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16語文八年級(上)第一單元測試卷

校園9.67K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學完了第一個單元,不知道大家的掌握程度怎麼樣?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一套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測試卷,文末附有答案,有需要的同學可以看一看,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2016語文八年級(上)第一單元測試卷

 一、語言運用(20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2分)( )

A.環繞(rǎo) 悠閒(yiōu) B.鋭不可當(ruǐ) 舀水(yǎo)

C.橫渡(hènɡ) 潰退(kuì) D.鞠躬(jū) 奇蹟(jì)

2.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

A.制栽 贓物 B.拂曉 富麗唐皇

C.絲絨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鋭不可當。

B.王東張皇失措地跑到學校,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C.她已經精疲力竭,坐在那裏休息了好長時間

D.這是一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作品。

4.選出比喻手法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

A.鮮嫩的蘆花像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

B.母親眺望的目光是一根無形的線,牽扯着遠方遊子的心。

C.同學們的學習勁頭像決了堤的洪水,一瀉千里,勢不可擋。

D.每一朵盛開的花像一個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

A.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進攻下,南陽守敵棄城南逃。

B.歡迎志願軍凱旋歸來。

C.不知不覺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離。

D.那就是我帶走的沉重記憶。但這是個美麗的記憶。

6.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2分)

(1)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幹,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必須獨立成段。( )

(2)《蘆花蕩》的作者是孫犁,他所敍述的乾瘦的老頭子勇敢作戰的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白洋澱。( )

(3)《蠟燭》寫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上的故事。展現了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

(4)雨果是英國作家,他憤怒地譴責了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罪行,表達了對被侵略、被掠奪者的巨大同情。( )

7.白崇禧經常説:“不怕共產黨兇,就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1)這段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1分)

(2)聯繫上下文的語境,解釋這段話的含義。(2分)

8.根據句意,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2分)

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美國侵入伊拉克,殺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義的戰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陽同學去文具店買鋼筆,你覺得他怎樣和營業員對話才得體?(3分)

李陽指着櫃枱中的鋼筆對一位三十五歲左右的營業員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營業員拿出兩支鋼筆讓他挑選。(李陽想再多挑選幾支),他對營業員説:“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陽挑好後問:“請問多少錢一支?”營業員答:“九元五角。”(李陽嫌貴,不想買)他説:“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閲讀(40分)

(一) (19分)

歷史,現實,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他們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員和音樂家。”莫馬指着幾個走向擴音器的人對我説。雨下得更大了。樂隊奏起了音樂。一位女演員朗誦南斯拉夫著名女詩人迪桑卡的詩:……他們坐在書桌前就在那要命時刻前55分鐘小小的人兒,急切地回答艱難的`問題:假若一個人步行,結果是多少……許許多多這類問題。小腦子充滿了數字,書包裝滿了練習簿,打的分數有好也有壞;兜兒還塞一把夢想和祕密,是愛和盟誓。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將在陽光下奔跑很久,很久直到任務了結時。……一首首詩,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劇,在兩小時之內,將半個世紀前的殘酷歷史( )在我們眼前。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悦,對死亡的恐懼,對親人的呼喚,父母失子的哀傷和控訴,塞爾維亞人對暴力的( )和對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聲音,在詩和音樂的韻律中,響徹雲霄,響遍山谷。迴音在傾瀉的雨中繚繞不絕。天地亦與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就那樣年年不間斷地表達他們的歷史感:沒有仇恨,沒有憤怒;只有悲哀,只有記憶,只有警告——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建在當年日軍集體屠殺中國人的地點。館外一大片石子,每顆石子象徵一位犧牲者。館內陳列着日軍屠殺的證物、文件、照片、報紙。這是歷史事實。但是,多少人記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個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覆地寫“雨”,作用是什麼?(3分)

12.演員和音樂家很多,懷念的方式也多樣,為什麼單獨提到女演員朗誦迪桑卡的詩?(2分)

13.畫線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3分)

14.作者為什麼會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殺?(3分)

15.結尾段的含義是什麼?(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