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生讀後感集錦15篇

校園2.88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讀後感集錦15篇

人生讀後感1

看了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再次感受到先生摯樸,平實的語言。無華的語言中又充滿了哲理,引發讀者的思考。其中有一文章《勞神父》讓我很有感觸。

楊絳先生説,九歲那年勞神父跟她講故事,並送她一盒巧克力。巧克力貼上了十七,八層廢紙,要求必須在回去的火車上才能拆開。楊先生一直以為勞神父的用意是要勉勵她做人要堅定,勿受誘惑;到九十歲的某一夜晚才頓悟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她能把那匣糖帶回家,和爸媽一起分享,僅此而已。哈哈。實在有趣。

楊絳先生一生歷經坎坷磨難。到百歲之齡仍在學習反思,對人性和生活的思考越發透徹,返樸歸真。其實有時候生活或事情的本意是很簡單的,只是我們想多了,不是嗎?沒有那麼多的勵志故事,不需要那麼多的道理説教,中心思想和內涵引申。

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喜歡看米老鼠和唐老鴨,答案就是,好看。喜歡有時候真不需要理由。大道至簡,如日東昇西落一樣平常。簡單就是快樂。

人生讀後感2

讀後感:人一生都在為明天奮鬥,在快節奏的時代裏,誰有真正享受過今天。都説珍貴的東西值得收藏,可這樣不就會喪失了事物本身的價值嗎。享受可以是任何時候,它本身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只不過我們會時常忽略,只因我們都活在明天。而只有當你有了享受的心態,生命的每一次跳動都貶的驚喜。活在當下,感受生活,每個人都很平凡,那我們就在平凡的生活裏享受平凡。徐志摩曾説:人生不過是午後到黃昏的距離,茶言涼盡,月上柳梢。保持恬淡閒靜的生活態度,享受生活的點滴。

人生讀後感3

人生便是這樣,如此的變幻莫測,人好像總處在一個怪圈中,一個希望誕生、而後希望破滅這不停循環的怪圈。一種希望的孕育發生使人生霎時一片光明,彷佛前路不再渺茫與難走;一種希望的破滅又使人生突然間一片黑暗,彷佛找不到前進的偏向與動力。可我們大概還不克不及弄清楚什麼才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實在仍狐疑於希望的真實寄義,我們不懂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追求屬於我們的希望,所以在人活路上我們走的並不平展。光輝的旗幟讀後感1500字

結業在即,尋找事情的事情如翻江倒海的海潮肆意地鞭撻過來,在這個間不容髮的關頭,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我像浪尖上一隻小船。統統,於我,是那麼的無助,那麼的艱難。路遙人生讀後感

在這個風雨如晦、行動維艱的人生旅途上,我掀開了路遙的《人生》。原來,我在揭開主人公人生扉頁的同時,也揭開了我自己人生的另一頁。

人生讀後感4

今年看的第一百本書,必須是大師寫的啊!超額完成任務了,發帖紀念一下!不過有一大半都是畫冊和漫畫,呵呵!自從領了七天無限免費卡就專挑貴的書看了,樂呵呵的瘋狂了七天,飽餐了攝影畫冊和漫畫書。回頭一琢磨,這樣的速食貌似不太好,有湊數之嫌,忘了初心!好吧,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認真思考,借用星雲大師的書名《人生就是放下》,從頭開始!

言歸正傳,書評:成人的世界裏沒有“容易”兩個字(即便有,也是“容易胖”!捂嘴偷笑吧),每個人的酸甜苦辣都不一樣。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願看過此書的人,皆得到星雲大師的點化,都能放下,放下心中的苦悶和歡樂,一切歸零,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勇敢得張開雙手擁抱未知的明天!

人生讀後感5

《人生的智慧》內容簡介:叔本華哲學思想被認為是柏拉圖的觀念論康德的認識論、吠陀的泛神論及厭世觀四者的融合。其中討論的話題眾多,內容樸素深刻,十九世紀末的很多大思想者,大都從中汲取了營養,尤其是尼采,對叔本華的理論一直情有獨鍾。更有好事者認為,尼采某種程度上是繼承了叔本華的衣缽,雖然二者哲學的最終結果不一樣,但都是唯意志論的大哲人,都認為意志才是世界的本質。同時,叔本華的生存空虛學説也奠定了其悲觀主義哲學的基礎。

《人生的智慧》一書取自《附錄和補遺》,它其實是獨立成書的。這本書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俗生活至為接近,諸如健康、財富、名聲、榮譽、養生和待人接物所應遵守的原則等。正如叔本華所説的,在這本書裏他儘量從世俗、實用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這本書尤其適合大眾閲讀

人生讀後感6

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這本書,通過作者對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的講述,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你不禁會為這位天生沒手沒腳的傢伙而深深折服,他從一無所有、畏縮自卑,迸發出無窮的自身能量,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創造出了一個不受限制的精彩人生。

本書的作者力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除了軀幹外唯一的工具就是隻有兩個腳趾的小左腳。可以想象生活對他而言是多麼不公平啊!出生時,力克的父母都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他的媽媽甚至拒絕抱抱自己的孩子。這對任何人都是極大的打擊和難以癒合的傷口。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有放棄,慢慢開始接受和麪對現實。

人生讀後感7

享受人生,皆是人的一生最美好的事。享受並非懶惰的躺在牀上,任何事也不做,依我想的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想要完成的,去感受那過程那才是享受吧。借文章中的一句話“享受不是一擲千金的揮霍,不是燈紅酒綠的奢侈,亦不是珠光寶氣的華貴,而是屬於正常人的最基本的樂趣。”

享受是在我們最應該放鬆的時候去做最有意義的事情,去感受其中的樂趣,去感應我們心房。做一件令自己心滿意足的事情,去享受那其中的樂趣,去感受那美好時光。

人生讀後感8

一次性,不帶停頓看完的書,作為懸疑在我看來很是經典,很是出色,知道是阿加莎的作品之後,其實有一種衝動把全部的系列看完,也算是一種心願吧哈哈哈哈。

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一種近似於密室殺人的案件吧。被帶到無人島上,十個人,十人全部死亡。

可能會想要後世知道,又想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個完美的疑團,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認為很是絕妙。

這十個人的出現也從來不是一種巧合,算是,旁觀者看待下的犯罪後逃匿的分子吧,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的罪過。

所以那個人會站出來,作為審判者,給這些人類一個應有的審判。

最終,也槍殺了自己,留給世界一個謎團。

如果不是那份手稿,沒有人會知道事情發生的緣由與始末,更多的是一種猜疑,更多的是一種惋惜。

那個行兇的人呢,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旁觀吧,看似沒有出手,處處卻都是自己的痕跡。

看了是一種引人入勝,更是一種高明。

人生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人生開關》。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我”家裏窮,考上了大學卻沒錢上,加入了砍柴民工的隊伍,張步知道“我”家裏窮,讓“我”過磅記數。一天,大毛,讓“我”給他多記一點,發工資一半。“我”沒有答應的事情。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感慨萬千,心想:大毛想鑽張叔的空子,幸虧沒有聽,要不然,還不知道他現在是如此落魄的地步泥!對於大毛這樣心術不正的人,我們必須第一時間否定他。要不然,就要“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了喲!從此,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要胡亂聽信他人饞言,如果你和他們同流合污,必定誤入歧途,受到法律公平而又嚴厲的裁正的!我們更不要像大毛一樣投機取巧,做些不正當的事。

書中説得好。“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黑暗或光明兩種境界。”是的,只要我們開啟光明的道理,我們的前途會更加燦爛無比!

人生讀後感10

人生,是什麼?是我們該享受時的快樂;是我們該專注時的那種舒適。人活着就應當好好的對待自己,好好的享受自己的人生。

有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不能保存的,你一定要盡情的去享受它,沒有愛和不能享受人生,就沒用樂趣”。是的,人生是給我們用來享受的,而不是用來揮霍的。它堪比一杯美酒,需要我們慢慢的去品味,去品味它的美感;一口喝下,則毫無意義了。

不論世間萬物,都懂得去享受,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對立面,我們都應當好好的對待自己的人生,好好的去享受人生。

人生讀後感11

所謂人生,有的人執着於成功,可以摒棄內心真實所愛,選擇可以成就自己的跳板;有的人為其所愛,傾盡一生不求回報。

高加林從小博覽羣書,隨時可以與人高談闊論。雖生來貧窮,精神世界卻一直富有。渴望成功,不甘心平凡一生。而巧珍善良美麗,卻不識字。他們倆的相愛從一開始就能預料到結局。

後來高加林會選擇有見識有能力的播音員,而拋棄温柔漂亮卻沒文化的巧珍。這不是無情與有情衡量的標準,無需批判。而是價值觀世界觀的牽引。最終人和人在一起長久並且欣賞的前提,一定關乎靈魂的想通性。這不僅僅是不懂你不理解你只百般討好甜言蜜語的人所能代替的。

愛情與友情亦是如此。有的人只能當普通朋友,有的人能當知己和戀人,區別僅此而已。

人生讀後感12

“自我效能它指的是這樣的信念:你自己能夠給生活帶去積極的轉變。

自我效能跟自尊不一樣,後者指的是對自我價值的整體積極感受。自我效能是自信具備解決特定問題或達到特定目標的技術和能力。它通常會針對具體的情況:你可能在工作上有着強烈的自我效能感,但對當眾演講或減肥的自我效能感卻較差。

有強烈的動機但未能貫徹行動,以及成功把動機轉化成持之以恆的有效行動,兩者最關鍵的區別就在於自我效能。有了強的自我效能,你更有可能採取有助於你達成目標的行動,哪怕這些行動很困難甚至痛苦。你還能更長時間地投入在疑難問題的解決裏,不輕易放棄。但如果自我效能感低,那麼不管你動機有多麼強,都不大可能採取積極的行動,因為你對自己改變生活的能力缺乏信心。”

人生讀後感13

讀這本書時,有所領悟。或許對人生意義的探尋,是一種宗教思維的延續,從邏輯上來説,沒有獲得人生的意義,等於在否定現在生活的狀態,獲得了人生的意義,則是獲得了對現狀救贖的機會,朝着那個意義推進,就是獲得救贖的過程。

當上帝死了,信仰出現了空白,新的信仰開始滋長,悄悄演變成了“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為什麼而活?”這樣的追問。可活着不需要什麼理由,活是生物生存的本能,至於現代人所追問的為什麼而活,稍加體會,則能明白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探尋內心對未來有怎樣的期許,如果這個期許過於渺遠,那追尋的人難免會迷茫與痛苦。而如果能把期許放到當下,放到對現狀的點點改良,可能才是最務實以及最容易獲得幸福感的人生之意義。

人生讀後感14

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一個世界愛的結果。

現在的人們被禁錮在鋼筋水泥裏,被霧霾廢氣包圍,被燈紅酒綠吵鬧,被繁忙工作擠壓。有多少人,又有多少時間,真正停下來去享受一杯茶,一杯咖啡,一本書的寧靜呢?

享受,不只是到處旅遊,出門露營,更可以是一杯下午茶,一次出門散步。它可以是任何你覺得可以放鬆心情,放空自己的事。

在背上堆疊的東西過多時,不妨放下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放鬆放鬆,這是對自己最大的犒勞。

人生讀後感15

五一值班,正好夠看完《人生海海》。本來對麥家的書已經死心了,覺得他適合講故事,寫作倒是一般。奈何推手又贊此書引人入勝,又上了銷售榜前茅,於是買來看。

讀罷既不驚喜也無失望,還是麥家擅長的題材——大時代下草民的顛沛流離、牛叉人員的傳奇與折磨。只是這次多了些鄉愁,善與惡的邊界也更加模糊。起初有些奇怪為何在江浙那邊發生的故事要用個閩南語的書名,在最後幾章作者才自圓其説,其要義就是人生苦海無邊,人要好好過活……

讀到故事的最後,我突然想起童年和小夥伴們捉弄過的一個瘋子,他總穿着髒破的綠軍裝,耳朵有些聾卻喜歡手舞足蹈地給小孩子們講述自己的“戰鬥故事”,抓着個玉米棒子演做話筒或者步話機,經典的台詞是:“連長,敵人撲上來了,我們頂不住了,呼叫師部向我開炮吧!”、“戰爭,殘忍吶!”,小夥伴們都能繪聲繪色地背誦,互相比較誰學的最像。現在想起來,或許他真的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海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