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使人彷彿身臨其境,為主人公擔心,為主人公緊張!直到最後,我才鬆了一口氣。從古至今,有多少戰士犧牲在戰場上,為祖國做出巨大的貢獻!伯諾德夫人為了祖國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康,不顧個人的安危,參加了保衞祖國的戰鬥。他們是那麼鎮定自若,因為他們為了祖國可以犧牲一切,這是多麼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啊!我們國家當年也曾遭受外國侵略者的侵略,飽受苦難。講到這兒,我便想到《親近母語》上有一篇文章,説的是有一羣日本人看見一位小男孩,便產生了要玩弄小男孩的想法,把他裝進袋裏,再澆上一層汽油,點燃後扔到池塘裏。侵略者真是無惡不作,是無數先輩不怕犧牲,艱苦鬥爭,終於把侵略者趕出了中國,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機智、勇敢、鎮定的精神。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

標籤:讀後感 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