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愛與痛的邊緣名著讀後感

校園3.17W

因為有愛,才會感覺到痛;因為刻骨的疼痛,才會產生更強烈的愛。生活在這個時代,生活在這個國家,寫作對我來説,首要的意義便是凸顯真實。我讓我的文字如同火山熔巖一樣噴湧而出。我願意做一把粗陋的匕首,只要刀刃上的光芒能夠讓黑暗產生一絲畏懼。

愛與痛的邊緣名著讀後感

最近喜歡上讀餘傑的文章,喜歡他的語言風格,喜歡他的桀驁不馴,更喜歡他思想裏閃現的思考的火花。現在的社會,讀書的人少,思考的人更少。最悲慘的則是在這僅有的一些所謂的讀書人當中,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屈指可數。“寫書的人寫書是為了讓很多虔誠的讀者們不再思考”,不思考的人是可怕的,不思考的民族更加可怕。然而我又是其不思考者中的一員,做着痛常人一樣的“無意義”的事。周圍的人是這樣,社會是這樣,自己早已圓滑的融入到社會當中,要不,就會被看成異類,被周圍的'人(包括朋友,同學,親人)所不容。如果不思考在社會當中成為一種風氣,一種共識,那麼思考者便成了揭露皇帝的新裝中的小男孩,不被眾人所接受。

我宿舍的同學海深,經常會諷刺我“餘傑是我高中看的書,現在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拿出來看!”弦外之音頗濃,可我不會因為他的嘲笑放棄自己成為餘傑的拜讀者,也許我讀的書很少,甚至可以説少的可憐,但讀的書多不一定就有值得驕傲的地方,關鍵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否產生共鳴,並引起自己內心的深度思考。先前我曾試着讀中國的四大名著,因為總覺的一個大學生連四大名著都沒讀過,怎麼配稱為大學生!但是我嘗試以後,覺得很難,因為那不是我的愛好,我只會覺得讀那些深奧難懂的書是一種煎熬,也許我現在的審美達不到讀大家的作品。但知道這一點,我便不會逼着自己去讀,不會像“大色”那樣捧着一本發黴的不知哪裏弄來的《三國演義》看上幾個月(注,是因為他的電腦壞了,沒事可幹,所一給自己找點事做。但我覺得那也太委屈自己了)。

本書應該是我讀的餘傑的第四本書,其中沒有深奧難懂的錯詞,也沒有玩弄的文字遊戲,多的是作者的思想的流露。也許因為他的年青,也許因為他的北大出身,讓我喜歡上他的書,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書給了我很多啟迪。《愛與痛的邊緣》記錄的是餘傑的所思所想,道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社會現狀、人生哲理。《乾隆為何下江南》寫的是對現在影視的揭露與批判,現在想來,自己從未思考過這些所謂的錯誤觀念,然而現今生活當中無處不是充斥着這些歪曲思想的“文化垃圾”,不知不覺自己便成為琪俘虜,跟着他的指揮棒轉個不停。書中提到了專制,以沙俄統治時期的蘇聯為例,讓我對生活在沙俄統治黑暗時期的人民以同情的時候,不得不想到自我本身,想到現在所生存的過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代在很多人眼裏已經不復存在,然而現實當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令人發着的真實“故事”,書中提到的記者講述的兩個“故事”真切地反映了現存社會中依然存在着醜惡的靈魂。

讀到這些,讓我反思了很多存在於周圍的令人不悦的事實,現狀。然而,想歸想,這些只能看作是完美當中的瑕疵,決不能要求有多苛刻,啊Q一點,自己的事情都沒解決還想那麼多無謂的事情幹嘛!唉,迴歸現實,先想想自己的事情吧,那些事情總有其他人來解決。汗!!是不是有點對整個社會不負責任?現在直覺得自己在偉人面前那麼的渺小,那麼的自利,但我不會走偉人的道路,自己不過是整個社會當中不起眼的個體而已,走好自己的路便是對我們社會最大的貢獻。這樣想來,輕鬆多了……

走好自己的路,才是現在我的重點,其它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我認可與成功的基礎上。

標籤:讀後感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