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歷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教學設計

校園2.79W

一.元謀人

七年級歷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教學設計

1.看教材第2頁及第4頁“我國遺址分佈圖” 提出問題“在這些遠古人類中,誰是我國最早的人類?他們發現時間和地點?判斷他們是人而不是猿的依據是什麼?看完我國遺址分佈圖後同學們有什麼感想?

二.北京人

1.觀察教材中的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和現代人頭像,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

2.觀察教材中的灰燼堆和北京人用火追逐野獸圖,思考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他們用火做什麼?火的使用有什麼意義?

3..觀察教材中北京人生活時期的部分動物圖和閲讀課文中《韓非子》的描述,你認為北京人應怎樣生活才能生存?為什麼?

三.山頂洞人

(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龍骨山頂的洞穴裏,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一羣古人,因為是在山頂洞裏發現的,因此把他們稱為山頂洞人)

議一議 “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呢? (可依據學案中的表格對比)

詮釋氏族

課本上提到的氏族,是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集體。氏族是一種組織形式,就像我們前面所講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羣。氏族的形成與當時的婚姻狀況有關,在原始人羣階段,由於剛剛由猿轉化而來,因此彼此之間沒有婚姻觀念。屬於羣婚狀況,也就是沒有固定的婚配對象,而且沒有輩份觀念。到了山頂洞人時期,由於社會的發展,在婚姻形態上比原來進了一大步。已經有了初步的`家庭觀念。屬於族外羣婚,就是兩個集體之間的男女可以通婚,但沒有固定的婚配對象,所以很難確定後代的身份,後代只能按母親的血統把有血緣關係的人集合在一起,組成的集體,就是氏族。氏族就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沒有私有財產、共同勞動、共同消費的羣體。師:提出做題要求,督導學生閲讀課文完成自主學習題

生:1.速讀課文,完成自主題,勾畫重點知識,初步掌握基礎知識。

2.學生互相質疑釋疑。

師:提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圖片

生:分成三組,觀察圖片,探究問題,分組展示探究結果。

師:強調“元謀人,我國境內已知,最早”關鍵詞,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區別。關於遺址分佈圖學生的答案中會有分佈較多或不均勻的説法,教師少作補充後指出,我國是世界上目前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從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小組內討論解決問題,並推舉代表展示成果。

師:引導生觀察、,比較、,描述,總結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是,教師要強調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腳分工明顯。

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後,在教材中劃出答案,認識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進步性。

師:講解課文中《韓非子》的含義,讓學生認識北京人羣居的必要性:是因為工具簡陋、環境險惡。這一點教師點到即可。

師:引導生列表比較,區別掌握。

生:結合教師的提示閲讀課文,小組內合作探究。

師:①體質進步: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②工具製作技術: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人工取火 ,會捕魚。③生活進步:用骨針縫製衣服,製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氏族”一詞對學生來説比較陌生,因此必須詳細講述,這有利於學生對此之前之後原始社會組織結構的瞭解。

教師行間指導

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給學生分組

生:小組討論:看完我國遠古人類遺址分佈圖你有何感想?

小組討論交流,派代表展示成果。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時間順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順序。

師:引導學生從體質特徵、製造工具的技術、愛美意識、人工方面比較出山頂洞人與北京人的進步。

生:結合教師的提示閲讀課文,小組內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原始人遺蹟最豐富的遺址,

你能用文字或圖片,根據事實,合理想象,展現“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嗎? 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知識,展開想象,編寫北京人生活的小故事。

生:編寫故事或蒐集圖片,鍛鍊表達組織能力

生:自由發言

教後反思優點:

本節課我始終貫徹教學設計的思路,圍繞設定的三位目標進行教學。採取“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充分給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力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