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古詩《無題》賞析

校園3.11W

無題 李商隱

古詩《無題》賞析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註釋】

1、李商隱作品中有《無題》詩十六首,還有一批以詩開頭或篇中二字為題,實際上也等於無題的詩,合共六十餘首。這些詩多涉女性題材,多與愛情(豔情)相思有關,但又不限於此,內涵十分豐富,歷來闡釋者的看法頗多分歧,爭論的焦點是它們有無寄託,如果有,寄託是什麼呢?其實對每一首《無題》詩如何解釋,不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寄託之説,不可過實過濫。

2、“八歲”二句:寫女孩很早就懂得愛美。長眉,唐代以青黛點眉,將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是時髦的打扮。

3、“十歲”二句:寫女孩的美麗姿容和活潑可愛的性情。芙蓉,荷花。裙釵,指上衣和下衣,古代下衣叫裳。衩,本指上衣旁開衩的地方,在唐代指開衩袍,也叫衩衣。“芙蓉作裙衩”源於屈原《離騷》中的“集芙蓉以為裳”,以表現高潔的品格。

4、“十二”二句:寫女孩的'才華和對音樂愛好。箏,古代弦樂器,唐箏有十三根弦,手指套銀甲(金屬製的指抓)彈撥以成樂。卸,摘下。

5、“十四”二句:女孩到了該出嫁的年齡,可父母把她藏在家裏,並未許嫁。藏六親,謂藏在深閨之中,迴避所有的男性,包括六親。懸知,猜想,揣測。

6、“十五”二句:寫主人公面對大好春光,觸動情懷,心事重重,在鞦韆架下揹着同遊的女伴在傷心落淚。泣春風,在春風中流淚。背面,背對,背向。

【賞析】

這首詩仿照樂府民歌體《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的“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悲苦”。然而李商隱不僅將女子的悲苦提前了--早在議嫁之前,她已在揹人處哭泣--以比喻指人生歡樂的短暫,而且動態地展示了女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更為複雜多樣的性情。這是一個愛美而且早熟的女孩,有着美麗的姿容和高潔的情操,又有着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面對大好春光,為何會揹人哭泣呢?“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也許是個中原因吧。隨着年齡的增長,女孩已有對愛情的嚮往,“藏六親”昭示了她思嫁而又膽怯的待嫁心理。拂面的春風撩起了她的情思,使她有感於青春易逝而年華虛度,前途茫然,不禁暗自傷心。詩人細膩地摹寫了女孩由幼女之羞澀道少女之懷春、傷春的發展過程。

如果考慮到這首詩是詩人十六歲時的作品,那就不難理解詩人是在借這位志向高潔的少女遭遇,寄託自己渴求用世而不可得的苦悶心情。詩人自小有凌雲之志,勤奮攻讀,求師問道,以期將來能報效朝廷。在擅長古詩文和書法的堂叔李某的薰陶下,他“十六能着《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李商隱《樊南甲集序》)。然而儘管少負才華,他畢竟出身微寒,父親早逝,家道艱難,在重視門第的唐代,很難順利地踏上仕途,對於前途的茫然時常會讓他感到苦悶,正如詩中那位富有才華、品行高潔、思嫁而“猶未嫁”的少女。吳喬説此詩表達“才而不遇之意”,屈復説是詠歎“才士之少年不遇”,皆準。

這首詩清麗婉轉,寄意深遠,為後代傳誦。紀昀評曰:“獨成一格,然竟有古意,故不在形貌音響間。”(《玉谿生詩説》)

標籤:無題 賞析 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