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模板

校園8.94K
  大學生實踐論文一:

題目:大學生創業期知識產權風險教育理論與實踐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模板

摘要:知識產權是市場競爭的核心武器,大學生在創業期,因知識產權糾紛導致創業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忽視對知識產權風險的關注。文章對創業不同階段存在的知識產權風險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風險防範教育對策,以期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知識產權風險;對策

知識產權風險,是指知識產權在創造、保護、運用、管理環節,出現知識產權侵權、泄露、流失、價值的減少等一系列現象。大多情況是指知識產權侵權風險。為了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我國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大學生成功創業是黨和政府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然而,在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往往會因知識產權風險問題導致創業失敗。因此正確認識知識產權風險並採取有效措施防範與應對,對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創業期知識產權風險類別

(一)大學生創業起步階段

1.創業大賽投資風險。

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高校興起了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目標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活動,此後,創業大賽逐漸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途徑。而創業大賽通常採用風險投資運作模式,其中涉及的技術信息和技術祕密會否泄露往往影響到以後創業的成敗。

2.仿造侵權風險。

創業起步階段,由於多數大學生經濟薄弱,他們多會選擇一些低成本、高盈利的創業方式,如仿造。當然,隨之而來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則難以規避。我們不難看到市場中的各種山寨手機、精仿鞋、高仿包,會因侵犯他人商標權、外觀設計專利權等而惹上官司。另外,傍名牌的背後,凸顯的是誠信的缺失、品牌意識的薄弱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輕視。

3.加盟形式風險。

加盟包括自願加盟、委託加盟、特許加盟和免費加盟。加盟是指加盟總部將自己擁有的一些品牌授權給加盟店使用,並向其收取各種經費,如加盟金、權利金和保證金等。而這些經費中相對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知識產權的“許可”。加盟成功後,加盟店便依法獲得了加盟總部的相關商標、專利和非專利技術的許可使用權。但是,多數大學生創業僅僅滿足於加盟主提供的一些基本服務,並對其過度信任,忽略了雙方相關知識產權權屬的約定,一旦發生權屬糾紛,往往因舉證困難而自食苦果。

(二)大學生創業初期階段

1.出資風險。

大學生創業初期主要採取公司制企業組織形式。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出資形式,有其自身固有的風險。首先,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均有法定有效期,隨着時間的遷移,其出資價值將大打折扣。其次,知識產權的價值易變,就專利來説,隨着技術的研發,新的技術產生後,先前專利便會貶值。商標價值的不確定性則使其隱藏的風險更加明顯,品牌的樹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其毀滅卻是一瞬間的。另一方面常因權屬不清或存在權利瑕疵而具有多種多樣的風險。出資方要儘可能確保自己的知識產權成果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但凡存在權屬爭議,都將或多或少影響出資的成立。另外,知識產權出資在價值評估方面也存在較多風險。

2.商標風險。

大學生創業初期,商標意識不強,忽視商標註冊,產品在市場上形成一定影響力後再去註冊商標,可能商標已被搶注,反過來被搶注者起訴商標侵權。

(三)大學生創業發展階段

1.被他人侵權風險。

隨着企業逐漸的發展壯大,當技術和產品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或影響力時,就會出現各種仿製品、山寨產品,其憑藉價格優勢在銷售市場和目標市場上所佔的份額逐漸變大,出現他人侵權,而有些競爭者會採取專利無效、商標撤銷等策略來維護他們的利益,此時能否及時蒐集證據,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是大學生創業時需要考慮的。

2.新產品研發風險。

隨着創業不斷髮展,為了保持更好的競爭態勢,創業者需要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新產品。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包括採購風險和研發風險。一方面,在採購合同中忽視約定知識產權免責條款,導致所採購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是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商品。另一方面,技術人員在研發過程中不能進行有效專利檢索、專利分析,及時瞭解技術前沿,造成人力、財力浪費。

3.知識產權管理風險。

知識產權管理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權利管理。企業尚未配備相關人員對現有和潛在知識產權進行系統的管理,導致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混亂。二是人員管理。企業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沒有進行過盡職調查,對於新入職員工未簽訂保密協議,對於離職員工未簽署競業禁止協議等保密措施。

(四)大學生創業成熟階段

1.涉外知識產權風險。

隨着企業的轉型升級,在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因自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未進行可行性分析。例如,企業在出口產品時忽略了海外知識產權申請的重要性,導致本企業技術在產品的出口目的國被事先申請專利,亦或因未對目標國進行專利信息的檢索與分析,導致企業產品出口時侵犯他國專利技術。

2.知識產權佈局風險。

隨着經濟的全球化,競爭的方式越來越多元,技術競爭和標準競爭尤為突出。大學生創業發展到成熟階段後,產品、市場、企業已具一定規模,此時要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做好知識產權佈局。

二、大學生創業期知識產權風險防範與應對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是政府政策關注度不夠、知識產權維權機制有待完善。政府對於大學生創業中知識產權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還不夠。少數省份諸如湖南、江蘇等出台了有關大學生創業申請專利、商標、版權費用的補貼。此外,科學有效的知識產權維權機制也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期知識產權風險防範與應對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是大學生知識產權教育的缺位。知識產權教育包括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傳統的教育模式多注重知識產權專業教育,知識產權作為專業必修課只針對法學專業開設,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知識產權只有與其他學科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與我國複合型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相適應。

三是同行競爭者的排擠。大學生新開辦的企業必然會受到同類企業的排擠。反映在知識產權方面,為了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在知識產權方面會給新設企業設立障礙。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一方面由於缺乏系統的知識產權理論學習,另一方面又由於急功近利,很容易步入他人知識產權雷區,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四是知識產權中介機構服務意識不強。知識產權是知識轉化為財富的有力工具。大學生創業離不開知識產權中介服務,但是目前中介機構主動服務意識不強,也是導致大學生創業中知識產權風險增加的因素。

三、大學生創業期知識產權風險教育對策

(一)加強大學生創業的知識產權政策導向,完善法律機制

政府在制定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時,應該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醒大學生在創業的同時,注重對自身企業進行知識產權風險的預警和預控;而且也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創立的新企業的扶持,避免涉入知識產權糾紛而導致企業舉步維艱。此外,完善相關法律機制,改變我國知識產權侵權容易維權難的現狀,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能夠及時維權、高效維權。

(二)構建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為導向的知識產權普及教育體系

1.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基礎,堅持素質教育導向性原則。

知識產權普及教育是將通識教育、素質教育面向非法學專業大學生開展,不同於傳統知識產權專業教育的是:它旨在通過知識產權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從而構建大學生的知識產權基本素養,全方位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素質。

2.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堅持因材施教原則。

知識產權普及教育應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要依據不同學科背景,富有針對性地將知識產權教學融入專業教育中。例如,對理工科專業背景的學生要注重其專利檢索、專利信息運用、專利分析、專利申請等相關能力的培養;而文科類學生與版權、商標聯繫更為緊密,應重點傳授版權、商標領域的知識。

3.拓展教育渠道,探索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

為了更好支持大學生創業,提高創業的成功率,高校應採取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強化大學生知識產權實踐能力。如通過聘請實務專家進課堂、組織學生進企業、知識產權技能大賽等形式,定期聘請校外專家給以專業性的指導,促進創業學生知識產權實踐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增強知識產權觀念,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三)強化大學生知識產權能力

1.知識產權創造能力。

大學生創業之前可以通過旁聽、自學或者充分利用高校知識產權在線開放課程,系統地學習知識產權理論與實踐知識,輔助技術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取得知識產權成果。要掌握知識產權必備知識,並順應時代發展,瞭解市場,掌握技術前沿,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能力。

2.知識產權運用能力。

知識產權的價值在於運用,加速知識產權運用,促進知識產權與經濟發展的融合,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一環。隨着企業的成立和逐步發展壯大,創業者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還要注重知識產權的運用,如知識產權的轉化、許可、轉讓等。

3.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能力。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會面對各種誘惑與競爭,難免會因追求暴利而淌上侵犯他人專有權利的污水,或者自己的知識產權成果因未及時採取保護措施而被他人侵犯,因此在創業過程中要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文光,李堯遠.吸收能力、知識產權風險與產品創新績效[J].科研管理,2016,(6).

[2]張項民.基於創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與設計[J].科技創業月刊,2009,(4).

[3][4]王宇紅.論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與高校知識產權普及教育[J].就業調研,2012,(4).

  大學生實踐論文二:

題目:試論大學生社會實踐有效激勵機制的構建

摘要:激勵機制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系統有效運行的動力。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機制中,激勵資源、強度、頻度、效度、時效性、公平性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這與教育者組織實施激勵的意識、經費投入、激勵方法的運用和相關研究不足有關。為此,教育者應針對這些問題與不足構建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提升實踐育人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激勵機制

需要是人活動的基本動力和社會生產的原發因素。人類社會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人的需要也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和發展,並且這種發展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是不平衡的。正如馬克思所説:“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所謂社會實踐激勵機制,是指教育者根據實踐育人目標,以大學生個體需要為基礎,採用一定的激勵手段和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激發和鼓勵,促進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社會實踐、引導他們行為取向的運行過程和調節方式。其中,各種激勵要素相互聯繫、作用方式遵循一定機理,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構建有效激勵機制是社會實踐系統有效運行的動力,對於加強和改進社會實踐工作、不斷提升社會實踐育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為了充分掌握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機制運行現狀,筆者在全國13所高校對大學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問卷調研。期間共發放調查問卷250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5份,佔發放總數的91%。在對調查數據進行彙總分析基礎上,結合走訪部分高校發現,目前社會實踐激勵機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育者給予關注。

1.激勵面不廣。

評獎、評優、進行表彰是高校進行社會實踐激勵活動最為直接、最為常見的激勵方法和手段。當前,針對社會實踐活動採用評獎、評優的形式進行激勵的項目主要包括:先進集體(以院系為單位的“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優秀實踐團隊”等)和先進個人(“優秀隊員”“優秀通訊員”“優秀論文”“優秀調研項目”等)的評選表彰。從表彰數量上來看,很多高校採用按一定比例確定表彰名額並下派到各院系,由院系根據名額推薦表彰,限定的名額往往較少,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在社會實踐中部分表現優異的大學生因名額的原因,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激勵。

關於這方面,學生的評價如何呢?調查結果顯示,6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表彰人選、獎勵名額和項目少。當問及,“你是否作為優秀團隊成員或優秀個人受到表彰,向他人介紹經驗”時,55.8%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這與前一項調查基本吻合,這説明激勵面不夠廣,覆蓋面不夠。從受眾羣體來看,學生幹部和具有較強組織能力、思想活躍、善於溝通交流的學生人數有限,大多數學生對這種激勵手段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惠及範圍具有一定侷限性,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喪失參與此類競爭的熱情,激勵成了對少數人的激勵。

2.激勵資源不足。

激勵資源主要體現在激勵形式的多樣性和激勵主體的層次性上。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激勵形式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具體來説,首先是獎金、物質獎勵(獎品、裝備等),其中獎金多數情況下以對實踐團隊資助活動經費等形式出現;其次是榮譽證書等精神鼓勵;最後是與學生實際利益相關的以學分、德智體綜合測評加分形式出現的獎勵。調查顯示,64.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對團隊的資助額度不足,60.7%的大學生認為所在學校社會實踐的表彰獎勵主要是精神層面的獎勵,59.8%的大學生表示應對認真開展實踐的集體和個人進行物質獎勵。調查還顯示,各高校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相關學分獎勵不足。目前,各高校社會實踐的主要組織單位是共青團組織,因團委相關經費所限,各種獎勵相對較少。而榮譽證書等表彰獎勵形式,除了給學生精神上的獲得感之外,作為一種證明還會體現在學分獎勵上,間接與學生綜合評定等相掛鈎,對獎學金評定產生一定影響,但在其他方面影響力卻不夠。因此,總體上目前社會實踐活動的激勵資源不足。

3.激勵強度不夠。

所謂激勵強度就是激勵措施、手段的作用力的大小,等同於力度,主要表現為給大學生一種衝擊力、一種強烈的感受。獎金額度非常大,或者是獎勵的層次很高,學生通過獲獎能產生深刻、持久的滿足感。激勵如果輕易便可獲得,會導致激勵對象動力不足。激勵太少難獲得,即使大學生非常努力,也因缺少受到激勵的機會,同樣激發不了積極性。當問及被調查學生的期望時,調查結果顯示,65.4%的大學生希望受到學校層面的表彰。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強度有限,無論是在獎金的額度、表彰獎勵的發文單位,還是學分獎勵分數上都不能夠體現出“有力度”,因而在大學生中吸引力、影響力有限。

4.激勵頻度不夠。

頻度通常就是指頻率,這裏所指的激勵頻度主要指社會實踐表彰、獎勵的次數、間 隔 時 間 等 。 激 勵 頻 度 直 接 影 響 着 激 勵 活 動 的 效果,激勵間隔時間短、過於頻繁或間隔時間太長,都會使激勵效果受到影響。目前,實踐活動的激勵普遍缺乏規律,有時進行,有時拖延,甚至取消,加之綜合運用激勵措施不夠,會影響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5.激勵時效性不強。

有關資料顯示,及時激勵的有效度為80%,滯後激勵的有效度僅為20%,説明了及時激勵的重要性。但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普遍存在激勵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在調查中有69.7%的大學生認為“‘三下鄉’、志願服務、科技創新活動都應適時召開表彰大會”,這一數據足以對此認識結果進行印證。集中在暑期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最多,但評優表彰活動還不夠及時,七八月份開展活動,1-2個月後甚至當年年底進行表彰的情況不在少數,造成沒有把握有利時機,使激勵效果大打折扣。

6.公平性有待提升。

在實踐活動獎勵過程中,教育者對於執行獎勵機制和政策的嚴肅性、原則性的認識不足,存在一定的“輪流坐莊”“平均分配”的現象,從而使激勵失去意義。在社會實踐中對大學生實踐過程和成果的考核不夠科學合理,考評體系不健全。例如,對有經費支持實踐團隊的確定一般採取招標、領辦的方式進行,評審通過後在具體實施階段因教師的指導不夠,缺乏過程監控,成果一般以調研報告居多,活動結束後的評審也多停留於形式,缺少反饋。目前,部分高校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給予了一定學分並確定為必修課,這一學分的認定一般以學生提交的社會調查報告、心得體 會 作 為 重 要 依 據 ,而 學 生 的 這 些 成 果 中 抄 襲 、代寫、網上下載情況相當普遍。另外,實踐活動的成績認定也存在一些問題,有12%的大學生認為,存在“由學生幹部憑藉印象給予成績”的情況,還有16%的大學生表示“不清楚”。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的評閲者大 多 為 團 學 幹 部 、輔 導 員 ,甚 至 是 高 年 級 的 學 生 幹部,即使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評閲,通常也因人數不足、學生數量過大,很難保證評閲質量。同時在整體評定過程中難免存在人情、利益等因素,導致有失公平、公正情況的發生。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機制中激勵主體發揮作用受限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是一個複雜系統,包括激勵者、激勵對象、激勵因素、激勵方式、激勵目標和激勵內容等 。”顯然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育人過程的激勵機制也應包括上述激勵要素。激勵者是發動、組織、實施激勵活動的組織和個人,他們在整個激勵活動過程中都處於主導地位,起着決定性作用。大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的激勵主體就是組織實施社會實踐的高校,它們承擔着設計激勵活動、運用激勵方法、把握激勵因素的任務。但目前,各高校在發動、組織、實施激勵活動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激勵者的作用發揮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實施激勵的主體意識不強。

主體對實施激勵的重要性認識參差不齊,對激勵機制在提升社會實踐有效性上缺乏足夠認識,沒有將深化社會實踐與構建有效激勵機制統一起來,沒有圍繞滿足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他們參與社會實踐積極性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2.對各類激勵因素的運用和把握不夠。

激勵因素是指能夠調動對象積極性的各種因素,包括環境、文化、物質和精神因素等。就大學生社會實踐而言,這些因素體現在對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實踐育人理念的形成與傳承、學風校風上,以及對社會實踐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上,而當前這些因素並沒有很好地得到挖掘和運用,尤其是針對社會實踐的表彰、獎勵投入不夠,從物質激勵的角度看,激勵作用不明顯。

3.激勵客體的客觀需要未得到滿足。

大學生作為激勵客體,從他們的心態來講,都有得到肯定的願望,有接受表揚、鼓勵的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這種需要表現不同。比如,在兒童、少年時期,“小紅花”“大獎狀”是很多青少年嚮往和追求的目標。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閲歷的豐富,各類信息的增加以及環境的改變,功利性思想逐步增強,獲得獎勵、得到肯定的方式更趨實際、現實,雖然這種思想不能鼓勵,但現象的存在是客觀的,作為教育者應給予正視、有所適應,而當前教育者對此缺乏研究、摸得不透,對大學生內在需要的認識、理解還不夠準確。

4.激勵方式方法的運用相對單一。

激勵方法從源頭來看分為內在激勵和外在層面。目前,社會實踐 活 動 中 外 在 激 勵 多 一 些 ,內 在 激 勵 運 用 少 一 些 。外在激勵也只停留在有限的物質激勵。雖然,外在激勵見效快,但影響時間短,很難起到長久激勵的作用。內在激勵,如精神、情感上的激勵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但很難做到“立竿見影”。有效的激勵在於外 在 激 勵 和 內 在 激 勵 相 互 結 合 、合 理 運 用 、協 調 推進,但當前普遍缺少同步實施、有效融合。以上原因致使社會實踐過程中的激勵活動產生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尚未形成有效激勵機制。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有效激勵機制的構建

針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應充分考慮各項激勵機制構成要素的作用,通過形成激勵合力、完善激勵制度、綜合運用激勵方式方法、注重過程激勵、加強教師激勵、優化考評內容、健全激勵保障等途徑構建有效的社會實踐激勵機制。

1.形成有效激勵合力。

在社會實踐中調動校地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認識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形成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共青團組織、高校、地方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共同支持、相互配合的局面和工作機制,這是構建有效激勵機制的基礎和前提。這種工作合力需從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領導,社會各界應為高校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創造條件,提供便利;第二,着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分管校領導具體領導,相關部門各司其責,共青團組織和院系組織實施的工作體系;第三,把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對高等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教育教學評估體系,作為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領導班子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從而激勵高校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

2.不斷完善激勵制度。

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加強社會實踐的實施辦法、具體細則等,制度的制定要全面、細緻以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要特別注重將社會實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制度設計。一方面把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單獨規定學時學分,沒有修滿學分者進行補修,讓相關激勵實現對大學生的全體覆蓋。另一方面,在大學生綜合評價標準(如“德智體綜合測評”)中單獨劃定學分,將其作為評定各類獎學金、“三好學生”、免試直推研究生等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

3.綜合運用激勵方法。

由科學管理延伸的組織系統科學認為,“激勵因素是指能夠滿足一個人的某種需要,激發一個人的工作動機,引導他做出一定績效的要素”。激勵因素是能調動激勵對象積極性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文化因素、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高校應注重在社會實踐實施過程中使用不同激勵方法,調動各種激勵因素。社會實踐中的激勵方法要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靈活採用多 樣 的 激 勵 手 段 ,分 層 次 、多 渠 道 、創 造 性 地 進 行 。做到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相結合、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獎和懲相結合、個體激勵與集體激勵相結合、環境激勵與情感激勵相結合。社會實踐作為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形式,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物質激勵因素、成就激勵因素、榮譽激勵因素和教育激勵因素。

4.注重實踐過程激勵。

社會實踐包括啟動、實施、總結三個階段。在啟動階段,要通過多種形式給學生講清楚社會實踐的目的、意義、要求,精心組織動員、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在實施階段,應特別注重運用精神激勵中的情感激勵法,選派更多的團學幹部、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參與到具體實踐中,與大學生“同行、同吃、同住、同實踐”,隨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思想困惑、認識缺陷、技術難題。總結階段的激勵包括: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進行及時、集中、客觀、全面、公正的評價;開展總結交流活動,通過座談、成果展示、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對比、交流,分享收穫、總結不足,同時運用榜樣激勵法,用身邊的人和事感染、鼓勵大學生;廣泛開展評獎、評優活動,隆重表彰社會實踐中湧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樹立典型、示範帶動,並通過各類校內外新聞媒體宣傳先進、營造氛圍。

5.加強對指導教師的激勵。

對指導教師進行激勵是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機制的關鍵點之一。制定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的優惠政策,把教師參加和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計入工作量,給予相應的補助,形成的成果給予經費支持,同時在晉升、評優和職稱評定等方面優先考慮,對錶現突出的指導教師、高校和地方政府進行褒獎,通過新聞媒體加以宣傳 ,對他們的工作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全面鼓勵。建立規範指導教師參與實踐活動的規章制度,明確指導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的規劃、動員、組織、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的職責。

6.優化考核評價體系。

制定完善的社會實踐考核評價體系,所設計的指標體系內容既要注重實踐的結果,又要關注實踐的過程,既要反映大學生個人的實際收穫,更要了解社會受眾的各種反饋。要突出考核的及時性和一致性。只有及時進行考核,才能用有吸引力的結果或對那些符合社會實踐育人目標 的 做 法 和 個 人 予 以 獎 勵 和 肯 定 。 要 保 持 考 核 內容、考核時間、考核方式的相對一致性,以便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

7.健全激勵保障措施。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有效開展必須有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要本着合作共建、雙向受益的原則,從地方建設發展的實際需求和大學生鍛鍊成長的需要出發,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基地。應擴大政府和學校撥款比例,使社會實踐活動的投入經費有所保證,同時高校應擴大與社會的交流合作,爭取當地政府、社會、企業的經費支持,為大學生順利開展社會實踐提供各種物質保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黃雅恆.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成要素及其運行原則分析[J].教育與管理,2011,(12).

[3]侯光明,等.組織系統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大學生實踐論文三:

題目:以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研究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當代大學生應積極履行的義務,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是現代社會對各大院校提出的全新要求,應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大學生受到良好薰陶以此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基於此,本文分析了當前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總結出其具體表現在缺乏人文教育、追求功利主義以及道德精神匱乏等方面,據此,通過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在網絡中加強傳統文化、在社會中突顯出傳統文化三個維度,提出了以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路徑,旨在全方位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人文素養;現狀;提升路徑

引言

中華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秀文化,有着顯著的民族性特徵,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藴藏着深厚的精神內涵,並在不斷繼承發展中,衍生出更多全新的思想文化,始終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充分彰顯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其以不同的方式及形態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且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模式,甚至主宰着世界文明,我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個人修養,對於教育方面,則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高校應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育,藉此來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

(一)缺乏人文教育

自國家建立以來,高等教育逐漸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思想政治及道德水平教育,在建國初期,所培養出的優秀人才都相繼成為了國家的有用之才,他們憑藉自身豐富的學識,在良好的品質基礎上,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創新,為國家的發展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在那一時期的大學生是社會人人尊重、崇拜的人物。但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的不斷增長,社會形態發生了巨大轉變,進而導致大學生的思想及價值觀也發生的相應的變化,各大院校將自身培養優秀人才的責任變成為專項人才的組織,從某種程度上,即將高等教育同化成職業教育,特別是在課程體系構建及具體安排上,更加充分驗證這一點。

當前許多院校均以專業課程教育為主,過於重視專業基礎理論及能力的教育,這種片面化的課程體系,導致當代大學生並未真正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也讓學生產生了錯誤的觀念,忽視人文教育、重視科技的科恆編,讓各大院校在發展過程中,許多工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進而致使當代大學生整體人文素養較低。

(二)追求功利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與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有效改善,充足的物質生活滿足了人們心中的物質需求,進而對金錢較為看重,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功利主義,且逐漸出持續惡化的趨勢,而社會的'這種不良思想浪潮對當代大學生也造成了負面影響,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在專業的選擇上,許多大學生並不是從自身的興趣愛好上出發,而更多考慮的是所選專業的實用性,甚至有些學生在大學聯考填寫志願時,就已開始想到將來的就業問題,這樣過於現實、急於求成、操之過急的思想,讓當前的大學生過分注重自身利益與短暫利益,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將學習的重點全部放在將來良好的工作崗位上,進而嚴重忽視了個人道德建設,品質及素養的發展,造成價值觀取向偏離正常軌道,個人主義愈發明顯,價值觀也越來越趨向於功利化,個人理想或是目標也更加短期,失去堅定信念,青春活力、心懷夢想等這些大學生應具備的特質正逐漸消失,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更沒有從日常行為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人文素養更成為了無稽之談。若長時間維持這種現狀,必然對大學生將來的發展埋下安全隱患,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無法挽回的事件發生,影響整體社會的發展。

(三)道德精神匱乏

社會建設發展的需求、教育革新對個性的過分追求,在這樣的轉型時期,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等也在經歷着不同程度的轉型,因而就需要對其進行重建及改善。但並不能為了推動改革而失去原則與理智,否定社會道德水平較低的事實,更不能逃避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缺乏的現狀。雖然在學校中存在許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卻不能因成績出色而忽視學生道德素養下降的情況,應正視當前學校中各種不道德行為、不文明語言、隨意逃作弊小抄、打架鬥毆、思想極端等現象,都是大學生缺乏人文素養的具體表現,而缺少團結協作精神、獨來獨往、嘲笑他人、缺乏信任、待人冷漠、沒有社會責任感等,則是大學生過於注重個人感受的表現。突顯個性並不意味着要我行我素、不考慮集體感受,更不能代表捨棄傳統美德及優秀品質。學生的素質主要包含道德及能力兩方面,其中道德可以將其視為責任,對社會及其他人的責任,若當代大學生缺乏責任心,將來便無法在社會中立足。故此,在追求個性、與眾不同的現代社會中,各大院校應充分重視學生素養及道德建設,培養集體意識,強化人文素養。

二、以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路徑

(一)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當前,只有少數院校建立了專門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大學生的中文能力存在嚴重不足。

許多學生可以運用熟練的英語進行交流,但卻無法利用成語及華麗的辭藻寫出優秀的中文作文,對文言文更是沒有任何興趣可言。隨着我國與世界各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根基,更是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基礎,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應積極努力學習傳統文化,勇於承擔自身的責任,主動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髓,院校應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學校的發展建設有機結合。大學生應充分掌握傳統文化,瞭解其中的思想內涵,熱愛本國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是歷史長期發展下的產物,不僅包含實物方面的漢字的具象化的載體,同時也含有許多思想上、精神上的抽象化載體,比如氣氛、環境、心理情緒等。

作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精髓,在各大院校中,大學生應主動弘揚傳統文化,而學校在課程編排上,也應增加相應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將其作為選修與必修課,並加強管理,規定適當的學分,並安排專業的教師,採取有效教學措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閲讀經典名著,全方位的深入瞭解傳統文化,真正提高傳統文化教育地位。此外,也要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去,營造濃厚的校園氛圍。

(二)在網絡中加強傳統文化

雖然大學生人文素養不足、對傳統文化了解甚少,對他們未來的額就業不會造成較大影響,但在工作過程中,將會阻礙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互聯網時代,各大院校在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時,也應積極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最大化發揮網絡平台的作用,地區教育部門可以成立專門管理小組,提供一定的人力與物力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網絡化發展,以傳統教育體系為平台,搶佔網絡教育陣地,加大傳統文化的宣傳與推廣力度,讓學生在自由、舒適的氛圍下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有關內容。在計算機刊物中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我國當前在網絡信息的整體輸入量僅佔世界的0.2%,其中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輸入更是寥寥無幾。而美國卻高達90%以上,這些西方國家有效利用了網絡優勢,並不斷加快本土文化及思想形態在網絡中的宣傳,外來文化這樣迅猛的湧來,各大院校應深刻意識到網絡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影響,因而應全面加強網絡傳統文化教育,推動其網絡化發展。此外,這樣的教育模式也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面向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應注重教育內容及方法的創新性,加強師生網絡交流,真正實現依託於網絡,潛移默化的不斷豐富學生傳統文化知識體系,使他們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進而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在社會中突顯傳統文化

目前,許多西方國家開始對中華民族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對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展開了深入探究,國外許多高校還為此專門成立了孔子學院,主要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而相比西方國家的熱情,我國大學生卻對傳統文化興趣不高,認為其枯燥乏味,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距離較遠,在社會當中也沒有較好的外部環境加以薰陶,導致當代大學生只關注新潮的事物,追求物質享受。社會文化環境對於適應能力較強的大學生而言,到處都充滿了神奇與未知,他們渴望親自去探索,主動去了解這個社會、感受一切他們為止好奇的事物,因此,傳統文化的教育除了學校的努力,同時更需要社會的支持與配合,社會各種有效資源也應積極加入到傳統文化教育當中,共同育人。傳統文化中的深厚底藴、特色服飾、飲食以及值得讚揚的精神,無時無刻的不圍繞在每個人身上。我國大量的歷史著作也同樣藴藏着鮮明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及思想。因此,可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具體作品有機結合,利用文字進一步感染更多的學生,轉變他們的思想形態,充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三、結語

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充分加強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培養及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對於繼承中華傳美德、增強傳統文化內涵、提高我國世界競爭力以及和社會的建設等有着積極的作用。只有學校真正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從中汲取文化精髓,不斷豐富及完善我國傳統文化,才能真正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強他們的文化累積,為民族的繁榮、祖國的偉大復興培養有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燕.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3(1):107-110.

[2]李小俊,王海東.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J].才智,2014(2):155.

[3]劉藴蓮,賀文婷.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高職學生人文素養養成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1):31-34.

  大學生實踐論文四:

題目:網絡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思考與實踐

摘要:隨着現代社會的進步,傳統的教育方式在不斷被改變,並融入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在現在社會中,網絡被廣泛的應用在思想教育中,因此本文以大學生思想教育為對象,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以及網絡輿情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構兩個方面探究網絡輿情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關鍵詞:網絡背景;大學生;思想教育

隨着社會的發展,學校越來越重視網絡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希望能夠藉助現代網絡技術優勢豐富教學形式,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大學生思想教育一直是高校關注的重點內容,但是在實現教學中卻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高校教師一直致力於將網絡技術應用於大學生思想教育之中,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1.1思想教育方式傳統

高校與傳統中學相比,授課的對象是自制力強、行為受控的大學生羣體,因此教師不太注重教學方式、手段的改革,加上很多教師的年紀較大,也缺少改革的動力,因此普遍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方式較為傳統,缺乏創新。具體表現在教師在課堂上採取灌輸式的講述方式進行,不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而忽略學生的課堂需求。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不進行正常的理答環節,剝奪學生提問的機會,難以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與機會,難以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惑與難以,因此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2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高校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與其他學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為枯燥、理論,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與關注,也難以得到學生髮自內心的認可,而這樣的現狀也是大多高校普遍現狀以及難以克服的問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願意聽教師講課,或是玩手機或是看其他科目的書,表現出明顯的排斥心理。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的原因是又多方面造成的。

1.3教育方式的新轉變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網絡技術不斷與教育接軌,融入教學操作之中。從最早的多媒體設備的初步應運,到現在的視頻授課、微信平台以及專業的課程軟件和數據庫出現,不斷衝擊着原有的教學方式,使教學中融入了明顯的現代科技的力量。目前大量的教學不斷使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改革改革傳統教育方式,試圖打破教學侷限於課堂的靜止性,以幫助學生更好利用現代技術隨之隨地進行學習。也正是在這樣的教育方式的轉變下,促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積極引入現代技術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的弊端。

2網絡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構

2.1提高思政教師能力

在網絡輿情視域下需要教師有極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進行網絡教學的相關設計,這就需要思政課程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計算機學習能力,可以採用自學方式進行,通過書本或計算機專業跟讀的方式完成學習提高能力。掌握基本的網絡教學技能,並在實際的課程中積極嘗試,實現現代網絡技術與教師教學的有效結合,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水平與學生學習效果,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而學校也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組織計算機專業教師對學校思政教師進行集中培訓與講解,幫助教師解決自學中存在的困難與疑問,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可能性,打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優質平台。

2.2加強對網絡的管理

網絡不同於很多事物,本身不具備自我判斷與選擇的能力,因此對於網絡的實際使用效果最終取決操作者自身的選擇。而很多大學生在網絡使用中缺少較強的自控能力,不能夠很好的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相關學習,因此需要學校、學院給以足夠的重視,加強對網絡使用的管理。具體表現為學校或學院可以建立專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平台,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課時的嚴格管理與紙質版試卷考核的方式,避免傳統網絡學習學生掛課時而不認真聽課的問題,提高網絡學習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補充在課堂實體教學中或專門的學習平台中,及時進行國內外時事的更新與解讀,使學生更好了解時政動態。因此,學校或學院應當不斷加強為網絡的管理工作,更好的發揮網絡的積極功效,幫助學生更好學習。

2.3合理利用網絡技術

現代社會中,網絡技術與現在教學的結合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網絡技術應用在了教學實踐中,例如多媒體設備在現代教學中普遍使用,利用網絡綜合功能實現的微課教學,以及藉助網絡虛擬環境打造的網絡教學平台等等。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的網絡技術都適合應用於教學之中,因此,在具體的操作中應當注重網絡技術的選擇與使用,選擇可操作性強的、適合學生學習與使用的網絡方式應用於具體的思想教育之中,例如使用現代微信、微博、網絡平台的方式更適合應用在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更適合大學生學習的特點與靈活性需求,更能使用於網絡輿情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3小結

在現代網絡技術與教學現實相融合的實際情況下,高校應當注重網絡技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科學的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提高大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董文波.自媒體視域下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及維穩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年第6期.

[2]郭秀芝,宗繼光.加強微時代高校應對網絡輿情的生態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4年第8期.

[3]蔣篤君.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2015年第17期.

  大學生實踐論文五:

題目:淺析提案教學對廣告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摘要:學習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廣告專業尤其如此。它偏重於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和操作意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密切相關。而傳統的概念、知識點介紹的教學方式不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也不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因此,提案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你教我記”的模式,而是以課堂教學為依託,讓學生參與到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中,使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得到發展。

關鍵詞提案教學;實踐能力;廣告專業

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而不是隻將學科中的概念及其體系灌輸給學生。思維訓練的目的在於能對問題進行解構、分析,進而歸納出假設推論,最後用演繹的方法對假設進行驗證。這就要求有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為他們提供機會進行實際操作,打破以往單純記憶式的學習方式。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就要鼓勵教師採用新模式,讓其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並且採取適合的考核標準。在這種背景下,格外強調實踐性的廣告專業適時採用了提案教學模式,以此培養新型廣告人才。所謂提案教學模式,就是將廣告大賽或企業的命題作為課堂的訓練,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完成這些命題,最終將學生小組的成果提交給大賽的評審組,交由命題組人員、專業人士和業界專家進行評審,並將最終結果記作學生的成績。這一教學模式通常用在廣告策劃課程,也叫廣告策劃與創意。這是因為廣告策劃本身就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能運用專業知識設計好的廣告策劃方案。而且參賽的經歷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接觸他人新鮮的創意,並對業界的評判標準有一定的瞭解。因此,提案教學的方法對廣告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起着重要作用。

1 提案教學模式的改革嘗試

為了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又不改動提案教學的本質,廣告專業在廣告策劃課程中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改革主要涉及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等方面。

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略側重於實踐環節。對於實踐能力的訓練,首先需要將理論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學會策劃方案的方法和步驟,之後學生才能親自參與策劃案的每一步製作。在實踐中,更需要鼓勵學生跳出既有的理論去思考自己的策劃理論,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理解理論的意義和用途。因此,在教學課程設計上,既有對基本觀點和理論的介紹,而且還會在引入現實案例,讓學生開動腦筋分析案例,將理論運用到案例之中,並對經典理論進行反思。所以,在實行提案教學時,要注重策劃選題的理論和形式多樣化,儘量做到覆蓋面廣,與現實接軌度高,同時符合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達到實踐訓練的目的。

第二,鼓勵學生創新和主動思考。提案的選題並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可以在課堂上討論或私下交流。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策劃案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借鑑前人的思考來豐富自己的策劃項目。在小組活動時,鼓勵每個成員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創新,使成員間的討論產生1+1>2的效果。

第三,培養學生創新和合作精神。對於實踐能力的訓練,不僅在於提案設計上的創新,小組的團隊合作還會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提案教學中,加大原創在評分中的佔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在小組協作中,成員進行分工與討論,問題細分到每個人,合作意識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 提案教學的效果

提案教學中的學生能夠自主思考、參與實踐、掌握理論知識,因而實踐能力顯著增強,提案教學的效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在提案教學中,學生能經歷問題解決的完整思考過程,即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形成一個關於策劃案的觀念,再對觀念進行驗證,進而修改不符合考核標準的部分。這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此時,激勵學生的不只是考核分數,還有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學生從外在驅動轉向內在驅動。學習不再是痛苦的,而是充滿成就感的。所以,提案教學極大地調動了積極性,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

第二,鍛鍊創新和實踐能力。設計策劃案中,學生自主操作,進行原創設計,充分鍛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歸納和演繹思維、分析綜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PPT製作能力、演講能力和應變能力。小組報告環節,各小組為了將設計方案演示得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往往用富有激情的演講來征服評委。提問環節,評委會對小組的專業功底進行考評。針對這種情況,小組往往會站在評委的立場,考慮評委可能感興趣的問題,現場提問時再發揮一定的應變能力。這都使學生得到鍛鍊,開闊了他們的思維和視野。

3 提案教學對廣告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

第一,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機制。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是提案教學開展的基礎。教師在瞭解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方式講授知識,學生及時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這種互動循環往復,在一個學習階段結束時才停止。在互動機制下,教師不再將知識體系分解成各個元素,對元素進行講解,形成體系的工作只是學生的意外之喜,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整個體系,讓他們既有宏觀視角,又有微觀視點。因此,學生的學習也不是單純的知識點記憶,而是瞭解整個知識體系,運用體系來解決現實問題。提案教學讓學生有更多鍛鍊思維的空間,為他們提供更大的平台。在這裏,教師的角色不再是信息傳遞者,而是學生思維的引導者。而知識更多是由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學到的知識更具廣度和深度。

第二,增加實踐教學課程,重視實踐能力。國外的大學在理論課程上注重思維方式的培養,在實踐課程上重視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思維。相比之下,我國大學理論課程是對知識信息的傳遞,而實踐課程還比較弱勢。因此,應當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制定實踐能力培養計劃時應有計劃、有步驟,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讓他們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如積極組織校內廣告比賽,模擬4A廣告公司策劃部等。為學生增強實踐能力而打造平台、創造機遇,讓有想法、有抱負的學生能付諸實踐。因此,在課程設計中,需要加大投入,拓展實踐空間,增加必修課中的實踐課比例和鍛鍊實踐能力的選修課。

第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瞭解實踐中的各種問題,且擁有原創精神,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創作的意識,才能將他們的能力開發出來。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水平。學校要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同時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對他們的新型教學模式給予支持,悉心聽取教師的建議。廣告專業的提案教學模式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打造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學校應該在各個方面配合這種教學模式,並對它的效果進行監控。通過監控,有針對性地修改提案教學模式中不適宜的地方。在這種對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中,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思考,增強實踐能力,瞭解企業的需求,並與業界接軌,對以後的工作和繼續學習都有益處。

參考文獻:

[1]顏景毅.廣告策劃教育的高級化——基於廣告實踐演進和廣告研究深化的雙重視角[J].青年記者,2017(24).

[2]雷青.廣告策劃與廣告創意教學中“四維”思維方式的培養[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7).

[3]陳麗.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廣告策劃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