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低年級語文課堂從繪到會

校園2.18W

【摘要】

低年級語文課堂從繪到會

圖象比文字更加生動,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更容易抓住他們的注意,提高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幫助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傳統語文課堂上注重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如果能在語文課的教學環節中結合繪畫,我相信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並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關鍵詞】語文課 繪畫

“學習知識,就是接受信息、儲存信息、運用信息的過程。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最主要的是聽和看兩個方面。現代心理學的實驗數據表明,人腦接收的外界信息,90%以上來自眼睛,看一遍比聽一遍的信息接受量要多1.66倍。由此可見,學生接受和感知信息的兩條主要渠道中,看比聽更重要。”①

傳統語文課堂上注重訓練國小生的聽説讀寫能力,但我認為在課堂上不妨加上繪畫,也就是繪畫的訓練。從事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讓我瞭解到低年級學生天性酷愛繪畫。既然圖象比文字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更容易抓住他們的注意,於是我在課堂上儘可能地提供學生繪畫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課中繪畫,幫助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記憶。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切身體會:

一、課前繪畫,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認識,引起學習的興趣

低年級不像中高年級那樣有系統的預習要求,要想檢查他們回家是否真正預習了課文,就有點困難。為了孩子們從小產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我會挑出一些負有童趣的課文,然後佈置孩子們回家先讀課文,再畫畫,讓他們有主動學習課文的願望。如在教一年級下冊第14課《荷葉圓圓》之前,我是這樣跟孩子們説的,“同學們,明天老師會教第14課《荷葉圓圓》,課文裏面出現了幾種小動物,請挑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再把它畫出來,誰的動物畫得漂亮,老師就把誰的動物請到黑板上。”我的話還沒講完,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翻開課本,一本正經地拿起書本大聲朗讀。通過閲讀課文、分析課文,孩子們才開始動筆畫畫。這不是對課文起到一個預習的作用嗎?如果我在黑板上寫着“預習課文”這四個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能自覺去完成這一項學習任務的人肯定不多,即使讀了課文也就是水流瓦背,沒有多大的效果。課前佈置畫畫從而激發孩子們讀書的願望,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種方法比在黑板上寫着“預習課文”更有成效。

到了第二天正式授課時,我對孩子們説:“你們都畫了些什麼呀?”孩子們一窩蜂地舉起自己的畫來,我一看,班上九成的學生都畫了自己喜歡的動物,也就是有九成的學生預習了課文。我發給他們每人一條粘有雙面膠的紙帶,紙帶再配上他們畫的畫,就變成一個可愛的動物頭飾。一邊戴着頭飾,一邊朗讀着課文,孩子們既神氣,又認真,課文讀得特別有感情。下課前五分鐘,我説:“哪些同學願意戴着頭飾為大家表演朗讀?”孩子們立刻積極舉手,見狀,我補充一個條件,“不準帶書上講台哦!”出乎我的意料,學生依舊踴躍,爭着要表演。

學生在台上表演,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這恰恰正是了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同樣的課前畫畫預習法,我還應用在一年級下冊第17課《小壁虎借尾巴》、第34課《小蝌蚪找媽媽》、二年級上冊第17課《酸的和甜的》等課文。

二、課堂繪畫,讀畫遷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六、七歲的兒童特別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老師上課時總要時不時提醒他們,這就直接影響了四十分鐘的課堂效率。為了抓住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除了閲讀教學、朗讀教學外,我還增加了繪畫教學。這裏説的繪畫教學與美術課的繪畫教學是有區別的,我會要求孩子們根據課文的內容來繪畫,讓他們的畫成了課文的插圖。如一年級下冊第18課《四個太陽》,我的教學導語是這樣的:“同學們,這節語文課我們一起來畫太陽好嗎?請大家先準備畫紙和顏色筆。”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忙着準備,趁着這段的時間,我提出了本節課的要求,“老師只邀請認真聽講的小朋友畫太陽,如果誰在老師沒有宣佈畫畫之前動了畫紙和顏色筆的話,誰就不能畫太陽!”聽完我的要求,學生馬上坐直,擺出一副我最認真的樣子,教室裏時頓時鴉雀無聲。抓住學生喜歡畫畫這一特點,我讓學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來。結果我花了二十分鐘左右就完成了教學任務,我説:“同學們,春、夏、秋、冬,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太陽?請根據課文的內容,畫出其中的一個,看誰畫得最像!”聽到我宣佈可以畫畫的消息,孩子們馬上展開了甜美的笑臉。

在學生繪畫的過程中,我強調請根據課文的.內容來畫,一些學生怕畫錯,把課文讀了好幾遍才動筆呢!一節課下來,我就不用像以往那樣囉嗦地説,“請坐好!”課堂紀律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在巡堂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根據課文的內容來畫。下課前五分鐘,我選了四個可愛的太陽貼在黑板,進行課文小結。“我們分別畫了四個怎樣的太陽?”我抽查了幾名學生,他們均回答正確,我相機在圖畫的右邊板書“彩色的;綠綠的;金黃的;紅紅的。”

有實驗證明,一年級國小生的注意力經過15~20分鐘就開始分散,換句話説,我只要保證學生能夠前在前半節課認真聽講,即使後半節課我讓他們在課堂中畫畫,進行讀畫遷移,也能保證課堂效率。學生邊畫邊學,教師輕鬆授課,課堂上達到了雙贏局面,就算畫圖耽誤了一點課堂時間,對我來説,也是值得的。

同樣的課堂畫畫教學法,我還應用在同冊的《識字4》、一年級上冊第10課《比尾巴》、第17課《雪地裏的小畫家》等課文。

三、課後繪畫,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兒童的思維發展經歷着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的複雜的發展過程,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國小語文課的一項重要任務。”②因此,從一年級起,我便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一年級下冊第24課《畫家鄉》在授課後,我結合課文上的實踐活動,我除了佈置孩子們畫自己的家鄉,還佈置了一道思考題:“在畫的過程中,請想一想:如果可以的話,你願意和濤濤(海邊)山山(山裏)平平(平原)青青(草原)和京京(城市)哪一個小朋友交換家鄉?”第二天的語文課,我先讓孩子在四人小組裏介紹自己畫的家鄉,然後問:“誰想和濤濤他們交換家鄉?”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其中小浩的回答令我印象較深刻,他説:“我想和京京交換家鄉,因為他跟我一樣也是住在城市。”他的回答引起我的好奇,在他之前還沒有學生選擇跟京京交換,“能詳細説説為什麼嗎?”我追問。小浩看看自己的畫,説:“山山他們的家鄉不夠京京的發達,在那兒居住的話,我就不能上網、玩QQ了,京京住在城市,所以我放心跟他交換。”雖然小浩想交換的原因是喜歡玩電腦,但

從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對課文《畫家鄉》的內容相當瞭解,語言表達邏輯很強。課堂上抽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是有限的,但透過課後佈置繪畫,不但有利於學生對課文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還方便教師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過到雙贏的局面。

同樣的課後畫畫複習法,我還應用在一年級上第2課《四季》、二年級上冊第9課《歡慶》、二年級下冊第15課《畫風》等課文。

孩子們的畫,每一幅都是藝術品。我會從中選出一些優秀的作品貼在教室的“展覽園地”裏,順便開展優秀書畫展覽,深受學生、家長的歡迎。

“畫起來順手,看起來自然,聽起來明白,記起來深刻。”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運用了繪畫講課法的語文課遠比那些傳統教法的語文課,無論在預習、學習、複習這些教學環節,還是對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方面,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後進生,他們在繪畫方面的能力未必比優生差,繪畫講課法,即便是後進生也樂學,易學,願學,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明顯地提高了。往往可收到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和習慣,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不就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精神嗎?因此,我認為繪畫,是除了聽、説、讀、寫之外,又一種有必要在語文課中需要培養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語文圖示板書法網站[作者]李良科

2.《一種開啟兒童智慧之門的教學方法──國小語文圖示思路教學法》[作者]張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