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蠟燭》的優秀教案

校園2.64W

教學目標:分析品味重點語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蠟燭》的優秀教案

1、分析人物動作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2、體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人物外貌、動作描寫,品味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1. 預習課文,

2. 查找有關二戰時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蠟燭,曾是人們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點昏黃的光往往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勾出無限遐想。於是,無論中外,都有許多詩文以蠟燭為題。例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現在,蠟燭已失去它本身的實用價值,但我們仍常用它來寄託某種情感:喜慶,或是憂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西蒙諾夫的《蠟燭》更是抒寫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潔而又令人震撼。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拂曉 瓦礫 地窖 鞠躬 顫巍巍

2、介紹二戰解放南斯拉夫情況。(建議小組討論候選代表發言)

3、作者簡介

三、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讀懂大意。

2.目的尋讀:為了突出某種形象、某種感情,作者往往會對有些內容反覆交代和描寫。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覆描寫?理解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對德軍炮火的11次描寫

對蠟燭的6次描寫

對黑圍巾的4次交代

對老婦人動作的反覆描寫(3次“爬”、3次“跪”)

提示: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在一個特殊的環境、特殊的氛圍中,反覆描寫蠟燭有着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徵着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託着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的象徵。

“黑色的大圍巾”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的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3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勞力衰;3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的深痛哀悼。

四、探究寫法,揣摩感悟:

1 、再讀全文,其中是否有些片斷令你感動?請你為大家朗讀一下,並説説令你感動的原因。(學生任意選擇片斷朗讀,原因的説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選擇重點語句作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2.課文倒數第二小節這樣描寫,有什麼作用?

勾畫了戰後的環境、燭光的背景,控訴着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3.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説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五兩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1.老婦人為什麼不説話,她心裏是怎樣想的?

2.老婦人為什麼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裏是怎麼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藴,啟發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

五、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昇華。

六、佈置作業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300字左右即可。

標籤:教案 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