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歷史反思(彙編15篇)

校園2.53W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歷史反思(彙編15篇)

七年級歷史反思1

在縣研訓中心組織的“歷史新教材培訓”活動中,我上了一節研討課。教學內容是八年級第10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其間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為了降低難度,我放了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學生仍啟而不發,教室裏靜悄悄的.。我想:壞了,冷場了。

反思:

下課後,我冷靜反思,學生啟而不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題目難度大,空洞,讓學生不知所措,束手無策。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學生成績不理想,有時候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有時候學生與你抬槓……此時,老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瞭解學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作為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時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七年級歷史反思2

歷史人物可以説在歷史課本中隨處可見,歷史就是人類的一部活動史,離開了歷史人物也可以説歷史教學就無從談起。歷史人物雖然在歷史發展中不是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對國中學生學好歷史,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起來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七年級歷史反思3

考試已經落下帷幕,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在此特對期中歷史試卷的考試情況進行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共三道題,分別為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共計100分。就試卷難易程度來説,這張卷子難易度適中。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題為選擇題,主要考核的就是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基礎知識點包括這些:課本上的圖文如4題,考核唐朝都城長安的城市平面圖;文本中每一課的具有總結性的小標題如3題,唐太宗奠定貞觀之治的兩大基石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還考查了相關的歷史典故: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與哪個有關?總的來説,選擇題的難度並不大。儘管試卷難度不大,學生的答題情況並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學生根本不重視這麼課程,作為這麼課程的任課教師,我認為學生出現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本人認為,任課老師再兢兢業業,學生手頭沒有配套的練習,這都很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這們課程。因此借這個機會我想跟領導説説我的心聲:給七年級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應的資料吧。其次就是任課教師教學任務沒有落到實處即沒有適量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二答題共兩個小題:第1題,考查的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知識。知識點學生並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圖表的形式展現的,由於學生還沒有具備一定的分析圖表的能力,加之學生根本沒有識記這個知識點,因而這道題的答題情況非常的糟糕。第2小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知識。試題給出大運河的圖片,結合圖片來答題。這題考查的也是課本的基礎知識,最後一個問題屬於開放性試題,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因而這張卷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即學生有話可説,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學生答題的情況分析,這道題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能夠難道一半分數的同學不到一半的學生。基於這樣的現實,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得調整自己的方法。

第三題為問答題即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分析唐朝經濟繁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就題目來看,難度並不大,聰明的孩子能夠從試卷中找到現成的答案。值得高興的是,這道題大部分學生都動手寫了,不再給老師留空白卷子。這道題12分,我認為這麼大的分值,就單單一個問題,這不利於七年級的學生得分,希望以後七年級的最後一題能夠分成幾個小題來分析。

關於這次測驗,學生的成績分佈主要有以下情況:

七年級三個班的歷史科目及格率均不到百分之五十,每班的優秀率均不足百分之二十。面對這樣的成績,作為任課老師,我將採取一定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

七年級歷史反思4

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自己在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學期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育才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也的確碰到了許多的問題,現在針對具體的教學以及教學後的效果談談反思;

一、課堂激趣教學

我覺得我們應該以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具體形象地展示出各種事物的現象、情景、過程,它對提高學生興趣起到促進作用。如七年級歷史《伐無道,誅暴秦》主要介紹秦始皇的過失,引起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以及建立西漢,我考慮到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講較久遠,通過分析課文,能知道,但記憶困難,為了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準備了北京長城的圖片,伴着優美的音樂,學生對世界名勝古蹟有了興趣。接下來放映《孟江女哭長城》學生們看到勞動人民,用小推車、肩膀扛、繩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來放映陳勝、吳廣起義。這樣學生進行對比,然後分組總結秦始皇的功、過,學生的興趣從不知不覺中調動起來。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部分學生乘機擾亂課堂,譁眾取寵的現象。也有部分學生不能達到言之有物,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對學生的能力的重視

把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起討論,做練習冊,並教給小組長一些方法,引導他們儘可能的發揮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作用,讓成員學會如何給別人分析、講解問題。小組出現不會的問題,向教師提出,再由教師給小組講解。自習課上也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先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背題,然後小組長同時抽三個組員,這樣即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提高記憶的質量。同時在課堂和自習上,我也在嘗試給學生一種沒有壓力的學習氛圍,只規定背題的範圍,不規定必須背下來,或是抽背、默寫,人為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和緊張,如果學生經常在這種壓力和緊張的狀態下學習,不但不會提高學習效率,相反還會降低學習效率。而是想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其真正地參與學習,自覺自願地去完成課堂任務。我覺得這個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還應該注意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

4、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5、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七年級歷史反思5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開學與以往稍有不同。經過一個假期的沉澱,在上好“開學第一課”後的同學們似乎已經快速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調整好了學習狀態,迎接新學期的挑戰。而教師們也在假期鑽研業務,提升教學能力,提前就緒,為開學第一課做充足的準備工作。

作為實驗七年級的歷史老師,我本着認真備課,高效上課,做好新舊知識銜接的開學目標,有序開展了為期兩週的教學任務,現就其教學內容做出以下幾點反思,以供時時警醒,改進自己的不足:

(一)教學設計

首先,在開學初,年級組即下發教學任務,要求務必做好新舊知識銜接的教學工作,在鞏固複習好舊知識的前提基礎之下,再進一步傳授新的知識,做到穩紮穩打,循序漸進,為下一大周的教學做好鋪墊。因此,開學前兩天的歷史教學我設計為“講練”結合式的複習方法,讓學生下課時做好新舊筆記的謄寫和整理,再根據上課展示的思維導圖,串聯學過的知識,結合課堂演練的訓練題目,紮實做好第一項教學任務。從隨堂提問的過程中以及晚自習限時測的成績來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材做了部分內容調整,有新增教學要點,也有刪減宂雜材料,更多是將課程做了進一步合理化的調整。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變化,我適當地調整了教學設計,重新修改了導學案的內容設置和環節佈署,以學生和教學內容為導向,不斷調整並細化學案內容,為課前教學做好充分的資料準備工作。比如七年級歷史第6課《北宋的政治》課程新增“王安石變法”一子目,對此,我將以往的“材料研讀”環節重新調整為“目標導學”和“難點突破”兩個環節,融合了知識、材料、研討、提升四項教學內容,便於學生理解並掌握重難點知識。

(二)教學過程

一般情況下,四個班級的教學都能按照導學案設計的環節進行,但是因為每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和特點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並對某些教學環節重點突出,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比如一班學生基礎較差,會在知識細節上多做強調和訓練,二班學生思維活躍,會可以訓練歷史思維的形成和解題方法的訓練,三班基礎紮實,但成績不夠突出,會刻意安排讓學生自主總結的環節,而四班學生水平層次不齊,會綜合使用以上幾種方法,課上多提問容易走神的學生,最終實現綜合提高年級各班成績的目的。

(三)存在問題

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沒有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鞏固的習慣。雖然新舊知識的銜接是開學最主要的教學任務,但因為課時的安排不統一,一、二班要比其他兩個班級多出兩個課時的時間。着對於前兩個班級來講,是非常有利於鞏固和複習,有足夠的時間做全面的複習,但剩下兩個班因為沒有多出的兩個課時,只能利用自習和課下的`空餘時間整理複習,導致後兩個班級在專題訓練中所得成績明顯不如前兩個班級高,並且在新知識銜接上頁不夠流暢和自如。但歸根結底其實體現出的問題是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差,沒有及時鞏固複習的意識,而且這一問題又直觀體現在課前預習上。

缺乏課後練習,新學課程內容得不到及時的鞏固,學生容易出現現學現忘的現象。雖然授課過程中有課堂訓練這一環節,但簡單的幾道選擇題根本無法全面覆蓋一整節課所學的知識要點,如果課下再沒有安排時間進行專題訓練,那麼,學生所學知識無法形成一個體系,容易出現知識漏洞。

學習心存疑惑不及時找老師解答,問題堆積如山,挫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再教學過程中是無法做到對每一位同學進行全方位輔導,而且學生不向老師反映自己的問題,教師是很難察覺學生的問題所在,要想有針對性地輔導每一位同學,就需要學生主動暴露出自己的問題,一再隱藏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學習態度和信心,最終導致成績的下滑。

(四)改進措施

首先,教師要多關注不積極發言的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其次,課前、課中多提問一些小問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知識。再次,繼續推行彈性作業,因材施教。最後,繼續實施培優補弱計劃,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七年級歷史反思6

七年級歷史第一單元講授中華文明的起源即:

我們的遠古祖先、原始的農耕生活、神奇的遠古傳説等內容。本單元教學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2)科學備課,尋找課文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想像和感悟。

(3)創設情境,以情入學。

(4)教學形式多樣化。如:

①角色表演。

②畫畫。畫“北京人的一天”,要從中體現出北京人的生活、社會或已經掌握的生產技術。

③講故事。

④出示圖片與資料。

⑤開展課堂討論,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5)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開始起步。

本單元的不足有

(1)七年級年級是進入中學的起始年級,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剛剛起步,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2)學生還沒有養成問題生成、設疑解惑方面的學習習慣和能力。今後教學的思考兩點:

(1)學生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學環節設計的探討;

(2)學生髮現問題、問題、生成能力的培養。

七年級歷史反思7

這一週,給七年級上了兩節新課《我們的遠古祖先》、《原始的農耕生活》,感受比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總體來説,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內容還是比較簡單,知識點的講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課堂的關鍵是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並保持這份積極性到期末。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只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調動他們的興趣,比如説《我們的遠古祖先》這課內容比較抽像,所以上課時候需要補充大量圖片,讓學生有直觀感受。而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片,想自己在圖片中看到什麼並得出結論,可以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看圖和思考上。而且,我們提問,要儘量生活化,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比如學生在想象“北京人生活的一天”這個問題時,就很積極主動。

第三、因為書本上的內容比較簡單,所以上課時還可以補充一些課外的小知識,讓學生學的有成就感。

第四、關於校本學案,發現如果學生能先把其中的自主預習部分做完,那上課的效果會好些。所以,我希望在課前,佈置學生先自主預習,讓他們也養成自己學習的好習慣。

這一週,給八年級也上了兩堂新課《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和太平軍抗擊洋槍隊》,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通過教學,發現八年級近代史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會容易出現一課時完成不了教學計劃的狀況,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抓重點,破難點,精講,精煉。

第二、通過教學,發現八年級的學生的愛國熱情很高,他們對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很憤慨,這種情緒,有利於他們融入課堂,但需要加引導,讓學生理智愛國。

第三、通過教學,發現八年級的學生對於許多歷史問題已經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思考的不深入,所以講課時,可以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講授歷史問題思考的方法,引導其更加全面、深入的看問題。

第四、由於知識點比較多,在教學時,要多總結,講一個知識點或一整節課都要對知識點回顧,總結,強調,發現用詩歌進行總結,可以讓學生在無形中記住知識點!

第五、要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比如設計情景對話,我在講太平天國時用《太平風暴》這樣的情景對話,讓學生扮演,他們的積極性很高,或者讓學生想象自己是歷史人物,會怎樣做這樣的想象式問題,效果也比較好。

七年級歷史反思8

七年級歷史教學主要講述是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時間間隔長,學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級學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言堂”,這其中古人的思想問題的教學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講深了學生不易理解,講淺了學生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思想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靈活應用教材,結合背景材料,最好能應用計算機課件,積極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我發現造成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機會,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勵;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懸念和情景,沒有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

(3)不能靈活使用教材,缺乏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學設計;

(4)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不夠。

作為教育者應該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動向,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時,尤其是心理感到負擔,受到壓抑時,便處於抑制狀態。相反,熱烈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思維活動也會處於最佳狀態,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將得到極為充分的激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

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師生對所教、所學的知識都會產生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這一狀態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創設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主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激活課堂氣氛。因此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在下課以後,學生都還在爭論課堂上的問題,並且紛紛向我反映最喜歡上歷史課,喜歡這樣的教學模式,達到了新課改要求的讓學生自我學習,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大大激發了學生在以後學習歷史的興趣。

很長時間以來,歷史教學中就存在學生學習興趣性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被舊的教學模式所束縛,不敢創新,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大膽開拓,沒有認識要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是要讓他們有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沒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無疑於使學生在成長中先行失敗!現在的教改真是及時雨,把我的苦惱化解了。

七年級歷史反思9

上週進行了期考試,我是七年級歷史任課老師。閲完試卷,通過整個試卷的答題和得分情況,總體上,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情況。

通過這次考試,作為歷史科任教師,我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並按照通過新課改的要求,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我認為不能單方面關注成績,而應該關注學生對歷史學習態度的轉變。儘管這次考試,我代課班級成績不是非常突出,但我發現,在講題過程中,給予學生解題思路引導和方法的肯定,是非常重要。本來學生有一部分學生基本功不紮實,學習興趣不濃厚,但需要耐心的引導,培養興趣,讓他們喜歡上這門課。因為要分析試卷,在上課之初,有學生反映後面聽不太清楚,希望老師能更大聲。雖然是個小問題,但是我很高興,通過這個小反饋,説明學生還是希望能聽清楚老師的講課,表達他們想學習歷史的良好願望。因此我對座位做了調整。讓後面同學可以上課時,坐在教室前面的走廊或者講桌兩側,改善他們聽課的.效果,發現在講題過程中,比較平時,他們的確能認真聽講,並且積極動腦。整個課堂的氣氛也活躍起來,這是我希望看到的情況,只要他們有學習的願望,就不擔心後面的學生在老師講課時,事不關己的態度,而影響教學效果和對知識的鞏固,這是個非常讓人興奮的信號。而前面的同學,在課堂也表現出了應有的積極互動,思路活躍發言積極。讓後進的同學,受其感染,也能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所有同學的積極融入,讓我覺得,對學生的關注和關心,非常重要,我自己也從中受益匪淺。。

其次,對學習方法的掌握,也是在平時需要不斷的滲透和培養。通過這次的答卷以及考試前,學生的自由複習時的觀察和分析發現,在複習過程中,學生對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比較模糊,沒有抓住重點,所以複習時,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好多同學複習時,就是讀課文,平均用力。所以,在短時間,鞏固知識效果很差,不得重點。這是教學過程不夠完善導致的結果。所以,在上課過程中,需要突出重難點,讓學生了解哪些是要記憶掌握的,哪些是瞭解的。通過教學環節的安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在課前預習和課後預習都可以有目的和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通過試題解答的情況,發現學生的在各個題的解答環節,缺乏技巧和方法。譬如選擇題,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譬如排除法等。而對於問題分析,這就要求平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而同學不得要領,往往盲目的填寫答案,不知道組織語言,反應出解題思路不清晰,知識掌握不牢固。一堆答案,沒有重點,失去得分機會。這個是需要在平時的能力培養中需要培養和提高的。

七年級歷史反思10

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1、以活動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

因為學生對三國時期及之後的這段歷史較感興趣,而且不少同學還通過電視等途徑瞭解過,所以提前佈置這項作業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會很難,但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課堂上的講故事還要和發展性評價體系掛鈎,對於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閲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

3、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這些問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七年級歷史反思11

本學期即將結束,回想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感覺到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為此,我也思索過很多。

作為歷史老師要教給學生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兩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學生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一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學生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

僅僅是感興趣還不夠,為什麼呢?因為,在會考這根指揮棒的牽引下,學生們的重心都是放在主課上,他們不會用更多的時間來背、默歷史這門學科了。由此,我們也就能想到,在沒有多的練習作業的情況下,沒有被重視的學科,想有好的成績,僅靠課堂上45分鐘是不可能有好成績出現的。

不管歷史的前景與命運如何,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我會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學本職工作,從點滴做起,上好每一節課。從課堂教學着手,強化課堂45分鐘,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的分析與講解,讓學生理解歷史和了解歷史,同時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鞏固複習、督促到位,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向課堂要質量。

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做到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

七年級歷史反思12

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設計1]

山東的向陽中學魏效冰教師在講“原始農耕文化”時首先設問:半坡人種植粟這種農作物與當地的氣候環境有關係嗎?為什麼?河姆渡人種植水稻這種農作物與當地的氣候環境有關係嗎?為什麼?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幹欄式房屋建築各有什麼優點?如果把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幹欄式房屋建築交換一下行嗎?為什麼?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與他們的生活區域的氣候和環境有關係嗎?為什麼?人類向大自然的索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你的`看法是什麼?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怎樣的?學習了元謀人、北京人和我國的原始農耕文化,你覺得人類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一下子就會使學生進入急切想知道這些問題的心理狀態,教師如把握時機講授,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2]

提問:半坡出土的紡輪有陶製和石制兩類。這表明半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哪些技術?石制紡輪必須經過打磨、鑽孔兩道工序。這表明“半坡人”已熟練地掌握了鑽孔和磨製技術。陶製紡輪説明“半坡人”不僅掌握了製陶技術,而且會自如地製作各種用途的陶器。紡輪的出土還説明“半坡人”已經掌握了紡織技術,原始的紡織業已經出現。

提問:原始紡織業的出現説明人類生活有什麼新變化?

在“山頂洞人”時期,人類用獸皮縫製衣服。因為棉花傳入中國較晚,所以半坡原始居民採用的是野生麻的纖維,用紡輪捻成線織成庥布。這説明人類製作衣服的原料逐漸豐富起來。這也是人類生活水平和生活能力顯著提高的表現。

[教學設計3]

提問:請同學們從藝術角度對陶豬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河姆渡原始居民製作的陶豬和陶羊,線條準確而簡潔,風格古樸粗獷,形態栩栩如生,是出色的原始陶塑藝術品。

提問:從塑造得如此形象逼真的陶豬和陶羊可以看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社會生活方面的什麼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河姆渡原始居民一定經常接觸這些動物。不過,人們在狩獵時過於緊張,難以觀察得如此仔細。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只有把平時捕捉到的野豬、野羊進行馴養,才會有條件對動物進行長期仔細的觀察,並將它們用造型藝術描繪出來。這説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會飼養豬、羊等動物。原始畜牧業已經出現。

[教學設計4]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骨耜的形狀分析其用途。骨耜和現代的鏟子類似,是一種用於鏟挖的勞動工具。

提問:骨耜的出現,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產勞動方面取得了哪些進步?人類最初的生產活動主要是狩獵和採集,基本上是被動地擷取天然果實。骨耜的出現,説明人們已會在土質疏鬆的地方用骨耜平整土地、挖洞點種,説明出現了原始的農業。這樣,人類的依物來源更趨穩定和豐富,生活也更有保障。這是人類社會的又一大進步。

人類在原始社會早期就已會製造和使用木器和骨器。這類工具是人類用木棒和獸骨稍加刮削、琢磨製成的,都是利用材料的天然特性。然而,裝有木柄的骨耜是把木器和骨器加工成為一種複合工具。這是人類從利用自然到改造自然的一次飛躍,是人類在工具製造上的一大創舉。骨耜的使用,提高了勞動效率,是生產力水平進一步發展的生動表現。

[教學設計5]

提問:比較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請同學們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説明兩者有差異的原因。(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回答)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社會生活情況大致相同。他們都會建造房屋,都過着定居的生活。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下的,圍牆也較厚實嚴密,房頂還用繩索進行了加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完整的土上建築,房頂輕巧,圍牆也較薄,是單純的木結構建築。

這些差異是由於我國南北方氣候不同造成的。半坡位於黃河中游,四季分明,降水較少,温差大。特別是冬季寒冷多風。半地下建築冬暖夏涼,很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河姆渡位於長江下游,氣候温暖濕潤。因此,當地的原始居民建造了易於通風、結構輕便的地上木結構房屋。總之,構建房屋,定居生活,這是原始居民在長期生活中不斷摸索的結果,是人類生存能力提高的又一表現。

七年級歷史反思13

一節歷史公開課,教學內容是七年級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道題:蒐集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同時提醒學生可以看教材,看課外書籍,查字典。教室裏一下子炸開了鍋,很多學生踴躍欲試。

學生甲:我看過《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書中記載:春秋時期,剛做國君的楚莊王胸無大志,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讓他猜個謎,説:“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批五彩,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説:“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學生掌聲一片。

學生乙:春秋時期,重耳(即後來的晉文公)在晉國內亂逃亡在外時,曾受到趙王的殷勤接待。重耳當時許諾若能回到晉國為君,一旦晉趙交戰,晉軍將退避三舍以示報答。

我很滿意學生的表現,同時也注意到一向不愛作聲的學生乙犯了一個小錯誤:應該是重耳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而不是趙王。但我不忍心潑冷水,也就鼓勵性地説了聲“你真不錯”,並未糾正他的錯誤。

反思:

在回辦公室的路上,我總想着那樣處理不對勁兒。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特別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充滿着“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揚的話語。雖然這些表揚話對孩子來説是一種鼓勵,但過度的、甚至不切實際的表揚給孩子帶來的就完全是好處嗎?我的上述處理方式,讓學生接受了錯誤的知識。作為教師,這是一個不小的錯!

其實,學生聽多了讚賞的話,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悦。所以當學生做得不對的時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斷進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對別人善意的批評、提醒,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所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老師,請大膽地説“你錯了。”

七年級歷史反思14

這段時間是國慶節休息與我校七年級學生軍訓時間,因此課程安排的時間比較少。七年級學生已經逐步接受的歷史這門學科,並初步掌握了學習的基本方法。在這兩個教學周教授七年級歷史上冊的第二單元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第6課《春秋戰國的和戰》和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還有第8課和第9課的《中華文化的勃興(一)(二)》。這段教學時間內,由於有月考的進行,大多數學生已經開始初步嘗試學習複習歷史的方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貫徹執行學校的要求,教學內容要高效,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了更好的學習和進步,對這一階段的教學反思做如下總結: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在講授的過程中,涉及到的時間跨度特別大,歷史事實難以理解和消化。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採取了表格教學法,在多媒體中呈現出三個歷史朝代更替的時間及標誌事件,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新知識,加強了理解和記憶;

2、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在教學的過程中,大量使用圖片及考古視頻,這樣可以使距離學生遙遠的知識生動形象起來。比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青銅器的代表作。在最後設置思考題,為什麼以青銅文明代替此時燦爛的手工藝文明,使學生領會到本節課的難點所在;

3、在講授《春秋戰國的紛爭》時涉及到此時的成語典故特別多,因此在教

鞍山新世紀實驗學校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階段反思

學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將自己知道的典故與同組,全班同學分享。比如,管鮑之交,退避三舍,一鳴驚人等等。在學習這些成語故事的同時,就把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消化和理解了;

4、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中設計到本冊書的重要知識點——商鞅變法。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把商鞅變法的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交待清楚,使學生理解。在這樣的講解下,在理解商鞅變法的必要性就水到渠成了。當然,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依然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中要格外注重;

5、在第8課和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課中,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而且相互之間的關聯都不大。所以在講解的過程中運用表格教學法,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填寫表格的方法理解和記憶這些知識。在講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時,由於正與語文學科中《論語十則》的教學時間重合,學生掌握普遍較好,所以多以學生講解為主,教師稍加點撥,教學效果就非常好;

6、在這段教學過程中,在七年9班和10班採取了課前小組複習展示的環節,學生非常喜歡並且樂於組織,最主要的是效果非常好。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推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7、在本單元的單元測試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檢驗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並自覺加以改正,以後繼續堅持;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在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中在戰爭的講解中,因果關係不是特別熟練,導致在講授中語言索然無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備課;

2、在預習導學時讓學生按所有的提綱的順序通覽全書,但七年級的學生閲讀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學生在規定的時間並不能完成老師的要求;

鞍山新世紀實驗學校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階段反思

3、第二單元的內容講解完畢後,部分班級的學生特別樂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導致課堂的習題處理時間並不充分,有的題目不能及時處理,成為家庭作業;

4、在學生在發言積極性方面,七年(6)班、七年(5)班的學生在課堂積極性方面有所提高,今後應該加以鼓勵;

5、通過第一單元單元測試的反饋情況看,有部分學生對夏商西周的更替過程記憶不好,還有部分學生對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記憶效果仍然不好。

三、下一階段採取的措施

1、在課堂習題的選擇方面仍然要多下功夫,做到精講精練。

2、增加課堂練習時間,更加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語言精練簡潔準確,保證學生能當堂掌握所學知識。

3、督促學生利用好小組互幫互學,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善於學習歷史的學生,逐步採勸小先生”制。

4、對學生髮言好的及時加分鼓勵,制定詳細公平的加分準則,激勵其他同學參與進來。

5、對於單元測試題的選擇,仍然堅持自主命題。在廣泛瞭解出題動態後,選擇能突出重難點的習題進行測試。

七年級歷史反思1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也的確碰到了許多的問題,現在針對具體的教學以及教學後的效果談談反思;

一、以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具體形象地展示出各種事物的現象、情景、過程,它對提高學生興趣起到促進作用。如七年級歷史《秦末農民起義》主要介紹秦始皇的過失,引起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以及建立西漢,我考慮到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講較久遠,通過分析課文,能知道,但記憶困難,為了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準備了北京長城的圖片,伴着優美的音樂,學生對世界名勝古蹟有了興趣。接下來放映《孟江女哭長城》學生們看到勞動人民,用小推車、肩膀扛、繩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來放映陳勝、吳廣起義。這樣學生進行對比,然後分組總結秦始皇的功、過,學生的興趣從不知不覺中調動起來。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部分學生乘機擾亂課堂,譁眾取寵的現象。也有部分學生不能達到言之有物,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

4.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

5.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